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2020-12-18 科學網

 

記者11月23日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北京召開。大會在中國科協指導下,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聯盟、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共同主辦,並得到國際國內十餘家官方單位及權威機構的支持。

大會旨在向全球科學界傳遞來自中國友好、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聲音,共享中國系統、開放、活躍、協調的科研創新生態環境,並全球發布共同推動「科學無邊界 科技共同體」的聯合倡議。屆時,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院士領袖、中國領軍科學家將濟濟一堂,鼓勵國際科研協同和跨國合作,推動突破性創新與思想、分享培養年輕研究者的方法與路徑,促進科研成果的全球應用發展與產業轉化。

大會還將匯聚來自全球的前沿IP、尖端產業化項目、著名高校及獨立研究所、世界500 強公司、領袖級創新企業以及各跨國創新系統、產業加速器、影響力資本和可持續投資基金,以線上線下、國內國際的聯動共襄盛會,切實成為多維度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和要素以促進提升原創能力和產業升級的重大舉措。

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聯盟(Laureate Science Alliance)是由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理察·羅伯茨爵士於2016年正式創立並親任主席的公益性全球性科學共同體,聯通了超過16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各世界頂級科學獎項得主及全球著名研究院所和高等學府,構建了「全球頂級科技資源體系+泛歐美科技產業合作網絡」的核心資源,致力於推動科技全球化。羅伯茨領導的Pro-GMO運動是全球科學界最大規模的國際聯合倡議之一,迄今已獲得155位諾獎得主、1.3萬名全球科學家和200餘國家級和跨國科研機構聯名支持。

今年5月,羅伯茨組織81位美國諾獎得主聯名致函美國政府,譴責其取消與中國合作研究冠狀病毒動物傳播項目的聯邦撥款,用行政影響幹預科學的行為。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羅伯茨明確表示:「沒有科學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不是自然產生的」,並代表諾獎得主群體明確表示了對國際科研合作、科技交往乃至科學外交的充分肯定及對「人類科學共同體」表示了堅定和廣泛的支持。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即將召開
    本報訊: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經中國科協研究同意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即將召開。大會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聯盟、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共同主辦,並得到國際國內十餘家官方單位及權威機構的支持。
  • 中國醫師協會2020年醫師年會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中國醫師協會原會長張雁靈正在講話(聰慧供圖) 1月10日,中國醫師協會2020年醫師年會在京召開。 詹成付表示,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希望中國醫師協會不斷努力,抓住機遇,承擔起更多政府轉移職能,不斷壯大組織力量,走向更加成熟和輝煌的未來,為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作出更多貢獻,留下屬於協會的燦爛篇章。
  • 第四屆全國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大會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近日,第四屆全國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大會在京召開,推動業內優勢單位與專家群體的合作,促進領域內需求牽引與技術進步。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屠呦呦這幾日有轟動效應的新聞,我國本土第一位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2020年兩院院士的評選或許要算其中之一了。據說,評委給出的落選理由一是沒有留洋背景,二是沒有博士學位,三是沒有足夠的論文。
  • 崔各莊論壇在京召開 演講局邀諾獎得主與業內共話科技成果轉化
    崔各莊論壇暨諾獎成果轉化高峰論壇8月10日在京召開。中新網李卿攝中新網8月10日電(羅琨)由演講局(Speaker Bureau)、天使匯、北京萬荷藝術文創園聯合主辦的「崔各莊論壇暨諾獎成果轉化高峰論壇」8月10日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得到北京崔各莊鄉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 同濟大學張弛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8月27日,歐洲科學院正式發布2020年度化學學部院士增選結果,同濟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張弛當選歐洲科學院
  • 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專家介紹石墨烯晶圓研發成果 10月16日至18日,「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全國石墨烯領域專家、企業家等近500人現場參加了活動,來自國內外的3000多名石墨烯材料專家、企業家、展商單位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齊聚一堂, 大會邀請到石墨烯諾貝爾獎獲得者、歐盟旗艦計劃戰略委員會主任Andre Geim(線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幹勇,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歐洲科學院院士、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項目負責人Xinliang Feng,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科技官兼管理部主席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京舉行—新聞—科學網
    12月11~12日,經教育部批覆,由中央電化教育館與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京舉行。
  • 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蘇州召開—新聞—科學網
    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江蘇蘇州召開。
  • 2020年諾貝爾獎-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研碩果需要多方「接力」 好奇心驅動基礎研究 【諾貝爾獎啟幕,因疫情60多年來首破傳統 百年前險夭折……】 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
  • 第二屆中國鐵路發展論壇在京舉行—新聞—科學網
    中關村豐臺園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發布   10月23
  • 嘉賓篇丨諾貝爾獎獲得者Aaron Ciechanover·為峰會演講
    「2020未來實驗室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組委會成功邀請到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將為峰會致辭。·想近距離了解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嗎?·想知道Aaron Ciechanover對未來實驗室發展有哪些獨到見解嗎?
  • 京港創客大賽暨全港學界電動車程式賽在京舉行—新聞—科學網
    近日,第二屆「京港創客大賽暨全港學界電動車程式賽」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由北京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主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協辦。
  • 別急,笑一個先—新聞—科學網
    利用蚯蚓「抖」出法拉第波、通過實驗證明用人類糞便冷凍後製作的刀具並不好用、忍受不了別人吧唧嘴是得了「恐音症」……日前,國內知名泛科普文化平臺果殼聯合快手科普推出了2020
  • 2020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華帝洗碗機技術獲權威認可
    -11-13/15:14 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 速讀—新聞—科學網
    論文題目:縫紉機與晚清民國女性身份的建構 作者:章梅芳 李京玲 出處:[J].科學文化評論,2020 論文題目:由獎勵制度看日本科普政策與實踐的發展動向 作者:諸葛蔚東 張一婧 傅一程 出處:[J].自然辯證法通訊,2020
  • 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深圳打造合成生物產業創新高地 助推 「IT+BT」融合
  • 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在京掛牌—新聞—科學網
    武警黃金部隊轉制改革邁出關鍵一步
  • 2020國際先進車用材料創新應用峰會即將召開—新聞—科學網
    由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主辦,淄博高新區管委會、淄博市科學技術局、山東理工大學等單位承辦的2020年國際先進車用材料創新應用峰會,將於10月21-22
  • 科學網博客話題是華人科教界的風向標。科學網博主總是在第一時間...
    此次發現意義重大,前兩次中微子振蕩的發現者都得到了諾貝爾獎。科學網特邀請了參與此次項目的曹俊、邢志忠兩位老師,與廣大網友就此次發現進行交流。 6年內升不上副教授,將轉為非學校編制員工。本科生的課主要由教授副教授講授。4月23日,武漢大學法學院47歲副教授陳少林因「沒能評上教授職稱」對評審委員會成員的林莉紅教授大打出手,林當場暈倒被送醫。12月21日,科學網博主再次發起有關Tenure-track制度中國行的討論。學術職稱評審——這個永不退燒的中國特色話題,一直在糾結著人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