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由挖貝網、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五屆挖貝新三板領軍企業年會暨挖貝金股獎頒獎盛典」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成功召開。精選層如期開市、轉板上市即將邁入實操階段之際,本屆大會以「新起點,新徵程,新未來」為主題,探討多層次資本市場貫通下新三板新機遇、精選層投資邏輯、如何備戰轉板上市等熱點問題。到場嘉賓有中國證監會北京證監局原副局長、巡視員姚萬義,全國股轉公司公司監管二部總監助理葉瑩,以及投資機構代表、業界專家等,另有200餘名新三板企業家、權威媒體等業內人士光臨現場。
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挖貝網wabei.cn配圖)
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在會上作了《新三板改革關口的投資策略》主題演講。張馳表示,一方面抓一些準備由創新層上精選層的相對估值低的龍頭企業,另一方面在精選層裡面還沒有起來的、被低估的,尤其前一段時間跌破發行價的股票,以及未來能轉板的一些股票。
以下為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演講實錄:
大家好,下面和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們今年對新三板投資的感悟。
新鼎資本從2015年開始,一直投資新三板,另外我們也在投Pre IPO,兩條路同時走,前期的時候,2015、2016年也發了一些新三板基金,表現一般,但是新三板去年10月份開始改革之後,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所以在去年12月份發了一個1個億的新三板精選層一號基金,在農曆新年前完成建倉,在疫情期間,2月份發了精選層二號基金,3月份發了精選層三號基金,後面又有精選層五號、精選層六號,一直到精選層推出之前,我們今年加上去年12月份,發了六支精選層基金,總規模在3個多億。
前期的時候在挖一些創新層,準備去精選層的一些策略,最近在調倉,因為精選層現在本身估值也相對低,所以我們這幾個策略在融合,一方面抓一些準備由創新層上精選層的相對估值低的龍頭企業,另一方面在精選層裡面還沒有起來的、被低估的,尤其前一段時間跌破發行價的股票,以及未來能轉板的一些股票。
實際上今年我們深有感觸,這幾個基金走了一個過山車,7月份精選層出來之前,最高那個基金的淨值到1.8,到後來出來之後,開始了一個調整,所以最高淨值變成從1.8跌到1.3左右,最近又有一些回升。
尤其是疫情期間,我們在新三板領域花了很多精力,創新層當時將近1000家企業篩選出來100多家,認為它最有機會由創新層進入精選層,每個同事負責10幾家,不管是聯繫還是追蹤,每個企業都形成詳細報告,然後進行分析。
後來在這100多家創新層企業裡,用基金布局了20多家,後來一大部分要麼去精選層,要麼選擇去科創板,收益還可以,但是同期的科創板表現較弱一些,我們也相信隨著精選層的進一步穩固,以及後面轉板政策的推出,我們認為明年上半年還會有一大波行情出來,所以還在靜靜的等待,做一些調整。
這是我的個人簡單介紹,就不多說了,自己一直非常關注新三板,也一直在投新三板,包括投的一批新三板項目,比如說阿爾特汽車、億華通等,也都去科創板完成上市了,尤其三年前我們在新三板裡投的億華通,現在已經在科創板有將近10倍的收益,漲了很多,快10倍了。
所以確實有好項目,我們始終認為只要是好的項目就有投資價值,不管在哪個板,只要好的項目、好的價格,就是可以投的,核心還是圍繞科技展開。
這是新鼎資本發過的基金,我們認為今年確實是資本市場的大年,今年一年新鼎資本投出來20個億,其中有3個多億是新三板,從2015年到現在累計投出來快60個億,當然有10個多億在新三板,這是新鼎發過的所有基金,總共有76支,這五年左右的時間,尤其是今年,今年一年幹了過去兩年多快三年的活,我們認為今年確實是繼2009年創業板推出之後資本市場最黃金的一年,因為A股今年融了4500億,過去十年中單年融資額最多的一年,A股今年也上了快五六百家企業,也基本上是過去十年單年上市家數最多的一年,所以整個退出路徑打通帶來了整體上的投資機會。
