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penEuler生態的發展看基礎軟體的崛起之路|linux|伺服器|雲原生...

2021-01-08 網易

  0 1

  從openEuler社區的發展看國內基礎軟體的開源之路

  Red Hat 對 CentOS 發行策略的改變,使得 CentOS 不再是一個穩定的生產環境作業系統,這個曾經風靡全球的伺服器作業系統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在感謝 CentOS 社區這些年來為開發者群體所貢獻的一切的同時,眾多在生產環境中使用 CentOS 作為伺服器系統的公司和開發者不得不尋找 CentOS 替代品。

  其中,Ubuntu、SUSE、Debian 等已經非常成熟的 Linux 發行版成為了開發者群體中呼聲最高的替代品。當然,在開源社區中永遠不缺馬上行動的人。很快,CentOS 創始人 Gregory Kurtzer 宣布從 CentOS 8 中分支新項目 Rocky 以延續穩定版的 CentOS,此後又有多個國外的技術團隊宣布將構建基於 CentOS 8 的穩定版開源分支。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當前 CentOS的替代方案更多來自於國外的團隊,對於國內很多需要從 CentOS 遷移到其他伺服器系統的廠商來說,未來仍然存在受限的隱患。因此,像 openEuler 這樣開放多元且包容的開源作業系統就顯得尤為難得。

  0 2

  從開源社區窺見發展中的作業系統

  openEuler於 2019 年 12 月 31 日正式開源,並成立了 openEuler 社區。

  據openEuler 技術委員會委員熊偉博士透露,openEuler有兩個目標,首先是做一個伺服器的發行版作業系統,在雲和伺服器上都能使用;其次是構建一套完整的工具,能夠從 openEuler 標準發行版中剪裁、定製出適合不同場景的小OS。

  圍繞 openEuler社區,個人開發者可以獲得開源且免費的 openEuler 社區版作業系統,同時可以用貢獻代碼或文檔的形式回饋開源社區,參與到開源作業系統生態建設中;企業用戶可以獲得 openEuler 生態下完善的企業級應用工具鏈,也能根據自身行業需要獲得由各大專業基礎軟體廠商基於 openEuler 推出的特色商業發行版;openEuler 的生態合作夥伴則可以基於 openEuler 定製基於不同硬體架構的作業系統,在滿足不同行業需求的同時豐富 openEuler 社區的生態,實現整個開源社區的良性循環。

  用 openEuler開源社區理事會理事長江大勇的話來說,openEuler是一個底座,在此之上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場景、市場、行業去增加差異化的內容,這樣既能實現高效協作,也有差異化部分來夠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需要,實現真正的創新。

  過去,中國軟體產業「重應用,輕基礎」局面的形成,與經濟和產業的發展水平是強相關的。在經濟高速成長階段,千行百業更需要能夠直接促進業務效率提升的應用軟體,為應用軟體開發商提供了較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而對於基礎軟體的發展則相對不夠有利。加之國外的作業系統品牌發展歷史久遠、自身體系及生態構成高度完善,更壓縮了國產作業系統的生存空間,也讓我們流失了本土的人才。如今中國經濟已實現極大提升,發展如作業系統這樣的長回報周期項目,在商業上已顯現出較大機遇。

  另外,在現實層面,基於 Linux 研發作業系統的很多國內廠家長期以來搞的都是「閉門造車」,各自分食本就狹小的市場空間,更顯佔有率低微。對此,開源社區的治理模式,顯然是最值得當今中國基礎軟體業參考和仿行的——集萬千開發者和開發團隊之力,打破生態孤島,堅持開源和開放,共同打造面向廣闊市場的作業系統軟體生態。而這,正將是 openEuler 實現彎道超車的崛起路徑。

  0 3

  開放治理帶來飛速發展

  為了實現 openEuler 的發展目標,openEuler社區始終堅持開放治理的開源理念。

  早在openEuler 開源之前,華為就一直在對開源社區做出積極的貢獻。在 Linux 內核 5.8 版本中,華為在全球範圍對內核的貢獻排名第二,修改代碼量全球排名第一。在 Linux Kernel 5.10 中,華為提交的補丁(變更集,changeset)數量為 1434 個,佔比 8.9%,居全球排名第一。另外,華為還為 ARM 架構打通全棧能力,貢獻了全球超過 40+ 的主流開源社區。

