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音樂要關這事兒,可謂是近期音樂圈最大的「暴擊」,不光是我等普通樂迷,包括很多音樂人(尤其是獨立音樂人和重型樂隊)都會感到失去了一個「音樂烏託邦」,我們在上面「經營」許久的歌單、作品、評論等都即將「化為烏有」,不可謂不心痛。
不過靜下心來想一想,其實因為版權丟失等問題,我從去年開始就從蝦米轉到網易雲做為聽歌主戰場了,再輔以Bandcamp,其實蝦米音樂「退居二線」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真到這一天到來的時候,還是難免會覺得可惜,但捫心自問,就算蝦米不關閉,我還會繼續選擇它作為聽歌的主力平臺嗎?可能也不會。
那我惋惜——或者準確說——感慨的到底是什麼?
我覺得可能是已經逝去的、可能也無法再找回的那段「時間」吧。
其實,寫今天這個推文,主要受到了音墟小楠昨天那篇《原創科普| 擰合成器,擰出了宇宙最高秩序》的影響,這篇非常理科思維的、從「擰個合成器」聊到「音樂是獨一無二的時間的藝術」的硬核科普文,硬生生的把「感性」的音樂拆分成了「ADSR的動態波長震動」,看到我腦仁兒疼,太沒有美感了有沒有。更詳細的內容歡迎點擊文章標題去看原文,我在這兒簡單總結下他要表達的概念:
聲音的產生來自于震動,並且每個聲音從產生到消逝都會經歷四個階段,因此所有的聲音都是基於線性時間進行的;而當時間靜止時,震動也是靜止的,也就無法感知到聲音的存在,所以我們所能理解和熟悉的音樂,都是必須以線性時間的進行為前提的。
換句話說,樂手創作音樂是,是用自己生命的時長為付出來創作的,而我們作為聽眾在欣賞音樂時,也是以同等的生命時長為代價來體驗的。
再簡單些——我們真的是用生命在創作和感受音樂!神奇嗎!?
聽懂了的,下方留言給自己點個讚,你們真棒!
沒聽懂的,也不許給我跑,繼續往下看!!!!
回到蝦米音樂的話題,貼一張我使用蝦米的時間,8年2個月,68512首歌,超過34萬分鐘的時長,60分鐘1小時、24小時天,簡單換算就能得出我在蝦米音樂聽歌的時間將近237天,換言之,我這8年多裡有近8%的生命都是在蝦米音樂的陪伴下度過的,而且我估計以後也很難有如那段時間般的花如此多的精力在音樂平臺上了,我想我嘆息的應該是那段再也找不回的生命吧。
我之前一直跟我家娃說,這世界上什麼都是不平等的,唯有時間對所有人都公平,每個人都24小時,不會多一秒、也不會少一秒,目的當然是教育她充分利用好時間。但我也突然意識到,隨著科技的發展,可能不久的將來(或許已經可以實現了)時間也是不公平的了,某些手握絕對資源的人,可以通過基因改造或藥物輔助等手段,來提升自己的睡眠質量、縮短睡眠時間,進而快速回復精力,那對他們來說,時間都會變成比別人更多的資源,想想背後一陣發涼,那這世上還會有什麼是平等和公平的呢?
說得有些悲觀了哈。不過萬事萬物最終總會消逝的,每一次的告別,其實更應該視為對當下的珍視和對未來的期望,當不可避免的離別到來時,也要更積極的看待未來,興許蝦米的這次告別,會是實體CD和小眾獨立音樂APP重新崛起的機會呢,誰能想到未來會怎樣呢?
最後,為還在發愁自己蝦米資源的小夥伴,分享下如何把蝦米歌單導入網易雲音樂或QQ音樂的方法吧,雖然蝦米馬上就沒有了,但大家在那段時間的美好記憶,還是要繼續延續的,並期待各位都在後面的生命中收穫更多。
- 蝦米歌單導入網易雲音樂 -
- 蝦米音樂資產遷移QQ音樂 -
PS:大家在蝦米音樂上都花了多少時間?聽了多少歌?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下,看有沒有比我更重的「老蝦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