...教授談如何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打造自主可控陣地,寓輿論引導於...

2020-12-15 武漢發布

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必須要有自主網際網路平臺;壯大新型主流媒體平臺,要找準群眾的「剛需」,與社會治理融通發展。

11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中宣部媒體融合專家組成員宋建武在武漢受訪時作出上述闡述。當天,宋建武教授就如何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作了深入講解與分享。

做大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必須有自主可控平臺

「新型主流媒體要做大做強,必須要有自主可控的網際網路平臺。」 宋建武認為,從網際網路發展來看,主流媒體要全面、真正掌握輿論空間的主導權、主動權,就必須打造基於網際網路的自主可控的新型媒體平臺。否則,主流媒體就失去話語權,失去了主流媒體權威信息樞紐的功能。既無法施展自身的能力,也無法真正發揮引導輿論的作用,更無法與人民群眾保持緊密有效的聯繫。

宋建武說,自主可控的網際網路平臺,要擁有強大的用戶吸附能力和用戶黏性,以用戶為核心,以數據為支撐,和人民群眾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繫。能讓更多優秀的內容讓人民群眾接受,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人民群眾。

縣級融媒體中心要為群眾提供享受綜合服務的具體場景

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具備哪些功能?宋建武指出,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具備三大功能——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社會信息樞紐,在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今年疫情期間,一些縣級融媒體中心主動介入,不僅在第一時間實現黨和政府的聲音與人民群眾聲音的上傳下達,也在網上政務服務及其他綜合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正是三大功能的體現。

宋建武認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核心目標在於聚攏用戶,真正為群眾提供一個享受綜合服務的具體場景。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首先,縣級融媒體應打通與縣域黨和政府各級組織、部門的聯繫,通過以政務服務為核心的各項垂直應用的滲透和各類便民惠民服務的聚合,吸引用戶。

其次,縣級融媒體中心應依託新型主流媒體基於網際網路的技術平臺,成長為為所在區域人民群眾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的網際網路埠以及新型主流媒體平臺的運營埠。

「長江融媒『1+15+N』的模式就符合當今這一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宋建武說。

壯大新型主流媒體,要與社會治理融通發展

「現階段,新型主流媒體平臺建設任務仍然很重。」宋建武說,很多平臺搭建起來了,但沒有找準群眾的「剛需」,黏性不足,日活量不高。

在他看來,新型主流媒體平臺,一定要把各種服務功能做上去,將人民群眾聚攏,才能夠深入全面地體會和理解到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真正予以引導與服務。

當下的智慧城市建設是很好的一個抓手。宋建武認為,在網際網路基礎上,從政務服務到城市運營的網際網路化,從技術上跟新型媒體平臺是共通的,新型主流媒體的網際網路化可以考慮與政務服務的網際網路化同步進行。結合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通過政務服務這一「剛需」,吸納用戶,再通過新型主流媒體的綜合服務能力,面向本土的人民群眾提供民生服務,產生高頻應用,構建起「新型傳播平臺」,將全媒體傳播體系與社會治理體系融通。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等全面的應用,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宋建武表示,這樣做既有利於媒體資源、政務資源、公共服務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也能提升黨和政府在網際網路空間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能力。

(長江日報-長江網 記者孫笑天)

