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和大家聊聊過去幾年對我個人影響非常大的「思維模式」這個話題。人也好,團隊也好,都有「問題導向」與「答案導向」兩種思維模式。
01
問題導向思維,關注的是過去,發生了什麼導致今天的結果,這個模式下人們經常會問:
而答案導向思維關注的是未來,這個模式下人們經常會問:
02
下面舉兩個真實的例子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兩種思維:
第一個故事的主公人是我:
幾年前某次坐動車從濟南回到青島,通過*程預定了車票,當我到車站自助取票機上取票時,機器顯示我沒有訂票記錄。於是我查看手機,才知道原來在我來火車站的路上,也就是我網上訂票2個小時後,*程給我發了簡訊,告訴我車票預定失敗;於是我立即迅速查看了當晚各個車次的剩餘車票,發現根本沒有車票了。不出意外的話,等待我的結果是我要一個人在火車站附近住一晚,然後趕第二天最早的火車回青島,才能不耽誤後面的安排。
於是我很氣憤,打400電話過去問他們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為什麼收了票款後卻訂不到車票,即使訂不到也應該電話通知下才對,而不是不負責任地一個簡訊發過來單向通知,不管客戶是否會看到留意......
接線人員態度不錯,但告訴我這個問題必須白天找相關人員才能回答,她是夜班,可以幫助轉告。
和她溝通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狀態有些不對了,負面情緒讓我處於明顯的問題思維而不是答案思維。我發現自己正在做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為這一刻對我最重要的不是責備別人,而是趕緊想辦法去買車票回青島。
於是我向她表示歉意,告訴她我沒有針對她的意思,我其實是他們的忠實客戶,只是這個事情對我影響太大,讓我有些生氣。
最終,在想盡了各種辦法之後,我依然沒有買到那張車票。萬般無奈之下,我鼓足勇氣,做了生平絕無僅有的一個突破選擇:無票過安檢進站上車,然後上車補了一張站票。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某次我在客戶公司遇到的一位經理:
當天,她預定了一個會議室組織幾個人下午13:30開會。到了之後發現這個會議室正在被作為培訓教室使用。於是她很生氣,當場開始打電話求證為什麼她預定好了的會議室會被別人「佔據」了:
找HR部門負責培訓的人質問找公司負責會議室管理的人質問而且因為沒有這些人的手機號碼她都是先打電話給自己部門的同事要來對方的手機號……
這期間,參加她召集會議的幾個同事陸續都來了,再加上之前在場的十幾位參訓學員,大家都一直在聽著她氣憤地打這些電話,或許也不得不聽,因為她的聲調著實不小。
七八分鐘後,HR的人接到電話後匆匆趕來,和她客氣地說明了情況,並提議她去看看還沒有其他會議室可以用,她這才不甘心地離開會議室。
整個過程,從大家看她的眼神,聽她說話的表情,我能猜到一些人內心裡無聲的語言。
上面case中的我和她,當時的思維模式都是明顯的問題導向而不是思維導向。
03
當然,如果是解決技術問題,按照問題分析與解決的六步法,搞清楚問題的成因,了解WHY確實是非常核心和必要的步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就找到了解決方案」;但是
想像一個問題導向的管理團隊,有了問題之後,經理們圍坐在會議桌前,互相提問誰,做了什麼,為什麼時,這個團隊的氣氛是什麼樣的?你會想到用什麼詞來形容這樣的氛圍呢?
批評,指責,抱怨,後悔,推諉責任,辯解,自我保護,是嗎?
這樣的場面,在我們的身邊是不是並不少見呢?
問題導向的領導關注員工做錯了事情和員工不擅長的地方,也許是缺點,也許是短板,他們經常給人壓力,讓員工感覺受到指責,批判,挑剔;為了迎合上級的要求,做到及格,員工也會做出改進,但這樣的改進是迫於外在的壓力所做出的被動改變,換言之,絕大部分員工會不得不做得更好,但不會超出你的期望。
(當然,也有極少數自我驅動的員工會把你的壓力變成動力或者可以自我調整不受這樣的領導者的幹擾);
而答案導向的管理者給員工以信任和支持,當員工做錯了或者做得不理想時,他們會鼓勵激勵員工,會引導問題導向的員工從自責和自我批評狀態調整到聚焦未來的積極狀態,啟發員工自己找到或者與員工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員工會非常積極主動的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上下級之間的信任也會因此而加深。
04
問題導向的父母會問:
為什麼啊?怎麼搞的啊?甚至會批評孩子:
早告訴你要認真準備的,都是你平時不努力造成的。
而答案導向的父母則會這樣與孩子對話:
下一次你希望拿到什麼成績?怎樣做可以去實現你的想法?
當然,對於孩子挫敗的情緒的處理,表現出大人的同理心(共情)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然後才是聚焦答案提問。
05
今年年前有一次在給一個杉樹大學生做教練輔導時我問她「聽了大四學姐的分享講座,你的啟發和收穫是什麼?」她的回答是典型的問題導向:
1.我和她差距好大。2.我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不夠努力。3.我好羨慕她可以那麼輕鬆自如地做公眾演講。我用教練的方式把她的回答照鏡子給她看,問她發現什麼,她說:
「我總是自我批評,否定,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為了說明差異,大家可以去嘗試說一下這樣兩句話:「我將來也可以像她一樣優秀」和「我和她差距好大」,體會一下哪句話更讓我們有力量去去改變,做更好的自己?
從問題導向到答案導向,不只是冰山上的行為方式的簡單轉變,更重要的是內在的思維模式的轉變。要做一個更聚焦真正的目標,更有效率的團隊領導者、為人父母者、追逐理想的個人,時時覺察自己當下的模式,及時做出調整,這是轉變的第一步。
作者:共創引導-劉秒(hellen)
本文為共創引導平臺老師劉秒(hellen)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或聯繫我們獲得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