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棄學琴,是沒時間沒興趣?錯不在孩子,是父母沒當好陪練

2021-01-12 媽媽充電屋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在為《孩子學樂器,父母這樣做》做的序言中寫道,我國是全世界孩子學習各種中西樂器的大國,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提高了全民素質,為專業院校儲備輸送了優秀的人才。但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存在很多誤區,導致孩子的學琴之路異常坎坷。

孩子學琴,找到好機構好老師很重要,但再好的老師每周也只是給孩子上一兩次課,孩子練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家長才是決定孩子學琴順利與否的關鍵。

安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中國音協音樂考級考官袁泉教授,從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991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附中專修小提琴,選修鋼琴,一直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他教過的學生從5歲到30歲多達數百人。

袁泉教授說,孩子學琴的最初4年裡,比的不是孩子的能力,而是家長的智慧和堅持。如果父母連得陪孩子練琴學琴都做不到,那就不要輕易學琴,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更耗費大人孩子付出的努力。

因此孩子學琴,父母陪練尤為重要。但很多父母沒學過音樂,不懂琴的父母能做好孩子的陪練嗎?袁泉教授在《孩子學樂器,父母這樣做》中,結合他多年教琴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懂琴的父母,只要能掌握陪練方法和孩子每個階段練琴的特徵,也能成為好陪練。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即使抱著極大的興趣學琴,孩子的心理特點決定他沒有足夠的毅力堅持,沒有家長的陪伴和督促很難出成果。

父母做陪練,要做好4項重要工作

孩子很少可以主動自覺練琴,再加上學習能力有限,學琴又是手眼腦耳並用的工作,很容易出現顧左不顧右,導致孩子學琴的積極性大受打擊。如果家長當甩手掌柜什麼都不管,孩子很難堅持下去。父母做陪練,要做好以下4項重要工作:

第一要務:督促孩子練琴不管是學鋼琴小提琴,還是其他樂器,學的都是一種技巧,技巧是需要不斷練習才能達到成熟的。就算老師教的再好,沒有足夠的練習,孩子也不可能學好琴。

所以,父母陪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督促孩子練琴,把老師在課上講的知識掌握熟練,讓孩子建立每天練琴的習慣。

袁泉教授提醒,不要用練幾遍來約束孩子,這樣孩子為了完成任務會越彈越快,快就容易出問題。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好,練琴前解決完吃喝問題,一開始練琴就好好練,練好了再痛痛快快的玩。

第二要務:督促孩子的基本功孩子彈琴的手型音準節奏等問題,都要在日常練習中有意識改正。督促孩子的基本功是父母陪練的主要任務之一。

在孩子練琴的時候,不要中途打斷孩子,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也會影響孩子的心情,讓孩子有挫敗感。我就曾經犯錯這樣的錯誤,孩子一邊練琴,我一邊囑咐,這個節奏錯了,手立起來,不要抬腕,結果就是孩子頻繁被打斷,心情變差,最後不歡而散。

袁泉教授建議,家長可以把孩子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等孩子彈完整首曲子,再告訴他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反覆練習,直到改掉不好的地方。

第三要務:陪孩子度過學琴的坎兒。孩子可能會有一些曲子總也彈不熟,一些節奏總也掌握不好,也可能上課被老師批評,導致情緒低落,這些都是孩子學琴過程中的坎兒。

在專業知識上,家長對孩子的幫助有限,但家長可以幫孩子疏導情緒,讓孩子可以坦然面對這些溝溝坎坎。比如,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小時候的糗事,學遊泳不敢下水,學自行車摔倒,再告訴孩子自己是如何克服心中的恐懼,最終戰勝困難的。

孩子會覺得,原來我遇到的問題,爸爸媽媽也遇到過,他們可以克服困難,我也可以。孩子取得進步要及時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孩子就會度過學琴的坎兒,邁入新的臺階。

第四要務:培養孩子良好的樂感。大多數家長讓孩子學琴並不想走專業路線,只是想讓孩子接受音樂的薰陶,有自己的興趣,心情煩悶的時候可以藉助音樂舒緩。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樂感,讓孩子能體會到音樂的魅力,也成為陪練的一項重要任務。

家長可以讓孩子聽一些世界名曲,培養良好的樂感,比如開車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路上,或者是刷牙洗臉的時候。但聽音樂不要過量,不要長時間讓孩子暴露在嘈雜的環境下。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帶孩子去欣賞音樂會。讓孩子能體會到音樂的魅力,也給繼續學琴提供努力的方向。

