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恩向越獄策劃者電匯86萬美元;日產電子郵件還原罷免戈恩的動機
編譯 | 楊玉科
編輯 | Jane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戈恩越獄事件出現新證據。
2020年7月7日,美國檢方表示,日產汽車前執行長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去年10月曾將逾86萬美元轉至一家由彼得·泰勒(Peter Taylor)參與管理的公司。泰勒與父親麥可·泰勒(Michael Taylor)被控——收到這筆錢兩個月後,幫助戈恩在日本逃脫。
美國檢方在提交的一份法庭文件中稱,戈恩分兩期將這筆錢匯給Promote Fox LLC公司。該公司由彼得·泰勒和他的一個兄弟管理。
彼得·泰勒和他的父親——前綠色貝雷帽成員麥可·泰勒,在日本政府要求下於5月被美國當局逮捕。日本政府正尋求將他們引渡到日本受審。去年12月,他們協助在日本取保候審的戈恩逃離日本,去往黎巴嫩。
這些法庭文件是基於日本上周提交的正式引渡請求中的部分記錄。文件顯示,美國和日本檢方已經對戈恩從日本逃離到黎巴嫩的計劃有了詳細了解。
7月2日,美國司法部在一份法庭文件中表示,日本已經向美國國務院提交引渡麥可·泰勒及其兒子彼得·泰勒的請求。泰勒父子的律師辯稱,根據美日安保協定,他們在日本被指控的罪名不足以被引渡。
如果泰勒父子被引渡,日本政府可能會將上述匯款文件與出入境記錄,以及與其他法庭文件中提到的安全攝像機內容一起交給美國,以證明泰勒父子在戈恩逃亡中扮演的角色。
自5月被捕後,泰勒父子一直在爭取獲得保釋。波士頓一名聯邦法官正在研究美日安保協定,看他們是否應該被引渡。檢方稱,戈恩支付給他們的款項表明,泰勒父子完全擁有逃跑的經濟條件,應該被視為逃跑風險。
泰勒父子的一名律師Paul Kelly拒絕就政府展示的文件置評。戈恩的發言人也拒絕置評。
根據美國和日本當局的說法,泰勒父子策劃了這場秘密逃亡行動,他們將戈恩裝在一個通常用來裝音響設備的大箱子裡,偷運到一架私人飛機上。
聯邦檢察官稱,泰勒父子在高風險逃跑方面的專業技能,使他們的逃跑風險「異常高」。
泰勒父子7月7日提交了一份緊急申請,要求立即釋放他們,稱他們不具備被引渡的條件,因為在日本,幫助他人脫逃保釋不是犯罪。他們還辯稱,他們在拘留期間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除在法庭上反對引渡外,泰勒父子還動員華盛頓的律師和說客,期望能爭取川普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的幫助。
01.
逃亡途中
7月3日,因戈恩戲劇性地逃離日本而受審的一名土耳其飛機公司高管在法庭上表示,這位前日產汽車老闆在乘坐私人飛機飛往貝魯特途中,曾談及好萊塢將把他的逃亡過程搬上螢屏。
戈恩於2018年年底在日本被捕。日本檢方指控他瞞報收入並公款私用,他否認了這些指控。
2019年12月,戈恩途徑伊斯坦堡逃到故鄉貝魯特,彼時的他在日本還處於取保候審狀態。
戈恩越獄後不久,2020年1月初,土耳其私人飛機運營商MNG一名高管和四名飛行員被拘留——他們被控偷運人口,最高可判8年監禁。
伊斯坦堡法庭聽取了他們的辯護。由於疫情原因,他們身著白色防護服,戴著口罩和手套。兩名空乘人員也在現場,他們被控知情不報罪,可能會被判處一年監禁。
7名被告都不承認這些指控。
檢方在起訴書中表示,7位嫌疑人中,MNG運營經理奧坎·科薩曼(Okan Kosemen)在飛機離開大阪前就知道戈恩將在飛機上,並將被轉移到貝魯特。
科薩曼在法庭上稱,他是在戈恩飛往伊斯坦堡的途中才被電話告知實情,而且他認為自己受到脅迫——他的家人可能有危險。
科薩曼說,安排這趟航班的黎巴嫩經紀人從貝魯特打電話告訴他,前日產汽車老闆在飛機上,他同時聽到了背景中「戲謔的尖叫聲」。「我咒罵了經紀人。我非常生氣。」他在法庭上表示。
