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2020-12-23 良有方

01

楔子

良有方的朋友群聊開通以來,良子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面對同一個話題,地產設計管理者和設計院的朋友,反應往往不太相同,甚至衝突激烈。我從一個「管理員」的角度冷眼旁觀:這些朋友都是受過不錯教育的,也在不錯的甲、乙方單位工作。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是不是認知邊界的局限呢?

好像也不是。

那是不是思維方式不同導致的呢?

也許是吧。

一直以來,都存在著「管理思維」和「設計思維」之爭,理解了思維方式的不同,也許你就能和「他人」和解了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是試圖通過學習不同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不同的現象和未知的世界。

02

定義

首先來了解下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定義。

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是以人們生活品質的持續提高為目標,依據文化的方式與方法開展創意設計與實踐。

它既是積極改變世界的信念體系,也是一套如何進行創新探索的方法論系統,包含了觸發創意的方法。

發展歷

A. 早在1973年,Robert McKim的一本書《Experiences in Visual Thinking》就講到了視覺化在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性。

B. 到了八九十年代,Stanford的教授,美國著名的設計師,設計教育家Rolf A. Faste (1943–2003)把Mckim的理論帶到了史丹福大學,他在Stanford辦了Stanford Joint Program in Design。

C.1987年,哈佛設計院的Dean,Peter Rowe寫了一本叫做《Design Thinking》的書,描述了建築師和城市規劃者在做設計的時候用的設計方法論,Design Thinking這個詞算是定下來了。

D. 到了1991年,David Kelley創立了IDEO(也是他後來創立了D.School),現今全球最大的設計諮詢機構之一,用Design Thinking為其核心思想,貫徹落實到了IDEO的工作當中,成功商業化。

管理思維

管理思維:是指與管理行為相伴而生的思考活動,是管理者在履行管理過程中的思考活動。

管理就是為了實現某一個既定的目標,對團隊與組織進行人員調配、資源分配、制定計劃、實施修正、跟蹤檢查,對其結果與計劃進行對比,總結出經驗,找出差距,改進修正,預防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動。

關於管理思維的體系和理論浩如煙海,大師多如牛毛。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有被譽為「現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魯克,有擴展閱讀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些書,這裡就不展開了。

03

案例

理論往往很抽象,不太容易被理解。還是通過舉例的方式,大家一起來看看。

第一個例子,發生在良友方的群聊裡。

有朋友發了一個戶型圖(上圖)到群裡,但是他沒有對這個戶型做任何的說明。

這時候,有些朋友就從「動靜分區」上開始抨擊了,有些朋友從「動線」合理性上開始質疑。

更有手快的朋友,直接在電腦上圈圈點點,發上來優化圖了。

其實這張圖應該是旋轉90度(如上圖),這樣你看這個戶型是不是順眼多了。原來所有西曬的房間都變成朝南了;東西廳採光也能接受了。

後來還有群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都會這個項目是按照斯特恩做的新古典立面,內部功能空間讓步於外立面形式。戶型是按照西方的生活習慣設計的,你可以覺得沒有陽臺,各種東西向,不通透也好。這裡的戶型平面讓步於立面形式。

杭州的大都會項目,現場復刻的是上海大都會,也許有很多問題。所有的討論是基於一個已有的前提條件進行假設,一切不合理的行為是有個相對合理的解釋。突然拿出個平面,不講前因後果,這種討論其實意義不大。

這段評價很說明問題,很好的體現了管理思維是如何思考問題的。如何優化這個戶型,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從群友們不同的反應,我看到了「兩種思維方式」的碰撞。

設計思維關注人的體驗,關注設計本身;而管理思維關注的因素更多,受到的制約也更多,總是在權衡利弊。

所以網上經常抱怨的 「我都改了10遍圖了,為什麼我的甲方還不滿意」的現象,就很容易解釋了。

第二個例子

1975年發明第一臺數位相機

感光界當之無愧的霸主

膠捲時代佔據全球2/3市場份額

巔峰時期全球員工達14.5萬人

1997年2月市值最高310億美元

130年攢1萬多項專利

這家曾經輝煌的公司叫做柯達,現在已經破產了。

柯達公司的高層並未意識到數碼影像記錄的趨勢性。人們使用膠片亦或數位照相機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這種記錄能多大程度上改變人與記憶的關係

很顯然,數位照相機在存儲、傳播等方面有著膠捲無可比擬的優勢,這就是趨勢。而沒有及時抓緊這一市場機會的柯達,自然就在市場角逐中敗下陣來。

從表面上看,是技術的革新導致了柯達的沒落。但從思維方式上說,是因為設計思維的缺失,導致無法真正理解客戶的需求是什麼?

