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的「行星獵人」TESS首次觀測到黑洞吞噬一顆恆星的過程
美國宇航局(NASA)已宣布其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任務首次發現一個黑洞將一顆恆星撕裂的過程。這個過程稱為潮汐破壞事件,它發生在恆星離黑洞太近時。由卡耐基學者Thomas Holoien領導的一項研究在最近發表,其中詳細介紹了觀測結果以及顯示該天體事件的模擬。
-
黑洞吞噬恆星「吐出」行星質量大小氣體團塊穿行星系間
當一個黑洞吞噬一顆恆星,它會同時將一團行星質量大小的氣體物質「嘔吐」出來,這些氣體團會在星系內部穿行這種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強大引力場能夠撕碎臨近的恆星,並在吞噬的過程中產生行星大小氣體團塊。然而這些物質團塊與行星畢竟是非常不同的,因為它們完全是由恆星物質組成的,並且其形成的過程相比一顆行星也要迅速的多。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公報中表示:「黑洞撕碎一顆恆星只需要一天時間,而隨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會重新聚合成為球形。而相比之下,要形成一顆行星需要至少數百萬年的時間。」
-
黑洞吞噬行星猶如世界末日
        2、「漢尼拔」黑洞黑洞充滿著神秘未知性,或許人們並不知道以吞食一半的「行星屍骨」裝飾的黑洞。一些黑洞不僅吞噬系外行星所在的恆星,還潛在地驅使可憐的行星進行生存競賽,最終使行星殘骸像龍穴旁的屍骨一樣分布在黑洞周圍。
-
哈勃望遠鏡,絕美的30年
30 年前,哈勃空間望遠鏡於 1990 年 4 月 24 日發射,它的出現永遠地改變了我們觀測宇宙的方式。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縹緲、絕美、幾乎如夢似幻的太空美景,在幾十年中一直啟發著人們,引出了許多至關重要的天文發現。哈勃望遠鏡在距離地面 340 英裡的高空環繞地球,位置遠高於地球的大氣層,因此能不受其扭曲效果乾擾地觀測由近至遠的太空。
-
人類的「千裡眼」 ——哈勃空間望遠鏡 1990年4月24日
1990年4月24日,人類在太空為自己裝上了「千裡眼」,這就是哈勃空間望遠鏡。 哈勃空間望遠鏡被安放在近地軌道上,使用全波段光的紅外波段進行觀測,是一臺巨大的反射式望遠鏡,離地面 600 千米。美國制定的軌道天文觀測計劃中,第一個就是哈勃空間望遠鏡。它每 100 分鐘環繞地球一周,能全方位地觀察宇宙空間。
-
獨家對話ESO榮譽天文學家巴德:「黑洞」獲諾獎將推動天文觀測設施...
100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提出後不久,便有科學家探討了黑洞周圍的光線彎曲現象。盧米涅教授等人研究分析了克爾黑洞(Kerr black hole),並計算出黑洞的自轉如何影響事件視界投影的形狀,模擬出首張黑洞的圖像。2019年4月,科學家發布了銀河系M87中心的巨大黑洞的第一張望遠鏡照片,提供了黑洞存在的直接「視覺」證據。
-
巨型黑洞噴射宇宙颶風 瘋狂吞噬殭屍行星
    巨型黑洞噴射宇宙颶風,瘋狂吞噬殭屍行星。近日,NASA在用X射線空間望遠鏡探測宇宙黑洞的時候,驚奇的發現巨型黑洞居然在噴射宇宙颶風,而且速度非常的快,與此同時,黑洞還瘋狂的吞噬著靠近的殭屍行星,令人震驚。
-
哈勃望遠鏡發現一個「哥斯拉」星系 使銀河系看起來十分渺小
據外媒BGR報導,雖然銀河系擁有數千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但其並非宇宙中最大的星系。在NASA的新影像展示中,值得信賴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名為UGC 2885的星系,它是如此之大以致於我們的銀河系看起來十分渺小。
-
哈勃望遠鏡成功鎖定「巨無霸」星系,幾乎能吞噬所有星系!
其實最早上世紀80年代天文學家維拉·魯賓就已經觀測到它,但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無法詳細觀測,隨便起了個名字UGC2885(現在看來是XXLUGC2885)。而近期天文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到它之後一陣驚呼,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首先其距離銀河系約2.32億光年,屬於室女座星之外的另一個星系,它的直徑更是我們銀河系的2.5倍多,總計恆星數量更是達到了銀河系的10倍,驚人的達到了10000億個!
-
哈勃望遠鏡這麼牛,為什麼不用它來觀測行星表面?
