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各大車企延長生產線復工時間 疫情對汽車業影響加劇

2020-12-27 新浪財經

原標題:日本各大車企延長生產線復工時間 疫情對汽車業影響加劇 來源:人民網

據NHK電視臺報導,日本大型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和本田相繼宣布,因受新冠肺炎影響新車銷售量持續下滑,將延長已停產的北美工廠的復工時間。

報導稱,豐田汽車26日宣布,從3月23日起已停產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所有工廠,停產時間延長至4月17日。本田也宣布其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停產工廠復工日期延長至4月7日。此外,美國的通用汽車、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也已停止了部分工廠的生產線。

據介紹,北美地區疫情的蔓延已超出預估,各地加強了限制外出等防疫手段。出於對員工安全以及新車銷售量持續下滑現狀的考慮,各大汽車企業採取了延長停工時間等措施。新冠肺炎的感染者持續增加,預計將對汽車產業密集的北美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此外,受日本國內疫情影響,本田汽車公司位於埼玉縣狹山的工廠因難以籌措零部件,決定4月16日、17日兩天臨時停工。因歐洲市場需求減少,本田的熊本製造廠也將於4月13日、14日臨時停止摩託車的生產操作。

據悉,受疫情影響採取臨時停工的日本汽車製造商還有馬自達公司。疫情對日本國內汽車產業的影響範圍逐漸擴大。

相關焦點

  • 受疫情影響 日本各大車企國內生產線停工狀態恐將長期化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東京4月27日電(鄭瑾)據NHK電視臺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擴大,汽車消費需求在全球範圍內下滑趨勢不減。日本各汽車製造商相繼延長國內生產線的停工時間,「五一黃金周」長假後仍無法恢復生產。
  • 起亞韓國一生產線延長停產時間
    起亞韓國一生產線延長停產時間 2020-05-26
  • 裁員、停產,全球汽車業正遇史上最大規模危機
    超百家車廠停產 全球汽車業「掛倒擋」日內瓦車展是全球五大車展之一,在搭建工作接近尾聲時,主辦方宣布活動取消。從日內瓦到紐約,再到底特律,大型車展相繼「擱淺」。3月30日,受美國疫情影響,底特律車展宣布取消,車展舉辦場地被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徵用,改建成集中收治病患的方艙醫院。
  • 疫情對韓國鋼鐵業影響
    電爐:疫情影響是一方面,主要是受到需求減弱的影響,螺紋鋼目前正在減產。3. 運輸:從運輸角度來看,全國範圍內鋼鐵運輸尚未受到影響,根據筆者調研大邱市情況來看,只存在當面籤合同時的接觸問題,運送鋼鐵的車輛可以自由進出大邱市。由此可見,全境包括進出口運輸皆未受到影響。4.
  • 疫情下的車企 尚有負薪之疾 全面復工還要等多久?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國內的整車及零部件製造生產幾乎進入停擺狀態,對國外的供應也被迫中斷。雖然隨著疫情的控制眾車企考慮在2月10日進行復工,但由於汽車行業上遊冗長的供應鏈,很大一部分車企並沒有得償所願。
  • 疫情期間,各大車企推出特別政策,包含送車上門等!
    近日,因為武漢疫情的關係,大多數的企業都沒有開工,但也是導致很多不便,比如說在汽車行業,汽車需要保養,此前籤訂合同,現在需要提車,銷售車輛等等都沒有辦法進行。因此,各大車企也在這個時候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來應對這些情況。比如說下面這些車企。
  • 2020日內瓦車展突然取消 各大車企損失到底有多大?
    3月3日,本應該是2020日內瓦車展正式開幕的日子,但是這一持續96年歷史的汽車界盛會由於一場突然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導入日內瓦車展被迫取消。尤其嚴重的是這次臨時取消就發生在日內瓦車展正式開啟前三天,時間過於緊迫,導致各大車企為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全都白白浪費了。
  • 停產/減薪/裁員/舉債度日 全球汽車業亟待解封
    3月,當中國逐漸走出陰霾,全球疫情卻急劇惡化,特別是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歐洲國家和美國的新增確診人數直線上漲。從3月中下旬開始,隨著疫情蔓延,各大汽車製造商紛紛關閉了位於歐洲、北美、印度、越南等地的工廠,除了中國境內的大部分工廠慢慢恢復生產外,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汽車生產基本處於「停擺」狀態。
  • 全球汽車業至暗時刻:行業倒退10年
    日本經濟新聞推算,豐田、日產等7家日本主流車企今年生產水平只能達到2019年的一半。英國數據分析公司LMC Automotive預測,今年全球輕型車銷量可能降到8640萬輛,達到自2013年來的最低水平。全球情況也非常悲觀。IHS已經下調了「全球幾乎所有地區」的銷量預測,就全球整體銷量而言,IHS預測汽車銷量將下降逾12%至7880萬輛,較該公司1月份的預測下調了1000萬輛。
  • 疫情影響大 日本居酒屋品牌「和民」全面撤出中國
