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藝術門類之一:圍棋雅史

2021-01-05 人民網

原標題:圍棋雅史

  《重屏會棋圖》,五代南唐周文矩繪

  西夏時期的棋盤殘塊及棋子

  漢代陶製棋盤殘塊

    近日,神秘棋手Master(大師)橫掃棋壇,中、日、韓等國的頂尖棋手如柯潔、聶衛平、常昊等相繼敗在Master手下。在與古力決戰前,已經取得59連勝的Master終於揭曉了自己的身份,它就是去年大出風頭、戰勝李世石的AI機器人AlphaGo(俗稱「阿爾法狗」),Master最終戰勝古力,取得60連勝。

    這對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圍棋來說,意味著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啟。簡簡單單的棋盤中,蘊藏了數不清的故事,同樣,更多的故事還將通過棋盤延續下去。

    如今,圍棋不僅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職業。殊不知,在數千年前,圍棋不僅有著濃厚的「工具」色彩,而且人們對圍棋的評價並不高,不少人認為下圍棋是浪費時間和人力的「不孝」表現。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圍棋也從一個被貼上「博弈」這個不太光彩標籤的遊戲,成為一種風雅之事,在文人雅士中得以發揚光大。

    圍棋起源說法多樣

    「琴、棋、書、畫」說的是中國古代四大藝術門類。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圍棋是古人喜愛的娛樂活動,幾千年來長盛不衰。在數千年的歷史裡,誕生了無數的圍棋高手,他們在這小小的棋盤上,發生了太多的故事,而且對弈之風一直延續至今。

    正因為廣受人們的喜歡,在追溯圍棋的起源時,不同時代的人摻雜著不同的情感,做出了不同的解讀。這也使得圍棋的起源之說變得撲朔迷離。不過,在這些多種多樣的說法後面,都有一個共同點:有著濃厚的「工具」色彩。

    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要屬「堯舜造以教子」的說法。晉朝的張華在《博物志》中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其法非智者不能也。」從這個記載來看,堯造圍棋,是為了開發智慧。後人在反對下圍棋時,常常會引用這個起源傳說。比如東晉大將陶侃曾沒收部下的圍棋和博具,全部扔到長江裡,並且聲言:「圍棋,堯舜以教愚子……諸君並國器,何以此為!」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明帝熱衷圍棋,有大臣曾以「堯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為理由,勸皇帝放棄這一愛好。

    這個起源說有很多不確定之處,其實,《博物志》的張華在提出這個觀點時,自己也並不是特別肯定,所以他才這樣寫:「或雲舜以子商均愚」,只不過後人在提出「堯造圍棋」這個說法時,有意無意中隱去了張華那句話中「或雲」這個關鍵點。

    另一種圍棋起源的說法是「戰爭說」,唐朝詩人皮日休在《原弈》一書中說,「則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偽之道,當縱橫者流之作矣。」

    在皮日休看來,圍棋與兵家之道有著相似之處,他由此推斷圍棋起源於推崇權術的戰國。在皮日休明確提出「圍棋起自戰國」說法的幾百年前,漢朝的馬融在《圍棋賦》中曾有類似的推斷:「略觀圍棋法於用兵。」

    不過,根據一些文獻的記載,早在戰國之前的春秋時代,圍棋就已流行起來。例如春秋時代成書的《左傳》就記述了一段用圍棋作例證的對話:「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偶,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可免矣。」由此可見把圍棋的起源說成是戰國時期的產物,顯然與事實相悖。

    還有一種比較有趣的起源說,即圍棋起源於「八卦」,因為在圍棋中涉及了關於八卦、天文、地理之類的知識,甚至還有人認為圍棋是《易經》的工具。

    漢代史學家班固在《弈旨》中指出:「局必方正,象地則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陰陽分也;駢羅列布,效天文也。」北宋翰林學士、棋手張擬寫的《棋經十三篇》認定「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黑白相半,以法陰陽。」南宋理學家陸象山也說圍棋「此河圖數也」,而河圖被認為是八卦的原型。

