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2020-07-04 騰聞創想

我們本以為10代桌面級旗艦會用上10nm製程,但是沒想到依然是14nm工藝,很多主流PC玩家I粉都失望到了極點,也傷透了情懷。實際上,由於開發新架構和改進新工藝需要很長時間和精力,Intel的10nm工藝CPU進展依然緩慢。為了應對銳龍系列CPU,只能繼續在14nm工藝上繼續開發新架構Comet Lake,也就將核心數堆到10個。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實際上,如果用10nm工藝來生產i9 10900K並非難事,但是成本過高,出來的CPU可能上天價!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英特爾的10nm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採用第三代 FinFET(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技術,與臺積電的7nm工藝性能基本持平

英特爾10nm工藝採用第三代 FinFET(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技術,相比其他所謂的10nm,英特爾10nm可以說領先整整一代。實際上,英特爾10nm製程採用超微縮技術,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電晶體和最小的金屬間距,從而實現了業內最高的電晶體密度。總的來說,根據電晶體密度和晶圓面積來判斷,英特爾10nm工藝與臺積電的7nm工藝性能基本持平。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最小柵極間距縮小,電晶體密度是14nm的2.7倍

英特爾10nm製程的最小柵極間距從70nm縮小至54nm,且最小金屬間距從52nm縮小至36nm。尺寸的縮小使得邏輯電晶體密度可達到每平方毫米1.008億個電晶體,是之前英特爾14nm製程的2.7倍,大約是業界其他「10nm」製程的2倍。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英特爾官方還宣稱,10nm工藝使用的超微縮技術 (hyper scaling),充分運用了多圖案成形設計 (multi-patterning schemes),並助力英特爾延續摩爾定律的經濟效益,從而推出體積更小、成本更低的電晶體,將用於製造英特爾全系列產品,以滿足客戶端、伺服器以及其它各類市場的需求。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相比之前的14nm製程,10nm製程提升高達 25% 的性能和降低 45% 的功耗。相比業界其他所謂的「10nm」,也有顯著的領先性能。增強版的 10 納米製程——10++,則可將性能再提升15%或將功耗再降低 30%。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目前英特爾正在改變自家晶圓策略,以較為成熟10nm晶圓技術為翹點,加速晶圓代工業

英特爾定製代工部門不僅在為自家晶片提供代工,也正在試圖幫助全球範圍的客戶採用英特爾的技術和製造能力,為他們提供包括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和測試在內的交鑰匙服務。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通過英特爾領先的技術、業界標準的設計工具套件、晶片驗證的 IP 模塊,以及涵蓋從低功耗系統晶片(SoC)到高性能基礎設施設備的設計服務,英特爾似乎想和臺積電一樣,試圖拓展自家的晶圓代工業務,幫助一些有需要的客戶實現全新的產品支持和體驗,以此在世界上獲得良好的晶圓代工口碑。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實際上,一直以來英特爾定製代工部門都在英特爾的 22 納米、14 納米以及現在逐漸開始成熟量產的10nm FinFET 製程上開發了全功能的設計平臺。相較於上一代14nm的電晶體,10nm工藝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具性能和效能組合的製程工藝。目前英特爾數據中心處理器、移動端處理器、嵌入式晶片和5G基站晶片都有大部分已經採用10nm工藝製程來生產。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此外,英特爾也向代工客戶提供10nm設計平臺,用於ARM內核和Cortex 系列處理器,該平臺為代工客戶提供 ARM® Artisan® 物理 IP(包括 POP™ IP)。