問:為什麼哈勃望遠鏡能夠探測到我們宇宙中很遠很遠的圖像,我們卻不用它來觀察我們行星的表面,而是將許多特殊任務太空飛行器和旅行者號送到不同的行星?答:解析度和外觀尺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角解析度約為角秒的1/20。如果你覺得人眼的解析度能達到約1角分(60角秒=1角分),那就太棒了。
-
天文學家為哈勃望遠鏡慶生,概數三十歲功臣的赫赫戰功
遠古星團像蜜蜂圍繞蜂巢一樣圍繞著包括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在內的大多數星系。但是利用哈勃望遠鏡,我們發現了一個以前未曾謀面的星團群,它們在星系之間的空間流浪。通過研究一項遠古星系間的相互碰撞、吞噬記錄,我們認為這些宇宙流浪者是從距離很近的星系中分離出去的。而通過觀測範圍更大的HST圖像展示,它是一個名為阿貝爾 1185星系團的核心部分。
-
銀河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正在甦醒,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嗎?
恆星在生命盡頭的爆發不僅可以演化出更重要的宇宙元素,而且還能夠轉化為其它的特殊天體,比如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對於白矮星,中子星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是可以觀測到更詳細的情況,可是對於黑洞這種異常強大的天體,我們了解得卻非常少。
-
解密在建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 清晰度是哈勃十倍
清晰度是哈勃望遠鏡的十倍 斯韋爾斯說,天文望遠鏡是人們直接觀察宇宙的唯一手段,400年前伽利略就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到很多人類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東西,隨著望遠鏡的發展,模糊的宇宙逐漸清晰。 三十米望遠鏡(T hirtyM eter T ele-scope,簡稱T M T )是什麼概念呢?
-
日本科學家發現「黑洞行星」,就在銀河系中心,會有生命存在嗎?
當人類進入到現代,伴隨著天文事業的發展,有科學家提出,銀河系的中心或許是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後來,通過觀測,最終確認是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主宰一切的神秘黑洞在目前已知的各種黑洞類型中,每個大星系中心都有的超大質量黑洞,無異於是最神秘的天體。
-
M78星雲的「哥哥」M87心系出現黑洞了
M87星系黑洞是位於M87星系的一處巨大黑洞,距離我們太陽系約5000萬光年。其體積巨大,是太陽的680萬倍,足以吞噬整個太陽系。研究學者認為過去某段時間裡,幾百個小黑洞融合一體形成了這個巨大黑洞。相比而言,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只有這個黑洞M87的千分之一大小。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黑洞「真容」。
-
黑洞能夠隱藏自己,為什麼我們還能夠觀測到它?引力太強惹得禍
一些小黑洞即使到達了我們的面前,可能我們也發現不了,黑洞之所以能夠將自己隱藏起來,原因就是光子經過它的時候,會被其強大的引力扭曲從而吸收。我們都知道,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目標天體,是因為這個天體有光子進入了我們的觀測視線。如果沒有光子進入,那麼我們就無法直接觀測到目標物體,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恆星,看到行星,看到宇宙中很多的各種普通天體,可是面對黑洞,我們卻無法直接觀測到。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哈勃望遠鏡捕捉到令人驚嘆的兩個行星星雲的新圖像
在它垂死掙扎的過程中,它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周期性地釋放出氣體層美國宇航局剛剛從哈勃望遠鏡中發布了關於兩個年輕行星星雲的圖片,它們正在擴大由瀕死的恆星脫落外層所形成的氣體外殼。這些圖像為了解恆星在生命結束時可能經歷的混亂提供了新的視角。
-
哈勃望遠鏡拍攝到「星系之王」:直徑46萬光年,恆星數量1萬億
當時,囿於有限的觀測手段,維拉·魯賓僅對其旋轉方式和物理特徵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並且由此發現了暗物質存在的證據。隨著觀測設備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已經知道,這個令人望而生畏的龐然大物,其直徑約為463000光年,是我們的銀河系直徑的2.5倍多,其中的恆星數量也是銀河系的10倍多。日前,哈勃空間望遠鏡就拍攝到了該星系有史以來最清晰的照片。
-
哈勃太空望遠鏡眼中宇宙美爆了
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遠鏡搭乘著發現號太空梭一飛沖天,開啟一段偉大的太空探索傳奇。轉眼之間,哈勃已經服役了30年,年紀比很多讀者都還大。過去30年裡,哈勃就像人類觀望宇宙的天眼,憑藉無與倫比的性能,窺探無窮的宇宙奧秘,讓每一位凡夫俗子都有機會好好欣賞塵世之外的曼妙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