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金飯碗」,那些消失的銀行櫃員,去了哪裡?

2020-12-23 人民網

沒了「金飯碗」,那些消失的銀行櫃員,去了哪裡?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原本就已受到網際網路科技衝擊的銀行線下網點,愈加「門前冷落鞍馬稀「。記者認識的一名銀行櫃員小陳,也將轉崗到營銷崗位。

201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小陳通過校招層層篩選,如願以償入職常州市某國有大行,端上了「金飯碗」。按照以往慣例,分配到具體網點後,她要先從櫃員(曾被業內親切地稱為「桂圓」)崗做起。然而,一年多過去了,小陳所在銀行網點的櫃檯數量由5個減少至3個!

面臨衝擊的,不只是小陳。記者發現,儘管我們很難準確計算出銀行櫃員總人數,但從公布了這一數據的農業銀行來看,其2018年櫃員人數為12.08萬。整個銀行櫃員群體,最保守估計也超過百萬。

製圖:易啟江

伴隨網絡金融對櫃面業務替代程度的日益加深,銀行「桂圓」的存在感逐漸被削弱,金融科技大行其道的當下,「桂圓」們被動地走向了全新的領域。

被網際網路支付、AI(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深深改變的金融業,每一個從業者都被裹挾其間。銀行業正在升級轉型之際,疊加新冠肺炎疫情,電子銀行發展進一步加速。

記者認為,從線下網點向網際網路上的變遷,既是民眾的需求,也是銀行自身的需要。這將是歷史長河中,又一次值得銘記的大變遷!

加速轉型升級六大行網點數量不斷精簡

櫃檯減少,不是個別銀行的現象,早已是一種社會趨勢。

銀行櫃檯數量不斷壓降的背後,是各大銀行離櫃業務率的明顯提升。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2016-2018年銀行業的平均離櫃率逐年攀升,分別為84%、87.58%、88.67%。

製圖:易啟江

事實上,櫃面工作本身也並不輕鬆。儘管當下智能機具已廣泛現身於銀行線下網點,但類似公司業務、大額現金存取以及一些複雜業務等,目前還是要通過人工櫃檯辦理。

過去的一年裡,小陳基本被「綁死」在櫃檯裡,離崗不能超過30分鐘、吃飯時間45分鐘……一天中大部分時間,小陳都是坐在玻璃窗後面,重複著「歡迎光臨,請問您需要辦理什麼業務?」一天下來,「感覺嗓子都啞了」。然而,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子,要變了。

突然間,小陳所屬的支行要求櫃員崗位「只能減不能增」,「除了支行是4個櫃檯,其他(下面的網點)不能超過3個」。昨天還端著「金飯碗」,今天自己就被AI取代了。

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櫃檯壓降、人員調崗、校招縮水,是不少銀行櫃員近年來頗為直觀的感受。

供職於西安市某國有大行的小張已入行三年多。2016年,小張通過校招剛入職時,其所在銀行在陝西省招了100人;而在接下來的兩年中,每年的招聘均沒有超過40人,比小張當初進行時少了一半還要多。「我們網點櫃檯已經壓降到只剩一個,櫃檯上面基本就兩個人了」。

誠然,如今的銀行業早已遠離野蠻擴張的時代,輕型化、智能化轉型成為各家銀行戰略布局的重點方向之一。以國有六大行為例,近年來,六大行的員工總數和網點數量不斷精簡。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僅2019年上半年,六大行員工人數合計縮減近3.5萬人,已超2018年全年人員縮減之和。此外,對比2018年末,各家銀行的網點或營業機構數量也均有所減少,六家銀行合計減少的數量為277個。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六大行業務電子化的程度也在進一步提升。例如,2019年上半年,工行網絡金融交易額311.26萬億元,網絡金融業務佔比較上年末提高0.3個百分點至98%;郵儲銀行電子銀行實現交易筆數140.43億筆,交易金額10.69萬億元,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達到91.27%,較上年末提升0.83個百分點;交行境內電子銀行交易筆數35.78億筆,交易金額124.76萬億元,電子銀行分流率達97.30%,較上年末提高0.71個百分點;中行電子渠道交易金額115.48萬億元,電子渠道對網點業務的替代率達到93.73%。