  

  

  正是得益於多年來對 Linux 內核等諸多基礎軟體開源社區的貢獻,讓華為積累了不輸國外任何技術團隊的基礎軟體研發能力,也讓 openEuler 的發展擁有了一個很好的起點。

  而在開源之後,華為將 openEuler積累多年的技術悉數開放出來,通過完善的文檔,豐富的線上線下培訓課程,出版書籍教程等方式,降低社區參與門檻,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加入社區參與貢獻。同時,openEuler 社區還發布了一系列提升開發效率的工具,例如自動化、智能化性能調優引擎A-Tune;能幫助社區開發者更快的將開源軟體引入openEuler社區,補充更多的測試用例的可持續集成軟體平臺Compass-CI等,讓開發者和生態合作夥伴更好地參與 openEuler 生態建設。

  另一方面,openEuler 社區自身也構建了完善的開放治理模式。自開源之日起,社區就建立了技術委員會,技術委員會不斷吸納新的理事單位和個人貢獻者參與,每周進行技術會議,深度探討社區與技術的發展情況。同時,社區還建立了許多個特別興趣小組(SIG),SIG基本完整覆蓋了內核、虛擬化、雲原生,系統桌面等全方位的基礎軟體技術方向,以及社區開發和治理相關的運營管理方向,這些小組通過定期自發的會議共同協作支持社區發展,成為社區發展的中堅力量。

  在開源整整一年的時間裡,openEuler 社區發展迅猛。目前已經擁有了 3 萬社區用戶,2 萬多個合入的拉取請求(Pull Request),2000 多名社區貢獻者,7000多款社區軟體,70多個特別興趣組(SIG)以及 7 個商業發行版。其中,最新的openEuler 20.09版本來自華為以外的貢獻比例接近 40%,成為國內首個由不同廠商、不同機構甚至包括個人參與,共同協作完成,純社區化運作開發出來的大型 OS 系統。

  0 4

  多方參與共建開源生態

  通過開放治理的開源協作模式,openEuler 獲得了來自產業生態夥伴的大力支持,在生態建設方面也取得了裡程碑式的發展。

  目前,已有麒麟軟體、統信軟體、中科院軟體所、普華軟體、麒麟信安、北京拓林思等6家合作夥伴基於 openEuler 推出了定製的商業發行版作業系統,服務範圍涵蓋政企、金融、私有雲、物聯網、電力等行業領域。其中,客戶和交易規模堪稱業界第一的建行信用卡業務通過將其核心系統重構,平滑切換到銀行核心系統+鯤鵬+麒麟OS(基於openEuler),實現改造後性能提升13%,成為年度最佳的 openEuler 企業級用戶案例。

  此外,共有60家公司開發者參與了openEuler 社區貢獻,涉及軟體包數量達到 7000多個 。在這些社區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下,圍繞openEuler作業系統的社區生態已經初具規模。

  從具體的技術貢獻來看,自最新的20.09版本開始,openEuler已經能夠支持ARM、x86、RISC-V三大主流指令集架構。其中,對開放指令集 RISC-V 架構的支持來自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的代碼貢獻。此外,新版本還加入了對 ARM 生態開發板樹莓派的支持,發布了全新虛擬化平臺 StratoVirt,機密計算框架 secGear,安全框架 IMA ,加入了由麒麟軟體貢獻的圖形化界面 UKUI 等等,openEuler 的生態在合作夥伴的參與下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12月25日,openEuler Summit 2020 大會成功舉辦。在以「一個面向未來的作業系統是怎樣的」為主題的大會圓桌論壇中,來自 openEuler 社區的維護者和生態合作夥伴分別從各自的角度介紹了 openEuler 生態發展的近況和企業落地實踐。

  來自北京拓林思軟體有限公司的陳棋德以資料庫研發過程中的性能調優為例,講解了 openEuler 下的應用程式性能調優實踐。在作業系統下開發分布式資料庫時,往往會關注函數調用耗時多少和調用是否頻繁、哪個線程消耗更多磁碟時間、內存緩存了哪些數據、網絡請求是否延遲等這些涉及性能的問題,這些都對作業系統的穩定性和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足見openEuler作業系統作為資料庫研發平臺的穩定性。

