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推出數字普惠金融平臺 幫助銀行把控小微貸款風險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鳳凰網科技

鳳凰網科技訊 9月18日消息,在阿里巴巴2020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推出數字普惠金融平臺。阿里雲表示,該平臺可以幫助銀行像接入電源插排一樣,快速進行業務元素、技術元素的對接,有效把控為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時面臨的風險,進一步解決「不敢貸、不願貸、不會貸」問題。

普惠金融主要是指銀行面向小微企業提供的信貸服務,但長久以來,銀行在開展小微業務時常常面臨不少挑戰,小微企業經營穩定性及抗風險能力弱、又缺乏有效抵質押物,風險不可控;小微企業貸款金額小,而銀行投入成本高,導致銀行不願貸;小微企業沒有規範的財務報表,導致銀行在信審環節無從入手,導致銀行不會貸。

阿里雲表示,其推出的數字普惠金融平臺,能夠協助銀行打造四個能力,即金融服務場景化能力、徵信數據化能力,風控模型化能力、業務線上化能力,像電源插排一樣,幫助銀行實現普惠服務的「即插即用」。

阿里雲智能新金融事業部首席架構師張翅表示:「銀行業利用金融科技,可以推動業務朝著線上化、數位化、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阿里雲數字普惠金融平臺希望幫助金融機構提升業務側的數位化能力,讓普惠金融更簡單,更可控,更高效。」

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DC報告顯示,阿里雲位居中國金融雲市場第一。公開資料顯示,阿里雲金融行業客戶覆蓋60%保險企業,50%證券公司,以及上百家銀行客戶,其中包括6大國有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全國一半以上的城商行以及近一半省級農信聯社。