製圖:易啟江

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銀行業務結構不斷調整的同時,近年來,科技驅動的網際網路銀行大放異彩。儘管沒有營業網點,但因背靠網際網路巨頭而擁有可觀的線上流量,發展勢頭迅猛。2014年,騰訊牽頭髮起設立我國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數年發展下來,該行業績亮眼。2018年末,其資產總額達到2200億元,超越了部分城商行及農商行的單家資產規模。該行在2018年實現營收100.3億元,同比增長49%,實現淨利潤24.74億元,同比增長71%。再例如成立於2015年的阿里系網商銀行,2018年底總資產增長23%至959億元,當年實現營收62.84億元,同比增長47%;淨利潤6.71億元,同比增長66%。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和移動技術的逐漸成熟,大大提高了移動端金融業務實現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也加速了銀行電子渠道對傳統物理渠道的替代。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客戶更傾向於選擇線上完成金融交易,物理網點利用率低、成本高昂,營運壓力較大。結合輕型化、智能化的升級轉型方向,各銀行開始對營業網點重新定位,傳統網點縮減成為趨勢。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高級研究員武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金融科技的深入應用,原有的部分櫃檯業務也由智能化所取代,可以集中化運營;同時,線上金融的發展也使得到網點的人數急劇減少,因此櫃員的需求相應的降低,為了進一步發揮網點的服務效應,提升網點的效益,櫃員就面臨較大的轉崗壓力。

開拓收益 營銷崗位成「桂圓」轉崗重鎮

曾幾何時,絕大多數進入銀行的職場新人們,一開始都是小「桂圓」。不過這一慣例如今也被打破。2019年,小陳所在的銀行在常州市招進了100人左右,無一「桂圓」,全部為客戶經理崗,「主要目的就是營銷,畢竟這才能創造收益」。

實際上,即便身在櫃員崗,小陳每周也會有一些營銷業績的要求,每個周六還得抽出半天時間外拓營銷。例如,去年歲末熱火朝天的ETC爭奪戰中,小陳每周要成功營銷6戶才算完成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營銷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強調,營銷崗也成為了大多數櫃員轉崗的首要去處。

以農行為例,截至2019年6月末,該行超級櫃檯已覆蓋全行2.2萬個網點,對櫃面業務的替代率達94%以上。超級櫃檯是農行智能對客服務渠道和平臺,由「軟體」 「硬體」 「後臺」構成。同時,該行精簡高櫃1.4萬個,1.46萬名櫃面人員充實至營銷服務崗位。事實上,近年來該行櫃面人員佔比持續降低。2016年至2018年各年度末,該行在崗員工中,櫃面人員數量分別為14.76萬人、13.84萬人、12.08萬人,佔比分別為29.7%、28.4%、25.51%,同期的營銷人員佔比則分別為22.5%、22.6%、23.49%。

製圖:易啟江

再例如郵儲銀行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行累計壓降臺席5540個,優化櫃員3384人,其中2372人調整至網點營銷團隊。

在武雯看來,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利率市場化下,銀行業經營壓力加大,競爭也加劇,因而需要進一步加大營銷力度。

因為擁有研究生學歷,在櫃員崗待了一年多的小陳,比同期入行的本科生更快得到了轉崗的機會,而轉崗的大方向便是對私或對公客戶經理。為了順利開展營銷業務,小陳還需要通過一些考試,比如營銷基金要通過基金從業資格考試;推廣銀行信貸產品也要通過銀行內部專門的考試。

轉崗之後 每天一睜眼就是想工作

就職於上海某國有大行的小孫,從最開始「逃不脫」的「坐櫃」,到之後轉崗到個金客戶經理,歷經了多數應屆生銀行職業軌跡的初步變遷。如今,小孫每天都會被理財、基金、保險這「三駕馬車」壓得喘不過氣來。

每當銀行發行了新的基金等產品,小孫就得預估好銷售對象和銷售額度,再定期向領導匯報營銷的進展。如此周而復始,「好不容易一個產品銷售結束了,下個產品又來了」。

一天中正常的工作時間,上午9點到下午5點,小孫一門心思撲在客戶身上,除了接待客戶介紹產品,還要去拓展客戶範圍。如此一來,匯報業績、產品培訓等諸多事情便只能靠加班來做,經常周末也是安排滿滿。