相關焦點

  • 宋建武教授談如何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打造自主可控陣地,寓輿論...
    長江網11月24日訊(記者孫笑天)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必須要有自主網際網路平臺;壯大新型主流媒體平臺,要找準群眾的「剛需」,與社會治理融通發展。11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中宣部媒體融合專家組成員宋建武在武漢受訪時作出上述闡述。
  • 如何加快主力軍挺進主陣地、讓主流輿論超強覆蓋?專家大咖共話媒體...
    全媒體時代到來,媒體融合駛入了快車道,如何讓主陣地成為主戰場,如何讓主流輿論超強覆蓋 ,讓主力軍發揮主宰作用?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形成共識的是搶佔網絡空間、強力覆蓋新媒體的輿論陣地,讓主流輿論覆蓋主陣地,讓主陣地成為主戰場,首要是強化責任擔當,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如何佔領新媒體輿論場制高點?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副總編輯劉曉龍:加速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
    很高興出席今天由人民日報社舉辦的2018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受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同志的委託,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討媒體融合發展之道,分享、見證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的可喜成果與現實探索。
  • 築牢「南疆國門」輿論宣傳主陣地
    崇左地處祖國南疆,作為我國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國門城市,既是中外文化、思想碰撞與交融的聚集地,也是輿論鬥爭的前沿陣地。面對當前國內國際輿論宣傳的新形勢、新特點、新變化,必須持續深入開展理論武裝引領、壯大主流輿論、提升思想道德建設、文化傳承創新、拓展邊境外宣、清朗網絡空間、夯實基層宣傳、意識形態攻堅等「八大行動」,築牢「南疆國門」輿論宣傳主陣地,努力開創輿論宣傳新格局。
  • 全國黨媒大咖齊聚鹽田 共謀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之道
    20餘位黨報網站負責人、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通過主旨發言和圓桌討論等豐富的形式,共同探尋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之路。人民網黨委副書記、總編輯羅華,廣東省委網信辦副主任曾勝泉,深圳市委副秘書長曾相萊,鹽田區委書記陳清等參加了活動。
  • ...中如何提升輿論引導力?這場5000人的「雲課堂」碰出「雲智慧」
    「抗擊新冠肺炎 雲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提升輿論引導力交流研討會」雲南主會場。(藺以光 攝)3月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研討會——由雲南省委宣傳部主辦、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雲南中心承辦的「抗擊新冠肺炎 雲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提升輿論引導力交流研討會」在雲南昆明舉行,北京、武漢、湖南、四川等10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分會場。
  • 前駐俄武官王海運教授:中俄關係很重要,輿論引導要加強
    王教授談了四大問題:俄羅斯在我國戰略全局中的重大價值;進一步深化中俄關係的戰略基礎;進一步深化中俄關係的路徑;加強涉俄輿論引導問題。他特別強調,中國要崛起為世界強國,必須縱橫捭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造「睦鄰友好帶」、構建「緊密朋友圈」,而俄羅斯因其具有獨特的地緣戰略地位必然成為我國發展「戰略關係」的優先選擇。 王教授認為,大國間發展戰略關係的關鍵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他感慨中美之間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艱難:美國可以承諾「不衝突、不對抗、合作共贏」,但是在「相互尊重」問題上總是支支吾吾。
  • 把握「網絡圈群」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摘要】「網絡圈群」具有較強的組織性和群體性、封閉性和排他性、容納性和多元性,由此帶來了輿情監控力度弱、主流價值傳播引導受阻、話題負面影響難以控制等問題。基於此,應構建「網絡圈群」輿論管理機制、加強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與引導、藉助時勢創建「議題設置」模式,把握網絡輿論引導主動權,避免「網絡圈群」的不良影響。
  • 《轉型時期社會情緒調適與輿論引導研究》出版發行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臺長、黨委書記孔德明的理論專著《轉型時期社會情緒調適與輿論引導研究》一書近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立足當下中國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出發,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情緒調適與輿論引導的經驗和不足,分析了轉型時期社會情緒與社會輿論的基本特徵與發展態勢,探討了轉型時期社會情緒調適與輿論引導體系的構建方略,在統籌推進社會情緒調適、社會輿論引導與社會治理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思考。
  • 守牢思想陣地 壯大主流輿論 為推動日照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原標題:守牢思想陣地 壯大主流輿論 為推動日照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11月26日,日照市委書記張惠到市部分新聞單位看望慰問新聞工作者,並就新聞宣傳工作進行調研。
  • 2000萬 10億 800場 都市時報全媒體傳播體系初現雛形
    圖文形式的傳播方式雖然目前仍佔據主流,但短視頻、音頻、H5等新鮮活潑的網際網路產品越來越受到網民歡迎。以需求為導向,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對不同對象實施差異化傳播,「一次引導、多次生成、多向分發」,在同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二次、三次加工,改造成適應不同平臺特性的呈現形式。
  • 政務新媒體引導網絡輿論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移動化網際網路時代,網絡輿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政府提高了對網絡輿論的引導力度。各級地方政府打造新媒體時代的「網際網路+政務」模式,相繼構建立體化的政務新媒體傳播格局。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公眾號和政務客戶端,搭建起了官民之間的溝通橋梁。
  • 何良慶再談全媒體:打造良好的輿論場是企業品牌造勢的必經之路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讓社會傳播迅速邁入全媒體時代,傳統的輿論模式受到了巨大衝擊,媒體的集體轉型促使企業開始探尋品宣新路徑。何良慶認為,全媒體時代,企業品牌形象塑造有了更多可能性,講好品牌故事必須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有機結合,在這一過程中,打破原有思維,樹立全媒體思維格外重要,藉助全媒體的影響力打造出良好健康的輿論場,是企業轉型成功的必經之路。一要打破程式化,樹立全媒體思維在新興媒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新時代,企業宣傳再沿老路子是走不通的。
  • 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湖南日報社:「加減乘除」,跑出融合加速度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治理高度,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媒體深度融合第七談:總局《意見》,向深水區邁進有哪些新動向?
    《意見》提出,力爭用1至2年時間,新型傳播平臺和全媒體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主流輿論引導能力、精品內容生產和傳播能力、信息和服務聚合能力、先進技術引領能力、創新創造活力大幅提升。用2至3年時間,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取得實質突破。
  • 蘇州吳江強化科技創新 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體系
    其實,不單微康生物在通過自主創新,搶奪市場話語權,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也致力於培育科技創新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邁向高精尖領域。「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中的國家級經開區,我們的發展必須做到高質量和生態綠色。因此,建立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至關重要。」
  •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加快廣電新基建和5G應用 打造廣電5G應用平臺
    ,堅持平臺與網絡並用、內容與服務並重,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廣播電視主流媒體,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力爭用1至2年時間,新型傳播平臺和全媒體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主流輿論引導能力、精品內容生產和傳播能力、信息和服務聚合能力、先進技術引領能力、創新創造活力大幅提升。用2至3年時間,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取得實質突破。著眼長遠,廣播電視行業逐步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 「地評線」文匯時評|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打造全媒體傳播「國之重器」
    正因為我們擁有可以容納億萬受眾的超級傳播平臺,擁有能瞬間從海量的點讚、轉發、收藏中提煉出正向情感與價值紐帶的強大技術,全國人民才更加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一家人,萬眾一心的感召力才能更加直抵人心,偉大的抗疫精神才能在磨礪後愈發閃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 主流媒體如何創新「議程設置」加強輿論引導
    傳播的分眾化差異化以及在此傳播環境下議程設置的分散進行多樣共存,是社會和媒介發展到現階段的產物。當傳播實現了分眾化和差異化之後,議程設置的功能依然強烈地顯現出來,無論傳統媒體的受眾還是新興媒體的用戶,他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議程的塑造。所以,議程設置仍然是引導輿論尤其是網絡輿論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必須用好,不能丟棄。
  • 2020年全國黨報融合傳播力榜單:廣州日報全國第三,連續四年地方第一
    在昨日上午舉辦的「主論壇:牢記使命 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上,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周成華做了題為《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 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的主旨發言。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已經構建起「報+網+端+微+數據院+智庫」全媒體矩陣,媒體融合傳播力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