  關於 openEuler 新加入的對 RISC-V 架構以及樹莓派的支持,來自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周鵬、張旭舟結合構建作業系統發行版的一般方法,介紹了構建 openEuler 面向 RISC-V 的相關工作和對果殼(NutShell)處理器的適配支持工作;並進一步討論作業系統版本構建面臨挑戰與機會,特別是作業系統包依賴管理現狀和問題,以及一種新的作業系統依賴管理、分包管理模式、構建模式探索。

  同樣來自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和華為的方亞芬、李寶林則分享了 openEuler 移植到樹莓派並構建樹莓派鏡像的實踐,以及在安裝了 openEuler 作業系統的樹莓派上通過 kubernetes 部署 iSula 容器集群的實踐 。

  此外,來自 Lianro 的技術專家高章飛和華為技術工程師李國柱還介紹了異構系統的通用加速器框架 UADK 生態及其開發進展。據介紹,UACCE 是海思和 Lianro 一起合作開發的,專門為異構系統設計的加速器框架,主要內核驅動已經合入 Linux Kernel 主線 。來自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雲計算分公司的範彬介紹了如何使用 ebpf 技術實現高效無性能損失的網絡監控系統替代編寫內核模塊。

  業界常談,對於一個作業系統來說,發展難點不在作業系統本身,而是圍繞作業系統展開的周邊生態建設。在眾多行業生態合作夥伴的支持下,圍繞openEuler 社區已經形成了一個涵蓋作業系統、計算機硬體、資料庫、系統架構等基礎軟體領域的豐富生態。在以 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為方向的未來軟體基礎設施建設中,openEuler 生態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除了作業系統以外,本次大會還圍繞雲與雲原生、虛擬化技術、開源和基礎設施、信息安全、基礎軟體等議題,聚焦基礎軟體及作業系統幾大核心維度開展深度探討,分享作業系統、雲原生等領域的前沿實踐經驗與技術乾貨,探索基礎軟體在國內的發展之路。

  0 5

  基礎軟體開源的未來之路

  在基礎軟體領域長期被國外技術壟斷的背景下,國內的基礎軟體發展一直為人詬病。

  開源運動可以算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奇蹟之一,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制度下,用不同的語言,共同創造了所有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工具。包括Linux 內核在內的無數偉大的基礎軟體都是在開源的協作模式下誕生的。

  openEuler的開源之路,在未來還將會有哪些思路?正如openEuler社區技術委員會主席胡欣蔚在峰會上的觀點:openEuler將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一些普通開發者、廠商所無法實現的特性,同時通過更加完善的治理,讓更多的用戶、開發者加入開源社區中,讓openEuler開源社區造福更多企業和個人用戶。未來,openEuler還將會出現在雲計算和邊緣計算上,緊貼客戶需求開發更多的應用創新場景。

  而openEuler 社區的繁榮也讓我們看到了一條基礎軟體崛起的道路。儘管openEuler 目前還很年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它的開源治理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帶來的成效,確實讓我們看到了一款基礎軟體在國內最好的發展模式。openEuler開源社區連接技術、生態和商業,匯聚每一位開發者的創新力量,最終實現更多0到1的突破,與全世界開發者共同探索下一代作業系統的星辰大海,讓創新技術更好地推動社會進步。

