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思維,改變人生|問題思維VS答案思維

2020-12-15 激活個體共創引導

今日和大家聊聊過去幾年對我個人影響非常大的「思維模式」這個話題。人也好,團隊也好,都有「問題導向」「答案導向」兩種思維模式。

01

問題導向思維,關注的是過去,發生了什麼導致今天的結果,這個模式下人們經常會問:

而答案導向思維關注的是未來,這個模式下人們經常會問:

02

下面舉兩個真實的例子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兩種思維:

第一個故事的主公人是我:

幾年前某次坐動車從濟南回到青島,通過*程預定了車票,當我到車站自助取票機上取票時,機器顯示我沒有訂票記錄。於是我查看手機,才知道原來在我來火車站的路上,也就是我網上訂票2個小時後,*程給我發了簡訊,告訴我車票預定失敗;於是我立即迅速查看了當晚各個車次的剩餘車票,發現根本沒有車票了。不出意外的話,等待我的結果是我要一個人在火車站附近住一晚,然後趕第二天最早的火車回青島,才能不耽誤後面的安排。

於是我很氣憤,打400電話過去問他們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為什麼收了票款後卻訂不到車票,即使訂不到也應該電話通知下才對,而不是不負責任地一個簡訊發過來單向通知,不管客戶是否會看到留意......

接線人員態度不錯,但告訴我這個問題必須白天找相關人員才能回答,她是夜班,可以幫助轉告。

和她溝通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狀態有些不對了,負面情緒讓我處於明顯的問題思維而不是答案思維。我發現自己正在做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為這一刻對我最重要的不是責備別人,而是趕緊想辦法去買車票回青島。

於是我向她表示歉意,告訴她我沒有針對她的意思,我其實是他們的忠實客戶,只是這個事情對我影響太大,讓我有些生氣。

最終,在想盡了各種辦法之後,我依然沒有買到那張車票。萬般無奈之下,我鼓足勇氣,做了生平絕無僅有的一個突破選擇:無票過安檢進站上車,然後上車補了一張站票。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某次我在客戶公司遇到的一位經理:

當天,她預定了一個會議室組織幾個人下午13:30開會。到了之後發現這個會議室正在被作為培訓教室使用。於是她很生氣,當場開始打電話求證為什麼她預定好了的會議室會被別人「佔據」了:

找HR部門負責培訓的人質問找公司負責會議室管理的人質問而且因為沒有這些人的手機號碼她都是先打電話給自己部門的同事要來對方的手機號……

這期間,參加她召集會議的幾個同事陸續都來了,再加上之前在場的十幾位參訓學員,大家都一直在聽著她氣憤地打這些電話,或許也不得不聽,因為她的聲調著實不小。

七八分鐘後,HR的人接到電話後匆匆趕來,和她客氣地說明了情況,並提議她去看看還沒有其他會議室可以用,她這才不甘心地離開會議室。

整個過程,從大家看她的眼神,聽她說話的表情,我能猜到一些人內心裡無聲的語言。

上面case中的我和她,當時的思維模式都是明顯的問題導向而不是思維導向。

03

當然,如果是解決技術問題,按照問題分析與解決的六步法,搞清楚問題的成因,了解WHY確實是非常核心和必要的步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就找到了解決方案」;但是

想像一個問題導向的管理團隊,有了問題之後,經理們圍坐在會議桌前,互相提問誰,做了什麼,為什麼時,這個團隊的氣氛是什麼樣的?你會想到用什麼詞來形容這樣的氛圍呢?

批評,指責,抱怨,後悔,推諉責任,辯解,自我保護,是嗎?

這樣的場面,在我們的身邊是不是並不少見呢?

問題導向的領導關注員工做錯了事情和員工不擅長的地方,也許是缺點,也許是短板,他們經常給人壓力,讓員工感覺受到指責,批判,挑剔;為了迎合上級的要求,做到及格,員工也會做出改進,但這樣的改進是迫於外在的壓力所做出的被動改變,換言之,絕大部分員工會不得不做得更好,但不會超出你的期望。

(當然,也有極少數自我驅動的員工會把你的壓力變成動力或者可以自我調整不受這樣的領導者的幹擾);

而答案導向的管理者給員工以信任和支持,當員工做錯了或者做得不理想時,他們會鼓勵激勵員工,會引導問題導向的員工從自責和自我批評狀態調整到聚焦未來的積極狀態,啟發員工自己找到或者與員工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員工會非常積極主動的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上下級之間的信任也會因此而加深。

04

問題導向的父母會問:

為什麼啊?怎麼搞的啊?甚至會批評孩子:

早告訴你要認真準備的,都是你平時不努力造成的。

而答案導向的父母則會這樣與孩子對話:

下一次你希望拿到什麼成績?怎樣做可以去實現你的想法?

