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慶雲:教育扶貧更要扶志、扶智

2020-12-18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編者按】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是中央對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的具體要求。脫貧攻堅以來,山東省慶雲縣將解決貧困群體中的貧困學生教育問題作為破題之舉,抓住了根子、抓住了未來,將「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的工作要求實實在在接了「地氣」,該縣創新建立的「三幫一」扶貧助學機制,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值得點讚。


  在山東省西北部,有一個總人口只有34萬人的小縣,叫做慶雲縣。令業界刮目相看得是,就是這個小縣,2020年高考本科上線1940人,重點上線694人,上線率達28%,高出全省7個百分點!


  2014年,慶雲縣精準識別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70個,貧困戶10782戶,貧困人口23385人。在慶雲縣決策者看來,對貧困家庭而言,孩子是希望、是未來。因此,只有幫助孩子從思想上、能力上脫貧,才是真正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2017年以來,該縣通過實施「三幫一」扶貧助學機制,已累計72名貧孤學生走進「象牙塔」,開啟了新的人生。


慶雲扶貧助學立志在行動晚會


  比扶貧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五看家中有無病人躺在床、六看收入來源有沒有保障」,這是流傳在慶雲扶貧幹部中的「六看」識貧口訣。而「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則是當地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


  「不怕一代窮,就怕代代窮。不通過教育斬斷窮根,貧孤家庭就不能徹底脫貧。」慶雲縣委書記王曉東幾經調研,形成了這樣一種理念:扶貧助學不能僅限於物質層面的幫扶,更要在精神層面給予正確的價值觀引導。


  基於這一理念,2017年5月,慶雲縣發起了「三幫一」扶貧助學行動:「1名愛心人士+1名教師+1名科級幹部」精準結對1名貧孤學生,即愛心人士扶貧、教師扶智、幹部扶志的教育扶貧模式。經過前期摸底排查,全縣孤兒、類孤兒(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跟隨祖父母生活的孩子等)共505人。


  扶貧先扶志。改變貧孤孩子甘於貧困,接受貧困的狀態,單靠物質幫扶不夠,精神撫慰更重要。為此,幫扶幹部經常與孩子進行親情陪護,談心談話,帶動自己的子女與貧孤孩子成為好朋友,學習上互幫互助,生活上關心照顧,從思想上擺脫貧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定期到開展家訪,教育輔導,做孩子學習上的導師,引導孩子好好學習。愛心人士定期給貧孤孩子家庭經濟資助,帶孩子外出開闊眼界,逐步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通過三者結合幫扶,幫助貧孤孩子放下思想包袱,擺脫自卑心理,輕裝前行,通過接受良好教育,改寫人生。



愛心人士代表為扶貧助學「愛心碑」揭幕


  救助一個孩子就是脫貧一個家庭


  505名貧孤孩子的背後,是500多個家庭。程思瑜就是其中一員。


  程思瑜是慶雲縣常家鎮張巧村人,父親、祖父因病早逝,母親改嫁,跟隨60多歲的奶奶生活。面的家庭變故,十幾歲、初中還沒畢業的思瑜不想上學了,想打工掙錢養家。2017年夏天,慶雲縣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智勇、慶雲縣第四中學教師邊德星、愛心企業家黨傑,出現在了程思瑜的世界裡,思瑜是他們「三幫一」結對幫扶的對象。


  以後的日子裡,小思瑜的家庭困難、學習困難、經濟困難都有人幫,她還從鄉鎮轉學到縣裡教學條件最好的私立中學讀書,混編入正常班級。安心讀書的她,成績進步很快。剛轉學時,650名學生中,她入學成績是351名,今年的期中考試中,她是第150名。不僅如此,思瑜一改過去的寡言、自卑心理,現在變的活潑開朗,還擔任了學習班長,臉上總是掛著微笑。


  和程思瑜一樣,儘管家庭困難,依然接受良好教育的學生還有500多人,他們的家庭,從此有了新希望。


幫扶老師、幹部向程思瑜贈送書籍


  長效機制讓因貧失學動態清零


  自2017年5月31日,一紙《慶雲縣扶貧助學倡議書》發出;6月30日,一場主題為「眾志成城奮發圖強慶雲縣扶貧助學立志在行動」的晚會舉行。200元、5000元、5萬元、10萬元、100萬元……一筆筆愛心款不斷匯入,一個僅33萬人口的小城,1個月就籌集了3050餘萬元扶貧助學基金。3年多來,捐款一直在持續,基金規模也已增至4420餘萬元。


  善款不斷增多,如何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貧孤孩子身上,離不開長效機製做保障。「我們成立了基金管理小組和監督小組,制定了管理辦法和制度,邀請社會人士參與決策、監督全過程,定期向社會公布基金使用情況,確保公開透明,客觀公正。」慶雲縣扶貧辦主任田亮介紹說。


