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金遠
編輯|黃志磊
2013年,雷軍與董明珠立下10億賭約,5年內小米營業額擊敗格力。2018年,小米以232億元差距輸掉賭約,僅僅一年後,2019年小米就以2058億元營收超越格力電器2005億元。這也讓雷軍在央視節目上再次「叫板」董明珠:「董大姐跟我的打賭是不是還要繼續?」
雷軍的自信來自於小米自2013年起布局的IoT戰略,這一策略幫助小米實現營收快速增長。2019年,小米更新戰略,強調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 加速AI與IoT連接,在實現萬物互聯的基礎上,讓用戶獲得更加智能的科技體驗感。
事實上,在市場強需求與技術催生下,AI+IoT已延伸到四大領域: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安防以及工業機器人領域。在此發展前提機遇下,AI+IoT在智能家居領域上有何改變?產業又有著怎樣的機遇?
社會發展與技術推進:讓一切成為可能
AI+IoT正進入發展快車道,該領域可分為三個階段:單機智能、互聯智能、主動智能。單機智能實現了功能機向智能機的重要轉型,用戶可以從按鍵式操作轉變為通過語音等手段實現一些基礎功能,互聯智能更強調「一個大腦(雲或者中控)、多個終端(感知器)」模式,主動智能表現為主動提供智能服務,無需用戶提出需求指令。
當你下班回家推開門,入戶間紅外感應器激活燈光,音箱開啟舒緩音樂,空調在溫控感應下在回家前開啟,浴室也備好了熱水,這是AI+IoT應用的縮影,也是區別普通IoT的關鍵。
聚焦在智能家居領域,按照物物連接可以分為3個階段:單品連接、物物聯動、平臺集成;目前智能家居行業正處於第二階段。
這個階段中,企業整合自己旗下智能家居產品,使得各產品之間能夠聯動。例如蘋果的HomeKit,開放給智能家居企業,設備接入IOS系統後,用戶可以進行全屋語音智能化控制。亞馬遜2014年推出的Echo智能音箱,將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植入到音箱中,賦予AI屬性。谷歌2016年推出了Google Home,同樣支持語音控制家庭智能設備。智能音箱與語音交互成為智能家居控制的入口。小米則跟隨其後,在2017年11月推出了小米AI智能音箱。
智能化、信息化是AI+IoT發展方向,數據是核心驅動力,這加劇了企業間的生態戰爭。智能消費設備滲透到家居方方面面,智能廚房、智能監控等越來越普及。隨著越來越多物聯網設備鋪設,收集到的數據量呈現指數級增長;一方面AI強化了交互,另一方面AI實現更好的圖像處理、視頻分析,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商機。
智能交互替代了傳統操作,智能集成方案給予語音之外的交互可能。採集不同用戶的個性行為並大數據分析,適配貼合生活習慣的解決方案,各設備之間藉助家庭網絡,實現信息交互,為用戶帶來服務。
商業機遇與創新
技術應用在加速,資本市場也在提前布局。
2019年,小米公司 IoT產品的收入達到621億元,同比增速達到41.7%,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已成為主要收入之一,小米仍在擴展IoT邊界。
除了小米生態鏈,小米還與外部合作夥伴展開合作,例如宜家旗下全系智能照明產品接入小米IoT平臺,支持米家App、小米智能音箱、小愛同學語音控制。
目前小米IoT平臺全球連接了超過1.32億臺智能設備,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超過3400萬,單月喚醒超過10億次。根據艾瑞預測,2025年,65%以上中國家庭擁有AI管家,超1275萬套住宅為前裝智能。
艾瑞報告顯示,中國「AI+IoT」賽道近五年融資金額近2000億元,2015年-2019年11月,AI+IoT領域共發生過1718次投融資事件,總融資額達1919億元。2018年AI+IoT市場規模為2590億元,2019年為3808億元,根據艾瑞諮詢預測,2022年將超過7500億元。
在智能家居領域,Statista數據顯示,2017年世界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約334億美元,到2022年有望增至782億美元。
AI+IoT讓 智慧家庭更為豐富,場景市場機會頗多,如:智能衛浴,可以提前設置溫度和水量,個性化設置燈光和音樂,聲控照明的鏡子,可以提供化妝資訊;家庭安防智能攝像機;智能溫控器和智能門鎖;可穿戴式智能設備,支持語音控制智能家居,包括與智能家居產品進行互動。
智能家居控制趨向單一入口,例如某一個APP,就可替代多種遙控器;人臉識別、情景監測、環境感知、機器視覺的逐步加入,用戶實現無接觸操控體驗。
大公司的「AI+IoT「戰略
大公司都在布局AI+IoT。小米採用「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雷軍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提到「人工智慧正在給人類社會帶來深刻的變革。」隨後他在2019年1月正式啟動了「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宣布5年內在AIoT領域投入100億人民幣。
小米在2019年財報中表示,未來將重點投資5G+AIoT方向的研發,並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入500億人民幣,重點投資5G+AIoT研發。小米IoT總經理範典曾表示,「隨著5G的加入,AIoT會迎來更大一波發展機會,會是下一代的超級網際網路」。
多品類、多場景設備是小米AI+IoT的策略,小米觸手深入白電、黑電等傳統電器領域,例如推出智能電視,此後陸續推出米家網際網路洗烘一體機、網際網路煙灶套裝、智能門鎖推拉式和電磁爐套裝等。
傳統家電企業格力集團以「格力零碳健康家」作為戰略,在強調萬物互聯基礎上,重視全屋能源與高效,推出包括能源、空氣、健康、安防和光照五個領域的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2019年格力發布AI語音空調為中心的全屋智能家居,格力依舊強調所有家電自主製造,包含了洗衣機、加溼器、空氣淨化器、空調、煙機灶具、熱水器、光伏發電系統等。
在海外市場,亞馬遜一直在圍繞自有品牌Echo系列以及Alexa布局生態。亞馬遜在智能家居硬體上不斷更新迭代,不斷推出各類新品,其中包括Echo Show、Echo Dot 、Echo Input。
Echo Show支持視頻門鈴及攝像頭、視頻電話等功能,Echo Dot是Echo的mini版、Echo Input則是Echo的廉價版本,藉助低價策略進入更多場景,Echo搭載的Alexa智能語音助手也串聯起智能微波爐、智能攝像頭等家居設備。
亞馬遜推出Echo同年,蘋果在AI+IoT領域推出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其後發布智能音箱HomePod,HomeKit支持接入第三方的家電、照明、開關、插座、恆溫器、窗戶、智能攝像頭等智能設備,用戶即可以藉助Siri語音助手,對智能恆溫器、鎖、燈等設備進行控制。
蘋果2019財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所組成的其他業務營收規模高達24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40.8%,成為iPhone之外增長強勁的業務。
根據IDC報告稱,亞馬遜已成為歐洲智能家居領域的第一品牌,歐洲智能家居市場在2019年第三季度延續增長趨勢,市場設備總出貨量將近2380萬臺,相較2018年同期增長18.1%。
IDC預測,未來五年,歐洲智能家居設備規模將在2023年達到1.859億臺,複合年增長率為14.5%。此外,照明、家庭安全監控和恆溫器也將於2023年佔據智能家居市場份額的29.5%,數量將達5500萬。
巨頭的布局來自於光明的市場前景,在「AI+IoT+智能家居」重投入,已成為全球科技巨頭的戰略共識。相較於海外巨頭,中國公司起步晚,但市場應用環境與前景良好,國內科技巨頭也在加速發布智能化家居產品,在安防、金融、出行、教育等領域發力,拓展更多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