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場的年輕人:加一
ZWJS:人間目擊者
你喜歡看吃播嗎?
曾有一陣子,我還挺迷的。
深夜,一個人躺在床上,特別想吃點什麼,但又怕長肉,就開始搜索各種美食視頻過眼癮。
不得不承認,看吃播真的是一件很有代入感的事。
看著別人把各種自己怕胖不敢吃,還饞的要命的食物一股腦塞進胃裡,再配上他們香噴噴的表情,心裡特別滿足。
似乎那些飯是自己吃下的。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播主已經不再滿足於安安靜靜陪你吃飯了。
可能是自媒體日趨飽和,單純陪你吃飯的播主們已經沒什麼競爭力。
想短時間火起來,必須有兩大特點:
一是吃的刺激,二是吃的又多又刺激。
這就興起了一種新潮流:「大胃王網紅」
-1-
從體育競技,到直播撈錢
大胃王這個詞,最初是源於日本的一項競技比賽。
選手們經過專業的訓練,在規定的時間內吃掉最多東西的人獲勝。
六次蟬聯「國際吃熱狗大賽」的冠軍 小林尊
比賽食物大多是熱狗、漢堡、薯條、玉米等。冠軍們曾創下好幾次非人的記錄,比如:10分鐘吃下69個熱狗、半小時內吃下337個雞翅……
不過,這些職業運動員表示,他們是需要經過特殊訓練的。
比如每天保持長跑再加健身房鍛鍊來保持能量消耗,比賽的前三個月會展開對胃的訓練等等。
除了比賽,運動員們平時都保持著正常的食量,吃的甚至比普通人還健康。
但由於這項運動太誇張,也出現過多次安全事故,國際性的賽事基本都被取消了。
估計曾經參賽的運動員們也沒想到,這項運動竟在多年以後竟成為了一種「網絡潮流」。
無數聲稱自己「天生擁有超人食量」的素人,在網絡上邊吃邊掙錢。
這可真給了辛苦訓練的運動員們,當頭一棒。
初代大胃網紅,要從日本的木下佑香說起。
她被中國人稱為「淨壇使者」,原因是吃什麼都不留一點剩菜,湯汁都不留。
木下能吃下32寸大披薩,30個牛肉漢堡,還有各種酸甜油膩食物,吃起來輕鬆又美味。
傳聞說,她的胃是常人66倍,一個月能吃掉30多萬。
她的出現讓很多人相信,幹吃不胖的「健康」大胃王是真實存在的。
這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大胃王網紅的商機。
在這波操作下,老老實實陪你吃飯的吃播播主們,毫無競爭力,紛紛開始捉摸新的吃法。
2016年中國第一位「美女大胃王」密子君,以《速食10桶火雞面用時16分20秒》的視頻一戰成名。
首部視頻就獲得了173.4萬的點擊量。
視頻引起關注後,密子君就正是開始了大胃王之路。
她的菜單五花八門,從中餐到西餐,從快餐到日料,好不好吃先放到一邊,主要就是量大:6盤披薩、10份蓋澆飯、54個粽子、100個水餃……
2017年更是以「狂吃40斤小龍蝦打敗壯漢」的新聞收穫了千萬粉絲。
陪你吃飯的播主紛紛落馬,食量越大,吃的越刺激,粉絲就越多。
比如最近爆紅,爭議頗多的抖音網紅浪胃仙,短短幾個月就收穫了三千多萬的粉絲。
吃播本來是享受食物的一種過程,
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攀比誰吃的更多的形式。
曾經曇花一現,現在已經消失了四個多月的大胃王牛奶醬。
從最初五十多萬的視頻點讚量,剩下的只是糟糕的精神狀態。
和網友們紛紛「掃墓」的人走茶涼。
原因就是,吃的不夠多。
所以,以量取勝,從什麼時候起變成了衡量吃播夠不夠精彩的標準呢?
而那些「狂吃不胖」的播主,真的是天賦異稟嗎?
-2-
以吃謀生,以吐存活
曾經看過一個大胃王播主的採訪:
吃播吃的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是觀眾喜歡的烤肉,炸雞,火鍋等油膩食物;
吃播要吃的快,還要吃單一的食物,吃不同的食物觀眾就不知道你吃了多少;
吃播是場表演,食物是主角,我是配角。
最重要的,我必須又能吃,又好看。
仔細觀察,這些大胃王雖然食量是正常人的十幾倍,可身材卻普遍偏瘦,甚至比大多數人嬌小許多?
比如讓胃擴張66倍,卻骨瘦如柴的木下,她的身體是怎樣消化這66倍的食物,又吸收到哪兒去了?
浪老師雖然臉圓圓的,但身上也並沒有多胖,每一頓都能吃光整家店還不長胖的能力,簡直是所有女生夢寐以求的特性吧!