目前,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主要通過兩個設計平臺:10GP(通用平臺)和 10HPM(高性能移動平臺),為自家和客戶提供英特爾自家的10nm。這兩個平臺包括已驗證的廣泛矽IP組合、ARM 庫以及 POP 套件,以及全面整合的一站式晶圓代工服務和支持。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英特爾這樣做的目的是針對自家的10nm製程進行的此項技術優化,這意味著代工客戶可以充分利用這些 IP 實現同類最佳 PPA(功耗、性能、面積),在移動、物聯網和其它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程式上完成高能效、高性能的設計部署。這一點,與臺積電的晶圓代工策略有異曲同工之處。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英特爾為何不把桌面處理器採用10nm工藝來生產

既然英特爾10nm已經能夠代工,並且在伺服器晶片,嵌入式晶片和移動端都可以投入使用,為何不在主流桌面級平臺使用10nm工藝來生產呢?英特爾是一家企業,並不是一家慈善機構,因此利潤考慮才是其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主流桌面級平臺對CPU頻率和體質要求是最高的,再加上現在核心數越來越多,而CPU Die面積又得控制在相當小的範圍內。這就對晶片工藝的良率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不是光刻環境控制非常好的話,晶圓是光刻不出像i9 10900K體質如此之好的U。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實際上,像i9 10900K這樣的處理器良率是非常之低的,一塊晶圓上能切割出i9 10900K這樣的CPU Die是非常之少的。這也是i9 10900K賣得如此之貴的根本原因,畢竟成本放在那裡。因此,如果不是使用已經非常成熟的14nm工藝來生產i9 10900K,而是使用成本較高的10nm工藝,這顆處理器的成本恐怕飛漲,價格也可能飆升到萬元以上,像當年i7 6950X一樣。這樣不僅消費者不買單,產品競爭力瞬間殆盡,利潤空間跌到谷底。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總得來說,英特爾每一種新製程總是在移動端和其他良率高的晶片上進行小批量生產使用的。等到生產線賺到利潤並且技術相當成熟、擴大規模後才在主流桌面級平臺投入生產的。因此,想要用到10nm製程的主流桌面級酷睿,恐怕要等多一代吧。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相關焦點

  • 英特爾:2020年大部分處理器升級到10nm工藝
    反觀英特爾這邊,由於10nm工藝不斷延期,PC及伺服器處理器路線圖備受質疑,英特爾今年股價承壓就源於10nm工藝遲遲不能上市。在TMT大會上,英特爾臨時CEO Robert Swan也再次解釋了他們的10nm工藝為何難產的問題,主要是挑戰太大,這個問題他們之前在財報會議上多次提到,相比業界通常的2x電晶體縮放水平,英特爾的10nm工藝縮放水平達到了
  • 李嘉誠到底多精明:給張子強的2條建議暗藏殺機,自己面上添光
    但是樹大招風,李嘉誠曾經也因為太有錢遭遇過安全危機,他的大兒子被悍匪張子強綁架了,而李嘉誠帶錢去贖人的時候給了張子強的2條建議,看起來是為了讓自己面上添光,實則暗藏殺機。張子強是香港非常有名的悍匪,多少富豪曾經都在他手裡吃過癟。此人有著極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反偵察能力,讓警方一度為之頭疼。
  • AMD和臺積電笑醒,英特爾陷入僵局,10nm延遲,7nm又延遲
    英特爾早在17年就開始預研發7nm晶片,直至今日英特爾7nm製程難產至少要2021年才能實現上市。在英特爾一度陷入僵局後,英特爾或許選擇外包給代工廠而臺積電有望拿下英特爾訂單。英特爾的最大競爭對手ADM早已經在產品上應用了7nm晶片,英特爾在今年可能會推出大量10nm晶片。
  • 英特爾14nm為何用到2021年?不是說10nm今年底就量產嗎?
    九代酷睿發布之後,英特爾臺式機總經理克裡斯·席爾瓦曾經表態九代酷睿將是14nm工藝的謝幕演出,意味著以後不再發14nm處理器了。不過英特爾的承諾顯然不會做到,最新的路線圖顯示直到2021年英特爾還會再推14nm工藝的處理器。為何英特爾如此依賴14nm處理器,不是說10nm工藝今年底就量產嗎?