當然,對於孩子挫敗的情緒的處理,表現出大人的同理心(共情)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然後才是聚焦答案提問。

05

今年年前有一次在給一個杉樹大學生做教練輔導時我問她「聽了大四學姐的分享講座,你的啟發和收穫是什麼?」她的回答是典型的問題導向:

1.我和她差距好大。2.我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不夠努力。3.我好羨慕她可以那麼輕鬆自如地做公眾演講。我用教練的方式把她的回答照鏡子給她看,問她發現什麼,她說:

「我總是自我批評,否定,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為了說明差異,大家可以去嘗試說一下這樣兩句話:「我將來也可以像她一樣優秀」和「我和她差距好大」,體會一下哪句話更讓我們有力量去去改變,做更好的自己?

從問題導向到答案導向,不只是冰山上的行為方式的簡單轉變,更重要的是內在的思維模式的轉變。要做一個更聚焦真正的目標,更有效率的團隊領導者、為人父母者、追逐理想的個人,時時覺察自己當下的模式,及時做出調整,這是轉變的第一步。

作者:共創引導-劉秒(hellen)

本文為共創引導平臺老師劉秒(hellen)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或聯繫我們獲得許可

相關焦點

  • 《無限可能》:學會斷舍離,才能改變思維,成長更快
    而這正是因為固定的思維方式所導致,如果我們想要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就要不斷踐行新思維,也就是學會剔除與需求無關的東西,從改變思維開始。 學會斷舍離,運用 FAS學習法 除了認知和思維的改變,還需要從行為上不斷改變。
  • 改變思維的五個「力」
    但是,有些東西是沒變的,比如你長期以來的思維方式。為什麼學習可以改變人生?如果不學習,你就固定在那裡了,即便四十歲也和二十歲的思維是一樣的。你的方式方法在這個領導這裡受到欣賞,在那個領導那裡就不在乎這些。所以我們需要一種靈活力。要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
  • 人的根性、心胸以及思維定勢是如何的被改變的?
    人的根性思維決定了你的器量人們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性是難移,但是,確是並不是不能移,只是需要改變的是,人的根性思維!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定勢,有多難,不言而喻,那最為主要的就是,要改變一個人認知,改變一個人對於世界的認識也就是所謂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改變的是一個人對於這個世界的基礎知識!改變的是一個人對於這個世界的基礎知識!
  • 科學技術可以改變人類的思維方式
    科學技術既是思維運作的特殊領域,也是一種活動方式。它對人類自身思維水平的發展不斷地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科學技術的創新性、先進性決定了它是思維訓練的平臺和思維發展的前沿陣地思維結構集中反映著人們的思維水平。
  • 如何掙大錢,出人頭地,請改變思維
    如果想讓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想掙大錢,出人頭地,必須改變自己做事的思維方式。什麼是思維?這是凌駕於想法上的一種意識,很多人看事情只看片面,如今的社會應該從多方面進行思考。在這個思維風暴中,想要脫穎而出,必須做出一些與常規想法不同的方式。
  • 破局思維:高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論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去沙灘上看潮水褪去後,散落在泥沙上面露出的貝殼,一覽無餘的展現在自身面前,此時我們不在瘋狂的尋找遇到問題的答案,而發現「答案有很多,就在眼前」。在思維的層級中,每個層面的思考都會對下面的思維層次產生嚴重的影響,而更高層次的改變,將會向下傳遞,從而在低層次上產生相應的改變。層級越低的問題,越容易破局,日常中我們多數遇到的都是環境因素和行為因素造成的問題,當問題是在價值觀層級的時候,解決的難度相對就比較大一些。
  • 稻盛和夫:如何改變思維方式,人生將發生180度魔術般地轉變?
    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人生更美好、更幸福?我用下面這個方程式來說明: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稻盛和夫《活法》能力從0分到100分;熱情也就是努力程度,從0分到100分;思維方式從-100分到100分。
  • 稻盛和夫:思維決定人生,想要改變自己,從「心」開始改變
    中卻說:「從少年時代起,一直到踏入社會,我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利,我的人生是挫折和失望的連續:小學考初中兩次沒考上、患肺結核臥病在床、高中考大學失利、此後的就職也很不如意。」從不順到成功,究竟是什麼改變了稻盛和夫的人生?稻盛和夫說:「一切始於心,終於心。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內心描繪的景象,會在人生中如實再現。
  • 營銷總監能不能改變老闆的思維?能改變多少?
    他說衡量一個營銷總監是不是很厲害,關鍵就看這個營銷總監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改變老闆的思維,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讓老闆接受你的整套營銷模式。我問,那麼你改變了幾個老闆的思維了呢?你怎麼讓他們老老實實聽你的呢?他避而不答,反而對我說,如果他們不聽我的,我就不鳥他們。
  • 請先改變你的思維模式
