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滿一年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1年1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該條例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匯報。
中國政府網報導,受國務院委託,在全國9個省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情況開展第三方評估。總的看,《條例》實施取得積極成效,企業對減稅降費、政務服務便利化等滿意度較高,對「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等便利企業開辦經營的改革舉措感受明顯。去年在極為困難條件下新設市場主體2000多萬戶,逆勢大幅增加並保持較高活躍度,離不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1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通過這次評估,實現了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的「回頭看」,在總結推廣「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等成績、經驗的同時,也認真查找在落實《條例》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劉俊海表示,對《條例》實施情況進行獨立第三方評估,是一種公平、公正且高效的方式,體現了國務院在貫徹落實《條例》方面求真務實、謙虛謹慎、穩紮穩打的工作作風。這種工作機制對於未來全面評估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等實施情況都非常有借鑑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
專家:向改革要答案,扭轉「投資不過山海關」觀念
1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條例》落實力度,放出活力,管出公平公正,服出效率。一要鼓勵東部地區、省會城市對標國際先進先行先試,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非省會城市以改革促進營商環境明顯改善。
劉俊海表示,國常會注意到了東部地區、省會城市確實有著較高的營商環境水平,而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非省會城市營商環境仍有很大改善空間,因此針對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他指出,東部地區、省會城市在提升營商環境方面不能驕傲自滿,而應該有更高的目標追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進行先行先試。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非省會城市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和決心迎頭趕上,向改革要答案,用實際行動消除類似「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觀念和微詞。
政府項目招投標市場化改革 專家:實現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
國常會上還提出,要推廣「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等創新舉措,催生更多新市場主體,按市場規則運行。同時,要促進公平競爭,推進政府項目招投標市場化改革,規範中介服務,加大信貸中增加企業融資成本「潛規則」的查處力度。
劉俊海指出,推廣「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等創新舉措,不僅需要國務院及其組成部門、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率先垂範。關鍵在於各地方政府應當將這些創新舉措結合本地實際加以落實,按市場規則運行,進而催生更多有活力、有擔當的市場主體。
對於國常會提出的推進政府項目招投標市場化改革,規範中介服務,加大信貸中增加企業融資成本「潛規則」的查處力度等措施,劉俊海認為,此舉抓住了促進公平競爭的「牛鼻子」。
他解釋道,一些政府項目在招投標方面存在著走過場、「圍標」「串標」和「陪考」等亂象。這些問題不扭轉,招投標市場就不可能真正市場化、法治化、規範化,企業之間就沒辦法實現公平競爭。因此,政府自身要「刀刃向內」,自覺推進招投標市場化、法治化和透明化改革。
此外,國常會還提出,著力提升監管效能,放得開又管得住,進一步增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推行綜合監管、聯合執法,對涉及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等領域實行全覆蓋重點監管。
「放得開又管得住,不能讓改革成為『斷線的風箏』!因此『放』要放出活力,『管』要管出公平,『服』要服出效率。」劉俊海最後說。
紅星新聞記者 張炎良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