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米其林餐廳,為什麼在中國「水土不服」,很難有回頭客

2020-12-19 舌尖上的安全

經常週遊世界各國的驢友們肯定對各地不同的美食印象深刻,喜歡遊遍四方吃遍全球的人一定會參考一些旅遊指南和美食地圖。如果有人想出去走一走一定有不少人會推薦你看米其林的指南。

這個原本是製造輪胎的公司出版了一本美食旅遊指南,竟然意想不到的火遍了全球。無論在美國還是日本,只要按照它的指南就能找到一些十分經典的美景和不錯的餐廳。不過來到中國時,這本小冊子失去了它黃金指南的魔力。

來到國內米其林也評出了不少星級餐廳,不過它沒有被旅友和吃貨們熱捧,相反很多人發現評級之後對生意根本沒什麼助力。這小冊子為何到了中國就失靈了?難道大名鼎鼎走遍全球的米其林還會在中國水土不服?這要從米其林本身的評級標準來說。

其實世界各地美食的文化和口味是截然不同的,用單一的標準評價所有的餐廳和美食根本是不合理的。比如米其林最明顯的是對我們中國的炒菜烹飪方式不認可,他們認為只有水果和蔬菜沙拉這種菜算健康又營養。雖然的確不可否認食材天然的營養,但後期的烹飪方式也同樣讓食材變出豐富多樣的口味和層次感,營養也不一定比沙拉和冷拼的差,而且對於某些食材本身只有發現它獨特的烹飪方式才掌握了這種食材的訣竅。這一點在米其林是無法被理解的。

畢竟米其林只是一個從西方人飲食文化中誕生的另一個大眾點評而已,他們習慣的健康和美味和用餐標準,在中國的確不一定都適用。雖然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少米其林餐廳備受歡迎,不過這和當地的飲食文化也大有關聯。在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八大菜系各有千秋,互不相讓。想用一個單一的星級來為他們打分,是一份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既然地方菜系影響深遠,在一線城市可能人們的西餐飲食氛圍更好一些,米其林餐廳該會大受歡迎吧。其實也並不是,比如在廣州的米其林餐廳,它生意並不好,相比同行業績也十分慘澹。為什麼?這就要從米其林餐廳本身的服務和菜品來找原因了。

首先是菜品菜量不大,畢竟要擺盤、要顏值,可是這樣精緻的西餐用餐文化吃一頓還行,頓頓吃果然是不適應的,人少也就不足為奇。另外米其林到了中國只提供刀叉,這是故意和我們過不去嗎?如果是你會去這樣的餐廳就餐嗎?