    有的人則可以兩年跳3級,早早站在人生巔峰?決定一個人有多成功的,並不是看他有多勤奮,而是看這個人的思維模式。思維方式決定了行為方式,行為方式最後決定了你最終的高點在哪裡。在紛擾不堪的世界中,沒有一個人能獨善其身,不被外界的噪音所困擾。我們的美好時光轉瞬即逝,我們的最初夢想從未實現,我們面臨的選擇時的手足無措,卻與日俱增。
  • 用網際網路思維改變印刷 顛覆營銷模式
    原標題:用網際網路思維改變印刷 顛覆營銷模式  「網際網路思維」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蔓延至印刷業。當印刷這個傳統行業與網際網路思維發生碰撞時,業內湧現出了諸多探索模式——是注重印企傳統製造實力,還是倚重網絡平臺?
  • 破局思維:如何找到直擊問題的本質?
    在比如很多年輕人想通過創業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卻發現「沒有第一桶金」你根本創不了業等等。這些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相信你也深有體會,提到「死循環」這個詞彙,多數人就有感覺,這些「死循環」就是一個又一個局,往往這些局會把自己死死的困住,讓自己的固定思維像關在「囚籠中」一樣,動彈不得,那該怎麼做呢?答案就是:「破局」。
  • 原來編程真的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
    每個職業都會把人訓練出特定的思維方式,但有些職業的思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機會不多。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是把人類的需求和機器實現連起來,很多算法和模型其實是真實世界的抽象,所以很容易把思維方式帶到實際生活中表達出來,於是就更引人注意。程式設計師的思維方式重點有以下幾個特點!
  • 天道:改變命運不僅僅是靠努力,還需要改變思維方式和永保活力
    就是賺錢的思維。賺錢不和學歷成正比,不和體力成正比,不和時間成正比,而是與你的思維息息相關!但是這點小事還難不著李老高人,他為了做好網際網路生意,每天用3 4個小時盡最大的努力來學習網際網路知識,比如打字,辦公軟體等等……《天道》這部電視劇十幾年前播出後就一直被人們奉為「神作」,是因為在《天道》中講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經商的技巧、以及人性和規律,它獨有的「天道思維」向人們展示出人生有無限種可能和精彩。
  • 思維方式決定年輕人的未來,具備終身成長思維,人生就有無限可能
    —你的人生也會是這樣的嗎?這是美國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的一句名言。後來這句話被發展成「有的人25歲就死了,只是到75歲才埋葬」。這句話後來因一則動畫短片《墜樓》而火了起來。當然這裡的死指的是激情的褪去、夢想的幻滅,是沒有希望的庸庸碌碌,是指精神的死去。其實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與視頻中的中年男人沒有區別。
  •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設計思維設計思維:是以人們生活品質的持續提高為目標,依據文化的方式與方法開展創意設計與實踐。它既是積極改變世界的信念體系,也是一套如何進行創新探索的方法論系統,包含了觸發創意的方法。杭州的大都會項目,現場復刻的是上海大都會,也許有很多問題。所有的討論是基於一個已有的前提條件進行假設,一切不合理的行為是有個相對合理的解釋。突然拿出個平面,不講前因後果,這種討論其實意義不大。這段評價很說明問題,很好的體現了管理思維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 積極人生觀與跨學科思維
    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查理·芒格依然樂觀地面對生活,最後他按照醫生的叮囑努力改變他的生活狀態,最終從人生最黑暗的時期走出來。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當他們面對困難的時候,不輕言放棄,他們自身強大的樂觀特質讓他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而走向了成功。
  • 關於潛意識的句子,改變思維模式,打破人生的壁壘
    1、所謂模式,就是那些一再出現在你生命裡,不斷在輪迴的事情,是一個人固有的行為、思維、情緒反應等的統稱。2、一個不斷重複的行為,一定隱藏著什麼好處;如果一件事情沒有好處,一個人是不會這樣長期去做的。3、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時,生活已離我們而去。
  • 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實生活中那些長期經歷失敗的兒童、久病纏身的病人、無依無靠的老人、婚姻離異的男女、四處碰壁的求職者以及總是完不成任務的推銷員時,便會發現人類也常常陷入慣性思維的黑洞,並做出一些相應的消極事情。慣性思維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
  • 改變認知+升級大腦,結構化戰略思維是關鍵
    其中,經常會看到一些群友提問,涉及到各個領域、各種環節,不論多麼複雜的問題,都會有人回復給力的答案。時間長了我發現,其中一些回答問題的大佬,所處行業和提問者千差萬別,但還是會一語中的點透對方,這讓我覺得很神奇。難道是因為見多識廣,不相關的行業也能參透一二?直到讀完《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結合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我才明白了其中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