科薩曼後來在伊斯坦堡機場迎接了戈恩的飛機,並陪同戈恩乘坐飛往貝魯特的航程。「戈恩問我這架飛機值多少錢……他還跟我說,好萊塢的製片人想把這次經歷拍成電影。」
戈恩的律師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庭審結束時,法院下令釋放科薩曼和4名飛行員。從被捕到現在,他們一直被關押著。但在走出拘留中心前,他們還需要進一步的程序。
「考慮到他們已經被拘留這麼長時間,我們希望釋放決定儘早發布。法院剛回應了我們的釋放請求。我們認為我們的當事人是無辜的。」科薩曼的律師Levent Yildiz告訴路透社。
檢方表示,在戈恩從大阪飛往伊斯坦堡的航程之前、期間和之後,科薩曼用WhatsAppto與飛行員溝通,用「行李」和「託運」等術語來指代戈恩。科薩曼則告訴法庭,「寄售」指的是他自己從日本訂購的米酒。
根據起訴書,科薩曼告訴檢察官,他與黎巴嫩經紀人商定了17.5萬美元的航程價格,並已經支付到MNG的銀行帳戶。
今年1月,MNG表示,科薩曼的行為是在公司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公司已就非法使用公司飛機提起刑事訴訟。而飛行員則表示,他們只需要檢查人數,不需要核查乘客身份。
戈恩逃離日本事件中,美國一方的嫌疑人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日本正式要求美國引渡兩名美國人——前綠貝雷帽和他的兒子——他們被指控幫助戈恩逃離日本。今年5月,他們在麻薩諸塞州被捕。
戈恩被捕震撼了全球汽車行業,一度危及到他一手創辦的雷諾-日產聯盟,並引起對日本司法體系的審查。
戈恩卸職後,雷諾集團和日產汽車一直在努力恢復盈利。這兩家汽車製造商都表示,戈恩過度追求擴大銷售和市場份額。
02.
戈恩事件真相
戈恩越獄事件最終會以什麼方式結局尚不可知,但故事的主角戈恩卻有話要說。
根據部分知情人士以及此前從未被披露過的內部電子郵件內容顯示,其實,早在戈恩被捕一年前,日產汽車高管就已經開始罷免他的種種努力。
最新信息顯示,罷免戈恩的行動,部分動機是,反對這位前董事長推動日產汽車與長期合作夥伴雷諾集團的進一步整合。
儘管日產汽車一直堅持其說法——罷免戈恩的直接原因是,日本檢方對戈恩瞞報收入和其他金融不當行為的指控。然而,事實真相似乎並非如此。
根據相關文件以及知情人士的回憶,日產汽車內部有一股強大勢力,把對戈恩的拘留和起訴作為一場契機,順勢改變日產汽車與雷諾集團的關係,使其對日產汽車更加有利。
一名匿名人士證實,這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2月。當時日產汽車內部的一系列電子郵件,已經勾勒出一幅有計劃地罷免這名有權有勢的高管的畫面。
就在這些信息曝光的同時,另一位前日產汽車高管(凱利)和日產汽車公司實體正在東京面臨即將到來的審判。而事件的另一方,66歲的戈恩已經成功逃往黎巴嫩,日本政府正在尋求引渡他的辦法。
2018年初,戈恩曾承諾要讓兩家公司的聯盟關係不可逆轉。此舉震怒了日產汽車部分高管。據當時了解事情原委的人士透露,部分高管私底下開始討論對戈恩整合兩家公司的擔憂。
核心人物是日產汽車執行長辦公室負責人哈裡·納達(Hari Nada)。此人後來與日本檢方達成合作協議,在聽證會上指證戈恩。
根據這一系列郵件顯示,納達於2018年年中曾給時任日產汽車負責政府關係的高管Hitoshi Kawaguchi寫郵件,稱日產汽車應該儘快採取行動。「趁還來得及,趕在戈恩行動前廢除他的計劃」。
戈恩表示,他是無辜的,對他的四項指控都是無中生有。但此次,戈恩未對披露事件置評。
日產汽車發言人Lavanya Wadgaonkar也拒絕發表評論。該事件關鍵人物納達,也沒有回覆記者的電子郵件和語音郵件。上述與納達進行郵件溝通的高管Hitoshi Kawaguchi已於2019年12月離開日產汽車,他拒絕置評。東京檢察官辦公室和雷諾集團的一名代表也拒絕置評。
03.