    近代圍棋大師吳清源在書中也曾說過:「圍棋最初不是一種爭勝負的遊戲,而是佔卦,天文《易經》的工具」,吳清源認為,「棋盤上像現在的一樣,畫有一道道的線,用白子和黑子來推測陰陽的變化。」這種八卦起源說給圍棋賦予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八卦起源說其實有諸多值得商榷之處。《易經》是商周時代的文獻,如果那個時代就有了棋盤,其規格也不會像現代棋盤一樣:縱十九道,橫十九道,共有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據文字記載,圍棋流行到東漢時期,棋盤才發展到橫豎十七道的規格。東漢邯鄲淳著的《藝經》,就清楚地記述:「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秦漢前對圍棋多為負面評價

    有意思的是,在秦漢以前的歷史記載中,圍棋很少獲得正面評價。當時的人們常常將圍棋和當時流行的另一種遊戲「六博」並提,合稱「博弈」。《論語·陽貨》中記載孔子的話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這句話就是說,「整天吃飽了飯,什麼事也不做,是不能取得成就的。不是有擲彩對弈的遊戲嗎?乾乾也比閒著好。」由此可見,在孔子眼裡,下圍棋僅僅比飽食終日稍微好一點。孟子更進一步,將「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看作浪費糧食的「不孝」行為。

    孔孟之道對於圍棋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當時的生產力低下,對弈則大大影響了人們勞作的時間。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圍棋的發展比較緩慢。到了漢代,圍棋逐漸開始在宮中流行。據《西京雜記》記載,每年八月四日這一天,戚夫人總要陪高祖劉邦下圍棋。

    東漢時期,圍棋活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間,出現了一些有關圍棋的專著。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寫有《弈旨》一文,這是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圍棋理論文章。班固的學生馬融,寫了一篇《圍棋賦》,內容比《弈旨》更豐富,對棋藝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國時期,圍棋出現了大的發展,湧現出大批優秀棋手。「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就是一位高手。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棋局亂了,王粲憑著記憶,重新擺出了原來的棋局。下棋人目瞪口呆,他們用布把復盤的棋局蓋起來,請王粲再重擺一遍。王粲胸有成竹,第二次擺出了打亂前的棋局。下棋者揭開罩布,兩盤棋局相對照,不錯一子。王粲在《弈旦評》(明代馮元仲著)中被譽為「弈中神人」。

    在漢代至三國時期,反對圍棋的觀點也大都沿襲孔孟的偏見。西漢賈誼說:「失禮迷風,圍棋是也。」西漢劉安在《淮南子》中說下圍棋太浪費時間,如果用下棋的時間去讀書求學問,「聞者必廣矣。」

