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塑料垃圾新方向:「害蟲」幼蟲擅長吃塑料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垃圾剋星來了:能吃塑料的「吃貨」幼蟲

   東方網4月27日消息: 據統計,每年全球大約生產8000萬噸聚乙烯用作購物袋和食品包裝袋等日常生活用品。然而,聚乙烯完全降解,需要數百年。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

    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

    按英國廣播公司說法,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

    [偶然發現]

    據法新社24日報導,西班牙坎塔夫裡亞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學院的生物學家費德麗卡?貝爾託基尼偶然在家中獲此發現。

    愛好養蜂的她在清理蜂巢時,用塑膠袋把在其中偷吃蜂蠟的蟲子裝在一起,沒想到「過了一會兒,我看見袋子上全是洞,蟲子到處爬」。

    驚訝於大蜡螟「吃貨」幼蟲對塑料的「戰鬥力」,貝爾託基尼聯合英國劍橋大學的生化學家保羅?邦貝利的科研小組,共同開展對這種幼蟲的研究,以確定它們究竟能以多快的速度,消耗多少對環境有害的塑料。

    [結果驚人]

    大蜡螟的幼蟲原來只被用作魚餌。科研人員進行的第一項實驗是,把數百隻蟲子放在一隻塑膠袋上,結果不到40分鐘,袋子上已開始出現小洞。12個小時後,蟲子已吃掉92毫克的塑料製品,比用真菌和細菌進行生物降解的速率要快得多。

    第二項實驗則確認,這種幼蟲能將塑料大餐完全消化,並將其化學成分分解。

    第三項實驗的結果更驚人:將搗碎的幼蟲放在塑膠袋上,也能得出類似結果,這說明幼蟲體內的某種酶或其他特定物質是塑料的剋星。

    貝爾託基尼認為,幼蟲的唾腺或它們內臟中的共生細菌,能產生這種能消化塑料的物質。

    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物質是單一酶還是多分子化合物。

    [解決汙染]

    在解釋為何這種幼蟲能消化塑料時,貝爾託基尼說,大蜡螟傳統意義上以蜂蠟為食,而蠟是種聚合物,相當於「自然界的塑料」,與聚乙烯的化學結構「多有相似」。

    為應對塑料汙染問題,貝爾託基尼認為,「將數百萬隻幼蟲放到塑膠袋上肯定不可行」。目前科研人員仍需確定這種能分解塑料的特定物質,並據此人工生產活性劑。

    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在文章中寫道:「我們計劃將這一發現轉化成解決塑料垃圾的有效方法,從無可避免的塑料累積所產生的後果中,把我們的海洋、河流等整個環境拯救出來。」