根據孩子學琴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陪練策略

不管孩子處於學琴的哪個階段,父母都要做好這三點基礎的陪練工作。

陪練的基礎工作:一看二聽三欣賞袁泉教授指出,父母在陪孩子練琴的過程中,要做到一看二聽三欣賞。

一看,是看孩子手的姿勢,孩子的坐姿是否符合老師的要求。

二聽,是聽孩子練琴的速度。如果孩子彈得很快,一定會出現問題,要讓孩子把速度降下來。

三欣賞,是聽孩子演奏的是否悅耳,孩子的音準和節奏有沒有問題。

不同學琴階段的琴童,陪練側重點有所不同作為陪練家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延續孩子對學琴的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完成老師課上布置的作業。

對4-6歲初學琴的琴童

一般孩子從四五歲開始練琴,4歲到6歲是孩子學琴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音樂理論,家長的學習和理解能力都比孩子強。所以,家長要先學會學懂,回家後再教孩子,把抽象的樂理知識灌輸到練習的過程中。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一個知識,反覆刺激60次以上才能成為終生記憶。孩子學琴單靠課堂上的講解示範顯然不夠,需要家長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提醒,孩子才能完全掌握。在這個階段,家長學琴會比孩子厲害。

對7-10歲的琴童

孩子從5歲開始學琴,到這個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家長在前一階段的優勢已經不存在了,就算主動跟著學也不如孩子厲害。陪練的重點也要從教授孩子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練琴環境和氛圍,在孩子心情低落的時候鼓勵孩子。

孩子表現欠佳,家長不要過於情緒化,要冷靜看待孩子學琴過程中的起起落落,即使是批評孩子,也要用鼓勵的方式。比如,這次的手型比上次好多了,這個曲子的節奏比昨天穩了很多,如果能再穩定一些就更好了。

對10-12歲的琴童

孩子學琴四五年之後,練琴習慣基本養成,基本功也比較紮實。袁泉教授指出,孩子練琴的最佳狀態是情緒穩定,思維積極緊湊,既不懶洋洋,又不過於亢奮。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引導他獨立思考,培養孩子獨立聽課,獨立練琴的能力。家長的陪練身份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在袁泉教授教過的孩子裡,大約10個孩子學琴,1人會在兩年內放棄,2人會在4年內放棄,3人能堅持到小學畢業,4人能堅持到初三完成系統學習,而這4人中走專業音樂路線的最多只有1人。

孩子學琴,學的不僅是一門樂器,音樂知識,更是孩子堅持不懈完成一件事情的毅力,從量變的積累到質變的成功體驗。

能吃得了學琴的苦,孩子若干年後遇到困難就會想,當初學琴那麼苦那麼累,我都堅持下來了,還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孩子就會具備我們想像不到的毅力和堅韌。