  亞馬遜「AWS」商標被判侵權:停止使用,賠償7646萬元

  2021-01-03

  2020年全球程式設計師收入報告出爐,字節跳動成唯一上榜中國公司

  2021-01-02

  2020年全球知名開源項目更新大盤點

  2021-01-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OS崛起之路:活躍的openEuler開源社區是關鍵
    去年免費開源的openEuler應運而生,讓中國多樣性計算平臺作業系統行業崛起。一年來,openEuler發展取得不少成績,吸引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銀聯、飛騰等60多家單位加入。而麒麟軟體、統信軟體等作業系統廠商也發布了openEuler商用版本。開源社區有句名言:社區重於代碼。開源的openEuler要真正繁榮起來,獲得持久發展,就需要繁榮社區。
  • 華為openEuler作業系統正式開源:上千個代碼倉庫
    2019 年 9 月 20 日的HUAWEI CONNECT華為全連結大會上,華為透露其伺服器作業系統EulerOS將會開源,命名為openEuler,以促進鯤鵬生態的發展。當時,華為提出的目標是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上線openEuler開源社區,而在 2020 年 1 月 1 日,openEuler開源社區基礎設施終於開張了,有中英文兩種版本。
  • 華為openEuler 開源社區如約而至,上千個代碼倉庫已開放!
    openEuler 開源細節作為面向企業級通用伺服器架構平臺,openEuler 基於 Linux 穩定系統內核,支持鯤鵬處理器和容器虛擬化技術,系統具有高可靠、高安全以及高保障等特點。根據官網介紹,該作業系統也是目前支持 TaiShan 伺服器最好的作業系統之一。作業系統是企業應用的關鍵一環,也是計算產業生態建設的基礎。
  • openEuler作業系統原始碼正式開放 openEuler社區開放運作邁出堅實...
    作為主要籌備方,華為會逐步開放在ICT基礎軟體領域的技術積累,把作業系統、編譯器/JDK等領域的華為內部基礎平臺能力開源至openEuler社區。除標準組件外,此次openEuler社區還孵化了A-Tune和iSula兩個開源子項目:A-Tune是智能性能優化系統軟體,即通過機器學習引擎對業務應用建立精準模型, 再根據業務負載智能匹配最佳作業系統配置參數組合,實現系統整體運行效率提升;iSula是一種雲原生輕量級容器解決方案,可通過統一、靈活的架構滿足ICT領域端、邊、雲場景的多種需求。
  • openEuler平臺能否借社區生態補強國內開源最後一塊短板?
    但是,openEuler平臺的發展卻極可能與一個產業的興衰息息相關。社區生態,openEuler的創新來源作業系統是管理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源的電腦程式,由於所有的軟、硬體變化都要在作業系統中得以體現,所以作業系統成為了最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基礎性系統軟體。
  • openEuler平臺能否借社區生態補強國內開源最後一塊短板
    但是,openEuler平臺的發展卻極可能與一個產業的興衰息息相關。社區生態,openEuler的創新來源作業系統是管理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源的電腦程式,由於所有的軟、硬體變化都要在作業系統中得以體現,所以作業系統成為了最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基礎性系統軟體。作為開源軟體,世界上可能存在著數百種Linux,但所有的Linux卻都要採用統一的內核。
  • openEuler:開源之路,徵程如海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伺服器的開源作業系統實際佔有率一直比較低,可以預期,openEuler的開源之路,依然徵程漫漫,其艱如海。開源大勢與華為伺服器作業系統的開放之路馬克·安德森說過,軟體吞噬世界,而開源則在吞噬軟體。早期開源軟體是以成本驅動,長期博弈壟斷的封閉系統,但現在開源已成趨勢。
  • 從OpenEuler/鴻蒙OS看華為的未來
    參考連結https://openeuler.org/zh/?問號:OpenEuler華為不是該專心做鴻蒙OS嗎,還做linux的發行版,有沒有分散力量之嫌?個人觀點:華為的積累很多,也還要做伺服器,其他消費級產品,這是其一.要充分利用生態是主要的原因,那麼OpenEuler與鴻蒙的關係在哪裡?!
  • 雲原生:重新定義信息產業生態體系
    、伺服器到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雲計算時代,以作業系統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系統的競爭愈演愈烈。在Mesh化層面,實現網絡和流量下沉基礎設施,方便軟體基礎設施和業務解耦,獨立演進,實現全鏈路精準流量控制和資源動態隔離,從而帶來效率的提升。
