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擬立法:物業不得強制業主通過人臉識別或指紋等進入小區

2020-12-28 澎湃新聞

杭州市擬立法對小區使用人臉識別設備作出規範。《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12月28日提交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修改稿提及,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物業管理區域、公共通行區域或者使用共用設施設備」。

10月26日,《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提請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提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保障業主對共用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權。

「會後,法制委員會梳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就修訂草案開展調研工作。」杭州市人大法制委員會《關於<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修改情況的報告》稱。

據介紹,徵求意見過程中有意見提出,除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也應當禁止強制業主通過生物信息方式進入物業管理區域、公共通行區域的行為。還有意見提出,建議重申《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條的規定,明確物業服務人應當採取合理措施維護業主的人身、財產權益。

另據《關於<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意見建議梳理採納情況的報告》,關於物業服務問題,有委員提出應加強業主信息保護,對業主的信息要嚴格制度、妥善保管、杜絕洩露,在條例中加強物業管理單位的責任。

對此,《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除擴大業主生物信息的禁止強制使用範圍外,還增設一條要求物業服務人「採取合理措施保護業主人身、財產安全,不得侵害業主的人身、財產權利」。

此前在10月提交的關於修訂草案的說明中,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方面曾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業服務行業的不斷規範,對於物業服務人的規定也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新情況。因此根據行業監管規範的要求和業主權益全面保護的需要,新增「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保障業主對共用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權」等內容,以保障廣大業主權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千張涉隱私人臉照!這座城市出手了:物業不得強制業主「刷臉」進入
    導讀:近年來人臉信息洩露或被盜用事件頻髮帶來不少隱憂。 近日發布的《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就規定,禁止強制業主通過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若該草案通過,將會是全國首例。
  • 合肥:小區強制採集業主人臉識別信息 不少業主反對
    李先生認為這種強制採集行為侵犯了他的合法權益。昨日,該小區物業方回應稱,採集人臉識別信息不是強制的,未採集信息的業主可憑門禁卡正常出入。記者調查了解到,合肥已有多個小區要求住戶必須錄入人臉識別信息。通知明確要求,此次採集無特殊情況若1 個月內未採集信息將無法進出小區,請業主務必在1 個月之內辦完登記。據小區物管處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小區已有近50%的人員進行了信息採集,也有很多業主不願意採集。「我們一直都不是強制業主採集,是業主自己理解錯誤了,不願意採集信息的業主可以通過門禁卡進入。」
  • 全國首個地方條例禁止物業強制進行人臉識別
    近日,《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網絡熱議,其中規定了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保障業主對共用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權。
  • 巴城多個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興文派出所教導員熊翔宇表示,人臉識別不僅限於方便居民進出小區,還能服務廣大業主。例如,家中孤寡老人長期沒有通過人臉識別進出小區的話,那麼大數據會進行分析研判後,自動發出提醒,民警便可聯繫物業,讓其上門查看老人的相關情況。
  • 天津、南京、杭州等多地出手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好我們的臉,國家在行動。
  • 杭州小區門禁人臉識別的信息都存在哪...
    日前,《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提出「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 杭州物管修訂草案突破性地「加入」了「不得強制刷臉刷指紋進小區」 上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小時觀察」欄目,報導了杭州太陽國際小區業主們對人臉識別系統的討論。
  • 福州多個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個人信息如何保護?