電子郵件披露原委
據熟悉郵件的知情人士透露,2018年11月18日,也就是戈恩在羽田機場被捕的前一天,納達向時任日產汽車執行長西川廣人(Hiroto Saikawa)抄送了一份備忘錄。
在該備忘錄中,納達呼籲終止聯盟協議,恢復日產汽車購買雷諾集團股份,甚至接管雷諾集團的權利。日產汽車還應該尋求取消雷諾集團提名日產汽車營運長或其他更高級職位的權利。
納達在給西川廣人的文件中寫道,要想重新平衡聯盟關係,戈恩離開將是最好途徑,他的離開可以對聯盟產生根本性改變。納達繼續寫道,戈恩被捕後,日產汽車應該迅速表明自己的立場。
關於此事,Bloomberg曾在2019年1月報導稱,聯盟另一方雷諾集團對這起調查一無所知。
雷諾-日產聯盟夥伴之間的不和,最終使得雷諾集團2019年與菲克集團(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的合併談判無疾而終。此後,日產汽車管理層陷入混亂。受產品老化和成本高企影響,其盈利能力亦日益下滑。
今年5月,日產汽車發布業績,截至3月份的2019財年,共虧損6710億日元(折合63億美元),是日產汽車近10年來首次出現虧損,也是20年來最大虧損。自戈恩被捕後,日產汽車本來就已萎靡不振的業務,加上近期新冠疫情影響,日產汽車股票市值蒸發了一半以上。
納達發送給西川廣人和其他高管的郵件信息顯示,他們對戈恩進一步整合聯盟的計劃深感擔憂,因為合併之舉將使雷諾集團對日產汽車擁有更大影響力。
1999年,雷諾集團曾緊急注資日產汽車,使其從破產邊緣中起死回生。當時,雷諾集團派遣戈恩到日產汽車,正是因為戈恩的力挽狂瀾,日產汽車才實現汽車工業史上最戲劇性的轉變。
然而,20年後,戈恩手握重權,既擔任雷諾集團執行長,又擔任聯盟董事長,日產汽車開始倍感艱辛。
2018年4月,納達告訴西川廣人,戈恩對日產汽車的表現以及他親自挑選的繼任者(西川廣人)越來越有看法。西川廣人附和道,雷諾集團和日產汽車的合併「沒有任何好處」。納達在給西川廣人的信中寫道:「他(戈恩)隨時可以翻雲覆雨,而你可能最終會成為受害者。」
接下來的5月,日產汽車發布了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利潤預期。
戈恩被日本檢方指控瞞報約8000萬美元的收入,並在日產汽車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日產汽車的資金轉移給戈恩控制的實體。戈恩稱,日本的法律體系不公正,因此他在去年年底偷偷溜上一架私人飛機,躲進一個大箱子,途經土耳其前往黎巴嫩。
上個月,在日本當局的請求下,兩名涉嫌協助戈恩逃離日本的美國人——前綠色貝雷帽成員麥可·泰勒和他的兒子彼得·泰勒——在波士頓郊外被捕。日本政府正在採取措施要求引渡他們,但兩人否認有任何罪行。
前日產汽車高管兼董事會成員格雷格·凱利(Greg Kelly)與戈恩同一天被捕。凱利目前仍在日本,處於保釋中。因幫助戈恩瞞報收入,凱利正在等待審判。檢方還在第一輪起訴書中起訴了日產汽車實體。
自戈恩被捕後,日產汽車立場一直堅定,堅稱「這一系列事件的原因就是戈恩和凱利主導的不當行為」。在調查了一位舉報人的報告後,日產汽車找到了「大量且令人信服的證據」。但戈恩和凱利都一再否認這些指控。
納達出生於馬來西亞,曾是律師出身,1990年代加入日產汽車,曾負責戈恩的許多事務。正是他領導了針對戈恩的內部調查,並與東京檢方有牽連。與此同時,電子郵件也顯示了納達如何收集信息——他曾前往巴西和黎巴嫩調查戈恩使用公司提供的住房情況。
根據當時的郵件以及知情人士透露,戈恩被逮捕的前幾天,納達曾試圖擴大對戈恩的指控範圍。他對西川廣人說,日產汽車應該推動對戈恩提出更嚴重的違反信託的指控。他們擔心瞞報薪酬指控將難以服眾。
納達用戈恩名字的首字母指代戈恩。他寫道,這一努力應該「得到媒體宣傳的支持,以確保有足夠的殺傷力,可以最大程度地破壞CG(戈恩)的聲譽」。
當被問及對這些電子郵件的看法時,西川廣人使用了他之前在公開場合的論調,稱不存在推翻戈恩的陰謀。