  • 英特爾10nm工藝不緊不慢,難道不怕被AMD和臺積電超越嗎?
    儘管英特爾過去是作為半導體工藝的領軍企業,但是這幾年顯然在半導體工藝方面已經被臺積電領先了不少,7nm工藝臺積電已經成功量產了一年多,而下一代5nm晶片下半年就要上市,而英特爾這邊最新的10代酷睿CPU還是採用老舊的14nm工藝製造,只有個別移動版CPU採用了10nm工藝,且產能和產品數量仍然十分有限
  • 英特爾10nm晶片遲遲不來,難道還是沒有14nm工藝好用?
    從半導體的發展情況來看,製程工藝數字越小越先進,同樣一顆晶片,理論上用10nm工藝製造,無論是性能潛力、頻率高低,還是能耗比都應該比14nm晶片高不少,這麼多年來,除了對晶片架構上的改進,業界就是靠著半導體工藝,從微米時代到納米時代,又從90nm一路來到7nm才獲得如此成就的。
  • 英特爾10nm工藝跳票至2019年
    Intel近日宣布,由於良品率問題,10nm工藝大規模量產將推遲到2019年。至此,讓人望眼欲穿的Intel 10nm將比最初計劃延期長達三年之久。 英特爾10nm工藝跳票至2019年 從1999年的180nm工藝開始,英特爾一直保持著每兩年更新一次工藝的步伐。
  • 英特爾10nm的前世今生
    英特爾就是一個例子,憑藉其10nm製程技術,他們制定了雄偉計劃,以至於不得不推遲使用這種製程的大批量生產,改變其路線圖,甚至重新考慮其戰略的某些方面。英特爾在10nm製程上取得了進步,但是臺積電和三星在7nm、6nm、5nm和更小的製程節點上一點點精進,我們不禁在想英特爾現在究竟什麼位置?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
    事實上,英特爾盯緊7nm,也與10nm製程多次延期有關,希冀藉此彌補10nm延期所造成的時間損失。如今看來,還是10nm最先守得雲開見月明,未來幾年,10nm也將代表英特爾最佳工藝水平。最初,10nm工藝安排在2016年下半年,但是,2015年初,英特爾就推遲相關製造設備的安裝部署。當年7月,公司承認大規模量產推遲到2017年下半年,並臨時增加 Kaby Lake,號稱工藝優化升級為14nm+。
  • 沒有10nm,沒有pcie4.0,10代酷睿是否是「短命鬼」
    英特爾這幾年在CPU製程工藝上一直不順利,14nm工藝用了差不多5年之久,一直都在不斷在14nm工藝上打磨和優化,而10nm工藝當年定的目標又太高,直到現在也只能在少數移動CPU中實現量產,而桌面級CPU卻遲遲用不上10nm工藝,即使是今年英特爾新發布的10代酷睿桌面CPU也還是14nm工藝打造
  • 布局5nm,量產7nm、10nm!2020年半導體製造工藝技術前瞻
    電晶體製造工藝在近年來發展得不是非常順利,行業巨頭英特爾的主流產品長期停滯在14nm上,10nm工藝性能也遲遲得不到改善。臺積電、三星等巨頭雖然在積極推進7nm乃至5nm工藝,但是其頻率和性能表現依舊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
  • 英特爾的製造困境:從10nm談起
    英特爾把10納米工藝技術設定為公司的前瞻目標,但是,由於10納米節點技術的大幅度延遲,迫使英特爾不得不更改公司的技術藍圖(Road Map)。英特爾甚至一度陷入了不得不討論採用其他戰略的困境,如今,英特爾雖然還在為10納米工藝而進行研發,由於TSMC、三星電子在致力於7納米、6納米、5納米以及更高級別工藝,那麼,英特爾現時間點到底處於什麼位置呢?