希望每個琴童都能不辜負學琴的那段時光,都能既學到知識又能鍛鍊韌性。當孩子坐在鋼琴前彈奏出優美的旋律時,他會由衷的說,謝謝爸爸媽媽,也謝謝當初堅持不放棄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學琴新主張 音樂筆記 智能陪練模式成為琴童新選擇
    家長的陪練作用在孩子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自然無需多言,但由於大多數家長並不具備鋼琴專業知識,無法與老師構建準確的信息傳遞橋梁,更不必說判斷孩子的練習對錯。最終家長只好把關注點放到練琴時間、演奏次數上,但這種帶有強迫性質的「暴力執法」,極易讓孩子心理抵抗,對鋼琴教育產生負面情緒,慢慢喪失對鋼琴的信心與興趣,最後,錢沒少花,在孩子身上也沒看到成效。傳統模式下,教師也承受著較大的壓力。
  • 小葉子智能陪練 孩子學琴路上的「練琴夥伴」
    由於疫情,藝術在線教育走進更多家庭,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嘗到在線教育的甜頭,感受到在線藝術教育便捷、不受空間地域限制、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等突出的優勢。     細分品類,佔比較大的在線鋼琴陪練,疫情期間更是成功解決了孩子們在家也能高效練琴的問題。
  • 孩子學琴沒興趣?做到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主動練琴
    《紐約時報》曾報導:「在中國的大城市,周六周日,走在街上的孩子,如果沒有背著小提琴,那他就是在去學鋼琴的路上。」雖然這句話有些誇張,但是卻也說出了學樂器在中國的人氣。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孩子學一門樂器作為特長,依據每年考級的人數來看,全國在學習樂器的孩子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數目,而美洲送孩子去學習樂器的課程也成為了家長的常態。
  • 丁丁租琴 | 吳女士:學琴啟蒙階段,給孩子選擇租琴的真正原因?
    但是已經步入學琴之路的琴童家長都知道,孩子學琴真的是一個非常艱難過程,沒有堅持能力、沒有毅力,孩子的新鮮勁一過,再也不願意學習了。那麼丁丁租琴通過對客戶吳女士的實錄訪談後,孩子學琴半年多,處於啟蒙學琴階段,正是挖掘孩子興趣潛能的關鍵期,那麼,對於所有啟蒙階段學琴的孩子,除了面臨一些初期的各種困惑外,更重要的是怎樣挖掘孩子的潛能使孩子興趣盎然地堅持學琴呢?
  • 毛頭學琴兩年半,已經完全不用我陪練啦!
    雖然毛頭本人確實很喜歡彈琴,從來沒有提過放棄,但是我自己心裡可是已經不止一次的動搖過了,每天都會因為要陪練而感到人生灰暗:唉!不過就是培養個興趣愛好,至於這麼拼嘛?世界這麼寬廣,我為什麼要這麼想不開,選擇和這個暴脾氣的熊孩子天天彼此折磨呢?
  • 孩子小時候,我為什麼沒讓他學新概念英語?
    孩子小時候我為什麼沒讓他學新概念英語?1.不是這套書不好,而是如果學這套書,我們的時間就會不夠用。這套書太嚴謹,太按部就班。2.孩子三年級之前除了學校的課,光拉琴,但我感覺沒什麼時間幹別的。如果幹也可以,學琴的進度和強度都得降低。考慮了一下,還是只拉琴。3.到了四年級,小提琴開始拉更難的曲子帕格尼尼隨想曲第二十四首及其它,五年級增加了柴可夫斯基D大調協奏曲。但四年級再不補英語就來不及了,這時候如果開始學新概念顯然落後了一大截,所以我給選了朗文的一套閱讀理解書,光記單詞和閱讀。
  • 「死記硬背」學英語,孩子肯定沒興趣,家長知道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同事家娃今年上四年級了,各科成績都很好,就是不喜歡學英語,平日在家裡,父母想引導著背一下單詞,孩子根本坐不住,總是找各種理由就跑了。英語輔導班也去了,但是沒什麼效果,英語分數一直都提不上來。同事因此很苦惱,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學好英語。
  • 孩子做事沒耐心,稍遇不順就放棄,聰明父母三步讓孩子改變
    【註:現在您閱讀的是本套課程的圖文版,學習課程視頻版點擊這裡進入:孩子做事沒耐心,稍遇困難就放棄,聰明父母三步讓孩子改變】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點開上面的視頻,就可以觀看本節課的精選片段了。)有些孩子做事時,特別沒有耐心。稍微遇到一點點的不順利,立馬就不想做了。
  • 這「四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過來寶媽心裡話:費錢又沒啥用
    家長圈不成文說法:自家孩子沒上過興趣班,父母都不好意思說。 現在這個社會,除了拼錢,就是拼教育、拼孩子了!而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不輸起跑線,就開始熱衷於給娃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 要不要逼孩子練琴?汪峰迴憶童年,一句話點醒還在猶豫的家長
    在一次節目中,汪峰聊起童年的學琴經歷。他從小學習小提琴,每天堅持練琴四個小時,沒有童年可言。 但是回想起小時候練琴,雖然苦,卻滿懷對父母的感恩。是父母在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依然不願放手幫助他成長。