儘管不像坐櫃時「被限制自由」,但小孫可自主安排的時間似乎更少了。「手機基本24小時都會開機,不知道什麼時候客戶就會來找。有次接待客戶,直到下午4點才有時間吃上午飯。不過忙起來也就意味著基本可以完成指標了。」

每個星期,小孫所在的支行都會給所有客戶經理進行一次業績評比,並公示排行榜。儘管小孫自認已練就了一顆「強心臟」,但面對每周的排行榜依舊會焦慮不已。「榜單的前五名和後五名都會用不同顏色標出來,要是在倒數會很難過的。業績完不成,會被領導叫去談話,更嚴重的是把客戶資源調整安排給別人。」

轉崗近一年來,小孫坦言自己壓力大了很多。「每天早上6點被鬧鐘吵醒,睜開眼睛就是工作,腦子想的是我今天約了哪個客戶,要給他推薦什麼產品。然後晚上下班會想今天哪些產品推薦成功了,哪些指標沒有完成,再研究一下銀行最新出的產品,回家差不多要到晚上9點了。」

當然,客戶經理的收入也與個人業績表現絕對掛鈎,業績好的客戶經理收入會非常可觀。有銀行人士表示,「客戶經理的業績會跟所處的環境、客群、個人能力和狀態有關係,影響因素會很多,不像櫃檯基本都差不多。」

即將轉到營銷崗的「桂圓」小陳,也從前輩中打聽到了「客戶經理收入比『桂圓』高很多」。「『桂圓』只有業務量,營銷的業績很少,基本只做一些信用卡。客戶經理收入主要靠產品,像基金、保險、貴金屬等,營銷一個產品才會有計價。我們這邊業績最好的客戶經理計價績效大約是『桂圓』的4倍。」

全新領域 有人轉崗有人改行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像小陳這樣對轉崗充滿期待。小陳身邊的同事也有部分並不想轉崗,想一直做「桂圓」,「因為櫃員每天事情做完就可以下班了,壓力沒有客戶經理大。」

西安的小張已在銀行工作了三年多,在她看來,大多數人進了銀行,大概一年內就能判斷出是否喜歡這份工作,如果的確不喜歡或不太適應,可能會選擇離職,但很少會有「無法轉崗」等原因造成的離職,「因為銀行基本都會給你安排的,就是角色不一樣,一般看個人喜好和特色」。

一般銀行網點會有三個條線,包括營運崗、個金崗、公司崗。「坐櫃」、智能機具授權等都屬於營運崗,這當中也會有晉升的通道。小張表示,「有些人比較喜歡營運,不做「桂圓」後雖然沒有轉到營銷崗,做授權崗或做營運主管等,都屬於營運崗,但工作內容還是會有挺大區別的。」

「櫃檯上的工作人員其實也非常忙,客戶經理更多的是精神壓力比較大,會擔心業務指標完不成。銀行的營銷任務主要由個金客戶經理以及對公客戶經理承擔,所以壓力會大」,小張笑著總結道,「櫃員是身體累,客戶經理更多是心累,就看你選擇哪種累。」

不過,隨著轉崗後工作強度的明顯加大,也會有部分員工選擇離開銀行系統。回想起這幾年身邊跳槽的同事,小張提到,「如果對收入要求比較高,那多數行業中銷售崗做得好的話收入都會更為可觀。因為壓力原因選擇離職的話,大部分人會去選擇一些工資收入可能會有點回落,但更為輕鬆的工作,像一些國企或公務員的崗位等。」

網際網路大潮下

未來銀行更青睞何種人才

「金飯碗」不再,警鐘已經敲響。事實上,科技浪潮衝擊下,櫃員所面臨的抉擇僅是萬千銀行人轉型的一個側影。未來銀行會選擇怎樣的發展形態?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得到銀行青睞?這些是當今銀行從業者或者有意邁入銀行體系人員更為關切的話題。

線上的網際網路銀行:

急招技術類崗位 風險類招聘佔比超兩成

技術取代重複瑣碎的人工,毋庸置疑的是,科技日新月異必然會對傳統銀行網點帶來深刻影響。如此一來,有種「簡單直接」的操作是:乾脆就不要網點!