相關焦點

  • 日本「米其林餐廳」很多,為什麼更難訂位?原因有點無力反駁
    旅遊有兩大享受,一種是花花世界大飽眼福,一種是美味佳餚大飽口福。但很多餐廳,即便擲千金也難求一席之地。要說到最難預訂的,那便屬日本的米其林餐廳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日本「米其林餐廳」很多,為什麼更難訂位?原因有點無力反駁!背景日本米其林餐廳不同與其他西餐廳,全店一般只有十幾個座位。
  • 為什麼米其林指南到了北京就「水土不服」?
    為什麼馳騁世界的米其林每到北京就經歷「滑鐵盧」?去年被嘲諷,今年被diss,還順帶把「美食荒漠」北京拉下馬…… 或者說為什麼我們帶著「米其林」出去旅行,到了家門口卻開始反對米其林的「眼光」呢? 各位網友莫著急,作為base 在北京&超「愛吃」的小編,此時幫忙「翻譯」一下米其林的標準,便略知一二。
  • 為什麼世界著名的米其林餐廳,到中國卻無人問津?網友:來錯地了
    說到米其林餐廳,相信大家一定都略有耳聞,米其林餐廳其實最早是一家賣輪胎的廠商,為了能夠推廣品牌而製作的一個旅遊餐廳指南,因為這份指南所推薦的餐廳都非常著名,後來就漸漸成為了世界美食家的一個寶典,延續到了如今。
  • 火遍全球的米其林餐廳,為什麼到中國卻無人問津?網友:分量不行
    火遍全球的米其林餐廳,為什麼到中國卻無人問津?網友:分量不行!大家對米其林餐廳都是略有耳聞的,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知道米其林他原來是一家賣輪胎的廠商,為了能夠推廣品牌,所以說他們製作了這樣的一個旅遊餐廳指南,因為這份指南所推薦的餐廳是非常著名的,後來也就成為了世界美食界的一個寶典,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 米其林配為中國菜評星嗎?
    並且,在米其林餐廳進餐,對於歐洲人而言無疑是一種高級別的享受,也是他們用餐完畢後值得出去炫耀的一件事。 但當米其林來到中國後,似乎有點水土不服了。 2.
  • 米其林餐廳和米其林輪胎什麼關係?為啥美食需要有標準?
    對於中國美食,米其林始終就是在用一種玩鬧的態度來對待,法國人吃中餐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對於中國餐飲文化,他們始終都在用西餐的方式去品評,倒是一些比較有特點好玩的食物成為了她們關注的焦點。在2019年的米其林標準出爐時,所有的中國人都將其當成是了一個天大的笑話,因為我們不知道米其林都走了哪些餐飲品牌,但是我們卻看到,米其林評選出來的餐廳甚至連中國人自己都沒有聽說過,而且米其林看好的餐廳,基本上在國內都很難有活路。米其林是啥?很多人表示,這不就是一個輪胎麼?
  • 米其林輪胎和米其林餐廳到底是什麼關係?
    米其林是我們已經很熟悉的一個輪胎生產商,從我們的家用汽車到一級方程式F1,到處都有米其林輪胎的身影。還有米其林的logo吉祥物更是深入人心,又醜又可愛,好像全身都是輪胎一樣。我們也常在一些媒體或視頻中聽到過「米其林餐廳」、「米其林三星」等等,感覺這些餐廳都是一些價格比較昂貴的高檔餐廳。那麼這兩者是什麼關係呢?有人說這兩者是一家公司,也有人說是兩家名字一樣的公司,重名了而已。那真相到底是什麼呢?答案是:米其林輪胎和米其林餐廳其實是一碼事,一個公司。
  • 求求米其林了,放過中國美食吧!
    這份指南分有兩個版本,一種是綠色封面,記載了行程規劃、景點推薦、道路導引等等的綠色指南。另一種就是紅色封面,評鑑餐廳和旅館的紅色指南。而這本紅色指南,也正是米其林指南傳奇的開端。有趣的是,這本米其林指南並非發行即巔峰,甚至一度被人拿去墊桌腳。這也讓米其林兄弟意識到,免費提供的東西反而會被人們輕視,於是在1920年,米其林指南決定取消免費提供,改為售賣。1931年繼續升級,米其林公司派出美食評測員暗訪餐廳,給出最公正的評價,《米其林指南》的權威性由此建立。
  • 米其林指南在中國是怎麼跌下神壇的?
    比如在上海(的榜單上)會看到老正興菜館,儘管有更多新興餐飲,或者比它出品更好的餐廳,但米其林還是會去選擇那些出品已經停滯不前、大眾點評已經是三星半或者三星的老字號菜館。北京版指南就更讓人迷惑了,摘星的餐廳基本上都是賣烤鴨。」美食博主NiNi說。眾所矚目的上榜餐廳,常讓人產生米其林指南在中國大陸水土不服的感覺。
  • 為什麼米其林餐廳的女性菜單從不標價格?
    米其林餐廳有兩種菜單,它們擁有相同豪華和放縱的菜餚。但一種帶有價格,另一種則沒有。沒有價格的菜單被稱為「女士」菜單,服務員通常會將這份留有空白的菜單提供給女性客人。米其林餐廳用種種規矩堆砌出高貴的味道。沒有標明價格的價格偏偏在其中起到了最具金錢意味的效果。餐館的菜單上沒有價格,所以顧客按上帝的吩咐付錢一般來說,有價和無價的菜單也會輔以不同的顏色。
  • 一家新的米其林三星餐廳誕生,米其林綠星首次在中國頒出!
