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備戰2019年「開門紅」年金險仍唱主角_行業聚焦_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1-01-10 中國金融新聞網

  臨近歲末,保險公司相繼進入備戰明年「開門紅」的節奏。在今年年初「開門紅」銷售遇冷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經過近一年的調整與轉型,在明年的「開門紅」期間能否「捲土重來」備受關注。通過觀察各家險企對於明年「開門紅」的準備可以發現,在年金險仍作為主打產品的背景下,人身險調整與轉型的效果也在「開門紅」的備戰情況中有所顯露。

  「年金險+」仍是主流

  記者了解到,目前很多險企仍在忙於衝刺完成今年的業績任務,尚未抽身顧及備戰2019年「開門紅」,從時間上來看,「開門紅」啟動時間普遍較以往有所延後。但是,目前也已有中國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人保壽險等多家險企啟動了2019年「開門紅」。整體來看,在各家險企推出的「開門紅」產品中,「年金險+」仍是主推模式。

  動作最早的中國人壽推出了「鑫享金生」年金保險。具體來看,該款年金險包含兩個基本條款「國壽鑫享金生年金保險A款」和「國壽鑫享金生年金保險B款」,同時可與3個萬能帳戶條款——「國壽鑫尊寶終身壽險(萬能型)(慶典版)」「國壽鑫尊寶終身壽險(萬能型)(A版)」「國壽鑫尊寶養老年金(萬能型)(C版)」組合投保,並可同時投保多類型的附加險產品,進而強化保障功能。再來看太平人壽推出的「太平卓越智臻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在產品設計上,客戶可在第5個保險單周年日領取首筆特別生存金,額度為已交保費的20%;第6個保險單周年日起,客戶每年領取30%保額(基本保額與累積紅利保額之和)的生存金,直至終身;最早在65周歲時,客戶還可以再獲得一筆100%保額的祝壽金。此外,客戶同樣可以投保指定的萬能產品。

  相比於以上兩家險企相繼推出「開門紅」主力產品,平安人壽則在2019年「開門紅」期間推出多款產品供代理人選擇,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在行業回歸保障本源的背景下,除年金保險外,健康險作為備受青睞的保障型產品,也逐漸成為險企爭奪「開門紅」市場的重要王牌。新華保險副總裁李源近日就表示,針對2019年的「開門紅」業務,新華保險個險仍繼續以健康險為主打,同時將附加險作為新的增長點,年金險作為重要補充,同時推出「1+N」產品組合模式。除新華保險外,部分中小險企也已推出健康險產品作為明年「開門紅」的主打產品。

  銷售借力附加組合

  在「開門紅」將面臨的激烈競爭前,各家險企也在產品設計組合和銷售策略上頗花心思,附加險組合就成為許多險企寄希望於能夠推動主險銷售的「秘密武器」。

  有專家表示,在嚴監管下,人身險產品形態的變動空間相對有限,搭配銷售將成為險企推動「開門紅」銷售的重要策略。而醫療險正在其中扮演愈發關鍵的角色。近年來,伴隨著「百萬醫療險」等爆款產品的出現,醫療險產品受到消費者的極大關注。有鑑於此,一些保險公司希望通過將醫療險作為附加險來提供更為個性化和更為全面的保障計劃組合,來提升產品的吸引力,進而推動主險的銷售。例如,泰康人壽就在今年的「開門紅」產品中,為消費者提供了醫療險和重疾險等選項。人保健康在2019年「開門紅」期間推出的「鑫福寶」組合計劃也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福滿人生兩全保險(分紅型)健康一生個人護理保險(萬能型,A款)和全民健康個人社保補充醫療保險。此外,一些中小險企也在「開門紅」期間推出了囊括年金險、重疾險、意外險和多款醫療險的保障組合計劃。

  但有專家指出,通過搭配醫療險等健康險來提升「開門紅」產品吸引力,也可能對銷售人員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選擇切合消費者需求的重疾險、醫療險搭配銷售的確有助於擴大險企「開門紅」期間的保費收入規模;另一方面,相比於此前相對較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理財型產品,健康險產品對於代理人的能力要求更高,反而可能會增加代理人的銷售難度。

  此外,還有險企試圖將「開門紅」產品同旗下養老社區進行結合,以滿足部分客戶的多元化養老需求。據媒體相關報導,泰康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都有意在2019年「開門紅」期間與養老社區結合加以推動產品銷售。日前,泰康保險宣布升級旗下的「幸福有約」年金險產品。此前,該款產品的投保客戶保費達到一定標準,便能獲得泰康旗下養老社區的入住資格。

  「開門紅」或逐漸淡化

  在產品結構、銷售策略等方面所進行的所有調整,歸根結底,都指向對於明年「開門紅」成績的期待。

  有券商人士分析表示,目前1年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平均低於4.6%,顯著低於今年初5%的水平,而2019年保險公司的部分年金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同比有所上升,附加萬能險的結算利率一般高於5%,加上增員環境改善,預計2019年一季度年金險的整體銷售情況較好。同時,也有專家認為,在險企經過調整逐漸適應當前監管環境的背景下,由於今年「開門紅」保費基數有所降低,2019年的「開門紅」有望實現正增長。

