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
中環在江蘇宜興投產大矽片項目。預計8寸產線月產能達75萬片,12寸產線月產能達60萬片(對比原規劃上調20萬片)。
事件二
8月份全球半導體的銷售額為34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4.8%, 相比於7月銷售額增加2.8%。其中,中國地區銷量下降15.7%。
事件三
9月21日,總投資超過2200億元的合肥長鑫集成電路製造基地項目籤約,其中長鑫12英寸存儲器晶圓製造基地項目總投資約1500億元。
投資要點
1 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持續下降,未來有逐步回暖趨勢:
8月全球半導體的銷售額為342億美元,同比-14.8%。其中,中國地區銷量-15.7%。全球半導體銷量已連續八個月同比下降。但全球半導體銷量近期略回暖,7、8月銷量環比分別增加1.7%和2.8%。進出口方面:8月集成電路進口額280.81億美元,同比+2.35%;累計進口額1921億美元,同比-6.2%。集成電路設備累計出口額92.88億美元,同比+ 33.71%;集成電路累計出口金額642.56億美元,同比+20.6%。設備廠商方面:2019Q3龍頭設備廠商營收均有下滑:AMAT、LAM、ASML營收分別同比-20.32%/-22.03%/-6.3%,2019年累計營收分別同比-18.02%/-12.09%/-4.5%。
2 大基金二期重點扶持設備和材料國產化,設備龍頭有望受益:
基金一期全部投資完成,二期即將啟動,預計規模超2000億元,將會加強對設備的部署力度,國產設備商有望顯著受益。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將是大基金二期支持重點,受到貿易戰和設備禁運的影響, 國內IC設計公司面臨設備採購難的現狀,開始在國內培養新的設備供應商,以華為海思為代表的IC設計公司在加速半導體生產環節的測試設備國產化。封測環節的測試設備長期被國外企業愛德萬和泰瑞達壟斷,市佔率達到90%以上。以【長川科技】和【華峰測控】為代表的國產設備商已獲得華為海思認可,將獲得從0到1的訂單機會和客戶的協同技術進步。國內晶圓投資未來3年年均超過300億美元,目前國產化率僅為10%。目前已有【北方華創】,【至純科技】等設備公司圍繞合肥長鑫DRAM項目展開布局。我們預計伴隨合肥長鑫DRAM項目的投產到量產,國產設備商有望獲得技術進步和大額訂單。
3 半導體大矽片國產化加速,設備龍頭晶盛機電最受益:
目前國內大矽片規劃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晶盛機電已經合作或有望合作的大矽片公司包括實力較強的中環、新昇、有研、合晶等矽片廠,四家規劃總投資額超過500億元。晶盛機電在大矽片設備整線製造能力已達70-80%,包括長晶、切磨拋等環節,關鍵耗材的坩堝,拋光液也已具備國產化能力,將持續受益於大矽片國產化進程。中環8寸產線正式投產,12寸設備進場在即。中環領先大矽片項目擬投資30億美元實現75萬片/月8寸產能和60萬片/月12寸產能,從2017年底開工至今8寸線投產,用了不到兩年時間。目前產能:8寸產線已具備25萬片的月產能,12寸具備2萬片的月產能。8寸產線已投產1條,共規劃3條產線,全部無人化工廠。最新進展:2019年6月以來,中環股份採購設備節奏明顯加快,採購規模也同時增加,採購設備集中在清洗設備、研磨設備、檢測設備。一期9月1 條 8 英寸產線投產,12 英寸項目預計10月開始設備move in,2020 Q1開始投產,12寸招標有望逐步開啟,作為核心設備商晶盛機電有望大幅受益。
投資建議
【中微半導體】國產刻蝕機龍頭;
【晶盛機電】國內晶體矽生長設備龍頭企業,在長晶爐方面已有成果;
【北方華創】產品線最全(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等)的半導體設備公司;
【長川科技】檢測設備從封測環節切入到晶圓製造環節;
【精測電子】收購韓國IT&T公司25.2%股權,從面板檢測進軍半導體檢測領域;其餘關注【華興源創】國產半導體測試設備龍頭);
【至純科技】(國內高純工藝龍頭,清洗設備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