    原文標題:新版北京米其林指南出爐!一家新的米其林三星餐廳誕生,米其林綠星首次在中國頒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北京美食攻略,ID:bj-meis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1月16日,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榜單正式發布。
  • 我們可能誤解米其林餐廳了,星級餐廳那麼貴,其實是有原因的!
    米其林餐廳都是浪得虛名嗎?都是故意裝出高級感嗎? 並不是,其實,我們對米其林星級餐廳還是有誤解的,它之所以價格那麼高,是有其原因的! 這個刀叉標記主要是考察你的餐廳環境是否舒適,一共有五個等級,從「基本舒適」到「奢華的傳統風格」。 獲得了刀叉符號後,就會通過「N個『美食密探』品鑑+一年12次的造訪+米其林總部評審」這一系列流程來最終評選出星級餐廳。
  • 又有7家荷蘭餐廳獲得米其林星級稱號 荷蘭米其林餐廳總覽
    據人民報報導,荷蘭今年沒有一家米其林餐廳失去資格。5家餐廳獲得米其林一星資格,一家餐館升級為米其林二星餐廳,2家退回至米其林一星稱號。新增的7家米其林一星的餐廳為:在Beesterzwaag的De Heeren van Harinxma,位於Leuvenum 的Het Roode Koper, 在Holten的De Swarte Ruijter, Winterswijk的Strandlodge,位於Eindhoven 的Zarzo,Rotterdam的Joelia和在Schipluiden的Aan de Zweth
  • 米其林、老字號加身,萃華樓如何變身「網紅餐廳」?
    來自法國的米其林在國內餐飲界一向水土不服,尤其是在北京這樣一個美食自有淵源和線索的偉大城市。放眼米其林餐單,能體現京城文化的餐廳的確稀缺。「據我所知,米其林的評審團隊中大陸人並不多,多數中國評委來自香港,在口味上更偏好清淡養生。這也是為什麼北京米其林餐單裡多為南方菜和素食」。
  • 米其林餐廳的大帽子
    #米其林#120年前,米其林輪胎公司的創始人米其林兄弟對未來吃著火鍋開著車的汽車旅行業相當看好,他們覺得要讓大家都喜歡上去旅遊,旅遊要開車,開車多了輪胎也就換的多,輪胎換得多他們的輪胎生意也就更好了。那麼,讓我們旅行吧,怎麼促使大家去旅行呢,民以食為天,不如把各地的美食餐廳搜羅一下,咱們挨個去吃個遍吧。於是,在萬國世界博覽會期間,他們推出了一本《米其林指南》,就類似於現在的地圖app,裡面有餐廳、地圖、加油站、維修廠、旅館等衣食住行一體化導遊項目,小小的一本方便攜帶。
  • 它是米其林餐廳「硬菜」,有著抽象的菜名,在中國卻是「廉價品」
    西式菜談及西餐 這些年在我們這裡越來越尋常可見,漢堡炸雞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西餐,但牛排卻可以,儘管有人說牛排也不能算是西餐,不過他們如此否認的一點可能是按照西餐「高級」的標準,於這些人看來,或許魚子醬和鵝肝才能被稱之為真正的西餐,因為其更符合西餐「硬菜」的標準,至於「硬菜」,它其實也難有個確切的定義
  • RR·LIFESTYLE|2020京城「摘星」指南|米其林指南|富春居|北京餐廳...
    近日,《米其林指南2021北京》正式發布。其中米其林三星餐廳2家,米其林二星餐廳2家,米其林一星餐廳26家。今年的北京米其林榜單中有哪些變化?榜單中的餐廳有哪些最值得一試?今天不妨跟著 Mr.Robb 一起來了解一下。
  • 新版北京米其林指南:一家新米其林三星餐廳誕生,米其林綠星首次在...
    新版指南共收錄98家餐廳入選,其中2家三星餐廳,2家二星,26家一星,17家必比登推介餐廳和51家米其林餐盤餐廳。米其林指南更在中國首次推出米其林綠星獎項,旨在褒獎推動可持續餐飲的模範餐廳。 北京餐飲的多元跨度、豐富層次和深厚底蘊令米其林評審員們嘆為觀止。這也是北京城市性格的體現。在這座國際都市裡,每位廚師,每家餐廳,都在朝著新的高度不斷探索。」米其林指南國際總監格溫達?普勒內克(Gwendal Poullennec)評價道,「在北京,餐廳和廚師步履不停,持續進取,展現出他們對可持續美食發展的擔當和信念。以此背景依託,米其林指南在中國首次引入綠星評級。」
  • 「不歡迎中國人」主廚所在餐廳,米其林除名!
    針對位於德國杜塞道夫的「Im Schiffchen 」餐廳主廚Jean-Claude Bourgueil的歧視性言論,米其林指南5月15日發布聲明表示強烈譴責,並立即從官方網站的推介榜單上移除「Im Schiffchen 」餐廳。聲明稱,絕不允許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言論。
  • 米其林北京摘星餐廳人均消費最高1775元,京味美食為何難摘星?
    在26家一星餐廳中,人均消費超過千元的有5家,人均消費在800元-1000元的有2家,人均500元-800元的有7家,人均300元-500元的有6家,人均300元以下的6家。新京報記者發現,人均消費超過千元和800元-1000元區間的餐廳,多集中在四星和五星級酒店,主要菜係為官府菜、義大利菜、蘇浙菜、粵菜、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