我認為投新三板的話,我們自己不會局限在新三板,我們會看更廣闊的視野,所以今天我圍繞一些大的背景展開,再談一些我們自己新三板的投資邏輯,這是新鼎資本投過的一些項目,就不多說了,我們還是圍繞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這四個板塊進行深度投資,過去五年只投這四個行業,而且只投細分行業前三的項目,一般的項目部碰,當然有一批在今年已經上市了,尤其是寒武紀,去年投了一個億,現在已經上市了,像今年上市的阿爾特汽車,就是我們三年前在新三板投了6000多萬,今年在創業板上市,有3倍多的益,像億華通,三年前還是兩年前,我們兩支基金進了大概7000多萬,它今年7月份在科創板上市,後來一直在漲,現在快10倍收益了,這都是新三板出去的票。
當然像小鵬汽車就不是新三板了,這也是我們目前收益最高的項目,當時基金2017、2018、2019年三輪進了將近三個億,小鵬汽車我們最早那個基金現在有將近60倍的帳面收益,因為最早50億估值進的,小鵬最近漲到3000億左右的市值,這也是我們目前收益最高的項目,包括威馬汽車也是過去三年持續加倉,投了70幾億,進了將近12個億,威馬汽車最近會報科創板。
像今年我們又投了一大批項目,包括智行者等,做自動駕駛的,包括希迪智駕等做自動駕駛的,投資額都上億,包括海光信息也是做CPU國內最龍頭的,包括紫光展銳等,就不多說了。
今年我們集中在集成電路和自動駕駛領域,快速布局了一批非常龍頭的企業,很多精力放在尋找科技最龍頭企業上,然後想辦法投資、拿額度,包括人工智慧領域的,像第四範式、雲從,也上市了,包括剛剛星環科技我們又追加1.5億,星環也會在明年3月份報科創板,國內做資料庫第一的,包括像浪潮雲,還有影譜科技,影譜科技我們認識的時候在新三板,三年前就認識了,前年影譜科技從新三板摘牌了,去年年初我們三支基金在影譜科技投了1.5億,它前年年底融了20多億,最近也計劃很快報科創板,影譜當年也是一個很有名的企業,離開新三板了,所以新三板裡面確實有很多項目。
像賽特斯,這也是我們在新三板裡重倉的,我們幾個基金基本都是第一重倉,都能看到那些新聞,賽特斯也準備去科創板,雖然股價一般,但是我們認為這種企業在創新層絕對是好企業,只是很多人看不懂。
像福昕軟體,今年1月份我們在新三板裡幾支基金第二、第三重倉股,今年1月份投的,現在已經在科創板掛牌了,一年左右有3倍左右的收益,其它的在新三板有關的項目比較多,包括聖兆藥物,我們也參與了今年的定增,聖兆藥物在新三板創新層,後面自己有自己的規劃,包括宏濟堂,也是我們三年前投的項目,之前在新三板,後來摘牌了,國內做人工智慧麝香第一的,成大生物也是在新三板,我們投了三年多,但是它最終選擇去科創板,以及過會了,像澤生科技我們陪跑了4年了,兩支基金進了7000多萬,當然澤生最近報科創板失敗,又回到新三板基礎層繼續交易,不過我們認為沒關係,這種企業本身是好企業,最終都有出路,所以可以看到澤生雖然復牌,第一天大跌,這兩天又漲回來一些,一樣的道理。
像民祥醫藥也是我們之前兩支基金進了7000多萬,是民祥的前五大股東,最近受疫情影響有些調整,像合佳醫藥這些標的也都表現不錯,祥雲股份我們三年前在新三板投了1.5億,至今是祥雲第五大股東,目前在新三板處於停牌狀態,在主板排了一年半了,主隊排隊排到18位,應該會在明年上半年主板上市。
中建信息是我們一直重倉的,之前有兩支基金進了1.5億,有一個基金已經退出了,另外一個基金還有7000多萬在裡面,至今是中建信息第五大股東,中建信息我們一直很看好,這個企業每年收入利潤都在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長,雖然最近股價有波動,不過我們認為沒有關係,肯定會起來。至於南孚電池當年也是重倉,當然現在他們自己有一些戰略調整,計劃通過併購來推出。
所以新鼎資本這五年投了這些項目,新三板裡面也佔了很大比例,我們一直非常關注新三板裡面的優質項目,在不斷的挖掘,我們的邏輯是在賽道裡,新三板優質項目千萬不能錯過,尤其今年幾支基金有專門操盤手盯著,有專門分析師也在不斷分析新三板動況,每天都會開會討論基金的進展。
