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塑料變成的蘑菇你敢吃嗎?塑料垃圾問題解決方案竟然是真菌

2020-12-21 ONELiving一活

在過去的兩年裡,已經有50種能夠分解不可降解的塑料的蘑菇被發現了。據估計,我們現在的海洋中有1.5億噸塑料,到2050年,塑料可能會比魚還多。而且每一批新的垃圾都有這樣的問題:塑料因其耐用性和抗自然降解性而臭名昭著。

2011年,耶魯大學的學生們因為在厄瓜多發現了一種名為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的真菌而登上了新聞頭條。這種真菌令人難以置信,因為它被證明可以只靠聚氨酯這種塑料產品的主要成分就能生存。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它可以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生存,這意味著即使是在垃圾填埋場的底部,它也能茁壯成長。這種真菌能夠消化和分解聚氨酯塑料,即使是在沒有空氣(厭氧)的環境中,這種真菌甚至可以在垃圾填埋場的底部發揮作用。儘管領導這次研究之旅的教授告誡人們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但不可否認的是,用一種更快速、更清潔、無副作用、更自然的方法來處理塑料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想法。

從那以後,科學家們就開始考慮如何讓這種稀有的蘑菇成為社區垃圾處理中心的核心。這些蘑菇可以用來分解大量的塑料,而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傾倒和燃燒垃圾。它們甚至可以在家裡的堆肥系統中生長和使用。

幾年後,這種特殊的真菌應用得到了來自LIVIN Studio的設計師Katharina Unger的大力宣傳,當時她與烏得勒支大學的微生物學院合作,創建了一個名為真菌突變體的項目。他們使用了兩種非常常見的可食用蘑菇的菌絲,即平菇和裂褶菌(裂鰓蘑菇),菌絲是蘑菇的線狀營養部分。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這些真菌完全降解了塑料碎片,同時圍繞著可食用的瓊脂豆莢生長。結果呢?當真菌分解塑料時,它們不會儲存有毒成分。這意味著,當真菌成熟並準備食用時,它們不會在你的消化系統中留下有毒的塑料元素。

他們的概念被稱為真菌突變體。這一驚人的想法是利用吃塑料的真菌將廢棄的塑料轉化為對人類完全安全的食物。

整個過程相當漫長,降解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但是,當你考慮到一塊普通的塑料需要數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分解,幾個月的時間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真菌突變體很有可能解決(或至少減緩)全球糧食危機和日益增長的垃圾困境。它可以讓食物生長在平常作物無法生長的地方。

其他研究人員繼續研究這一課題。2017年,科學家Sehroon汗和他的研究小組在昆明世界農林中心,中國在伊斯蘭瑪巴德的巴基斯坦發現了另一個在垃圾填埋場降解真菌:麴黴tubingensis,原來可以殖民聚酯聚氨酯(PU)分解成小塊的跨度在兩個月內。(PU經常以包裝泡沫的形式出現——你可能會在微波爐或新電視上發現這種緩衝材料。)

烏得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繼續著它的研究,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繼續發現了可以降解不同塑料的不同種類的真菌。自2017年以來,僅Khan和他的團隊就發現了大約50多個物種。他們目前正在努力為每一種真菌找到最佳的溫度和環境條件。

無論是含聚氨酯的真菌,還是來自真菌突變體的可食用的瓊脂豆莢,最大的問題仍然是規模。這兩個項目都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完全降解少量的塑料。這比塑料的正常壽命短得多,但仍不足以跟上全球塑料產量的增長。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真菌更快地工作,並處理更大的批次呢?

我們還需要弄清楚這些回收塑料的人住在哪裡。個人是否可以保留一小堆類似於堆肥的東西,用自己的塑料餵養並收穫蘑菇或者這能代替當地的回收中心嗎?

只有這幾個小實驗可供參考。但總的來說,它們預示著塑料垃圾處理的美好未來:菌絲大軍靜靜地、有條不紊地咀嚼著我們的塑膠袋和泡沫咖啡杯——甚至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出一種新的食物來源。我們也可以吃垃圾,如果是你,你敢吃嗎?