最神奇的是,這種技能還真不是萬裡挑一。
越來越多天賦異稟的大胃王湧現出來,狂吃不胖刷新了人們對於美食與身材之間關係的認知。
大胃王mini、朵一、哎呦阿尤、餘多多、空姐安琪拉……
人不可貌相,這三位的食量都是常人的十幾倍
然而,在網上隨便一搜大胃王,後面出現的第一個關鍵詞
就是催吐
這早就成為了行業裡人們心照不宣的秘密,為了保持身材,很多大胃王都在「以吃謀生,以吐存活」
也許胃部可以通過訓練勉強裝下這些或辛辣或油膩的食物,但身體是沒辦法消化這些負擔的。
所以只能吐出來。
在鏡頭背後的播主,要吃生雞蛋潤腸道,喝大量碳酸飲料,使胃裡產生泡沫,以便嘔吐。
有時候吐不出來,就要用手扣喉嚨。
催吐,就是他們既能保持「顏值與身材」,又能擁有令人咋舌食量的秘密。
你會發現,很多大胃王播主到了後期都需要用變聲器直播,因為長期催吐對喉嚨傷害太大了,胃酸已經腐蝕了聲道,讓音色變得沙啞。
而長期的催吐會讓咬肌更加發達,面部充血水腫,所以很多播主臉一天比一天的腫大,身體卻一天比一天瘦小。
當然粉底和美顏,也一天比一天誇張。
食道炎、甚至癌變都是長期催吐將會面臨的代價。
雖然很多大胃王播主還在努力的營造一種「享受美食」的表情,
但其實,當吃變成一種工作時,他們早就已經嘗不出食物的味道了。
更多的是硬著頭皮往裡塞。
-3-
拿命換錢,合適嗎?
吃播發展到現在,變現的方式是多樣化的,最普遍的是博主會關注最近流行吃什麼,為了提升熱度就會自己出錢買;要麼是微商形式,通過直播帶貨。
但最高的收入,往往是廣告。
商家會付費邀請他們來吃,給店裡帶流量。
據說,一個百萬粉絲級別的播主,在直播中可以吃50人分量的事物,報價是30萬,入住直播平臺還會有籤約費。
像老牌大胃王木下佑香,年收入在1.0億日元左右,大概是700多萬人民幣。
所以才會有很多像大胃王彤彤那樣,最初靠陪大家邊吃邊嘮嗑的播主,為了在這條越來越擁擠的吃播道路上取勝。
開始了一場直播吃下200個餃子的玩命挑戰。
休息幾個小時候再來下一場直播,就是怕觀眾看一鬨而散,轉戰到下一個大胃王的懷抱。
「胃都要撐爆了,但沒辦法,幾十萬粉絲在微博下面催更,你要是少播一天,他們就有可能流失到其他平臺,根本不敢停下來。」
直到幾個月前,youtube上一個名為sola Channel的吃播播主,因挑戰一口吃下飯糰,竟然在鏡頭面前活活噎死。
大家開始反思,
我們對著那些不要命狂吃的播主刷著666和禮物時,究竟是不是在把吃播這件事,推向萬劫不復。
大胃網紅們,一直在挑戰人類食量的極限。
而人類的食量,真的能承受對名氣、金錢的貪慾嗎?
-4-
吃播的初衷,究竟是什麼?
也許很多人會說,拿命賺錢,那是他們的自由,我們只負責看,也沒逼著你吃啊?
但吃播的初衷,不是獵奇,而是治癒啊!
很多人表示,自己正在節食減肥,實在抵擋不住對高糖、高油的欲望。
看著這些吃播,就會有一種自己吃了的感覺。
但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孤獨。
「雖然隔著屏幕,但有人陪我一起吃飯的感覺,真的很好。」
也許是因為都市裡的空巢年輕人越來越多,小時候有父母陪著吃飯,上學時有同學一起約飯,但進入了社會,就變成了自己一個人。
突然有一天,手機裡有一個人,吧唧吧唧的對著你吃各種好吃的東西,有了一種回到了熱熱鬧鬧飯桌上,忘記孤獨的感覺吧。
食物總有著治癒人心的辦法,我們昏昏沉沉時,想喝一杯提神又美味的奶茶;我們焦慮壓抑時,想痛快的吃一頓炸雞薯條;我們孤獨冷清時,想吃熱氣騰騰的火鍋。
可當吃播產生了畸變,
「大快朵頤」和「追求刺激」的進食方式,真的能解救這種孤獨感嗎?
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的吃一次家常菜,而是沉浸在屏幕內外的燒烤、麻辣、油膩中無法自拔呢?
《學會吃飯》有句話說,「我們不是因為餓而吃,而是因為焦慮、空虛、叛逆、悲傷。我們想尋求慰藉,或是喜悅。」
無論是食物本身,還是各類美食節目,都有著無法替代的「治癒」功能,但這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
為了博眼球而將「好好的陪你吃飯」這件事變得誇張、獵奇,只會抹殺美食本身的功能和意義。
尊重食物,好好吃飯,幸福又健康的生活,
才是吃播應該傳遞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