  與此同時,記者也注意到,近期已有多位業內人士發言稱,保險公司將會逐漸淡化「開門紅」,推動保費收入全年均衡發展。

  平安人壽董事長丁當此前表示,2019年,平安人壽對「開門紅」降溫,希望更常態地推動保障類的產品發展,全年更均衡地推動保費增長,以實現銷售節奏均衡化、常態化,為未來的持續平穩增長打下基礎。日前,新華保險董事長兼CEO萬峰也表示,從壽險的發展角度來講,「開門紅」並不利於整個業務的健康發展。隨著理財型產品的減少,保障型業務以及健康險業務的增加,「開門紅」也會慢慢回歸理性。近幾年來,「開門紅」的效果在遞減,隨著整個環境的改變,將來一定會走向均衡發展。

  券商研報也分析認為,壽險公司或將逐步淡化「開門紅」。在東吳證券分析師胡翔看來,壽險行業在2018年「開門紅」下滑背景下推動產品結構轉型,預計2019年起主要險企將逐步減弱四季度末對下一年初爆款產品的營銷力度,轉而追求更加注重保障的產品策略和更加均衡的銷售節奏,以實現保費與帳面淨值的平穩增長。

  但需要注意的是,淡化「開門紅」更主要的是針對大型險企而言。大型險企轉型步伐相對較快,轉型效果也正逐漸顯現,淡化「開門紅」也是進一步推動自身轉型過程中順理成章的一步。而對於轉型進程較為緩慢或轉型不順利的中小壽險公司來說,明年的「開門紅」或許仍然是一個有些進退兩難的「坎兒」。