(責編:魯婧、董子龍)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古代的圍棋高手!
    盤點中國古代的圍棋高手!通觀一下我國古代著名的棋局,作為先民的娛樂消遣方式,古代先民早已發明了棋。圍棋見於我國史籍的記載在於春秋時期。那麼我國古代都有哪些圍棋高手呢?孫策東吳大權的奠基者孫策是東吳大權的奠基者,孫權長兄,史載孫策也是圍棋高手,孫策前往壽春依附袁術,與圍棋高手呂範一見如故,呂範和孫策可謂「棋逢敵手,將遇良才」。現今傳世的最古老的棋譜,就是孫策和呂範的對局,在宋代棋書《忘憂清樂集》中有記載,是三國乃至魏晉的傳世唯一史料,引來圍棋研究者的注意。
  • 手機與圍棋相輔相成,藝術與科技完美結合
    華為站在文化與科技的交匯點圍棋作為琴、棋、書、畫中國四大傳統藝術形式之一,一直以風雅、豁達的形象存在於人們心中,棋盤的方寸之間展現的是棋手心中璨若星河的智慧和風度,這也與華為手機高端時尚的品牌形象十分契合,兩者都有著對智慧高雅的最佳詮釋。圍棋可謂是最適合展示中國智慧與文明的藝術遊戲,黑白棋子之間,棋藝帶來的啟悟和內涵被無限拓展,棋盤之外的天地也被融合為一。
  • 中國十大名著|小說史偉大的藝術成就
    著作者|施耐庵中國十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 古代排名第一的遊戲:圍棋
    弈秋本來無名,他喜歡圍棋喜歡到極致,到處找人下棋,越下越厲害越是無人能敵,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圍棋第一人。因為他成為了圍棋高手,所以人們給他起名為弈秋。秦始皇焚書坑儒,以法家理論作為治國的依據,將其它學說圍追堵截,恨不得全部焚毀。圍棋也因此隱退,鮮少出現。東漢初期,古代桌遊六博戲仍舊盛行於世,可以用來博弈的棋類遊戲圍棋仍舊無人問津。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西方雕塑與我國古代雕塑
    《沉睡的繆斯》是布朗庫西追求卵形表現力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個大理石面頰平靠的頭部,造型被簡化為一個表面極其光潔的卵形。因而我們更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發展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繼承與發展我們]的雕塑事業。
  • 從《棋魂》談起:人工智慧真的會毀了圍棋這門藝術嗎?
    圍棋作為我國古代的「四藝」之一,是擁有幾千年歷史的益智遊戲、智力運動,更是一門雙方博弈的藝術。不管是《棋魂》漫畫、動畫亦或是真人版,都把棋裡棋外蘊涵的人生哲理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古今中外眾多棋手追求的「神之一手」,更是《棋魂》貫穿始終的線索。所謂「技藝」,在方寸之間、黑白交錯中,煥發出無限的魅力。現代圍棋的轉折點在2016年。
  • 官宣:東方美學、人生八雅——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八雅說】八雅說,說八雅,八雅先生說文化。撫琴聽流水,閒坐觀春秋,品「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靜、寧、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八雅文化——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中國古代文人必備的根本素養,亦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 「東方美學、人生八雅」 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在京成功...
    據八雅文化網報導:「東方美學、人生八雅」——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於2020年12月18日14:58——17:28在北京成功舉辦。 「東方美學、人生八雅」 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以八雅文化之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主導元素,有效融合八雅文化領域相關產業,並與相關聯企業進行長期戰略合作。 此次活動是由八雅文化網、八雅文化產業聯盟、北京八雅文化弘道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北京四為書院、北京八雅大公書畫院、山東八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協辦支持。
  • 中國古代圍棋讓子棋巔峰之作——嘔心瀝血的血淚篇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國古代圍棋讓子棋的巔峰之作——《血淚篇》十局中的一局。《血淚篇》是中國古代棋聖黃龍士與他的學生徐星友的讓三子對局。黃龍士天縱奇才,十八歲即以七戰全勝的佳績挫敗老一輩國手盛大有,蜚聲海內。其後縱橫棋壇,所向披靡,被時人列為清代「十四聖人」之一,與黃宗羲、顧炎武等大儒並稱,尊為「棋聖」。
  • 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蘭陵王到底有多美?你看他的復原圖,就明白了
    所以人們一提到美人兒,都會想到我國歷史上有四大美女。反而就忘了,我國歷史上其實也有四大美男。其實關於四大美男,有多種說法。意見的不統一,多半是因為人們對於美男的審美標準從來沒有統一過,而且古代也有很多男子長相非常出眾。
  • 黑白有道 何雲波眼中的圍棋與中國文化