  • 小升初分班考結束,孩子數學沒考好的父母竟真的有後悔沒學奧數的
    這是因為主流評論都是太難,不可能做得好等等,你卻突然跟人家說自己孩子不但用時不長且都還全對了,總會引起一些家長不適的。我不說歸我不說,但是有人卻會說的。也有幾位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很快就做完了,並且成績非常的好,甚至也有考滿分的。很多家長在問他們孩子是怎麼學的?
  • 孩子鋼琴該怎麼學?旅美鋼琴家茅為蕙:學琴可以業餘,不能隨便
    這個階段是讓孩子對鋼琴產生興趣,保持熱情,形成練琴習慣的重要階段,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孩子對音樂的態度和看法。第二個階段,孩子學琴兩三年之後,開始正式彈奏古典曲目。這個階段選老師,要看老師是否有示範能力,對曲目是否熟知,是否清楚孩子的音樂之路要如何走。第三個階段,是孩子正式計劃走專業道路,準備考音樂學院和參加國際性的鋼琴比賽的階段。
  • 孩子學了5年小提琴,讓我重新改變了對興趣班的看法
    市面上的興趣包種類繁多,網上的相關文章也數不勝數,陪孩子學了五年的小提琴,可謂是「收穫頗多」漲了很多見識,在這五年當中也看到了很多興趣班,時間不長也不短嗎,只能說我對於這方面還是很膚淺!現在很多父母給孩子送興趣班,其實都沒有什麼很清晰的目標規劃,就更不用提堅持下來的方法了,很多家長給孩子投資的錢也都打了水漂,不僅興趣沒養成,還花了高額的學習費,感覺很不值得。這也是很多家長的「心聲」不知從何說起,對於興趣班也是走了很多的彎路,試了很多錯,也跳了很多坑。
  • 孩子為什麼要學鋼琴,聽聽家長的心聲
    《吉他範兒》發了一篇關於孩子學琴目的的文章,家長的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家長花費精力和時間,陪孩子學琴,到底為了什麼,我們鋼琴老師要關注。1、音樂確實很美好,但是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開始也想讓孩子學鋼琴,後來有個搞教育的朋友一針見血地告訴我,如果孩子不喜歡,以後也沒打算從事相關的行業真的沒必要學。國外人壓力大了會彈會琴來解壓,那是經歷了上百年音樂的薰陶,音符都要刻在骨髓裡了,而且人家兒時也沒被逼著練琴考級,而我們身邊真的沒有幾個人心煩了會想著去彈琴解壓。
  • 我給孩子學琴配的輔助工具,說不定能幫到你 想學琴的家長看過來
    早上好呀~這是一篇遲到的約稿,聊聊學琴的輔助工具。前段時間大家一直催我的文章我交答案了。▼作為兩名琴童的家長,我當然也是深有感觸,直到現在我還是需要經常盯著孩子的手型和姿勢。因為孩子年紀小力量弱,不管學琴多久,也容易大毛病小毛病不斷。
  • 孩子練琴的時候,家長們能做什麼?VIP陪練在線指導!
    孩子們通過VIP陪練在線練鋼琴,家長們能為孩子們做什麼呢?其實,如果有時間,能夠陪伴孩子一起練琴是最好的,但是怎麼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幫助孩子呢,爸爸媽媽們大多不是專業人士,沒關係,VIP陪練會告訴大家。首先,我們要知道有兩種練琴類別,慢速練琴和分手練琴。
  • 線上鋼琴陪練丨有了VIP陪練,家長還需要陪練嗎?
    學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又基本都出現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是否要陪練、如何陪練的問題不絕於耳。身邊很多家長都有聊到說,用VIP陪練這種線上樂器陪練,就是希望有專業老師可以及時幫孩子指出錯誤,培養正確的練琴習慣,同時也讓自己能夠獲得解放,省得自己從指點一不小心就變成指指點點,惹得親子關係緊張。
  • 那些同意孩子中途放棄學琴的家長,現在後悔了嗎?
    一年多下來,終於孩兒他爹忍無可忍,了斷了這而痛苦的學琴生涯。小學到初中,兒子撒歡在足球上馳騁,中學又迷戀上了籃球,愛好才是進步的最佳源動力,此時已從深圳實驗學校轉去香港耀中國際中學,身高近一米九的他曾經是學校籃球隊長和前鋒,帶領球隊在全港中學籃球比賽中獲得佳績,並且由此獲得巨額獎學金,學鋼琴的事情更是束之高閣了。
  • 3年花費近5萬,朋友說要讓孩子放棄學小提琴,這次我表示贊同
    剛聽朋友說她要讓女兒放棄學小提琴的時候,我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我兒子是學習鋼琴的,我知道如果家有學習樂器的孩子,不論是家長還孩子都需要付出辛苦,堅持和毅力在這個時候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聽她說了原因之後,我也同意了她讓孩子放棄學琴的想法。
  • 鋼琴在線陪練火爆折射家長焦慮,師資良莠不齊、未來能走多遠?
    班上其他小朋友都在參加各種夏令營,9歲的天天卻只能待在家裡,每天下午練兩個小時琴。「今年寒假第一次參加考級,當時不太適應考級的琴,沒考過。今年練得還可以,希望這次能順利通過。」天天的媽媽王女士告訴記者,天天從7歲開始學琴,一直以培養興趣為主,有一搭沒一搭地練著。眼看比她學得晚的孩子都過了好幾級了,王女士覺得天天在音樂方面有些天賦,也準備讓女兒考考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