就像客戶和你說:「我要一匹更快的馬」

如果是管理思維的人,他就會去找「馬」,可能汗血寶馬跑的快,那就是它了。

而設計思維的人可能會洞察到客戶需要的是「快」,那就來輛汽車吧,可比馬跑的快多了。

在科技產品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的時代,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消費者的需求,「你問消費者需要什麼?」也許,他永遠都說不出真實的需求。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

Frog Design 公司的設計總監曾經說過:「我們一直強調以用戶為中心,但是我們到底是在滿足用戶的本質需求,還是在滿足他們的欲望,設計師的職責應該是去服從用戶,還是去服務一個群體以及社會?」

同樣的遭遇也發生在曾經的手機巨頭摩託羅拉和諾基亞身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世界範圍內很多創新型的小企業,憑藉獨特的思維和創新勢頭,在很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比如Uber、Facebook等。

這些創新都是設計思維的體現,但無一不是基於對「人」、對「人與周圍事物(人物)關係」出發的反應機制。

04

區別

設計思維 強調「以人為本」,將人放在首位。解決問題要從人的需求出發,多角度地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設計思維被普遍認為具有綜合處理能力的性質,能夠理解問題產生的背景、能夠催生洞察力及解決方法,並能夠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Design Thinking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和步驟。(如下圖)

管理思維一般是以問題為出發點,重在對問題本身的分析和應對。

對於兩者的異同,我援引了Alexander Osterwalder先生做的一個分析,表格如下。

從」解決問題的途徑、確認方法、獲取信息的方法、階段性成果、關注點、溝通的工具、團隊和工作模式「等不同的角度對兩種思維進行的對比,大家會有直觀的感受。

05

總結

管理思維在工業經濟時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被證明是十分有效的。而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探索各種可能性的時候,設計思維往往更容易發現「機會」。