2014年,騰訊牽頭髮起設立我國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即微眾銀行。成立以來,該行穩步發展,2018年末,其資產總額達到2200億元,超越了部分城商行及農商行的單家資產規模。截至目前,國內有三家純網際網路銀行,除了微眾銀行,還有2015年開業的網商銀行和2016年開業的新網銀行。

背靠網際網路巨頭,沒有營業網點、不需要營業櫃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數據和渠道等滿足長尾客戶需求,重塑個體金融服務。這類銀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從上述三家銀行的招聘信息可以窺見一斑。

微眾銀行官網上的校招入口暫未開放,從該行目前的社招崗位來看,技術研發類、金融產品類以及風險類的崗位數量佔據大半。截至3月3日,該行社招設有137個崗位,其中技術研發類29個(招聘69人,佔招聘總人數35%)、風險類31個(招聘40人,佔招聘總人數20%)、金融產品類22個(招聘23人,佔招聘總人數12%)。

有數據顯示,微眾銀行IT人員(不含風險、運營等領域參與數據分析人員)比例一直在50%以上。從上述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出,技術研發類多需精通某類程式語言,部分崗位對有金融領域開發經驗者優先。例如,某後臺開發工程師崗位負責銀行相關業務系統的設計和開發,需有5年以上開發經驗、精通JAVA編程、曾在大型/複雜項目承擔主要設計編碼工作等,有銀行/金融/財務或者網際網路開發經驗優先。

此外,該行風險類崗位包括數據分析經理、風險政策經理、貸後管理經理等多個崗位,多數崗位還設有細分方向。例如,風險政策經理包括農業金融、汽車風險、信用風險、零售信貸、生活金融等多個方向。這些崗位大多需要有3年及以上的信貸管理經驗,同時具備較好的數據分析及數據處理能力,有些需要熟練使用R、python等統計分析工具。

網商銀行方面,在阿里巴巴集團官網的社招頁面輸入「網商銀行」進行搜索,可以看到自2020年1月起更新的招聘信息,儘管招聘人數僅顯示「若干」,但按職位類別篩選,數量靠前的分別是運營類(17個)、技術類(16個)、市場拓展(15個)。

在新網銀行官網的社招頁面,「大數據算法工程師」、「應用運維工程師」等多個技術類崗位旁邊均注有「急」的字樣;校招崗位則劃分為四大類,分別是科技類、風險類、產品/設計/業務類、職能類,其中科技類細分崗位有7項,風險類細分崗位多達9項。

變革的傳統銀行:

科技人力不斷擴充 營銷條線加碼布局

因勢而變。面對新技術崛起,傳統銀行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擁抱科技,紛紛吹響數位化變革的號角。

例如,平安銀行2018年年報披露,科技投入大幅增加,IT資本性支出25.75億元,同比增長82%。與此同時,該行2018年末全行科技人力擴充到近6000人(含外包),較上年末增長超過44%。

2019年8月,央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提出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艾瑞諮詢研究報告指出,我國金融機構Fintech投入以頭部機構為主,未來3年將逐漸增加,銀行業同行領跑。具體來看,銀行IT建設較為完善且技術自主性強,除國有大行、大型商業銀行等頭部銀行外,部分地方銀行也在布局人臉識別、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等前沿科技的應用,整體技術資金投入與增速均領先其他領域。

上述研究報告統計,2018年我國銀行Fintech投入419.5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增長至768.7億元。

除了加大技術投入、引進科技人才,營銷也是銀行重點布局的領域。有銷售,才能夠創造收益。從上文小陳的經歷也可以看出,銀行壓降櫃員崗的同時,也會加大對營銷人員的配置。

上海地區某國有大行客戶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去年其所在支行櫃員人數「砍」了一半,不過新進了營銷條線人員,營銷的安排不僅包括銀行傳統的櫃面營銷、廳堂營銷,還包括走進社區、單位營銷等。

下沉的社區銀行:

尋求差異化競爭立足點 專業 溝通 本土 靈敏

社區銀行作為「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的重要角色,近年來卻頻頻傳來關閉停業的消息,無奈退出的背後面臨怎樣的困境?