  • 加速雲計算2.0發展進程 金山雲星曜裸金屬伺服器為雲原生而生
    眾所周知,雲計算1.0解決了企業IT服務的雲化,雲計算2.0的到來,就是為了迎合時代發展,為雲原生而生。據介紹,金山云云原生產品矩陣圍繞三個目標層級打造:第一層級,是高性能基礎設施,通過裸金屬伺服器、雲伺服器、極速雲盤ESSD等核心產品提供更強的算力、網絡和存儲能力,並以Kubernetes為基礎,不斷完善雲原生技術架構;第二層級,通過專有雲部署與混合雲、多雲管理,構建一體化的雲服務體驗;第三層級,結合不同行業需求,沉澱出核心的PaaS層能力,形成業務中臺與數據中臺
  • 鯤鵬基礎軟體生態正撐起多樣性算力的未來
    經過9個月的高速發展,已有超過2000名貢獻者,超過70+SIG興趣組,以及超過60家國內領先企業參與其中。這距離早期提出針對鯤鵬計算產業的開源軟體方法論,也不過1年時間——考慮到早期生態的單薄,當時,華為希望通過包括建立openeuler.org社區,開源OS原始碼等一系列方法,來縮短廠家構建基於openEuler的發行版OS的開發周期。
  • 華為openEuler 20.03 LTS系統發布 支持 x86/ARM 64等
    3 月 27 日,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0(Cloud)上,華為與麒麟軟體、普華基礎軟體、統信軟體、中科院軟體所共同宣布基於 openEuler 的商用版本作業系統正式發布。
  • openEuler的新起點,開源生態的新未來
    由此可見,作為目前業界最具活力的開源社區,openEuler無疑正在推動一個新計算產業的崛起,也為更加廣泛的應用開發打好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也是openEuler對歐拉持續堅持的探索與創新,在精神和行動上的再一次延續和傳承。
  • openEuler 20.09 版本全新發布,如約而至
    在該版本的開發過程中社區貢獻者總共合併了 11485 個拉取請求,SIG 組的數量也增加到了 71 個,覆蓋了從雲計算、雲原生到桌面端等多個領域。版本下載地址ISO 下載地址: https://repo.openeuler.org/openEuler-20.09/ISO/ Raspberry IMG 下載地址: https://repo.openeuler.org
  • 雲計算和雲原生服務商-從雲原生技術到雲原生開源生態競爭
    對於雲原生技術的基礎類介紹可以先參考我頭條號上的歷史文章。對於雲原生,不僅僅是公有雲和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是企業內部IT和信息化建設,業務系統開發,交付和運維模式的轉變。雲原生也將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中的一個關鍵技術支撐,即為企業提供更加敏捷,高效,可持續,低成本的IT支撐能力。
  • 面向多樣性計算的作業系統:openEuler的開源進展與社區生態
    與其他伺服器作業系統不同,openEuler本身帶著企業業務變化、智能化升級引發的一系列多樣性計算需求與伺服器作業系統升級渴望,又與廣泛的鯤鵬生態息息相關,構成了鯤鵬計算戰略中「軟體開源」部分的先鋒與探索者。回顧openEuler的開源之路與生態系統的形成,可以讓我們看到作業系統這個關鍵能力,如何在雲與智能帶來計算產業更迭的大背景下完成自我補完。
  • 華為開放軟硬兼施暫無鴻蒙 openEuler系統開源、海思晶片對外開售
    其中被重點推薦的有兩個項目,一是iSulad,基於gRPC服務的雲原生、輕量級容器運行時,相比runc它是用C語言編寫的,但所有接口都兼容OCI;二是A-Tune,基於AI技術、可自動優化的基礎系統軟體。
  • 天融信參加雲原生安全技術發展研討會
    會議由中國產業網際網路發展聯盟安全專業委員會發起,騰訊安全聯合天融信科技集團等企業共同進行雲原生安全技術和發展的研討。天融信戰略合作中心總經理劉斯宇先生參加本次研討會。雲原生時代最大的安全挑戰可能來自於雲基礎設施和服務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在雲原生時代的初期,雲服務局限於基本的雲存儲和虛擬伺服器。近年來,由多種雲存儲類型、各種虛機實例,擴展到託管Docker容器環境、無伺服器計算、基於雲的大數據服務、監控服務等。這些雲服務額外增加了組織應對保護雲工作負載的安全挑戰。未來雲服務會更加複雜和多樣化,組織需要去適應雲計算的變化,及時調整安全工具和安全策略。
  • 「openEuler 與 CentOS 無關」,首屆 openEuler 峰會聊了這些
    openEuler 項目來源於華為伺服器作業系統 EulerOS,2019 年 9 月 18 日宣布開源,同時上線了其開源社區,12 月 31 日,華為宣布開放 openEuler 源碼,源碼託管於 Gitee 平臺。
  • 完善軟體生態,國產Linux作業系統任道重遠
    一直以來,linux作業系統都想要打敗微軟的windows,雖然在伺服器領域出類拔萃,但在桌面領域一直不是windows的對手,其實並不是linux在操作上難用,也不是界面難看,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