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是中央對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的具體要求。脫貧攻堅以來,山東省慶雲縣將解決貧困群體中的貧困學生教育問題作為破題之舉,抓住了根子、抓住了未來,將「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的工作要求實實在在接了「地氣」,該縣創新建立的「三幫一」扶貧助學機制,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值得點讚。
在山東省西北部,有一個總人口只有34萬人的小縣,叫做慶雲縣。令業界刮目相看得是,就是這個小縣,2020年高考本科上線1940人,重點上線694人,上線率達28%,高出全省7個百分點!
2014年,慶雲縣精準識別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70個,貧困戶10782戶,貧困人口23385人。在慶雲縣決策者看來,對貧困家庭而言,孩子是希望、是未來。因此,只有幫助孩子從思想上、能力上脫貧,才是真正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2017年以來,該縣通過實施「三幫一」扶貧助學機制,已累計72名貧孤學生走進「象牙塔」,開啟了新的人生。
慶雲扶貧助學立志在行動晚會
比扶貧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五看家中有無病人躺在床、六看收入來源有沒有保障」,這是流傳在慶雲扶貧幹部中的「六看」識貧口訣。而「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則是當地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
「不怕一代窮,就怕代代窮。不通過教育斬斷窮根,貧孤家庭就不能徹底脫貧。」慶雲縣委書記王曉東幾經調研,形成了這樣一種理念:扶貧助學不能僅限於物質層面的幫扶,更要在精神層面給予正確的價值觀引導。
基於這一理念,2017年5月,慶雲縣發起了「三幫一」扶貧助學行動:「1名愛心人士+1名教師+1名科級幹部」精準結對1名貧孤學生,即愛心人士扶貧、教師扶智、幹部扶志的教育扶貧模式。經過前期摸底排查,全縣孤兒、類孤兒(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跟隨祖父母生活的孩子等)共505人。
扶貧先扶志。改變貧孤孩子甘於貧困,接受貧困的狀態,單靠物質幫扶不夠,精神撫慰更重要。為此,幫扶幹部經常與孩子進行親情陪護,談心談話,帶動自己的子女與貧孤孩子成為好朋友,學習上互幫互助,生活上關心照顧,從思想上擺脫貧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定期到開展家訪,教育輔導,做孩子學習上的導師,引導孩子好好學習。愛心人士定期給貧孤孩子家庭經濟資助,帶孩子外出開闊眼界,逐步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通過三者結合幫扶,幫助貧孤孩子放下思想包袱,擺脫自卑心理,輕裝前行,通過接受良好教育,改寫人生。
愛心人士代表為扶貧助學「愛心碑」揭幕
救助一個孩子就是脫貧一個家庭
505名貧孤孩子的背後,是500多個家庭。程思瑜就是其中一員。
程思瑜是慶雲縣常家鎮張巧村人,父親、祖父因病早逝,母親改嫁,跟隨60多歲的奶奶生活。面的家庭變故,十幾歲、初中還沒畢業的思瑜不想上學了,想打工掙錢養家。2017年夏天,慶雲縣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智勇、慶雲縣第四中學教師邊德星、愛心企業家黨傑,出現在了程思瑜的世界裡,思瑜是他們「三幫一」結對幫扶的對象。
以後的日子裡,小思瑜的家庭困難、學習困難、經濟困難都有人幫,她還從鄉鎮轉學到縣裡教學條件最好的私立中學讀書,混編入正常班級。安心讀書的她,成績進步很快。剛轉學時,650名學生中,她入學成績是351名,今年的期中考試中,她是第150名。不僅如此,思瑜一改過去的寡言、自卑心理,現在變的活潑開朗,還擔任了學習班長,臉上總是掛著微笑。
和程思瑜一樣,儘管家庭困難,依然接受良好教育的學生還有500多人,他們的家庭,從此有了新希望。
幫扶老師、幹部向程思瑜贈送書籍
長效機制讓因貧失學動態清零
自2017年5月31日,一紙《慶雲縣扶貧助學倡議書》發出;6月30日,一場主題為「眾志成城奮發圖強慶雲縣扶貧助學立志在行動」的晚會舉行。200元、5000元、5萬元、10萬元、100萬元……一筆筆愛心款不斷匯入,一個僅33萬人口的小城,1個月就籌集了3050餘萬元扶貧助學基金。3年多來,捐款一直在持續,基金規模也已增至4420餘萬元。
善款不斷增多,如何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貧孤孩子身上,離不開長效機製做保障。「我們成立了基金管理小組和監督小組,制定了管理辦法和制度,邀請社會人士參與決策、監督全過程,定期向社會公布基金使用情況,確保公開透明,客觀公正。」慶雲縣扶貧辦主任田亮介紹說。
慶雲縣堅持「科學規範、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原則,嚴把「進、決策、出」三道關口,確保扶貧助學基金長效保持。詳細登記每一個愛心人士捐款捐物,筆筆入帳;嚴格資金使用管理,綜合生活水平和各學齡段學費情況,按照學齡前、義務教育、中職教育每年每人3000元,高中階段每年每人5000元,大學階段每年每人6000元標準,每月通過扶貧助學基金專項基金帳戶,直接劃轉至受助人帳戶。該縣還開展「扶貧助學慈心一日捐」活動,動員廣大黨員幹部匯聚愛心。每年組織愛心書畫家進行創作,將作品拍賣,所得善款全部捐助基金。
為確保機制正常運行,該縣創新建立由縣領導任團長的幫扶團、組、幹部三級工作架構,團長定期組織督導調度會議,聯絡教師、愛心人士每季度至少走訪1次幫扶對象。針對完成學業的貧孤學生,有序退出,對新發現的貧孤義務教育適齡孩子,及時納入,堅決讓因貧失學孩子動態清零。
截止2020年11月底,該縣已累計發放扶貧助學金604.45萬元,越來越多的貧孤學生分享了「三幫一」扶貧助學行動的「紅利」。(馬俊良王凡存)
糾錯熱線:0531-83122110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