相關焦點

  • 「吃」塑料的蘑菇,180天降解還能當肥料,農村大哥變廢為寶!
    蘑菇「吃」塑料你信嗎?那麼有沒有一種材料能夠替代塑料呢,別說還真有,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小不點的蘑菇(小孢盤多毛孢)能「吃」塑料,這種真菌能夠消化和分解聚氨酯塑料,即使垃圾填埋場的底部沒有空氣也能發揮作用。目前的技術不是很成熟,無法大範圍推廣,但我國有位農民大哥做了一件變廢為寶的大事。
  • 「吃」塑料的蟲子被發現,或成白色汙染新救兵
    我們使用的塑膠袋每年都會超過一萬億個,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會被當做垃圾埋入地中,汙染環境。由於這些塑膠袋是由合成聚合物製成,而這些聚合物大多數卻不能進行生物降解,所以很有必要去尋找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消化這些危害物,減輕環境的負擔。日前,刊登於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一種解決此問題的方法已經找到了。
  • 消滅塑料垃圾新方向:「害蟲」幼蟲擅長吃塑料
    原標題:垃圾剋星來了:能吃塑料的「吃貨」幼蟲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    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    按英國廣播公司說法,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
  • 塑料危害究竟有多大,解決問題刻不容緩
    很多動物因胃裡塞滿了無法消化的垃圾而被活活餓死,它吃了32公斤塑膠袋,捕魚網和一個樂器鼓,當這個悲劇被變成了雜誌封面的熱門素材時,合種無形塑料,一種無形塑料,塑料微粒,塑料微粒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這些塑料微粒,有被添加到化妝品或牙膏裡,但大部分都來自於漂浮垃圾被紫外線持續輻射後所產生,這些輻射讓塑料垃裂變成越來越小的碎片,在海洋中,約有51萬億塑料微粒沉浮其中
  • 白色汙染怎麼解決?科學家已發現50種吃塑料的生物,或許能堪大用
    吞下100多片塑料的海龜、被尼龍繩「攔腰」纏住的鯊魚、滿是橡膠垃圾的無人島嶼……看似觸目驚心的文字卻都是現實。我們知道,塑料不能夠被自然分解,它只會因光照、風力,或其他原因而變小,從大片變成小片,再從小片變成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微塑料,隨著塑料越來越小,它的分布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 人從嬰兒期就開始吃塑料?隨手扔掉的塑料,正被你一口一口吃回來
    我們每天隨意使用和丟棄的塑料 早變成了城市的一道「白色風景線」 那你想過:你隨手扔掉的塑料,最後去哪了嗎? 在天上飛的海鳥,你以為就能逃得過? 有數據稱:90%的海鳥都曾吃過塑料。 海洋塑料會產生一種「煮過的白菜」味的物質,誘引海鳥上當。原本在它們肚子裡的食物是小魚、小蟲,如今卻被塑料垃圾代替。
  • 毛毛蟲能吃塑膠袋 或成解決塑料汙染關鍵
    塑料通常很難分解,塑料垃圾聚積已成為日益嚴峻的汙染難題。不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毛蟲可以吃掉塑膠袋,這為治理塑料汙染提供了方向。科學家們表示,蠟螟能生物降解最難分解和最常使用的塑料:聚乙烯,他們正在加緊研究蠟螟自然降解塑料背後的化學原理,從而解決塑料汙染問題。
  • 研究發現會吃塑料的真菌:塔賓麴黴菌對聚氨基甲酸酯的生物降解
    工業合成塑料的生產與使用已經對環境產生嚴重的危害。聚氨基甲酸酯(PU)是一種新興的有機高分子材料,被譽為"第五大塑料",廣泛應用於工業、醫療、建築和汽車等,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泡沫塑料、海綿和汽車墊子等。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因此,為了降低塑料汙染帶來的各種問題,科學家們急迫地想找到一種能將其迅速降解的辦法。最近,來自加拿大布蘭登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蠟蛾的幼蟲是能夠消耗和代謝聚乙烯的「塑料食肉動物」,這種動物或許能為塑料降解問題找到突破口。
  • 說說吃塑料的蟲兒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但同時我們人類也產生出大量的垃圾,這些垃圾直接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其中尤以塑料垃圾危害最為嚴重。說起塑料垃圾,大到建築用管材、汽車零部件,廢棄的電視電腦外殼、家用整理箱等;小到一次性餐盒、空飲料瓶、農用地膜、塑膠袋、籤字筆等,五花八門,數不勝數。
  • 吃吃吃!我們何時才能停止吃塑料?!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與從不吃學校午餐的孩子相比,經常吃學校午餐的孩子更容易接觸到鄰苯二甲酸鹽(食品容器中使用的增塑劑)。針對美國孕婦的一項血液研究檢測到了56種不同的工業化學品,其中許多來自塑料製品或塑料生產工藝。可能還存在其他未被發現的化合物。德國的研究發現,兒童尤其容易受到可能損害生殖健康的增塑劑的影響。