相關焦點

  • 數位技術為普惠金融注入新活力 榕樹貸款助力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很快,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8.4%,五家大型銀行較年初增長34.6%,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今年上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金融必須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業穩定發展。如今,科技正助推著普惠金融進程。
  • 數位化助力普惠金融,浦發銀行零售信貸升級轉型
    為支持基建、物流等實體經濟發展,浦發銀行同行業領先的獅橋、菜鳥、凱京等平臺合作,以大數據能力為基礎,藉助於移動互聯、評分卡、策略管理工具及反欺詐規則等技術,對符合本行授信條件的小微經銷商、卡車司機、工程機械經營者等小微個人客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實現「全流程在線、全自動審批、全數據化管理」的產品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便捷的在線融資支持。
  • 建設銀行推出一站式移動金融服務平臺—— 普惠金融跑出加速度
    2018年9月,中國建設銀行推出「建行惠懂你」小微企業一站式綜合融資服務平臺。經過兩年來不斷迭代優化,今年9月,「建行惠懂你」APP2.0版再次發布。
  • 中信銀行施小純:契合數字經濟 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徑
    契合數字經濟 探索普惠新路徑  作為國有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信銀行一直致力於貫徹和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早在2018年7月份,中信銀行就在總行層面成立了普惠金融部,並下沉到所有的一級分行,2020年又全部推行到二級分行。總行按照「制度、流程、產品、系統、風險、品牌」六統一的原則,負責全行普惠小微貸款統籌管理和頂層設計。
  • 小微企業信用好,就能從銀行迅速貸款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介紹,利用現代技術,特別是大數據技術,對客戶進行數據畫像,開發數據風控的產品,銀行可以通過數據對企業充分了解了,也可以不需要擔保和抵押。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韓國榮多部門打破信息孤島,把小微企業的信息變成貸款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介紹,除了銀保監會與稅務部門合作推出的「銀稅互動」(利用稅務信息來增加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銀保監會還與市場監管部門推出了「銀商合作」,就是利用小微企業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信息
  • 銀行大咖復盤2020:數字經濟與普惠金融逆風前行
    針對銀行渠道線上化的趨勢,長沙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朱彬談到,銀行網金業務未來將逐漸向平臺化發展,構建成為具備數位化運營能力的流量平臺,同時線上渠道數位化風控建設和運營可以有效降低線上渠道的運營風險。
  • 21金融研究丨增加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誰暫時領先?
    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來看,建設銀行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是唯一一家餘額在萬億以上的銀行。建設銀行2020年半年報顯示,於6月末,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12,589.09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2,957.54 億元;當年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41%。不過,建設銀行的普惠金融貸款增速在國有大行中排名倒數第二,環比去年末增長30.71%。
  • 壹點財富論壇|龍信小貸徐豔輝:普惠金融如何助力小微客群
    金融機構齊支招」這個主題,山東龍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總經徐豔輝做了題為《普惠金融如何助力小微客群》的主題發言。徐豔輝在發言中說,山東龍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是由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額獨資發起設立的專業小額貸款服務機構。公司成立於2014年3月12日,註冊資本金6億元人民幣,是山東省內最大的國有獨資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作業範圍覆蓋全省。
  • 銀行貸款「勁」入民營小微企業
    農業銀行增速最快,為58.2%,超過監管規定指標28.2%。建行位居第二,增速為57.88%。中國銀行增速為38%。唯一只有郵儲銀行,增速為19.9%,未達到監管目標。但郵儲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結餘戶數151.60萬戶,位居同業首位。此外,從貸款規模看,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位居榜首,達9631.55億元;郵儲銀行第二,為6531.85億元。
  • 度小滿金融朱光:金科公司和銀行是解決小微融資難的「普惠CP」
    來源:金融界網站11月24日,在重慶舉行的2020中新金融峰會上,度小滿金融CEO朱光表示,小微企業主是重信用的優質客群,金融科技公司發揮智能技術的優勢,能高效識別出優質的長尾小微,在技術和客群上和銀行優勢互補,雙方是解決小微融資難的「普惠CP
  • 銀行大咖復盤2020不凡之年:數字經濟與普惠金融逆風前行
    12月10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百家成員銀行舉辦的「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舉行。活動現場,來自監管部門、學術機構、銀行與金融科技企業的三百餘位業內人士出席本次峰會,共商數字經濟發展新策略,探尋數字普惠發展新思路。
  • 招商銀行招貸APP:發揮金融科技優勢 為普惠小微企業賦能
    當科技遇上金融,又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近年來,招商銀行堅持向金融科技銀行轉型,並將金融科技全面賦能到小微業務,開啟數位化轉型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招貸APP」應運而生。運用科技手段,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兩大痛點已然成為過去。
  • 建設銀行:以數位技術重修金融「水利工程」
    以往銀行不願意做普惠貸款,原因在於不敢做和不會做。而現在的數位技術可以幫助銀行重新構建信用體系和風控體系,引導金融活水及時充分地灌溉農田,同時更有效地防止旱澇災害。」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稱。針對小微企業「短、小、頻、急、散」的信貸需求,建設銀行通過大數據的手段可 以實現更有效的客戶篩查,把風險防禦在準入之前。
  • 指標任務重頻玩小微貸款「數字遊戲」 銀行屢收罰單
    受罰對象涉及35家銀行,主要為農商行,還有個別國有銀行的地方分行等,包括江西廣信農商行、江西南豐農商行、江西崇仁農商行、北京農商行等。如此多家銀行因虛報小微企業貸款數據遭到處罰,反映了小微企業經營風險高於銀行風險偏好的矛盾。建銀投資諮詢分析師王全月表示,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世界性難題。
  • 大數金融深耕數字金融 助力銀行解決小微信貸難題
    在政策、人口及消費市場等紅利的推動下,我國小微企業發展迅猛,對擴大就業、活躍市場、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由於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小微企業長期得不到金融服務的有效覆蓋。這就要求銀行機構必須進行技術創新,但銀行機構由於內部機制等客觀原因,想要從內部完成小微信貸風控技術革新存在著成本高、人才少等諸多障礙。
  • 百信銀行用科技踐行數字普惠金融
    百信銀行逆勢投入,充分發揮數字銀行的天然優勢,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並推出了多款創新產品;加大獲客力度,用戶數突破4800萬,普惠信貸累放突破3000億元。  開放銀行創新再進一步  自2019年以來,百信銀行聯合百度持續加大在數字金融的投入力度,並於今年正式對外推出國內首張數字銀行卡——百度閃付卡。
  • 大數據畫像、「零抵押」貸款:山西普惠金融服務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新華社太原12月10日電題:大數據畫像、「零抵押」貸款:山西普惠金融服務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新華社記者王勁玉「不託關係不找人,銀行親自上門推薦貸款,利率還低。」「這個額度真是想都不敢想,而且不需要企業提供抵押物或者擔保,更關鍵的是貸款利率只是我們以前貸款的一半。」喬亞萍說。記者採訪了解到,由於經營環境突變,許多小微企業面臨著「斷供」危機,山西多家金融機構持續創新普惠金融,讓企業有了走出困境的希望,僅建設銀行山西省分行針對復工復產的「雲義貸」就已累計發放貸款50多億元。隨著經營環境的改善,企業能夠持續獲利。
  • 微眾銀行微業貸:堅定踐行普惠金融,持續服務實體小微
    而作為深化金融改革的產物,微眾銀行自成立伊始,即以踐行普惠金融為己任,確定了「讓金融普惠大眾」的使命和「科技、普惠、連接」的願景,始終堅守服務小微企業和普羅大眾的發展定位。2020年11月,微眾銀行服務的個人客戶已突破2.5億人,個人經營戶超過2000萬,企業法人客戶超過170萬家。
  • 大數金融如何用數字信貸技術破解小微信貸「不可能三角」?
    一直以來小微企業規模小,資產輕,不確定性大等因素,致使銀行在開展小微信貸業務上存在技術困難,也即小微信貸風險、規模、成本三個目標無法兼得的「不可能三角」。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客觀存在,成為制約小微企業發展從而影響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難題。如何破局?大數金融認為,銀行要想突破小微業務困境,必須從技術入手。
  • 渤海銀行:科技驅動線上線下融合 打造精益化普惠金融模式
    以渤海銀行為例,截至今年6月末,渤海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246.68億元,比年初增長68.78%;普惠金融貸款比各項貸款較年初的增速為98.40%,信貸計劃完成率228.48%;普惠金融貸款客戶3.76萬戶,比上年增加2.17萬戶,今年上半年累計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