二者並沒有孰優孰劣的區分,只是應用場景不同。

管理思維和設計思維二者充滿著不同,二者並非完全對立。一般而言,管理思維能力出眾的人,藝術思維的能力會相對較弱,而設計思維就像是二者之間的平衡點。

我們並非不需要邏輯,畢竟商場如戰場,我們需要找到邏輯和直覺之間的平衡點

我們並非不需要秩序,而是要找到秩序和混亂之間的平衡點

我們並非不需要控制,而是要找到控制和激發之間的平衡點

相關焦點

  • 改變思維,改變人生|問題思維VS答案思維
    今日和大家聊聊過去幾年對我個人影響非常大的「思維模式」這個話題。人也好,團隊也好,都有「問題導向」與「答案導向」兩種思維模式。而答案導向思維關注的是未來,這個模式下人們經常會問:02下面舉兩個真實的例子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兩種思維
  •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從去年開始研究並實踐設計思維,先後在公號寫了《用設計思維構建你的知識體系》和《用「設計思維」解構「黃金圈法則」》兩篇文章,於是便有人開始問我什麼是設計思維,遂萌生了將自己知道和理解的進行下梳理,既為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也為感興趣的人提供些許幫助。
  • 體驗 設計思維簡介
    從去年開始研究並實踐設計思維,先後在公號寫了《用設計思維構建你的知識體系》和《用「設計思維」解構「黃金圈法則」》兩篇文章,於是便有人開始問我什麼是設計思維,遂萌生了將自己知道和理解的進行下梳理,既為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也為感興趣的人提供些許幫助。
  • 制訂健身策略 活用「設計思維」
    從結果看,它的確是可行的:我的體重減去了25磅(約11.35公斤),與好友恢復了聯繫,精力也變得集中了。    用羅斯博士的話說,設計思維幫助我重新構架問題,使它們更易於解決。    一般來說,運用設計思維,你得把重點放在五個步驟上,其中又以前兩個步驟最重要。
  • 設計思維玩轉創業:6個方法了解設計思維,幫你打破傳統創業方式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設計思維玩轉創業》。作者杜紹基,北京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榮譽院長,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前秘書長、理事長,香港思基匯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裁,美國加速者顧問有限公司總裁。
  • 如何用項目管理的思維來打破固有思維?
    項目管理是我們在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因為有無數事情和問題要去處理。如果養成了項目管理的思維,就可以將一件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快速達到預期目標。如果一味的使用已經固化的思想,就不能靈活變通,會讓計劃變得越來越亂,最後一團糟。
  • 北京赫德設計思維課「家長工坊」:緣何設計,如何思維?
    今天,北京赫德的設計思維教室裡迎來了一批不尋常的「大」學生!我們的設計思維老師Ms Kalani專門為赫德的學生家長們準備了一堂獨特的「設計、製作」體驗課。而當有家長不斷告訴Kalani老師,「我不太擅長這個」,「我不知道該怎麼做」,「這個解決不了」的時候,Kalani老師向她們講述了她教室裡的「超級英雄」— 「The Big Yet」的故事。YET「Yet」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詞彙,它告訴你一切事情都是可能的,有些事情不是「不可能」,而是「尚未發生」。
  • 創新之路:AI思維+設計思維
    intelligence)表現的幕後思維模式。目前非常流行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就是基於溯因推理的思維方法。  我們能讓擁有AI思維的機器運用全局探索能力來協助人類的創意思考迅速尋找到最優的實踐方案,同時,也讓人類更多的慎密「思考」來弭補機器「智能」的弱點。從而讓人類和機器相輔相成、達到創新與實踐的最佳組合。例如,提倡「AI思維+設計思維」。
  • 史丹福大學D.School的設計思維是什麼?設計思維有哪些應用?
    設計思維需要將人放回故事的中心。要學會將人放在首位,這就是設計思維的核心精神:以人為本的設計,也叫做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設計思維,就是一套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解決問題,要從人的需求出發,多角度地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 如何以課程為載體讓設計思維落地?
    蘋果的創始人賈伯斯曾說過很經典的一段話:很多人都以為設計就是外觀,是設計產品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其實,這些只是一部分。設計是 How it works,也就是,產品是如何運轉的。
  • 設計思維時代的到來
    有的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涉及到多個方面:試想一下,重新設計一個醫療系統要比設計一雙鞋子複雜多少。並且在如此動蕩的商業環境中,很多企業不得不嘗試多種可能來維持生存。我還能列舉出更多的商業難題,但是其中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需要提供幫助,讓它們變得易於理解。具體來說就是,讓用戶與科技產品或其他複雜的系統進行交互的過程變得簡單、直觀、並且愉悅。
  • 設計思維案例研究:拯救產品X
    在產品開發中,以上兩個問題都非常基礎而關鍵,但通常,由這兩個問題出發去考慮其實是不對的。相反,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是:「我能為用戶創造什麼價值?」 我們可以用「設計思維」調查項目的範圍、要求和時間,這個方法能在產品研發的「發現階段」為我們提供幫助。目前我們需要做的,不僅是了解什麼能成就一款好的產品,而且是理解要怎樣開發以及我們是否應該開發這個產品。
  • 在武昌,我們做了一年設計思維
    原創: 王可越 新思課2018年10月,共同努力下,新思課設計思維工作坊落地武漢市武昌區人才服務基地。此後一年間,我和團隊去了十幾次武漢。跟武昌政、商、學等各界一起創新。武昌區政府整體導入併集中採購設計思維創新諮詢,在全國也是頭一次。
  • 什麼是蜂群思維和分布式管理,《失控》解讀3
    大家好,我是金小呆。Up主禁代布丁是我的主人。今天我們繼續來解讀《失控》這本神奇的書。《失控》是作者凱文 凱利在1994年出版的一本書,涉獵天文、化學、生物、計算機、控制論、社會學等多個領域。今天我們來講講裡面的蜂群思維。蜂群思維這個詞在《失控》中提出之後,被很多人引用。也許是因為講得不太明白,就經常被誤解為「烏合之眾」或者「人多力量大」的意思。但其實,蜂群思維是一種特別的管理方式——分布式管理。因為它又有名,又是書中非常重要的觀點。所以這一期我們來聊一聊蜂群思維。當一群人,想要做同一件事的時候,就需要管理。
  • 設計思維是數位化成功的關鍵 - CIO頻道 - 企業網D1Net - 企業IT...
    設計思維已經成為了企業為最終用戶打造數字產品的關鍵實踐。記者採訪了設計思維從業者,了解了組織為什麼需要以及該如何利用好它。 設計思維正在迅速成為成功實現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因素。但是設計思維到底是什麼,領先的首席信息官是如何利用它的力量來提高業務價值的?
  • 產品設計的綠色思維
    摘要:綠色設計是近年來現代設計技術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而且綠色產品在市場上也越來越多的湧現。但是,人們對綠色的真正含義並不是非常清晰。本文就包裝印刷的綠色設計思維的含義和內容做了具體的分析,並把產品設計中的綠色思維同人性化設計思維相結合,對綠色設計的含義進行了新的拓展。
  • 中小企業管理者(包括老闆),應構建「1+3」管理思維,首要思維是什麼
    五類銷售模式的根本基礎都是直銷,所以各級管理者理解了直銷模式,都能理解其他模式。構建銷售思維,必須要從理解直銷的銷售流程入手。流量思維、爆款思維,以及社群營銷思維(或粉絲營銷)在其手機營銷中盡現。這就是結合銷售思維的產品思維,其實質就是需求挖掘與客戶關係建立。無論企業通過社群營銷做到,還是通過傳統方式做到,都離不開一個根本,就是產品帶給客戶的價值。
  • 周末思考碎片——管理思維
    另一方面是,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團隊往往認為自己的工作是純技術的,因為缺乏管理思維,支撐和保障能力也會大打折扣。例如,財務團隊,以提供財務數據和財務分析為主業,如果沒有管理者視角,分析報告就會沒人看;例如,信息團隊,如果缺乏管理思維,以為自己就是幫助上線軟體和從事軟硬體運維,那麼,信息化就變成軟體加硬體的機械組合,為業務部門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很有限。
  • 數學思維網上培訓都有什麼內容?
    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時候都會陷入這樣兩個啟蒙誤區:一是以為數學只是一門學科,只能在書本裡學,完全不懂得生活中的數學引導;二是光教孩子數數了,卻缺乏視覺視覺具象化的數量對應引導。
  • 思維導圖不會做,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實用的思維導圖工具
    幕布幕布不是一款純意義上的思維導圖,但是它的一鍵轉思維導圖卻非常的好用,它把大綱筆記和思維導圖結合在了一起。大綱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更方便的整理思路,記錄內容。而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的回憶複習。兩者結合起來可以達到更完美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