  • 塑料汙染解決方案,真真假假如何辯?
    塑料垃圾的解決方案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議題,除了傳統的垃圾回收、焚燒等,近年來還出現了諸如「生物塑料」「零廢棄」等概念。面對目前嚴峻的塑料垃圾問題,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解決辦法,需要面對怎樣的挑戰?人們對這些問題的認知是否有偏差?今天我們通過生物塑料、垃圾回收、垃圾出口、零廢棄等方面,和大家聊聊塑料問題解決方案的探索與挑戰。
  • 可以吃塑料的細菌,被華裔女生發現,「白色汙染」有救了?
    可以吃塑料的細菌,被華裔女生發現,「白色汙染」有救了?塑料是我們生活當中最為常見的物質了,它出現於上個世紀,是通過人工而合成的一種高分子材料,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中。白色汙染問題日益嚴重現在地球上的白色汙染日益嚴重,很多廢棄的垃圾根本就無法得到快速的分解,所以它們依舊殘存於自然界當中可以達到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對於土地所造成的汙染是非常嚴重的,雖然曾經有人提出採用焚燒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但這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因為焚燒之後的塑料製品會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對於大氣造成的汙染也是不可逆的過程
  •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按英國廣播公司說法,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大蜡螟的幼蟲。
  • 「她」鼻腔插吸管13年,吃塑料,被繩子幾乎勒成兩半,卻無法呼救
    但如果我告訴你,這是100年後真實的海洋世界,所有海洋生物都將和垃圾結合在一起。你還會覺得這部短片僅僅只是有創意嗎?是的,現在有一個不得不擺在大家面前的現實問題:那就是海洋汙染。而造成海洋汙染的垃圾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塑料垃圾。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 塑料末日?吃傳統塑料,產塑料替代物的細菌都有新突破!
    從上述研究來看,日常塑料會帶來可能有害健康的微塑料,然而關於塑料的爭議不止於此。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主要的環境汙染之一塑料與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微生物解決塑料汙染問題。希望該文給相關產業和科技從業人員帶來一些啟發並提醒諸位讀者重視保護環境。
  • 【防治塑料汙染】塑料汙染危害這麼大,你知道嗎?
    【防治塑料汙染】塑料汙染危害這麼大,你知道嗎?但與此同時,塑料汙染問題也日益嚴峻,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熱點環境問題。如何在方便生活與保護環境之間尋找平衡,成為全世界面臨的共同議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汙染」和「潛在危害」問題,而對於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說:第一、侵佔土地過多。
  • 西布爾公司認為回收再加工是解決塑料垃圾問題的最佳方法
    西布爾控股公司(Sibur Holding)董事會主席德米特裡科諾夫表示,解決塑料垃圾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是在循環經濟框架內回收再加工聚合物。 SPUTNIK / KIRILL KALLINIKOV科諾夫在接受「莫斯科回聲」廣播電臺採訪時說:「不同的國家都存在部分理想解決方案,採取這樣或那樣的措施,這包括挑出這種塑料垃圾……與其他垃圾一起進行分類處理,令其分解,提供給我們石化行業。
  • 深海生物體內被發現大量塑料微粒,科學家:塑料要開始吃人了
    塑料是近代工業的產物,之前是沒有的,塑料一經發明,就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盛行,塑料儘管非常的方便,但是它帶來的後果也是巨大的,因為塑料是不可降解的。前不久,就有科學家在深海生物的體內發現大量塑料微粒。塑料本不可能出現在深海,更不可能出現在深海生物的體內,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 微塑料長久存在於食物鏈中,「塑料吃人」或成真
    科學家們向我們發出了警告,塑料吃人這不是一句玩笑話,我們今天扔掉的這些垃圾,最終它會用另一種方式回到我們的胃裡,殘害著我們的身體。大家都知道塑料製品那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自然降解的,但是吞下這些塑料製品,等待降解期間的痛苦的不是人類卻是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