中國銀行業協會研究部副調研員王麗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在於定位不明確,缺乏核心競爭力。當前,社區銀行經營範圍相對狹窄,主要體現在理財產品問詢及售賣上,定位較為尷尬,競爭力明顯弱於綜合性網點;另一方面,行動支付等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對社區銀行的一些便民服務項目產生了替代。

聯訊證券研報指出,截至2019年1月2日我國共有1179家社區銀行退出,但綜合數據來看,退出的社區銀行數量遠少於新設,經過2018年大規模擴張後,社區銀行的擴張逐漸回歸理性,擴張速度下降。

而就在不久前,銀保監會印發《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及「優化社區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機構採用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延伸服務網絡,為社區企業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

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社區銀行存在的核心要素是找到自己差異化競爭的立足點,尋求一種錯位發展的思路。例如,在銀行服務上可以考慮營業時間、服務項目的區別,還可以考慮流動服務的可能性。

「社區銀行肯定有存在價值,關鍵是其在服務方式、內容等方面的創新型設計,例如服務多元化、發揮上下遊連接功能等,對於客戶需求,可以發揮自身商業渠道的優勢來提供信息交流、服務對接等」。王劍輝表示,社區銀行和其他社區商業服務機構還有更多的合作空間,以解決金融支持問題。儘管大多數人使用支付寶、微信,但還是有少數人習慣於銀行櫃檯服務,社區銀行可以來彌補這些服務空白點。

在王劍輝看來,社區銀行需具備親民能力,能夠樹立貼身服務的可靠形象,同時要具備紮實的金融服務能力,能夠體察、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

那麼,什麼樣的人員能夠配合社區銀行的發展?郵儲銀行總行投資經理、高級經濟師卜振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社區商業銀行具有鮮明的特色,專業人員需求也與金融人員有明顯不同,可以總結為:專業 溝通 本土 靈敏。

首先,要有綜合金融服務的專業水平,社區銀行面對的業務種類比較繁雜,因此要對基本的金融產品有全面了解,成為銀行系統的「全科大夫」。

其次,要有專業的金融服務理念,尤其是溝通能力。社區銀行面對的客戶以中老年客戶為主,不善於利用新型金融工具,在提供金融服務時更要有耐心和金融服務理念和意識,要成為客戶的「知心大姐」。

再次,要立足本地。社區銀行是社區 銀行,特色在社區,因此要了解社區的基本情況,才能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要成為「社區達人」。

最後,要對客戶的需求和變化有靈敏的反應。社區銀行的專業人士,不僅需要服務客戶,更要挖掘客戶需求,及時反饋客戶需求的變化,推動商業銀行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化,要成為「銀行觸角」。

記者手記丨順應變局,實現自我轉型與突破

不知從何時起,銀行在不少人眼中變成了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文中的小陳、小孫等只是萬千銀行人故事的一個剪影,成就也好,挫敗也罷,都是職業生涯中充滿光影的碎片。後續和小孫再交流時,她坦言壓力太大,有換工作的想法。不過我們有所共識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工作亦是如此,不管如何選擇,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事實上,科技取代繁雜瑣碎工作的同時,也會對社會職業價值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無止境,似乎更適用於當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倘若我們暫時無法抽身、或者並不想離開這座「圍城」,那麼順應變局,實現自我轉型與突破,也未嘗不是一種成功。

