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西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發布,宣布實行「多校劃片」入學和「六年一學位」。 政策指出,自2020年7月31日後,西城區購房並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
今年的「幼升小」,除近幾年一直明確的過道房、車庫房、空掛戶等均不得作為入學條件外,城六區更是通過明確「六年一學位」(一個學區房,原則上六年內只提供一個登記入學學位),實施「多校劃片」等措施,為「學區房」降溫。
這些政策的出臺意味著一套房鎖定一個學區的時代就要結束了嗎?有專家指出此舉有利於學區房的降溫,對於促進教育公平和「房住不炒」等有積極的作用。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將有助於緩解入學壓力,遏制學區房價格上漲。不過,短期也可能會迎來政策帶來的學區房交易和戶口遷入的小高峰。
學區房將面臨重新估值,這個關頭還會有人「搶搭末班車」去購買學區房?非但如此,有中介表示近期看學區房的客戶好像都扎堆了,因為政策即將實施,得抓緊最後的機會。
北京不少家長將西城區宏廟小學稱為「宇宙中心小學」。據了解,作為北京的市級重點,宏廟小學直升北師大實驗中學的比例高達80%。北京一位家長曾花1200萬元買下了其對口小區豐匯園一套39平方米的地下室,單價達30萬元/平方。
明明知道以後可能會虧錢,房產中介也知道這是最後的狂歡,但仍有人要趕上這班末班車。他們相信,這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這不是買房,這是搶佔教育資源」。
西城是北京最後一個未實行多校劃片的優質教育資源區域。2019年北京海澱、東城等多個區已經落地了義務教育入學多校劃片政策。
「學區房」既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也是「擇校熱」的副產品,歸根到底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甚至在全國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北京,由於各區教育水平差距巨大,有購房者直言:「買高價學區房是剛需,不僅僅是投資。」
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和學校之間的差異是歷史形成的,消除需要一個過程。近年來,教育部要求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全國多個重點城市推廣熱點小學、初中多校劃片。通過縮小校際教育差距等舉措,緩解家長的「擇校焦慮」,試圖給「高燒」的「學區房」降溫。
學區資源均衡是大勢所趨,未來價格會趨於平穩,尤其是高價學區房的溢價會明顯下降。另外,多校劃片政策的調整改變了房價的定價邏輯,學區房價格會經歷一輪調整,老破小學區房的價格支撐將進一步被削弱。
正是因為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不平衡,父母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前程操碎了心,導致有了「西藏一套房,高考狀元郎」這樣的廣告宣傳標語的流出。
拿安徽舉例,本科錄取分數線西藏與安徽能相差多達180分,一本錄取分數線相差也有近80分,而且近年來西藏的升學率遠超於安徽、江蘇、山東等內地高考大省。總而言之,西藏考生的升學壓力較之安徽要低得多。
目前西藏自治區政府的戶籍改革制度明確規定在西藏購得具有不動產權證的正規房產,即可直接落戶成為當地城鎮居民戶口;其次,具有城鎮居民正式戶口可以直接報考西藏的全國統一高考。
而西藏一套住宅只需要40萬左右,相比北京地區的學區房,西藏的教育房產投入確實不算高。為精心呵護孩子的一路成長,給孩子更好的發展平臺,家長耗盡了心力,在高考這個最為關鍵的決勝時刻,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的確算是一條不可多得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