    在實際應用中,有不少居民因未採集人像信息,不能刷臉開門,只能讓小區門口的安保人員幫忙開門。鄭女士說,物業工作人員告訴她,社區要求推廣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人像信息不會洩露。魯能公館入口也已裝上了人臉識別機。現場,一位業主在人臉識別機前刷臉,很快就通過閘門,但也有業主通過時,因人臉識別失敗,只得調整角度,嘗試多次才得以通過。
  • 徐州一小區裝人臉識別系統,業主質疑事先未告知,「臉」丟了咋辦?
    在場的小區保安介紹說,日前物業公司在一期二期的四道門都安裝了這種人臉識別系統。而且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前並未告知業主,未徵得業主同意;由於人臉識別系統,需要採集業主面部照片,由此物業公司會掌握業主的個人信息,是否會出現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因此,王女士對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非常抵制,認為應該拆掉。有不少業主與王女士持一樣的立場,認為物業公司掌握了業主個人隱私,如何能保證不洩露出去?支持方記者在小區內採訪了多位業主。
  • 天津南京杭州等多地出手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好我們的臉,國家在行動。
  • 雲投訴|進出小區必須人臉識別?社區回應:非強制 多數業主都錄入了...
    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12月17日,天府新區萬安街道紅豆家園小區的劉先生(化名)向封面新聞反映,最近,他們進出小區必須使用人臉識別系統,且不允許辦理辦理門禁卡業務。劉先生說,他在小區物業得到的回應是為了方便小區管理,沒有人臉識別信息不能進出小區。
  • 杜絕濫用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好我們的臉,國家在行動。
  • 小區裝人臉識別,業主不同意怎麼辦
    >&nbsp&nbsp&nbsp&nbsp昨天,杭州濱江區太陽國際公寓的居民來@錢報小時新聞:「來我們小區看看呀,門口的人臉識別系統安上了,可是我們有兩個問題,第一,這個為什麼沒有經過我們同意就裝上了?
  • 聚焦人臉識別門禁:物業有權強制採集居民人臉信息嗎?
    有住宅小區未徵求居民意見加裝人臉識別門禁,遭到一些居民反對。有學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給社會帶來的巨大風險,甚至大於它帶來的便利  物業有權強制採集居民人臉信息嗎?  當前,人臉識別被一些小區作為門禁。
  • 人臉識別進社區「人臉」算個人信息嗎
    近日,《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網絡熱議,其中規定了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保障業主對共用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權。隨著智慧社區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安裝人臉識別門禁,點讚者稱人臉識別方便小區安保管理,拍磚者則認為隨意採集個人信息程序違法,甚至擔心數據信息洩漏造成不良後果。
  • 廣東一小區強制推行人臉識別,不刷臉不給進?
    近日 廣東一小區就強制 業主們錄入人臉識別信息 12月24日,東莞市厚街鎮世紀綠洲的業主報料,說他們小區最近推行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業主們被強制要求錄入人臉識別信息。因為原先的刷卡系統已被停用,不錄入就沒辦法進小區了。
  • 「人臉」算個人信息嗎 人臉識別進社區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近日,《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網絡熱議,其中規定了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保障業主對共用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權。
  • 小區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物業通知業主讓提交家庭成員大頭貼
    最近,曲江某小區南區1號、2號、7號樓負二層電梯間和車庫之間門廊的牆上,貼出了啟用人臉識別設備的通知。 通知的意思是說,1號、2號、7號樓地庫負二層的人臉識別系統經反覆調試已經完工,計劃啟用人臉識別設備。請各位業主於12月10日前將家庭成員大頭貼照片發給物業管家處統一收集。
  • 風口浪尖上的人臉識別
    天津已對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立法,並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民警已告知相關單位,所有安裝人臉識別信息系統的單位均稱將立即整改並拆除相關設備。  無獨有偶,2020年7月份,市民趙先生通過中介渠道在天津灣海景文苑售樓處購買一套新房。
  • 刷臉才能進小區,物業有權強制採集人臉信息嗎?
    「突然變成要刷臉才能進小區,也沒有提前告知,我只能去補辦。」9月27日,趙明對《工人日報》記者說,「辦理這個需要錄入個人信息,我是非常不情願的。」  當前,人臉識別被越來越多的作為門禁,其強制推行的方式觸碰了信息被採集者的敏感神經,而信息的不透明、不對稱更加劇了人們的擔憂。質疑聲隨之而來:小區門禁採用人臉識別是否有相應的法律依據?物業有權強制採集居民個人信息嗎?
  • 杜絕濫用,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_新華報業網
    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好我們的臉,國家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