每經記者|李玉雯

相關焦點

  • 我努力考上985,不是為了在銀行當「櫃員」,銀行還是金飯碗嗎?
    進入銀行成為銀行櫃員只是眾多選擇中的一個,名校畢業生也會綜合權衡。目前就業壓力大,成為銀行櫃員,工作相對穩定,對於大學生來說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985、211畢業生在招聘時對銀行櫃員這份工作看法不一樣。很多名校畢業生覺得銀行櫃員職位過於平淡,毫無吸引力。
  • 「金飯碗」保不住了?員工大吐「苦」水:今天從銀行辭職了嗎?
    「今天,你從銀行辭職了嗎」?這是之前在微博上的一個「超級話題」,當時的閱讀量已經快接近一個億了,差不多有2萬個帖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在大吐「苦」水。有人就說了,這哪裡是選擇了一個職業,明顯就是選擇了一個「坑」。
  • 逃離銀行的年輕人:努力考上985、211不是來當櫃員的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6日報導,為什麼要去銀行工作?過去,人們常將在銀行工作比作「金飯碗」。最近,銀行因筆試題難接連上熱搜,過不了多久,又一批「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的應屆生將進入銀行,為銀行補充新鮮血液。
  • 同為銀行櫃員,你知道各大銀行的月薪工資差距多大嗎?數據來啦
    金融銀行作為大家普遍印象中的金飯碗,薪資高、工作體面穩定、福利待遇好,一直都是眾多求職者追捧的熱門行業,即使今年可能沒有那麼吃香,但是地位依然穩固,也不失為一個好工作。國有六大行基本都已發布春招公告,招聘人數還是比較多的,而且也有專科可報、往屆可報崗位。
  • 福建某銀行拒收1元紙幣,櫃員:昨天存了今天你又來,去隔壁吧
    福建某銀行拒收一元紙幣,櫃員還勸導顧客:昨天你來就給你存了,今天你又來了,去隔壁銀行也可以存。 言下之意,昨天你拿了2400塊錢的散錢,我給你存起來了,今天你竟然又來了。 你就不知道去隔壁也存一點嗎?
  • 銀行櫃員如此吃香,確定不來看看?
    如今銀行秋招進行的也是非常激烈,大多數人投的崗位各種各樣,那麼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投櫃員?銀行每年基本上也是大量招櫃員,所以之前的櫃員都去哪兒了?接下來由學信銀行考試中心的小信來為大家揭秘!
  • ATM機「消失」?身邊的銀行網點去哪了
    「國慶假期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打算去銀行取些現金封個紅包,沒想到以前常去的一處ATM機已經關閉了!」最近,海叔身邊有朋友說起自己的經歷。不知大家是否也有相似的體會:家門口的銀行網點、ATM機好像突然就「消失」了?這到底咋回事?且聽海叔一一道來。
  • 銀行工作10年櫃員說:基層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你認可這句話嗎?
    很多人都在說,銀行的工作已經不香了,甚至各種自媒體上關於銀行員工是否要離職的文章比比皆是。朋友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本來以為大家都在說銀行不好,銀行可能會好進了,畢竟競爭沒有那麼激烈了。平常也覺得一些大學生和研究生已經不想去銀行工作了,在一些網絡媒體上也經常看到所謂的985、211的本碩已經對銀行毫無興趣了。
  • 銀行櫃員不再「吃香」?年內有2938家網點關閉,怎麼回事?
    由於銀行有大量的網點,所以對於基層櫃員也有一定的用工需求。由於在銀行工資比較穩定,所以,成為銀行櫃員也是比較吸引人的,曾幾何時,有不少人「擠破頭」也想著要進入銀行工作,能夠成為線下網點的一名櫃員。可是,現如今,不斷傳來銀行網點關閉的消息,而一旦銀行網點越來越少了,那麼,對於銀行櫃員的需求也沒有那麼高了。因此,隨著銀行網點的關閉,難道,銀行櫃員也不再「吃香」了?
  • 「存摺」消失了,是銀行的陰謀?還是大勢所趨
    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看看存摺是怎麼一步步變沒的,存摺一般分為活期存摺和定期存摺,顧名思義就是專門存儲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因為那個時候也只有這兩種儲蓄方式,存摺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可謂非常普及,到銀行無論存錢或者取錢,都要帶上存摺才行,上面詳細記載著所有存取款的交易記錄,包括時間、金額、餘額等,可謂一目了然,也受到到許多人的歡迎,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去銀行辦理業務的人越來越多
  • 銀行櫃員的一天是怎麼過的?
