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四個月的緩衝期限之後,9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發布的規則限制舉措就已經開始正式生效了。在此之前,華為與上下遊合作夥伴也是在竭盡全力,努力擴大庫存,增加晶片的儲備量,儘可能地保證華為未來的發展路線。
而在禁令生效之後,華為暫時也並沒有所謂的B計劃,所以暫時只能靜觀其變,維持自身的發展。其實歸根結底,華為這次手機業務方面的受傷個人認為完全是「誤傷」。因為美國想要針對的是華為的海思以及5G通信業務,而這兩項業務又和華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手機業務受到嚴重傷害完全是誤傷,並且沒有什麼辦法能夠避免的。
而聯發科等第三方晶片企業的限制完全是為了高通著想。如果高通因為「實體清單」受到牽連,無法和華為合作之後,華為大量的市場將會直接流入到自己的競爭對聯發科的手裡。而這種情況對高通來說無疑是一個壞消息,畢竟聯發科的崛起對高通的未來發展來說是一個龐大的威脅。所以美國自然不會眼看著高通遇到困難,只能採取這種措施來保證高通的利益不受損害。
不過話說回現在的情況,距離各大企業正式斷供華為的時間也已經有了幾天的時間,大部分企業都在積極的申請合作,試圖能夠恢復之前的關係。而近日華為也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事情出現了轉機,因為首家通過合作申請的企業已經出現了,這家企業就是美國的晶片巨頭AMD公司。
根據AMD公司高管正式官宣,目前已經通過了對華為的供貨申請,所以華為的問題對AMD的業務並不會產生重大影響。而AMD也是在斷供之後第一家與公開表示已經恢復了合作的企業,這對華為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之前像臺積電、中芯甚至SK海力士、三星等有那麼多企業申請恢復合作,為何就單純的先恢復了AMD的申請呢?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PC晶片目前美國還是大哥,而上面也說過,華為目前的優勢在於通信和海思晶片,而海思晶片還並沒有觸及到PC民用範圍,所以美國沒有必要針對華為的所有業務採取措施。如果這麼看的話,其實申請通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隨著AMD合作申請的通過,個人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之內也會有其他的美國企業通過申請。因為在初期,美國肯定是要先照顧美國自家企業的合作申請,保證利益損失最小化,所以高通的合作個人認為將會是下一個通過的企業。而像三星或者是聯發科這種企業的申請,則極有可能會在後期通過,至少在這個階段幾乎沒有通過的可能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華為的晶片仍然存在一絲的希望。
隨著AMD合作的通過,意味著對華為的禁令並不是「鐵板」一塊,沒有任何的可能性,至少我們現在看見了一絲髮展的希望。當然,即便未來各大企業都恢復了合作,通過了申請,但是我們還是要確保自研技術以及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至少「去美化」已經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實。
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