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末,保險公司相繼進入備戰明年「開門紅」的節奏。在今年年初「開門紅」銷售遇冷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經過近一年的調整與轉型,在明年的「開門紅」期間能否「捲土重來」備受關注。通過觀察各家險企對於明年「開門紅」的準備可以發現,在年金險仍作為主打產品的背景下,人身險調整與轉型的效果也在「開門紅」的備戰情況中有所顯露。
「年金險+」仍是主流
記者了解到,目前很多險企仍在忙於衝刺完成今年的業績任務,尚未抽身顧及備戰2019年「開門紅」,從時間上來看,「開門紅」啟動時間普遍較以往有所延後。但是,目前也已有中國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人保壽險等多家險企啟動了2019年「開門紅」。整體來看,在各家險企推出的「開門紅」產品中,「年金險+」仍是主推模式。
動作最早的中國人壽推出了「鑫享金生」年金保險。具體來看,該款年金險包含兩個基本條款「國壽鑫享金生年金保險A款」和「國壽鑫享金生年金保險B款」,同時可與3個萬能帳戶條款——「國壽鑫尊寶終身壽險(萬能型)(慶典版)」「國壽鑫尊寶終身壽險(萬能型)(A版)」「國壽鑫尊寶養老年金(萬能型)(C版)」組合投保,並可同時投保多類型的附加險產品,進而強化保障功能。再來看太平人壽推出的「太平卓越智臻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在產品設計上,客戶可在第5個保險單周年日領取首筆特別生存金,額度為已交保費的20%;第6個保險單周年日起,客戶每年領取30%保額(基本保額與累積紅利保額之和)的生存金,直至終身;最早在65周歲時,客戶還可以再獲得一筆100%保額的祝壽金。此外,客戶同樣可以投保指定的萬能產品。
相比於以上兩家險企相繼推出「開門紅」主力產品,平安人壽則在2019年「開門紅」期間推出多款產品供代理人選擇,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在行業回歸保障本源的背景下,除年金保險外,健康險作為備受青睞的保障型產品,也逐漸成為險企爭奪「開門紅」市場的重要王牌。新華保險副總裁李源近日就表示,針對2019年的「開門紅」業務,新華保險個險仍繼續以健康險為主打,同時將附加險作為新的增長點,年金險作為重要補充,同時推出「1+N」產品組合模式。除新華保險外,部分中小險企也已推出健康險產品作為明年「開門紅」的主打產品。
銷售借力附加組合
在「開門紅」將面臨的激烈競爭前,各家險企也在產品設計組合和銷售策略上頗花心思,附加險組合就成為許多險企寄希望於能夠推動主險銷售的「秘密武器」。
有專家表示,在嚴監管下,人身險產品形態的變動空間相對有限,搭配銷售將成為險企推動「開門紅」銷售的重要策略。而醫療險正在其中扮演愈發關鍵的角色。近年來,伴隨著「百萬醫療險」等爆款產品的出現,醫療險產品受到消費者的極大關注。有鑑於此,一些保險公司希望通過將醫療險作為附加險來提供更為個性化和更為全面的保障計劃組合,來提升產品的吸引力,進而推動主險的銷售。例如,泰康人壽就在今年的「開門紅」產品中,為消費者提供了醫療險和重疾險等選項。人保健康在2019年「開門紅」期間推出的「鑫福寶」組合計劃也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福滿人生兩全保險(分紅型)健康一生個人護理保險(萬能型,A款)和全民健康個人社保補充醫療保險。此外,一些中小險企也在「開門紅」期間推出了囊括年金險、重疾險、意外險和多款醫療險的保障組合計劃。
但有專家指出,通過搭配醫療險等健康險來提升「開門紅」產品吸引力,也可能對銷售人員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選擇切合消費者需求的重疾險、醫療險搭配銷售的確有助於擴大險企「開門紅」期間的保費收入規模;另一方面,相比於此前相對較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理財型產品,健康險產品對於代理人的能力要求更高,反而可能會增加代理人的銷售難度。
此外,還有險企試圖將「開門紅」產品同旗下養老社區進行結合,以滿足部分客戶的多元化養老需求。據媒體相關報導,泰康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都有意在2019年「開門紅」期間與養老社區結合加以推動產品銷售。日前,泰康保險宣布升級旗下的「幸福有約」年金險產品。此前,該款產品的投保客戶保費達到一定標準,便能獲得泰康旗下養老社區的入住資格。
「開門紅」或逐漸淡化
在產品結構、銷售策略等方面所進行的所有調整,歸根結底,都指向對於明年「開門紅」成績的期待。
有券商人士分析表示,目前1年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平均低於4.6%,顯著低於今年初5%的水平,而2019年保險公司的部分年金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同比有所上升,附加萬能險的結算利率一般高於5%,加上增員環境改善,預計2019年一季度年金險的整體銷售情況較好。同時,也有專家認為,在險企經過調整逐漸適應當前監管環境的背景下,由於今年「開門紅」保費基數有所降低,2019年的「開門紅」有望實現正增長。
與此同時,記者也注意到,近期已有多位業內人士發言稱,保險公司將會逐漸淡化「開門紅」,推動保費收入全年均衡發展。
平安人壽董事長丁當此前表示,2019年,平安人壽對「開門紅」降溫,希望更常態地推動保障類的產品發展,全年更均衡地推動保費增長,以實現銷售節奏均衡化、常態化,為未來的持續平穩增長打下基礎。日前,新華保險董事長兼CEO萬峰也表示,從壽險的發展角度來講,「開門紅」並不利於整個業務的健康發展。隨著理財型產品的減少,保障型業務以及健康險業務的增加,「開門紅」也會慢慢回歸理性。近幾年來,「開門紅」的效果在遞減,隨著整個環境的改變,將來一定會走向均衡發展。
券商研報也分析認為,壽險公司或將逐步淡化「開門紅」。在東吳證券分析師胡翔看來,壽險行業在2018年「開門紅」下滑背景下推動產品結構轉型,預計2019年起主要險企將逐步減弱四季度末對下一年初爆款產品的營銷力度,轉而追求更加注重保障的產品策略和更加均衡的銷售節奏,以實現保費與帳面淨值的平穩增長。
但需要注意的是,淡化「開門紅」更主要的是針對大型險企而言。大型險企轉型步伐相對較快,轉型效果也正逐漸顯現,淡化「開門紅」也是進一步推動自身轉型過程中順理成章的一步。而對於轉型進程較為緩慢或轉型不順利的中小壽險公司來說,明年的「開門紅」或許仍然是一個有些進退兩難的「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