    宋馨蕾(左)對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對於許多市民來說,去銀行辦事,接觸最多的員工就屬銀行櫃員了。櫃員,是銀行最基礎的崗位。在一些人的印象裡,銀行員工總是穿著得體的工作服,頂著「白領」「金領」等各種耀眼的頭銜,在冬暖夏涼的環境中工作。那麼,一個普通銀行櫃員真實的一天究竟是什麼樣子?昨天,記者來到交行蕪湖分行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進行了走訪。早晨8點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片繁忙景象,在熙熙攘攘的港灣路,交通銀行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正在做著營業前的準備。
  • 銀行櫃員一句:「夠嗎?」富豪怒轉幾億存款,銀行行長上門道歉
    近日,北京鳳凰聯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裁張小波在微博上爆料了自己去銀行發生的一次不愉快經歷。 據悉,張小波本來只是想去銀行把借記卡的每日轉帳額度從五百萬上調一下,當銀行櫃員告訴他最高只能調到一個億時,張小波就直接說「那就一個億吧」,卻被銀行櫃員白眼一翻,鄙視地問:「一個億夠嗎?」
  • 儲戶遭銀行櫃員「翻白眼」,一怒之下取走數億存款,行長親自道歉
    我國的經濟一直在高速發展,當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時候,存款也在不斷增加,大部分人都是選擇把錢存在銀行,不僅安全有保障,還能夠獲取一些利息。那麼有一儲戶由於去銀行想辦理業務,遭受到銀行櫃員的「翻白眼」,一氣之下取走了數億存款,銀行行長還上門道歉。
  • 銀行櫃員「兩個字」激怒富豪,幾億結構性存款立即轉走
    他就是鳳凰聯動文化傳媒的總裁張小波,因為與銀行櫃員發生口角,他一氣之下取走了幾個億存款! 起因是這樣,張小波去北京安貞門附近某銀行辦業務。 他的借記卡,每天轉帳額度只有五百萬,他想上調一下。
  • 銀行「金飯碗」大變遷:六大行網點數量精簡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原本已受到網際網路科技衝擊的銀行線下網點,愈加「門前冷落鞍馬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認識一名銀行櫃員小陳。201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小陳通過校招層層篩選,如願以償入職常州市某國有大行,端上了「金飯碗」。按照慣例被分配到網點後,她先從櫃員崗做起。
  • 辭職離開銀行一年多了,那個送外賣的銀行老櫃員現在究竟過得如何
    辭職離開銀行一年多了,那個送外賣的銀行老櫃員現在究竟過得如何?離開幹了10多年的老單位,肯定是不舍的,畢竟人都熟悉,環境也熟悉,各方面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稱王。在銀行工作,櫃員基本沒有正禮拜休息,都是歪禮拜休息的。
  • 憑什麼認為銀行信貸員的地位高於櫃員?你真的願意做信貸員嗎?
    三是銀行的信貸員收入比較高,有的甚至比櫃員高出很多倍銀行的櫃檯人員是銀行內部收入最低的群體,既是因為櫃員的群體比較大,更多的是因為櫃檯人員只是為銀行間接創造收入的人員,並不直接產生收益。03 既然信貸員的地位高於櫃員、信貸員是銀行最核心的員工崗位,那麼,你真的願意做信貸員嗎?銀行的櫃員願意轉崗信貸員嗎?不一定。麒鑑想說的是,憑什麼你認為銀行信貸員的地位就一定比櫃員高?信貸員的核心價值就比櫃員高?銀行的櫃員會選擇轉崗信貸員嗎?
  • 銀行櫃員:天天加班,我的收入連銀行平均工資的20%都不到
    大部分四線城市櫃員的年收入連5萬元都不到,即達不到網上公布的銀行平均薪酬的20%,所以絕大部分員工直呼自己又被平均了。銀行基層員工一直站著上班只要去過國有銀行辦理業務的人就會發現,銀行櫃員的工作既枯燥又忙碌,每天幾乎都在重複同樣的工作,國有銀行的客戶非常多,櫃員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小王說:剛進入銀行的時候
  • 去銀行存錢時,櫃員問你「這個問題」,可要想清楚了再回答!
    正因為越來越少的人跑銀行辦理業務,所以慢慢的,對銀行的業務也陌生了起來,讓人們對銀行工作人員的話語也漸漸的捉摸不透了,會經常掉入他們的「小陷阱」裡去。如果銀行在辦理存款業務的時候,會主動詢問你們這些問題,一定要想清楚之後再去回答。
  • 逾800家銀行網點關停背後:時代拋棄櫃員時,真的不說再見?
    為什麼網點和櫃員數量都減少這麼多?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就拿正在閱讀文章的您來說,手機裡安裝了多少方便快捷的金融APP?不算工作需要的話,您已經多久沒去過銀行大廳了?1.誠然,不管是以微信和支付寶為代表的手機行動支付,還是央行著力研發的數字貨幣,都大大提高了各種結帳場景的支付效率,也緩解了銀行櫃員現金和轉帳的業務壓力。不過對於銀行基層員工來說,這也成為了可能會導致櫃員丟崗的「潛在風險」。畢竟櫃檯業務都少了,銀行沒必要耗費成本養這麼多網點和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