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7日消息,當一個黑洞吞噬一顆恆星,它會同時將一團行星質量大小的氣體物質「嘔吐」出來,這些氣體團會在星系內部穿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偶爾這些氣體團也會運動到距離地球僅有數百光年的範圍內。根據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CfA)發布的一份公報,幾乎每個星系的核心位置都隱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其中也包括我們所在的銀河系。
當一個黑洞吞噬一顆恆星,它會同時將一團行星質量大小的氣體物質「嘔吐」出來,這些氣體團會在星系內部穿行
這種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強大引力場能夠撕碎臨近的恆星,並在吞噬的過程中產生行星大小氣體團塊。
伊登·吉爾瑪(Eden Girma)是哈佛大學本科生,也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表示:「一顆恆星被撕碎之後可以形成數以百計的行星大小的氣體團塊。我們想要知道它們最終的歸宿如何?這些團塊最近會抵達距離地球多近的位置上?我們設計了一款電腦程式來回答這些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被黑洞「嘔吐」出來的氣體團塊最近可以抵達距離地球僅有數百光年的範圍內,其質量則可以高達木星的數倍。然而這些物質團塊與行星畢竟是非常不同的,因為它們完全是由恆星物質組成的,並且其形成的過程相比一顆行星也要迅速的多。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公報中表示:「黑洞撕碎一顆恆星只需要一天時間,而隨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會重新聚合成為球形。而相比之下,要形成一顆行星需要至少數百萬年的時間。」
這種黑洞的「嘔吐」產物被「吐出來」之後將會以大約3200萬公裡每小時的高速在星系中穿行,因此只需要大約100萬年時間就可以從銀河系中心抵達地球附近範圍。然而它們中的絕大部分將會離開銀河系。事實上科學家們估算認為有高達95%以上的這類氣體團塊最終將離開銀河系,最後進入其他近鄰星系。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詹姆斯·古利奧辰(James Guillochon)表示:「其他星系,比如仙女座大星系,也在不斷地將它那裡產生的這類氣體團塊輸送到銀河系。」
科學家們計劃未來利用更加強大的設備,如正在智利境內建造中的「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SST)以及計劃於2018年發生升空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開展相關觀測。這類高性能設備將有更高的希望能夠捕捉到這些氣體團塊在太空中飛行時產生的微弱閃光。不過,研究人員也承認屆時我們仍將很難把這類黑洞「吐出來」的氣體團塊與星系間的流浪行星很好地相互區分開來。吉爾瑪表示:「大約每1000個流浪行星中才會有一個這類由黑洞產生的怪胎混跡其中。」
[廣告]活動入口:
買美股,上老虎 - 超低佣金,每股只需1美分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