新三板改革關口投資策略,圍繞幾個大背景展開,如果只談新三板投資策略,可能會忽視更大的背景,畢竟在面臨著去年科創板推出,整個A股層面大調整的黃金時代,這種大背景下。
大背景回顧:
IPO提速,截止到11月底,今年A股上市522家企業,科創板一個地方上了193家,很明顯去年A股才上了200多家,前年100多家,今年絕對是A股上市的大年,對於私募投資機構來說是一個豐收的一年。
同時因為上市快了,更多資金願意進行股權投資,所以中國私募行業從年初12萬億,到現在15萬億,增加了3萬億,整個社會私募投資股權規模,行業在快速擴充,股權投資進入了最黃金的時代,或者最好的時間點,新明年整個A股IPO提速不會減緩,至少也要上五六百家企業。
對於私募投資機構來說,原來投一個企業,最後退出沒有四五年就不可能退出,或者就不要想,現在各種IPO提速,註冊制基本退出周期縮短到2-3年,尤其做Pre IPO投資,所以大大的縮短時間。
另外科創板,科創板是不得不提的話題,因為它擺在那裡,而且確實估值很高,相信高估值還會延續,科創板定位是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所以一定是中國最核心的科技企業會去科創板,當然新三板裡面也有一批科技含量非常高的龍頭,在精選層未來轉板,當然這塊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
科創板七大行業,從今年投資以來最關注的幾個行業,畢竟要跟著國家戰略走,包括「十四五」規劃等等,都在反覆強調科技。
另外第三個背景就是多層次資本市場,主板和中小板叫一板,創業板和科創板叫二板,下面是新三板,然後是區域性股權市場。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由四個板塊組成。
看到局面去年7月份科創板開板,今年新三板改革,新三板精選層今年7月27日開板,今年9月份創業板、註冊制,明年上半年據說主板和中小板註冊制。
到明年年底,整個中國資本市場會完成註冊制改革歷史性重任,說了30年的註冊制,短短三年不到時間完成了改革。
從2011年開始,每年兩會在強調加快發展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進度相對而言不是那麼快,而且各種資金並沒有權利進來,原因就是還有房地產在支撐,但是從去年全國都意識到了科技企業的重要,所以發展科技行業是當務之急。
唯一能夠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下一步只能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改革,完成註冊制,讓科技型企業,讓成長最快的企業在資本市場快速上市,快速融資,快速發展,通過產業快速增長,替過房價上漲,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這是未來5-10年最大的趨勢,經濟轉型就是從去年、今年完成開始的,配合著的就是整個資本市場的改革,包括新三板、精選層改革在內,整體改革全線啟動,而且各路資金全在進入資本市場。
所以看到這個趨勢,當然就會抓行業最好的項目。投資賺錢,我自己做投資也十幾年了,投資賺錢核心邏輯賺的是趨勢的錢,並不是說我們比誰多聰明,多勤奮,我們可以賺錢,那個只能賺小錢,賺大錢只能賺趨勢的錢。就像三年前新鼎資本重參新能源汽車賽道,當時沒有太多人認同,但是現在整個新能源汽車爆發,賺新能源汽車的趨勢。
資本趨勢我認為也一樣,房地產周期走完,股權時代開啟,過去五年真正做投資,沒有誰賺到大錢,相信未來五年做投資很多人都可以賺到錢,包括在新三板裡面投到好標底也一樣,因為各種資金往裡進了。
我相信後面改革肯定會接踵而來,因為必須要讓各種資金進來,要撐起這個市場,通過整個資本市場推動新一輪經濟增長,這是我們看到最大的趨勢,所以我並不擔心改革進度,只是擔心改革到來之前,或者改革完成之前有沒有完成布局。
投資一個核心觀點就是先進來的人賺後進來的人錢,永遠比別人快半步,市場起來之前如何完成布局,市場起來之後賺後面市場起來的錢,所以很關鍵。