    文章還說:「不過,我們也不應因為知道如何生物降解聚乙烯,就故意將其丟棄到環境中。」

相關焦點

  •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按英國廣播公司說法,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大蜡螟的幼蟲。
  • 這種甲蟲幼蟲可快速降解聚苯乙烯,有望解決塑料垃圾危機
    塑料是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但其難以降解的特性也給環境產生巨大負擔。當下,世界上每秒就有20000單位塑料被消耗,每年有13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如何減少和消除塑料垃圾汙染已成全球性難題。聚苯乙烯(PS)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熱塑性塑料,具有高於100℃的玻璃轉化溫度,常用於制杯子和飯盒等。由於分子結構特殊,普通微生物難以降解,聚苯乙烯在塑料垃圾中佔很大比重。不過,最近研究人員證明它可以被一種在韓國較為常見的甲蟲降解。
  • 科學家已發現50種吃塑料的生物,或許能堪大用
    吞下100多片塑料的海龜、被尼龍繩「攔腰」纏住的鯊魚、滿是橡膠垃圾的無人島嶼……看似觸目驚心的文字卻都是現實。我們知道,塑料不能夠被自然分解,它只會因光照、風力,或其他原因而變小,從大片變成小片,再從小片變成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微塑料,隨著塑料越來越小,它的分布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 「吃」塑料的蟲子被發現,或成白色汙染新救兵
    貝爾託基尼於是收集了一些幼蟲的樣本,把它們裝進一個塑膠袋裡,準備來看看這些偷蜂蜜的到底是何方神聖。很快,她就發現這些蟲子已經咬開塑膠袋逃之夭夭了。最終貝爾託基尼和她的團隊確認了這些幼蟲的身份:蠟螟(Galleria mellonella),通常被稱為wax worms,一種可以消化塑膠袋的蟲子。蠟螟幼蟲。
  • 說說吃塑料的蟲兒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但同時我們人類也產生出大量的垃圾,這些垃圾直接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其中尤以塑料垃圾危害最為嚴重。說起塑料垃圾,大到建築用管材、汽車零部件,廢棄的電視電腦外殼、家用整理箱等;小到一次性餐盒、空飲料瓶、農用地膜、塑膠袋、籤字筆等,五花八門,數不勝數。
  • 有種蟲子竟能吃塑料!(組圖)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因此,為了降低塑料汙染帶來的各種問題,科學家們急迫地想找到一種能將其迅速降解的辦法。最近,來自加拿大布蘭登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蠟蛾的幼蟲是能夠消耗和代謝聚乙烯的「塑料食肉動物」,這種動物或許能為塑料降解問題找到突破口。
  • 這種蟲子能吃塑料解決汙染問題有了新希望!
    【PConline資訊】這種蟲子能吃塑料!近日,據報導,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CSIC)科學家FedericaBertocchini首次發現了巢蟲能吃塑膠袋的本領。她說:「我把那些蟲子放在塑膠袋裡綁好之後,便放到了一個房間裡。然後繼續清理蜂巢。
  • 吃塑料變成的蘑菇你敢吃嗎?塑料垃圾問題解決方案竟然是真菌
    在過去的兩年裡,已經有50種能夠分解不可降解的塑料的蘑菇被發現了。據估計,我們現在的海洋中有1.5億噸塑料,到2050年,塑料可能會比魚還多。而且每一批新的垃圾都有這樣的問題:塑料因其耐用性和抗自然降解性而臭名昭著。
  • 毛毛蟲能吃塑膠袋 或成解決塑料汙染關鍵
    塑料通常很難分解,塑料垃圾聚積已成為日益嚴峻的汙染難題。不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毛蟲可以吃掉塑膠袋,這為治理塑料汙染提供了方向。科學家們表示,蠟螟能生物降解最難分解和最常使用的塑料:聚乙烯,他們正在加緊研究蠟螟自然降解塑料背後的化學原理,從而解決塑料汙染問題。
  • 路邊樹上的這些奇怪小物件都是害蟲殺手
    &nbsp&nbsp&nbsp&nbsp路邊樹上的這些奇怪小物件竟都是害蟲殺手&nbsp&nbsp&nbsp&nbsp在城市路邊的樹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樹幹上的塑料「腰帶」,掛在樹枝上的三角形「小房子」,釘在樹幹上的蠶繭等
  •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垃圾填埋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據外媒報導,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處理垃圾填埋場的廢棄物 ,儘管新的研究警告說,這對於一次性廢棄物的問題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辦法。儘管可以回收利用,但仍有大量被丟棄在垃圾填埋場。分解時,會釋放出甲烷和乙烯,這兩種溫室氣體都會導致氣候變化。早在2014年,研究人員就發現某些類型的粉蝨幼蟲實際上能「吃掉」塑料。在2017年,這個範圍縮小到了被稱為Galleria mellonella的毛毛蟲。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其背後的生物學過程到底是什麼。而周三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輯》上的一項新研究專注於這些蟲子內部發生的事情。
  • 塑料垃圾已進入人類體內!科學家發現,人體殘存塑料微粒
    塑料垃圾已經遍布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我們的生活中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先前衛星就拍攝到了海洋中漂浮的海洋垃圾,數目龐大令人咋舌,而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塑料垃圾,與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生活中果蠅可能是儲藏室中最頑固的害蟲,那麼要如何消滅它們呢?
    果蠅可能是儲藏室中最頑固的害蟲。這些小蒼蠅繁殖很快,在你扔掉水果和蔬菜之後,它們會一直呆在你身邊。擺脫果蠅需要耐心和智慧。如果你有這些討厭的害蟲,你就要花上幾分鐘的時間來閱讀這些去除果蠅的秘訣。你需要徹底消除你家裡所有潛在的繁殖地點。
  • 塑料末日?吃傳統塑料,產塑料替代物的細菌都有新突破!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年大約會產生 3 億噸塑料垃圾,大約只有 10%被回收利用。據估計,印度每年消耗約 1650 萬噸塑料。全印度塑料製造商協會(AIPMA)估計,塑料行業生產約 1400 萬噸聚苯乙烯,而且這些聚苯乙烯全都是不可降解的。
  • 塑料壽司引眾怒,塑料垃圾惹怒自然:人保護環境,還是環境保護人
    當幾位路人試吃之後,在壽司中吃到了塑膠袋,都特別的憤怒。「塑膠袋怎麼可以放到食物中」「塑膠袋是不可以吃的。卡住了怎麼辦?」然而泰國每年會製造320噸塑料垃圾。每年有300隻海洋生物,因為誤食塑料垃圾而死亡。
  • 塑料星球,人類現在是如何毀滅地球的?
    我們喝著塑料裝的飲料、用著塑料製作的東西、穿著塑料製作的衣物、吃著塑料裝的食物……我們完全沒意識到,從塑料瘋狂的行為中會產生什麼可怕的後果。 人類還能存在多久?好吧,這只不過是一個塑料新聞。
  • 美國成塑料垃圾頭號生產國
    最新研究表明:  美國成塑料垃圾頭號生產國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10月30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最新研究論文表明,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同時,在造成海洋塑料汙染方面,美國排名全球第三。
  • 樹上的小房子、蠶繭殼、塑料腰帶,都是幹嘛用的?
    對於綠地植物而言,蚜蟲也是主要的害蟲之一,在需要儘量避免噴灑農藥滅殺的情況下,黃色的粘板就是個很好的選擇。由於各個品種的桃樹尤其容易生「膩蟲」,因此它們更常懸掛在桃樹上。北京街頭綠化帶上的黃板,上面常常粘滿了一層小飛蟲。
  • 科學家揭示黃粉蟲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證據
    Role of gut microorganisms」(齧食塑料黃粉蟲對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和完全礦化作用:2. 腸道微生物的作用)兩篇姊妹研究論文,首次以全面證據揭示了黃粉蟲齧食降解聚苯乙烯、將其完全降解礦化為二氧化碳、並利用同化為蟲體脂肪,同時證明是其腸道微生物起主導作用,並且分離鑑定了一株降解聚苯乙烯的細菌。此研究成果為解決廢棄塑料汙染環境的問題提供了嶄新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