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自律,很多人都想做到,但是卻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直不曾做到。或許是習慣導致,或許是觀念導致,也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一直與自律無緣。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中寫到:「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這些原則並不複雜,即使是10歲的小孩也能夠掌握。不過有時候,即使貴為一國之君,也會因忽略和漠視他們而遭遇失敗。」
本書中提到,實踐這些原則,關鍵取決於你的態度,你要敢於面對痛苦而非逃避。對於那些時刻都想著逃避痛苦的人,這些原則不會起到任何作用,他們也絕不會從中受益。
自律的前提,一定是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問題,如此,才會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做到自律,一個經常逃避問題的人,顯然不可能做到自律。
01 推遲滿足感
書中寫到:「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在充滿問題和痛苦的人生中,推遲滿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都秉持著「及時享樂」的態度,覺得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年的光陰,應當儘可能的學會享受。
然而,只知道一味的享受,卻不知道為了享受而先去做一些事情,最終的結果怕是短暫的享受過後只有痛苦為伴。
推遲滿足感,無非就是讓我們先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然後再去感受人生的快樂。這樣一種「先苦後甜」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想要得到什麼,便要先付出什麼。想要享受,想要感受到快樂,你需要先讓自己擁有享受的資格。一個人只有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他才有了享受的資格。
如果問題始終存在,即便表面看起來是在享受,但其實心裡都會感到不安和憂慮。
推遲滿足感,不過就是把痛苦和享受的次序顛倒了過來,先苦後甜,遠遠比先甜後苦,更能讓人感受到幸福。
如果你總是習慣於拖延,那麼在你拖延到不能繼續拖延之前,其實你都會為這件事情而憂慮,但最後你也不得不去做這件事情。這就意味著從這件事情發生到你最後做完,你花了很久的時間,而且效果往往並不理想。
比如你有一件工作需要兩天之內完成,你可能會拖到第二天下午再去做,在這之前,你每次想到這件工作時都認為還有時間,然而等到第二天下午的時候,你認為自己已經沒有了時間,所以會趕快完成,多少就有一些敷衍的成分在裡邊。
一件工作,你為此用了兩天的時間,但你真正意義上只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完成,但是這兩天之中你都受到了這件工作的影響。
然而,如果你懂得調整一下順序,在第一天的上午就選擇完成這份工作,那麼接下來的一天半,你就完全不需要為這件工作分心,而且你還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工作的質量。
同樣的一件工作,卻因為時間的安排不同,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而且後者遠遠比前者更能給人帶來快樂。
因此,推遲滿足感,並不是縮短了你感受快樂的時間,相反,你會因為一開始就主動解決了問題,而讓自己有足夠長的時間去享受快樂。
希望問題自行消失,或者是假裝問題不存在,都會阻礙我們做到自律。問題不會自行消失,只有解決了才會不存在,才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02 承擔責任
書中寫到:「不能及時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會像山一樣橫亙在我們心中,阻礙心靈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
很多人在面對問題時,都會本能的找藉口推脫,認為這並不是自己的責任,但只有勇於承擔責任,才會讓事情得到更好的解決。
人都會本能的避免痛苦,承擔責任無疑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然而唯有面對這種痛苦,我們的心智才會慢慢變得成熟,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如何走。
很多人說自己是被逼無奈,說自己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才做出的選擇,但是人生永遠都不可能只有一種選擇,如果你選擇了逃避問題,那你只能承擔逃避問題帶來的痛苦。
自律的人,都懂得承擔問題,因為他們知道很多問題是自己造成的,並不是他人強迫的,所謂的強迫,不過是一種藉口而已。
也許你覺得自己力不從心,或者完全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所以乾脆把責任都推在別人的身上,這樣你就可以心安理得繼續混日子,但是,你不會感受到快樂。
學會承擔責任,也許確實很難,但是通過這種方式,你才會真正的改變你自己,改變你的生活。
03 忠於事實
書中寫到:「忠於事實是自律的第三條原則。如果我們追求健康的生活和心智的成熟,那我們就要堅定不移的遵循這條原則。」
越是了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得心應手;對事實了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
忠於事實,才能客觀的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如果你總是試圖通過掩飾或者假裝來逃避事實,就算你努力再多,終究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你做出的努力才是有效的。
很多人缺乏面對事實的勇氣,他們不僅無法向別人誠實,他們也無法對自己誠實。對他們來說,承認某些事實的存在是痛苦的,所以他們會逃避。
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的反生改變,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打破原有的一些思維,更好的接近現實的生活,迎接新的變化。
一個人不願意忠於事實,總是逃避現實,固步自封,固執己見,其實就是在自我欺騙。
書中寫到:「逃避現實的痛苦是人類的天性,只有通過自律,我們才能逐漸克服現實的痛苦,及時修改自己的地圖,逐步成長。我們必須忠於事實,儘管這會帶來暫時的痛苦,但遠比沉湎於虛假的舒適中要好。我們必須忍受暫時的不適感,追求事實而不是假象,並承受這一過程的過程。」
忠於事實,似乎很難做到,但是只要你堅持這樣去做,你的人生才會越來越好。
04 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著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比如前面提到的推遲滿足感,我們既要學會「先苦後甜」,但是也要儘可能的過好當下的生活。我們在承擔責任的時候,也要學會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我們要忠於事實,但是也要學會隱瞞部分事實和真相。
書中寫到:「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
但是顯然放棄對於很多人來說是痛苦的,他們無法放棄,總是受到過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最終無法做好一件事情。
比如,很多人不願意放棄原有的一些想法,對於他們來首,接受新的挑戰,用新的思維取代舊的思維是一段痛苦的經歷,但是如果不這樣做,就不會有成長。
放棄意味著接納,接納新的東西存在。不斷地放棄,不斷地接納,然後在不斷的放棄,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平衡,才能更好地解決人生遇到的問題。
自律不單單只是做到了某件事情,要想做到自律,也絕對不是一種機械式的重複,而是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認識到以前未認識到的問題,遵循上面四個原則,才能更好地做到自律。
--END--
喜歡就點擊關注;願在我的文字裡,能找到你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