關於新三板改革,從時間表可以看出來,這個非常像去年科創板的改革,去年科創板也是前年習主席講話,去年一年科創板在7月下旬正式開板,新三板整個歷程也是這樣,從去年10月25日證監會啟動新三板改革,到今年7月27日新三板開板,整個歷程和去年科創板推出如出一轍,雖然內容不一樣,但是整個時間很類似。
去年科創板低迷了一年,今年科創板真正爆發,今年新三板精選層開始低迷,明年精選層應該爆發,我是這樣理解的,因為這個周期和科創板非常像,就是剛出來有認同的過程,隨著認同的過程和制度不斷完善就開始爆發,會有這個過程。
所以我自己也非常看好後面新三板轉板,包括一些政策配套,尤其在精選層裡面一些低固執企業投資價值。
其他背景,包括新三板改革,包括創業板今年註冊制改革,以及包括前段時間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上交所、深交所都推出的A股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包括新三板今年7月份剛剛轉板徵求意見稿,所有政策都完善,只是蓄勢待發,雖然市場相對不是那麼活躍,剛好給資金一個充足布局的時候,往往就是這樣,當市場起來的時候,都是一片讚歌的時候就沒有辦法投資了。
賺錢有兩種邏輯,一種邏輯叫聰明的人賺笨人的錢,另外就是零和博弈,有人賺錢一定要有人賠錢,另外一個邏輯就是新進來的人賺後進來人的錢,看清楚趨勢,提前布局,等市場爆發,很顯然這個市場就在前夜。
同時,還有一些別的背景,包括螞蟻金服上市失敗,我認為核心原因它不是科技企業,包括習主席講話,「十四五」規劃專門提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十四五」規劃原文專門提到,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這些前是重點關注和重點要投資的方向,當然圍繞四個板塊再展開。所以現在確實到了投科技企業的黃金時間點,科技企業過去30年一直被主流資本市場所低估,傳統行業一直是被高估,過去30年被低估的行業現在在快速估值回升,給投資機構一次快速賺錢的機會,因為估值反彈再快也需要時間,所以今年卯足勁全力投一些科技龍頭企業,就是抓住整個行業科技企業估值反彈前夜機會。
科創板為什麼估值那麼高,是因為國家需要發展科技企業,而且高估值一定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只有科技企業有泡沫,才會有資金進入科技行業,最終才可以推動科技行業進步,科技企業進步了才可以解決相關問題。所以越是需要的行業,越是高估值,越是有泡沫,只是在泡沫破滅之前出來。
投資策略:
新三板投資策略從大的宏觀來說,有幾個策略,7月27日之前投資策略就是抓首批從創新層上精選層的企業,今年4月份還有一次由基礎層上創新層的機會,當時也在抓一批,所以7月27日之前基金投資邏輯就是把最龍頭的企業選出來,圍繞有科技含量的,偏傳統個別的也都配置了,重點還是有研發投入的行業龍頭,進行選擇和配置。
精選層推出之前都有一大波上漲,當時收益很好,當然後來精選層推出之後市場有調整,這都是在理解之中,現在又在逐漸反彈,有一個過程。
所以7月27日之前、之後的投資邏輯我認為不一樣,精選層推出之後就沒有辦法抓精選層的機會,也可以抓,第一就是7月27日之後,現在新三板投資邏輯,第一就是基礎層、創新層,準備在新三板停牌,去科創板、創業板的企業,因為現在還有一些企業沒有想明白,實際上去精選層轉板更合適,前期做了一些準備,還是準備停牌,直接去那邊報。
這些標底有些還在交易,所以還有機會,包括大宗機會。今年A股上市的企業有統計,100多家都是新三板之前,在新三板呆過,去了科創板或者創業板的。
所以這佔基金配置三分之一左右,會配一些目前還在基礎層或者創新層,但是去別的板的項目。
第二,已經在精選層,2021年有較大轉板預期的企業,明年精選層滿足轉板要求的企業,第二個是現在正在調整的,之前都抓了一些創新層上精選層的,現在正在調整,把一些資金賣出來,直接配置精選層被低估,有明確在明年七八月份,或者第二批、第三批可以轉板的項目。
年底一般市場缺錢,雖然轉板政策出臺,徵求意見稿出來,但是精選層並沒有出現特別大的上漲,只有個別股票上漲,大部分沒有上漲,原因不是因為沒看到,而是市場缺錢,相信隨著年後資金充足了,會有一波資金追逐精選層轉板預期。