  慶雲縣堅持「科學規範、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原則,嚴把「進、決策、出」三道關口,確保扶貧助學基金長效保持。詳細登記每一個愛心人士捐款捐物,筆筆入帳;嚴格資金使用管理,綜合生活水平和各學齡段學費情況,按照學齡前、義務教育、中職教育每年每人3000元,高中階段每年每人5000元,大學階段每年每人6000元標準,每月通過扶貧助學基金專項基金帳戶,直接劃轉至受助人帳戶。該縣還開展「扶貧助學慈心一日捐」活動,動員廣大黨員幹部匯聚愛心。每年組織愛心書畫家進行創作,將作品拍賣,所得善款全部捐助基金。


  為確保機制正常運行,該縣創新建立由縣領導任團長的幫扶團、組、幹部三級工作架構,團長定期組織督導調度會議,聯絡教師、愛心人士每季度至少走訪1次幫扶對象。針對完成學業的貧孤學生,有序退出,對新發現的貧孤義務教育適齡孩子,及時納入,堅決讓因貧失學孩子動態清零。


  截止2020年11月底,該縣已累計發放扶貧助學金604.45萬元,越來越多的貧孤學生分享了「三幫一」扶貧助學行動的「紅利」。(馬俊良王凡存)


糾錯熱線:0531-83122110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創新扶貧助學機制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山東慶雲:教育扶貧更要扶...
    【編者按】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是中央對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的具體要求。脫貧攻堅以來,山東省慶雲縣將解決貧困群體中的貧困學生教育問題作為破題之舉,抓住了根子、抓住了未來,將「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的工作要求實實在在接了「地氣」,該縣創新建立的「三幫一」扶貧助學機制,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值得點讚。
  • 扶貧扶智又扶志 肇慶雙象村小桃源有顏值更有價值
    扶貧扶智又扶志 肇慶雙象村小桃源有顏值更有價值金羊網  作者:劉佳寧、楊再睿  2020-04-30 有著「小桃源」之稱的雙象村率先完成新農村建設,在精準扶貧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雙結合中迎來蛻變。
  • 教育扶貧要扶到"心"坎上 專家支招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心理幫扶
    教育扶貧要扶到"心"坎上 專家支招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心理幫扶時間:2020/10/27 16:00:26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措施,心理幫扶則是教育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
  • 【講扶貧故事】朱進軍:扶貧扶智 砥礪前行
    扶貧扶智更扶志用心用力更用情
  • 扶智、扶業、扶志,是教育扶貧之根本
    原標題:扶智、扶業、扶志,是教育扶貧之根本 【思想匯】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竭力克服疫情影響,決戰脫貧攻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教育脫貧攻堅以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三區三州」為重點,以義務教育有保障為主攻方向,統籌「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各項任務,總攻力量有效匯聚的態勢已經形成。脫貧攻堅接續的是鄉村振興,這說明扶貧不僅僅是扶資金扶經濟,也是扶理念扶智慧,目的是建成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產業發展和社會建設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生態。全面脫貧需要形成貧困地區經濟和貧困家庭個人的發展能力,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
  • 心理疏導強心智,月湖區扶貧扶智助力脫貧攻堅
    、四幫」工作法,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強烈願望,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得到明顯轉變,掀起了新一輪扶貧扶志熱潮,從而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目前,月湖區心理疏導試點工作正在深入推進,已出臺《月湖區貧困戶心理疏導工作實施方案》,在全區進行推廣運行,形成扶貧、扶志、扶智有機結合的工作經驗,確保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脫困,全員進入小康社會。【實踐做法】一聯就是聯合各方力量參與。
  • 從金融扶貧到「志智雙扶」:長安信託脫貧攻堅這些年
    一方面,長安信託創新金融扶貧方式,以「信託+X」模式為貧困農戶提供貸款支持;另一方面,長安信託創新扶貧思路,通過「山間書香」等慈善信託扶貧品牌項目提升貧困地區孩童的「智」與「志」,促進扶貧工作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 瀏陽官橋「志智雙扶」顯成效:「信訪村」蛻變 落戶企業要擴建
    「志智雙扶」,對劉金勇一家產生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自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石灰嘴村堅持扶志又扶智,工作成效十分明顯——完成「省定貧困村」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原來的159戶507人變為3戶4人,預計全部在2020年脫貧;從遠近有名的「信訪村」到現在的信訪事件不斷減少;憶江南煙花二期建設無人阻工,項目正在快速推進中……【扶志】