今年1月,戈恩在貝魯特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指責日產汽車高管密謀陷害他。當時,西川廣人對記者表示,沒有人試圖通過罷免戈恩來「削弱雷諾集團的影響力」「這和戈恩的罪行是兩碼事」。
去年9月,在日產汽車內部調查發現西川廣人有不當收入後,他辭去了執行長一職。知情人士透露,去年日產汽車一項內部調查發現,納達和其他高管的薪酬也過高。
隨著逮捕戈恩和凱利計劃日期臨近,日產汽車已經做好準備。他們評估了事情發生後雷諾集團的立場,以及如果雷諾集團堅持立場,他們該如何應對。
熟悉備忘錄的知情人士透露,納達認為,日產汽車應該向雷諾集團明確表示,雷諾集團無權參與日產汽車的運營,日產汽車也沒有義務為雷諾集團挑選的候選人提供職位。
納達在郵件中寫道,只要戈恩被捕,不僅約束雙方的合同(RAMA)會失效,而且,位於荷蘭的RNBV公司都應該被廢除。而這將賦予日產汽車獲得雷諾集團股份的權利,甚至可以削弱或接管雷諾集團。
04.
矛盾源頭
長期以來,雷諾集團和日產汽車之間的RAMA協議,一直是雙方摩擦的源頭。雷諾集團擁有日產汽車43%的股權,而且有投票權,而日產汽車只持有雷諾集團15%的股份,沒有投票權。
除此之外,該協議限制了雷諾集團對日產汽車的影響力,強調戈恩在維持合作關係中的作用。而法國政府擁有雷諾集團15%的股份,且擁有雙重投票權,這使得法國政府對日產汽車擁有間接影響力。
郵件中還透露了更多細節,說明凱利的被捕也是日產汽車精心策劃的結果——他們要求凱利從美國飛回日本參加董事會議。
納達在給西川廣人的信中寫道:「凱利想在美國過完感恩節再回日本。」納達告訴凱利,要他緊急出席會議,需要他馬上回來。「如果他此時不來,就再也別回來了。我正安排一架飛機去接他。」
凱利的律師James Wareham表示,凱利的案件從未涉及犯罪活動。「凱利的被捕,實際只是他們剷除戈恩並擺脫雷諾集團控制的一個砝碼。為完善這個計劃,他們需要一名能為他們所用的證人,為達到目的,他們甚至違反了國際引渡法。」
戈恩被捕幾個月後,日產汽車才得以改變與雷諾集團的合作關係。但日產汽車的如意算盤沒能達成,2019年3月達成的新協議並沒有像納達提議的那樣改變聯盟合作關係。儘管日產汽車在任命高管方面贏得了更多發言權,並成功取消了聯盟董事長一職,但其股權結構仍保持不變。
但真正的損害已經形成,聯盟關係破裂了。
2019年晚些時候,日產汽車拒絕支持雷諾集團與菲克集團對半持股的合併計劃,致使後者放棄了創建一家價值350億歐元(折合394億美元)汽車巨頭的計劃。
儘管自那之後,雙方也達成了某種形式的停火協議,但不平衡的股權結構源頭仍未得到解決。2020年5月,兩家公司宣布了旨在加強業務整合的措施,以應對疫情影響。
自去年9月西川廣人離開日產汽車後,新的三巨頭開始共同運營日產汽車。然而後來,三個成員之一的關潤(Jun Seki)在競爭執行長失敗後不久辭職。新任執行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和營運長古普塔(Ashwani Gupta)不得不面對一項艱巨的任務,即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重振日產汽車。
如今,戈恩離開已達一年半,日產汽車許多關鍵人物的命運仍處於不確定狀態。納達仍在日產汽車就職,但已被邊緣化。今年2月,西川廣人離開,與日產汽車不再有任何瓜葛。事件的另一名受害者,凱利至今還住在東京的一套公寓裡,等待著對他的審判。
至於戈恩本人,這位前執行長和董事長,目前住在貝魯特的一棟房子裡。有意思的是,這棟房產是日產汽車為他購買的。戈恩發誓要恢復自己的聲譽,證明自己的清白。日本方面表示,將繼續尋求將戈恩繩之以法。但日本與黎巴嫩沒有引渡條約,戈恩也不太可能再去參加日本的法庭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