現在反而是建倉最好的時候,現在正在調整,這裡面多布一些,前提是還要滿足精選層未來轉板的條件,實際上篩一下可以出來,就那些家,現在交易還比較活躍,可以買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都可以買到,這也是現在正在調整的。
第三,近期從創新層進入精選層的票,預計在明年2022年,後年從創新層去精選層,後年轉板,明年有轉板一批,後年還有轉板一批,不僅僅是現在在精選層,包括現在在創新層準備去精選層還在篩,因為有些原來想從新三板摘牌走的,現在又改變注意了,又不走了,從創新層去精選層,以後像轉板,還有這樣的票,現在估值並沒有起來,有的票甚至一條沒有幾萬塊錢交易量,但是通過大宗、談後、老股之類還可以拿到一些,所以這塊也是我們深度在進行的,幾部分都在進行。
從行業特點來說,這是從整個投資階段來說是這樣的邏輯,從行業肯定是龍頭企業,畢竟龍頭企業雖然收益空間不會那麼大,但是相對安全,投資邏輯一般都是抓龍頭,抓貴的,往往貴的,龍頭一定是貴的,貴的沒關係,成長性也會好,市場未來一定會二八分化,強者恆強,最有投資價值可能就是那幾百個企業,在新三板裡面。
第二,注重科技含量高,科技屬性強,很大研發投入的企業,這塊是核心,只有研發投入大才有高的競爭壁壘,才有競爭力,未來一定是科技企業估值會最高,傳統行業即使利潤很大,估值也會一般。
第三,精選層推出後,近期下跌到一定程度的優質標底,精選層推出,很多人信心不足,反而就給了一次抄底的機會,有可能新三板明年上漲前最後一次機會,我們也在這裡面選擇合適的正在布局。
關於投資,我最後談兩點想法:
第一,什麼樣的企業有投資價值,首先認為投資就是投人,我們看過太多的企業,投過太多的企業,往往投資失敗的企業不是行業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所以即使再大的企業,投資還是投人,所以我們投這些項目,無論如何都得去到現場,見見實控人,聊一聊,只要這些人願意幹事情,即使企業方向錯了,調整方向以後照樣能幹起來,就像理想汽車,一開始做車和家,後來換成現在的混動,照樣也起來了。
第二,是技術壁壘足夠高,高壁壘才意味著未來的高競爭力,不怕它現在虧損、沒利潤、現金流差,只要研發投入大,高壁壘,就會有人給它錢,就能發展起來,其它一些點,包括股權結構是否集中、整體上行業是否規範,像農業、餐飲肯定沒法投,當然投資最終是為了退出,所以選擇一些在精選層準備轉板的,或者創新層準備去精選層的,這樣就可以縮短投資周期
還有就是只投自己熟悉的行業,為什麼我們局限在四個行業?也是為了能看的清楚、看得懂,隨便問問專家就能了解企業情況,大客戶依賴並不是問題,之前有一些項目我們不敢投,是因為有大客戶,可能就一兩個客戶,現在科創板直接打開了,只要科技屬性足夠強,只要一個企業技術壁壘足夠高,就是好的項目。
所以,我認為把握住大的周期,投資是為了賺取收益,大多數人賺的錢都是趨勢的錢,並不是我們多聰明,就像10幾年前這波買房的浪潮,買房的人並不是多聰明,只是看清楚了20年房地產的黃金周期,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尤其今年非常明顯,我們進入股權投資的新周期,圍繞著這個周期可以感很多事情,我相信整個新三板和全國整個資本市場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A股今年漲的好,今年上半年新三板也漲的好,最近A股也有些調整,所以新三板也有些調整,明年相信A股還會有一輪行情,包括最近鼓勵居民購買公募基金等等,A股的行情好起來,這些新三板也會起來,它是一體的。
所以,伴隨著政策,我認為明年上半年會有大的行情,所以我們也在靜靜的等待,包括我們一些出資人也給我們一些壓力,說這一年了怎麼收益還沒有一些公募基金高,沒有關係,放兩年看,新三板基金的收益肯定會比那些A股的公募基金高很多,只是說現在有些調整而已,之前寫過四本書,我也一直非常關注新三板,在裡面挖掘一些好的項目。
我的演講就是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