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哪裡上學?上什麼學校?幾乎是所有家庭的頭等大事之一。但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不均衡等問題一直存在,使得學區房價格一漲再漲。
深圳市民葉先生所租住的學區房位於深圳較好的學區之一,目前深圳市各區的義務教育入學都實行積分入學。由於經濟條件有限,又想讓孩子有機會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葉先生早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租住了這裡,目的就是為孩子多存一點積分,以便未來有更大的機會進入名校。
深圳市民 葉先生:這裡的房租也比其它的地方房租貴,我租的這個房子六十多平米,大概每個月租金在八千元左右,離上小學還有大概三年多的時間。我籤合約是直接籤了五年的,想以積分的這種形式,讓她去上這裡的小學。
不僅如此,葉先生告訴記者,以該片區的百花園小區和園中園小區為例,兩個小區僅僅只相隔一條馬路,卻因各自所屬的學區不同,兩個小區同等戶型面積的房源單價差高達8萬。
美聯物業地產中介 袁新有:從去年4月份到今年4月份,大概差不多漲了20%左右,像百花這個片區,因為是名校的原因,所以價格在10萬元-20萬元/平方米。
不斷推高學區房價格的背後原因是教育資源的稀缺。深圳統計年鑑數據顯示,深圳常住人口從1979年的31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1343萬人,增長了43倍。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深圳中小學教育資源依舊稀缺,據教育部門測算,今年深圳小一學位缺口超4.95萬個,初一學位缺口1.06萬個。業內人士認為,市場對於學區房的追捧熱情不減,究其原因是規劃不足,供求不平衡等因素。
中國城市經濟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宋丁:深圳人口增長特別快,特別是中小學生在全國已經超過北上廣,它的總量是最高的城市,人口密度大,但是學位供應又遠遠不足,尤其是名校資源是瘋搶,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從根本上來講,還是現有的教學制度,以及學位資源的嚴重缺失所導致的。
深圳市教育局數據顯示,2020年將確保完成新增3萬個學前教育學位,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佔比達到50%的任務。同時,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0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萬個以上。新改擴建普通公辦高中學校2所,新增普通公辦高中學位6150個。
深圳市住房研究會會長 陳藹貧:要真正解決深圳學區房的問題,恐怕還是要增加教育資源的問題,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方式的創新改革,一個方面就是增加總量的供應,另一個方面就是在教育方式,這個路徑和方法上要得到一個根本的創新。比如對優質教育資源如何使它讓更多的人受惠,比如線上教育等。
除了深圳,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狀況在很多城市都普遍存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多地相繼出臺入學改革新政策,引發了當地房地產市場價格波動,那麼中小學入學改革新政是否會讓當前的學區房熱退燒呢?
今年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區發布的《關於西城區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顯示,自2020年7月31日後,新購房家庭子女入學,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而且一套學區房原則上6年內只提供一個學位。
同樣,近期廣州天河區發布的《2020年廣州市天河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細則》顯示,從2026年開始,天河「小升初」不再保證100%對口直升。
中國城市經濟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宋丁:中國城市裡面的學區房政策,這麼多年一直這麼執行的。所以,短期來看兩個城市的局部政策,可能也不會馬上改變,原有的政策體系。所以我覺得可能是會有震蕩,如果是真正完全改變,目前的教育和住房方面看似不合理的局面,可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記者了解到,深圳此前也出臺了《深圳市教育局關於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對今後義務教育招生進行了進一步規範。意見指出,深圳市從2015年起探索試行「大學區」招生制度,以社區、街道等為片區設置大學區,家長可自願在學區內為孩子報讀2-3所學校,按志願次序和積分高低依次錄取。
業內人士認為,大學區制降低了名校與房產之間過於緊密的捆綁,給學區房降溫,也使得片區內所有家庭都有機會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而來自各區的調查顯示,在大學區之外,深圳同時在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化,用集團化辦學、建更多高品質學校等方式,不斷填平各區以及優質校和普通校之間的差距。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 鄧志旺:進行大學區制,學區房價格比較高的狀況,基本上不會改變,所以最近深圳學區房是漲得最猛的,在購房需求裡面,有差不多20%的人都是為了學位而去,所以目前來說還沒有辦法去打破大家對學區房的這種需求。
西城區新政策發布僅半日時間,德勝學區內知名的育翔小學對口學區房就新掛牌8套一居室,最便宜的一套掛牌價745萬元。
華東師大附小對口的華東師大一村和二村原僅限教職工內部買賣,自2018年7月起不再限購後,房價從每平方米6萬元漲至8.3萬元。
受樓市整體上漲帶動,學區房也水漲船高。中原地產網站顯示,4月深圳二手房成交均價環比增長5.76%,同比增長14.84%。
「昨天一套房有12撥客戶來看。」北京市西城區一位地產中介對記者表示,自入學新政策發布以來,看房、賣房以及諮詢的人絡繹不絕。貝殼研究院統計顯示,「五一」期間,北京市西城區二手房交易量環比和同比增長均超過100%。
4月底,北京市西城區發布教育新政策,自今年7月31日後,購房家庭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至此,北京市城六區全部明確以「多校劃片」方式入學。
政策一經公布,疫情期間沉寂的二手房市場開始波動。
多位房地產中介表示,交易量增加是買賣雙方的焦慮所致:學區房業主擔心區域優勢不再、房價可能大幅下降,急於拋售;購房家長擔心未來「多校劃片」,上名校沒把握,想趕緊搭上「末班車」。
多位專家認為,從近期看,「多校劃片」政策有助於推動教育公平,落實「房住不炒」政策,讓學區房炒作進一步降溫;從長遠看,學區房概念所附加的優質教育資源「溢價」效應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消除,政府需要通過進一步強化均衡發展、增加優質資源等滿足群眾的教育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佘宇建議,繼續加大義務教育階段投入,進一步完善已出臺的劃片就近入學等政策。同時,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儘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從而消除擇校現象,切實減輕家庭因擇校帶來的教育支出壓力。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研究分會副會長馬學雷說,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僅公辦教育更加均衡,民辦學校也將配合實現均衡的大局要求,不能再享有自由招生的政策,跨區招生納入統一管理。另外,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要注意合理布局,不要過度集中在某些區域,讓更多學生在家門口就可找到心儀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