相關焦點

  • 轉型保障 險企2019年「開門紅」難言輕鬆
    綜合對比,傳統大公司個險渠道的2019年開門紅產品策略基本上延續往年風格,即主打3年交、5年交的定價利率為4.025%的費改傳統年金、分紅年金(同時可以選擇搭配萬能年金,進行雙主險銷售)。那麼,在行業整體回歸保障本源的大環境下,曾經盛極一時的開門紅理財險今年會有怎樣的「保障」特色?2019年開門紅產品與2018年相比又有哪些新變化?
  • 保險圈「開門紅」大戰正酣 「年金+萬能險」收益真香嗎
    本文轉自【中國證券報】;2020年最後一個月,保險圈年度「開門紅」大戲已全面鋪開。「受疫情影響,2020年『開門紅』基本是低調收場。2021年的『開門紅』,勢必要卯足了勁衝一波業績。」保險業人士指出。從各大險企主打的開門紅產品來看,「年金+萬能」組合形式最為普遍。
  • 險企開門紅主打「年金+萬能」
    市民吳先生最近經常看到保險公司推出的年金險介紹,產品兼具保障和理財功能,收益率也比較可觀,準備購買。其實,吳先生看到的這類產品,是歲末年初保險公司力推的開門紅產品,以「年金+萬能」組合形式最為普遍。 不過,近日銀保監會專門對此現象發文降溫。「開門紅」產品的真實收益成色幾何?又有哪些營銷亂象需要消費者關注?
  • 五大險企10月保費降三成 角力萬能險搶開門紅先機
    11月20日,中國人壽廣東分公司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前兩年開門紅期間,中國人壽提前布局而獲取不錯的保費收入,因此,2021年各險企都想效仿我們往年的做法,提前搶佔市場,減輕後面的業績壓力。」
  • 壽險保費穩步增長 險企提前布局「開門紅」
    來源:上海證券報近期,五家A股上市險企前三季度保費數據悉數出爐。上證報梳理發現,今年1月至9月,上市險企保費回暖之勢明顯。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約1.94萬億元,同比增長8.8%。
  • 解讀上市險企2019三季報:規模VS質量孰輕孰重?
    三季報顯示,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更為注重質量增長,反映在個險新單上的增速相對放緩、人力隊伍持續優化,對於以往每年一度的"開門紅",其態度已逐漸淡化;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等企業,仍較為追求保費規模,這對於短期的業績刺激較為明顯。中國頭部險企似乎開始出現戰略路徑上的分化,規模VS質量孰輕孰重?難以一言盡之。本文以A股上市險企2019三季報為基礎,探討險企業績變化背後的策略選擇與價值歸依。
  • 「老三家」領跑2021年「開門紅」:「年金+萬能」組合拳出擊,消費者...
    從9月底至今,微信朋友圈陸續可見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和太保壽險的「開門紅」產品宣傳廣告。2021年的「開門紅」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國際金融報》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目前已推出「開門紅」產品的僅有「老三家」,多數中小險企仍和往年一樣選擇在12月正常啟動。頭部險企為何迫不及待啟動2021「開門紅」?2021「開門紅」能不能「紅」?
  • 開門紅遇上嚴防利差損 年金險附加萬能帳戶提高演示收益是對策
    財聯社(上海,記者 路英 丁豔)2020年開門紅季開啟,因預定利率4.025%的終身年金險停售令不少公司措手不及。但據《財聯社·保險頻道》記者了解,目前仍有公司開門紅銷售預定利率為4.025%的終身年金險產品。對此,記者採訪發現,監管要求停售的是準備金覆蓋率不足120%險企的預定利率4.025%的終身年金險。
  • 險企未見「開門紅」,轉戰線上可否「自救」?
    來源:商學院險企未見「開門紅」,轉戰線上可否「自救」?險企2月份保費環比降逾七成,代理人展業受阻,轉線上「自救」?  事實上,儘管傳統險企「開門紅」遇挫,而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的成績單卻十分亮眼。此次疫情的「突襲」,不僅讓傳統的業務模式面臨巨大的挑戰,同時嚴峻的防疫防控形式,也在倒逼著行業的參與者們進行必要的轉型與升級。
  • 中國人壽打響2021保險業「開門紅」第一槍 明年各險企運作策略預計...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近日,據財聯社記者了解,中國人壽率先發布2021年開門紅主力產品——《鑫耀東方年金保險》(捆綁的萬能險結算利率為5.1%),開售日期定於2020年10月20日,打響險企開門紅第一槍。
  • 2020年五大險企規模版圖浮現:保費增速回落、健康險或單騎救主
    12月20日,多名保險業分析師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壽險增速趨緩,車險綜改對車險保費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壓力延續;11月上市險企注意力遷徙,普遍聚焦明年開門紅,保費增速放緩;舊重疾產品即將停售,有望帶來健康險高速增長。11月以來,上市險企已陸續迎戰「開門紅」。
  • 前三季五大上市險企保費近2萬億 同比增8.8%
    「2018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573億元,農業險深度為0.85%,佔財險公司總保費的比例為5%。經測算,如要達成2022年的目標,農險保費2019~2022年的複合增速需達到10%左右(假設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5%)。」
  • 五上市險企前8個月保費漲6.15%:健康險亮眼 三家壽險下滑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五上市險企前8個月保費漲6.15%:健康險亮眼 三家壽險下滑 近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及新華保險)已披露最新保費收入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五家險企總保費收入約為1.85萬億元,同比上漲6.15%,由此來看,疫情對上市險企的影響已逐漸消退。進入9月份,上市險企2021年開門紅也開始進入備戰階段,有研報觀點認為,明年險企開門紅有望實現高增長。
  • 「普通年金」+「萬能」雙主險形態成壽險企業開門紅產品主流平安...
    原標題:「普通年金」+「萬能」雙主險形態成壽險企業開門紅產品主流平安聚財寶歷史結算利率達5% 60個月零波動   核心提示:  近年來,隨著「普通年金
  • 平安壽、太保壽備戰2021開門紅,啟動更早、萬能帳戶結算...
    在過去兩年中,中國人壽均率先啟動開門紅,讓其吃到了不少甜頭,尤其是2020年1月底疫情爆發的情況下,由於其在2019年10月已經啟動開門紅,疫情爆發時,很多目標已經達成,前期的高速增長有效衝抵了疫情爆發帶來的負面影響。
  • 平安太保備戰2021開門紅,啟動更早、萬能帳戶結算利率達5%
    在過去兩年中,中國人壽均率先啟動開門紅,讓其吃到了不少甜頭,尤其是2020年1月底疫情爆發的情況下,由於其在2019年10月已經啟動開門紅,疫情爆發時,很多目標已經達成,前期的高速增長有效衝抵了疫情爆發帶來的負面影響。與去年時間相同,中國人壽定於10月20日正式開售新一年的開門紅主力新產品,相應產品已經於9月正式發布。
  • 「年金+萬能」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年金險刷屏了?
    「年金+萬能」到底是個什麼產品,收益率到底怎麼樣呢?「年金+萬能」扎堆開門紅保險行業「開門紅」是指保險公司在每年年底到次年春節衝業績推出的一批以「儲蓄」「理財」「高收益」「限量搶購」為賣點的長期保險產品,吸引消費者投保。
  • 5上市險企前三季度保費破2萬億,開門紅節奏提前將帶動新一輪行業復甦
    保險股方面,資產端,長端利率企穩回升,投資收益預期提升;負債端,各公司已在積極備戰「開門紅」,「開門紅」高增長的預期有望逐步兌現,催化上市險企行情。有券商分析師預計負債端核心邏輯修復後,保險股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 五上市險企1月保費出爐 「開門紅」受疫情影響顯現
    提早「開門紅」國壽、新華保險受疫情影響較小根據五家上市險企公布的2020年1月保費數據,僅新華保險、中國人壽處於增長狀態。其中,新華保險原保費收入307億元,同比增長54%;中國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1935億元,同比增長22.62%。
  • ...萬能險走下神壇:昔日主打高收益紅極一時,如今成年金險「搭配...
    今年各大險企的「開門紅」主打產品中,「年金險+萬能險」組合再度成為吸金利器,不過,萬能險結算利率難以再作為一個「吸金點」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家大型險企的「開門紅」主打產品組合中,作為年金險搭檔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在5%或接近5%水平,部分帳戶較年初結算利率已經出現多輪調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