    疫情影響大 日本居酒屋品牌「和民」全面撤出中國來源:聯商網2020-02-06 16:51聯商網消息:2月5日,Watami株式會社官方網站發布了「和民」全面撤出中國本土的公告。和民是日本知名居酒屋連鎖品牌,2001年在香港開出首家海外店,2005年1月正式進入中國大陸,首店在深圳,隨後2007年進入上海,深圳、廣州、上海、蘇州等地均有門店,目前和民在海外8個地區擁有53家店鋪。近兩日,多家日本家電巨頭企業都緊急召開了會議,對疫情帶來的影響進行商議。這些企業大多數都在中國市場擁有大量生產業務,據悉,已經有日企打算將生產業務轉移至其他國家和地區。
  • 全球汽車業按下「暫停鍵」!日本八家車企暫停生產 美國三大車企...
    來源:消費者報導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很多企業的運行節奏,國際疫情的蔓延更是為全球製造業的生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作為重要的製造業產業之一,全球汽車產業也按下了「暫停鍵」。日本是全球三大汽車生產國之一,在2月份日本八家車企全球生產總量約為187萬輛,比2019年同期減少約15%,預計3月份的產量還將會進一步下降。
  • 特斯拉在華復工,汽車業下遊施援上遊
    而由於目前市場上的口罩漲價及斷貨,難以滿足地方政府規定的復工相關條件,此外由於部分地區仍處於「封城」的狀態,以及部分物流企業仍處於停擺狀態,且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產品多難以直接銷售至市場,導致即便是復工,有些企業也面臨難以生產、難以運貨等尷尬。此外,宋海濤還透露,部分國家的客戶已經打出以「防止疫情擴散」為由,拒絕或推遲接受訂購的貨物,也導致中小企業的困難加劇。
  • 疫情「蝴蝶效應」加劇,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應該怎麼做?
    連日來,中國國內疫情逐步好轉,龍頭企業恢復產能,但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造成更廣泛影響。目前,市場上關於中國在未來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疫情暴發初期,有人擔憂疫情將加劇跨國公司重新布局供應鏈的步伐,一些產業將加速移出中國;全球疫情蔓延後,外資人士對中國防控成效認可,被視為產業鏈可能加速流向中國的信號。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加劇資本市場波動
    在2019年中國主要進口貿易國家中,日本佔8.3%,韓國佔8.4%,分列三、四位。在韓國大邱地區疫情升級之後,SK海力士和三星紛紛因員工發生感染而關停工廠、隔離員工,義大利則隔離了一家汽車配件廠商。如果日韓、歐洲地區的疫情進一步加劇,及有可能因為上遊核心材料的緊張,供應鏈壓力轉移到中國行業中,阻礙產業復工進度。
  • 開平市助力臺企應對疫情影響,護航企業健康發展
    江門日報全媒體訊(記者/翁丹萍)近日,開平市臺港澳事務局實地走訪多家臺資企業,調研臺企經營發展情況和「惠臺暖企」行動落實情況,協調溝通幫助臺企解決實際難題,進一步幫助廣大臺胞、臺資企業應對疫情和復工復產,護航企業健康發展。
  • 陶瓷廠生產線點火復產信息匯總
    隨著疫情控制形勢好轉,陶企開始有序復工復產。工廠點火情況方面: 唯美集團江西生產基地10天復產14條生產線,預計下周還將有4條生產線復工投產;江西太陽陶瓷16條窯全部出磚;蒙娜麗莎藤縣、西樵基地均已點火;東鵬清遠基地首批5條生產線已出磚;歐汶萊4條生產線已點火;江西羅斯福5條生產線點火;協進廣西生產基地首條生產線於2月24日復產點火,第二條生產線計劃3月10日點火… 多個陶瓷企業高管表示
  • 各大船公司延遲復工時間及值班表
    由於疫情的出現以及春節假期的延長,各船公司以及進出口貨物的安排成了外貿貨代人關注的問題之一,預計又會有一大波空航計劃來襲。【馬士基MAERSK】員工的健康與安全始終是馬士基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更好地配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 並結合業務實際運營情況,馬士基將執行如下安排: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要求(除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地區) ,中國大陸地區2020年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正月初九,星期日),2月3日(星期一)起正常上班(如有任何最新變化,
  • 【集微早報】①疫情之下 湖北半導體及產業鏈上市公司影響一覽②...
    【集微早報】①疫情之下 湖北半導體及產業鏈上市公司影響一覽②疫情導致用工難加劇,阻容感缺貨漲價成定局③疫情影響從品牌向山寨蔓延,加速TWS耳機產業洗牌④271.12元/股!
  • 美國為何著急復工?國外用戶沒收入 蘋果等延長信用卡還款時間
    據美國媒體的報導,截至目前美國感染疫情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10萬,而且疫情還在加劇,面對這樣的情況,總統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但復工是必須要執行起來了。為應對持續爆發的冠狀病毒疫情,蘋果公司和高盛集團繼續延長Apple Card客戶的還款期限至5月底,且無需支付利息。
  • 疫情下 海外車企掀裁員降薪潮
    疫情下的海外車企當前面臨兩大不確定性,一是工廠不知何時才能復工,二是汽車需求不知何時才能恢復。工廠關閉、銷量下滑導致車企運營成本急速增加、現金流承壓。為此,各大汽車製造商紛紛採取應急舉措,一邊通過裁員、降薪、延發工資等方式勒緊腰帶,一邊尋求增加信貸以支撐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