  • 英特爾10nm工藝梳理:四代覆蓋CPU與GPU
    英特爾新一代10nm工藝命名為10nm SuperFin工藝,簡稱10nm SF,其中SuperFin為英特爾新開發的技術,號稱帶來史上最高節點內的工藝性能,沒換代就實現15%的性能提升,甚至超過其他家的7nm工藝。
  • 前沿科技|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
    事實上,英特爾盯緊7nm,也與10nm製程多次延期有關,希冀藉此彌補10nm延期所造成的時間損失。如今看來,還是10 nm 最先守得雲開見月明,未來幾年,10nm 也將代表英特爾最佳工藝水平。最初,10nm工藝安排在2016年下半年,但是,2015年初,英特爾就推遲相關製造設備的安裝部署。當年7月,公司承認大規模量產推遲到2017年下半年,並臨時增加 Kaby Lake(七代酷睿),號稱工藝優化升級為14nm+。
  • 英特爾新一代10nm可媲美臺積電5nm?
    ,使得其股價大跌,外界一片看衰英特爾之聲,因為臺積電的5nm工藝已經量產,而英特爾的7nm還在難產之中,這也使得近期業內充斥著英特爾在製程工藝上已徹底被臺積電擊敗的聲音。當然,即便如此,英特爾在製程工藝的推進的速度上確實落後了,因為臺積電的5nm已經量產,而英特爾的7nm工藝則要等到明年了。為此,英特爾在繼續推進7nm工藝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優化10nm工藝。
  • 英特爾10nm處理器出貨:核顯性能終於超越AMD
    英特爾在PC處理器領域一直保有強大的統治力,不過隨著今年AMD 7nm工藝三代銳龍處理器的發布,英特爾在桌面處理器領域的地位一度受到了威脅。不過無奈的是,自家的10nm工藝遲遲難產,7nm工藝也要僅兩年時間才能追平AMD,一時間沒有什麼優秀的解決方案。
  • 英特爾7nm性能曝光:比六代酷睿提升80%|skylake|10nm|ice lake|...
    直到第十代Ice Lake架構才用上了10nm工藝。不過即使用上了10nm工藝,Ice Lake也出現了頻率偏低的問題,不得不繼續用14nm Comet Lake家族作為輔助。這也使得10nm Ice Lake的目標主要針對超輕薄筆記本市場,規劃了9W Y系列、15/28W U系列,最高頻率4.1GHz。
  • intel的10nm晶片技術比臺積電7nm強,7nm比5nm強,這是怎麼回事?
    但intel這個曾經的霸主卻在晶片製造上落後了,現在還是10nn,甚至10nm都拖了很多年,至於7nm,說是說明年量產,但這還是未知數。是英特爾技術落後了麼?從製程來看,當然是落後了。但如果從整體技術來看,卻也未必,intel的10nm晶片,比臺積電7nm的晶片難度大,甚至技術更強。
  • 英特爾2022年量產7nm處理器:對標5nm的Zen4
    隨著10nm工藝在2020年進入HVM大規模量產階段,在先進工藝上也走上了正軌,英特爾終於度過了近幾年的「艱難時光」。在10nm量產之後,英特爾開始著手於下一代的7nm工藝,也將是英特爾首次使用EUV光刻的先進工藝,預計2021年在GPU上首發,但CPU要等到2022年。
  • AMD笑出聲,英特爾要2019下半年才會推出10nm消費級CPU
    在今天的二季度財報會議上,英特爾表示,10nm工藝的消費級的酷睿晶片將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大量供貨,並且將會在假期前趕出來,而伺服器級別的Xeon則需要晚些時間。這些處理器原定於2016年上市,但是其的面世時間已經一再遭到推遲,可能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英特爾的10nm工藝遲遲不出,英特爾客戶計算負責人Venkata Renduchintala表示,公司需要對其收益足夠有信心。這裡面有幾層意思,比如目前10nm工藝成本還很高、客戶需求不夠強、產品本身的競爭力需要優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