  • 從「宏志班」到「宏志校」,從一所圖書館到一千個心願……扶智扶志...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曾說,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剝奪的貧困」,是比收入貧困更深層的貧困,它會引發「貧困的代際傳遞」。教育有希望,脫貧就有希望;教育有成果,攻堅就有戰果。教育扶貧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是發展大計,也是民生大計,更是百年大計。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涇陽」「扶貧+扶志+扶智」不斷激發內生動力
    涇陽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依託「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通過政策宣傳、典型選樹、鄉風培育、移風易俗、文明積分激勵機制等方面給貧困群眾補足「精神之鈣」,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真正從思想上脫胎換骨,從行動上戶戶爭脫貧,人人奔小康。
  • 【最美扶貧幹部】賴政兵:堅持扶貧扶志 狠抓扶貧工作落實
    駐村以來,他團結帶領村兩委幹部,緊緊依靠群眾,堅持黨建帶村、發展強村、民主管村、生態美村、道德潤村、清廉正村,特別是注重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優勢,把「扶志、扶智、扶德」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走出了一條富有成效的脫貧攻堅之路。
  • 來聽聽這些「扶貧扶志」生動故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12月14日下午,河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扶貧扶志專場發布會在鄭州舉行。來自我省宣傳、文旅等部門的領導,以及基層扶貧、新聞一線的工作者,結合各自真實經歷講述「扶貧扶志」故事,深深打動了在場記者。
  • 【扶貧故事】北大博士楊賓燕:扶智又扶志 點滴潤民心
    「扶貧先扶智,致富先治心!」楊賓燕說幹就幹。郭家寨村的婦女熱衷於跳廣場舞。晚飯後,她們三五成群、有說有笑地聚向村頭空地。楊賓燕發現,村裡沒有跳廣場舞的平臺。於是,他一邊籌措資金,一邊聯繫村婦聯探索建立村歌舞隊。今年6月,在中山大學陝西校友會的支持下,郭家寨村「博士歌舞隊」成立了。
  • 莘縣王莊集鎮「扶貧-扶志」雙管齊下決勝脫貧攻堅
    為杜絕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莘縣王莊集鎮將扶貧同扶志緊密結合,雙管齊下,從根本上打消「爭當貧困戶,坐等政府幫」的懶惰思想。該鎮積極組織幫扶幹部上黨課,增強幹部脫貧攻堅和「掛包幫、轉走訪」的責任感。
  • 扶貧先扶智 興業銀行教育扶貧「拔窮根」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王曉是興業銀行近年來資助的上萬名學子之一。興業銀行整合集團資源,通過捐資助學,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發放助學貸款等方式,志智雙扶,著力推進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形成從小學到大學、從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的多元教育扶貧體系。截至目前,興業銀行在教育公益領域累計捐資超過7000萬元,向教育產業提供各項融資餘額超過16億元。
  • 幸福花開香豔豔——太湖縣教育扶貧民生工程側記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太湖縣教育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按照省、市、縣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全力抓好教育扶貧各項工作,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脫貧這朵「幸福花」如今已在熙湖大地漫山紅遍、香飄四野。扶貧先扶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必扶智。
  • 「我的扶貧故事」「同讀一本書」讓教育幫扶更深更實丨貴陽市第二...
    2020年5月17日,我校送優質小學教育資源到偏遠的印江一小,領導班子代表以及優秀教師共計14人送教下鄉。而我,作為一位攝影愛好者,不僅用鏡頭記錄下了每一個扶貧精彩瞬間,還利用音視頻手段,讓教育幫扶更深刻、更持久。
  • 用心用力用情 扶貧扶智扶志——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科技助力脫貧...
    故事中,廣大科研人員在扶貧脫貧一線揮灑智慧汗水,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注入科技動力。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簡稱部交科院)扶貧、扶智,又扶志:一個個新技術加速貧困地區交通建設,一批批科研人員援藏援疆將「輸血」轉化為「造血」,一次次愛心助學託起改變命運的希望……創新的動能在貧困地區湧動澎湃。藏區農村公路技術諮詢團隊紮根高原一線,推進道路材料科研創新。
  • 小小文化室肩扛「扶志扶智基地」重擔
    ■2020年9月29日,扶志扶智基地開展迎國慶賀中秋活動,黨員、社工和村民製作米餅,發放給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助力貧困村脫貧攻堅「孩子們,作業都完成了嗎?我們來玩成語接龍好不好?」「好啊!好啊!」其實,王屋文化室正是官渡村駐村扶貧工作隊來到村裡幫扶以後所建立起來的「扶志扶智基地」,此外在高嶺村小組還有一間文化室,兩間文化室承擔了官渡村及周邊村民的文化娛樂活動、技術技能培訓、留守兒童課外活動等文教活動,在豐富了村民精神文明生活的同時,也為脫貧攻堅助一份力。
  • 濟南幼高專:「扶貧扶智」涓滴成流 「聚焦聚力」精準滴灌
    而這已經是學校連續第三年派出30人以上的骨幹團隊,助力濟南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扶貧必扶智」。濟南幼高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創建於1902年的山東大學堂師範館,作為一所有著118年建校歷史的師範院校,在不同歷史時期為國家建設、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