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4月10日訊(記者 嶽瑾)為加快推進長沙市城市節約用水工作,增強全民節水意識,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近日,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長沙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該《通知》中,《長沙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總體目標是2020年12月31日前創建省節水型城市;2022年12月31日前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方案》明確,長沙市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實施的範圍為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
計劃用水與定額管理方面,《方案》提出,在建立科學合理用水定額的基礎上,將對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單位實行計劃用水與定額管理,超定額累進加價。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計劃用水率不低於90%。建立用水單位重點監控名錄,強化用水監控管理。
自備水管理方面,《方案》提出,將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嚴格自備水管理,自備水計劃用水率不低於90%;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的自備井關停率達100%。在地下水超採區,禁止各類建設項目和服務業新增取用地下水。
節水「三同時」管理方面,《方案》明確,使用公共供水和自備水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均必須配套建設節水設施和使用節水型器具,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對於民眾普遍關注的用水的價格制定,《方案》明確,取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均應徵收水資源費(稅)、汙水處理費;水資源費(稅)徵收率不低於95%,汙水處理費(含自備水)收繳率不低於95%,收費標準不低於國家或地方標準。有限制特種行業用水、鼓勵使用再生水的價格指導意見或標準。建立供水企業水價調整成本公開和定價成本監審公開制度。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
城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方面,《方案》提出了明確指標:城市非常規水資源替代率≥20%或年增長率≥5%。此外,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10%。
生活節水指標也明確為:節水型居民小區覆蓋率≥10%,節水型單位覆蓋率≥10%。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單位:升/〈人·日〉)不高於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標準(GB/T 50331)的指標。
《方案》同時提出,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定期開展用水器具檢查,生活用水器具市場抽檢覆蓋率達80%以上,市場抽檢在售用水器具中節水型器具佔比100%:公共建築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100%。鼓勵居民家庭淘汰和更換非節水型器具。
《方案》明確,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83%(不含電廠)。節水型企業覆蓋率≥15%。
城市水環境質量方面,《方案》提出,城市水環境質量達標率為100%,建成區範圍內無黑臭水體,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
此外,方案提出,將在南湖水廠創辦長沙水生態文明展覽館,並對普通市民開放。展示我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描繪未來發展藍圖,增強民眾節水意識。
規範消火栓管理方面,《方案》提出,將通過設置用於市政、綠化、環衛取水的專用取水栓,開發智能遠傳監控,供水企業與小區物業籤訂共管協議,按照相關職能職責,消防救援、住房城鄉建設、城管執法等部門同抓共管,杜絕消火栓「滴、噴、漏」現象,保證消火栓完好率,確保公共消防安全。
如何提高中水利用率?《方案》指出,要總結新開鋪汙水處理廠尾水在圭塘河黑臭水體整治中的經驗,繼續加大其他汙水處理廠尾水在內河水質整治中的運用。利用汙水處理廠尾水管帶壓水,解決沿線市政、環衛等用水,減少自來水的使用量。
另一方面,通過建設小型提升泵站,直接用地表徑流水源代替自來水澆灌沿江、沿河景觀綠帶,提高地表水的循環利用率,節約城市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