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斷供已經迫在眉睫,華為手機業務正在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挑戰。如果局勢沒有任何改變,華為至少要3年才能重啟晶片生產進度。
商場瞬息萬變,手機戰爭殘酷無比,三年剛好是一個換機周期,等到那個時候,恐怕一切都晚了。
據分析師郭明錤的最新預測,面對困境,華為可能會選擇出售榮耀手機業務,斷臂求生。這樣對於華為、供應鏈上下遊來說,都是最好的結局。
對華為來說,這樣可以保證榮耀手機業務的研發、營銷人員繼續工作,為國產手機留有一線希望;而對供應鏈來說,合作可以繼續進行下去,生意不至於受到太大影響。
那我們就要問了,之前榮耀和華為之間有什麼聯繫?可以這麼說,榮耀和華為的營銷體系是分開的,互不幹涉。但是研發是同根同源,技術共享。可以理解為華為是帶頭研發的大哥,榮耀是坐享其成的小弟,分家不分祖宗。
如果華為真的放棄榮耀手機業務,那很可能導致一個局面——技術不共享,就算有麒麟晶片也不會給榮耀用了,除非麒麟晶片面向市場公開銷售,和高通一樣,直接制定行業標準。
獨立之後的榮耀手機,可以去採購高通、聯發科晶片,技術也不會受到限制。這樣的話,華為打下的江山可以繼續保留,只是換了個主人,榮耀將成為類似於小米的存在。
不少花粉表示,堅決不同意這個方案。不是華為的榮耀,就不是榮耀了。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獨立榮耀業務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是可以考慮的選擇。華為自斷一臂,榮耀才能破局,置之死地而後生死。
一個字:等。在十幾億人的消費能力,數萬頂尖工程師面前,國產高端光刻機技術,早晚會被攻克。
就現狀而言,華為和榮耀在中國市場加起來的市場份額,高達40%以上,難道就這麼坐以待斃?等死,不是華為的風格。
而賣掉榮耀手機業務,可以爭取到寶貴的現金流。至於最關鍵的核心技術,一直以來都在華為的手裡,不會傷到根基。
不用唏噓了,其實我並不悲觀。了解華為的應該都知道,這家公司之所以能崛起,是因為過硬的研發實力,敢打敢拼的數萬員工,以及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是制度的勝利,也是意志的勝利。肉體可以被摧毀,但是意志是無法摧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