    何雲波是中國圍棋文化研究第一人,是第一個「圍棋博士」,他開闢了文學與圍棋文化研究的一個新領域。作為本次第九屆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圍棋賽的特邀嘉賓,何雲波在瀋陽市總工會主辦的「黑白有道——圍棋與中國文化」講座上,與廣大瀋陽圍棋愛好者分享了他對於圍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獨到見解:「大家往往只把圍棋作為一種競技遊戲,而忽視了圍棋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一種傳統文化。」
  • 故宮不雅照:色情還是藝術?
    [摘要]針對故宮不雅照,文化學者胡野秋表示,所謂「故宮不雅照」與藝術毫無關係,「無論哪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不可突破的底線,儘管拍攝者辯解是為了藝術,但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既尊重他人又有自尊」。 然而,近日網上流傳的一則「女模故宮拍不雅照」的新聞攪亂了故宮的平靜,照片尺度之大立時引發廣泛爭議,話題持續發酵。外界認為拍攝者此舉是對中國幾千年文化的褻瀆,拍攝者王動亦對此作出辯解與回應。2日下午,文化學者胡野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不諱地表示,所謂「故宮不雅照」與藝術毫無關係,「無論哪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不可突破的底線,儘管拍攝者辯解是為了藝術,但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既尊重他人又有自尊」。
  • 藝術欣賞||人生八雅 你有幾雅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軍旅畫家 蘭曉龍蘭曉龍生於開封,1992年入伍,1999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師從劉大為、王天勝、任惠中、袁武等先生。201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工筆人物畫專業研究生班,導師唐勇力先生。
  • 探究中國傳統藝術之美
    在中國,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家族中不可分割的組成,彰顯著無與倫比的魅力。這些年來,人們之所以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藝術,就是因為透過這扇窗戶,能夠審視古代中國的歷史進程、社會風貌、生活日常和價值追求。中國傳統藝術並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和生產生活、民風民俗緊密相關。《根源之美:中國藝術3000年》(全三卷)對於了解中國藝術的浩瀚氣象,帶來多方面的啟發。
  • 新書丨甘陽、侯旭東主編《新雅中國史八講》
    內容簡介清華大學新雅書院「中國史」通識課程講稿。孫慶偉、侯旭東、閻步克、張國剛、鄧小南、姚大力、劉志偉和楊念群等八位學者,依次對中國大的歷史時期與核心王朝的發展進程和時代特點進行綜括性的脈絡梳理和問題分析。
  • 西方古代藝術概念中的智識傳統
    自反式的現代與古代藝術理論之間內嵌著一種追逐智識的歷史同質性。  關鍵詞:西方古代藝術理論;現代藝術理論;智識傳統;歷史同質性  作者簡介:孫曉霞,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藝術學研究》主編;研究方向:藝術原理與藝術思想史  西方古代藝術概念從內涵與形態上都迥異於現代藝術理論
  • 下圍棋需要摒棄哪些壞習慣?
    少年派·教培智囊團 廣軍國藝培訓學校圍棋道場院長 李廣軍 圍棋是中國古代與琴、書、畫並稱的四大技藝之一。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在上五花八門的興趣班的孩子不少,但是能夠送孩子去學習圍棋的家長並不多。實則,圍棋的學習,對於孩子的智育和德育的培養有不少好處。初學者要有計劃地多練多參加比賽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圍棋學習也是一樣,剛開始接觸圍棋的同學們想要學好這門技藝,不僅要付出努力,還得懂得一些方式方法。多練習,有計劃。
  • 業餘圍棋「王中王」落戶北海 中國圍棋盤算「大動作」
    業餘圍棋「王中王」落戶北海 中國圍棋盤算「大動作」 2019-03-27 22:43: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尚剛談中國工藝美術史與名物研究
    尚剛(澎湃新聞 蔣立冬繪)在最近出版的《林泉丘壑:中國古代畫家和他們的世界》一書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尚剛先生對中國繪畫史做了簡明扼要的勾勒和梳理。事實上,對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他來說,中國工藝美術史才是本色當行,他的《元代工藝美術史》《隋唐五代工藝美術史》與《中國工藝美術史新編》都已成為相關領域的權威著作。
  • 古代著名的文人雅集,心嚮往之!
    古代文人墨客們一有空閒,就會約三五知已,到綠郊山野,松風竹月,烹泉煮茗,吟詩作對。這種以文會友的聚會在古代稱之為「雅集」。 雅集指的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 聚在一起, 通過焚香、掛畫、瓶供、 吟詠詩文、撫琴、禮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