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濫用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2020-12-04 房產每日觀察

上個月,一名男子「戴著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一時間,保護好個人信息的話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這也引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好我們的臉,國家在行動。

多地出臺政策 防止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

針對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的問題,包括天津、南京、杭州在內的多地出臺了相應的政策:

12月1日,《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表決通過,並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採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

據此,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被禁止採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

針對「戴頭盔逛售樓處」一事,南京市率先向樓盤的人臉識別系統出手了。日前,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緊急通知,要求樓盤售樓處未經別人同意,不得拍攝來訪人員的面部信息。

與此同時,有開發商透露,繼南京之後,徐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也向部分新開樓盤和續銷樓盤項目發出口頭通知,要求售樓處不得使用「人臉識別」系統。

隨著智慧社區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安裝人臉識別門禁,點讚者稱人臉識別方便小區安保管理,拍磚者則認為隨意採集個人信息程序違法,甚至擔心數據信息洩漏造成不良後果。

10月被提請審議的《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規定,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

資料顯示,除杭州市修訂草案外,安徽省、蘭州市、北京市等地的《物業管理條例》,也就業主個人信息保護進行了明文規定。但這些條例中沒有明確提到指紋、人臉數據等生物信息,也沒有涉及強制收集問題。如果修訂草案通過,《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將成為國內首部對小區人臉識別作出規範的正式立法。

手機APP也濫用人臉識別技術 網信辦出手

智能時代,手機App已經成為網民日常使用最頻繁、使用時長最久的軟體,與此同時,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也頻頻遭到詬病。

針對這一現象,國家網信辦出手了!

1日,國家網信辦發布《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規定了地圖導航、網絡約車、即時通信等38類常見類型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

【來源:青島新聞網財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杜絕濫用,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_新華報業網
    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好我們的臉,國家在行動。
  • 杜絕技術濫用!天津南京杭州等多地出手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好我們的臉,國家在行動。
  • 天津、南京、杭州等多地出手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來源:央視原標題:杜絕濫用!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要做些啥 上個月,一名男子「戴著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一時間,保護好個人信息的話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做啥_新聞中心...
    杜絕濫用!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要做些啥上個月,一名男子「戴著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一時間,保護好個人信息的話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這也引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
  • 多地出手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好我們的臉,國家在行動。
  • 杜絕濫用!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要做些啥
    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好我們的臉,國家在行動。
  • 多地下線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需做啥
    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另外,針對部分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特別是強制人臉識別功能,網信辦有動作。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好我們的臉,國家在行動。
  • 「人臉識別系統」不可濫用
    (中國新聞網12月29日)<br><br>  近年來,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人臉識別」系統被廣泛地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然而,「人臉識別」系統是把雙刃劍,它在帶給人們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暗含著諸多風險,其中隱私被洩露無疑會成為人的心頭之虞。
  • 天津等多地出臺新規 整治違規人臉識別系統
    一旦人臉及其相關信息未經授權被採集「落入賊手」,我們的合法權益很有可能遭受侵害。近日,天津、南京、杭州等多地陸續出臺或準備出臺新規,整治違規人臉識別系統。指紋、面部、聲紋等生物識別技術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進行信息採集?如何保護我們的身份信息?近日,一條「男子戴頭盔看房」的小視頻在網上熱傳。
  •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爭議和混亂,也許是人臉識別發展中必經的過程,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個過程還將持續很久。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面部信息是個人重要的生物特徵,具有強烈的個人身份屬性。  人臉識別技術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但人們沒想到的是,在你沒注意的時候,你的臉部數據就已經被「偷竊」了。
  • 被濫用的人臉識別?
    回答人臉識別是否被濫用的問題前,我們先看看是誰在用人臉識別,怎麼用的。目前,人臉識別的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幾類主體。比如2019年被詬病的「人臉識別進課堂」事件,中國藥科大學在部分教室用人臉識別進行考勤和管理課堂,學生發呆、打瞌睡都能被記錄下來。「人臉識別」的考勤方式,顯得學校過於激進。再比如,據報導,福州某些小區打著安防的名義安裝人臉識別門禁,要求業主錄入人臉信息,引發業主對數據洩露的擔憂。而這種情況,在北京、合肥等地的某些小區也曾出現。
  • 天津立法杜絕信用信息場景下濫用人臉識別技術 法律規制技術背後...
    「法律規制人臉識別技術的目的,不是一刀切地禁止使用,而是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倡導負責任地使用。」楊婕如是說到。記者也採訪了中國社科院科學技術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段偉文,他也強調,天津的《條例》說明「人臉識別技術完全沒有一個規範或者是治理規制的階段,一經成為了過去。」
  • 誰來管管濫用的人臉識別
    雖然相關方面對視頻是否屬於擺拍炒作提出了質疑,但這一視頻也確實把技術濫用以及樓市中的「分銷江湖」曝光在公眾視野之中。據媒體調查,多家售樓處都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更有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類似的系統每一個公司都有」。而售樓處收集「人臉」就是為了判斷購房者屬於「自然來訪客戶」還是「渠道客戶」,以方便給「拉客源」的中介分佣金。
  • 濫用人臉識別存信息安全隱憂
    人臉識別技術看似「高大上」,但其存在的個人生物信息被過度採集和濫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從去年開始用刷臉支付就比較多,感覺比二維碼方便。」洪浩晨說。除了消費領域的便利支付,身份認證是人臉識別技術的另一大主戰場。在全國機場和火車站的部分通道,乘客將身份證放在相應感應區,面部正視攝像頭,每人只需幾秒鐘就可完成相關信息核驗,快速進站。
  • 人臉識別系統,啟動!
    進門先「掃臉」安全又方便···近日七號還原小區正式啟用公租房人臉識別系統雷明是河南省商丘市人在譙城區華佗中醫院工作今年上半年通過申請她搬進了公租房自從啟動人臉識別系統雷明說據了解公租房人臉識別系統是譙城區政府為改善管理效能提升服務質量、杜絕違規行為保障承租人合法權益和推進公租房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公租房人臉識別系統具有智慧安防、可視管理、居民生活服務等管理功能預計兩個月內城區所有公租房小區
  • 人臉識別濫用風險還需警惕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臉」的應用場景被不斷拓寬。人臉識別技術看似「高大上」,但其存在的個人生物信息被過度採集和濫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相關專家表示,人臉識別技術不是萬能的,收集、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基於身份驗證等需要收集相關信息後也應盡到嚴格保管的責任和義務。
  • 新技術變成「危險武器」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爭議和混亂,也許是人臉識別發展中必經的過程,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個過程還將持續很久。 1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面部信息是個人重要的生物特徵,具有強烈的個人身份屬性。 人臉識別技術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但人們沒想到的是,在你沒注意的時候,你的臉部數據就已經被「偷竊」了。
  • 售樓處濫用人臉識別技術是對個人信息安全的踐踏
    舉報   日前,一則「戴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社交平臺廣為傳播,導致看房者出此奇招的,正是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
  • 人臉支付、刷臉賣房……人臉識別的喜與憂在交替上演
    業主們的損失少則數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目前警方已對韋遠鵬事件進行立案調查,這些售房者被過戶的房屋已經被凍結交易。不僅刷臉賣房出事故,進售樓處看房也被迫戴頭盔。前不久,一段「男子帶頭盔看房」的視頻引起熱議。背後的原因是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一些地產售樓部開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客戶比對,以防「飛單」,而頭戴頭盔的男子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臉。
  • 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迅速,導致出現濫用現象
    隨後,南京市住房保障與房產局迅速做出反應,要求南京多家售樓處拆除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   與此同時,江蘇省徐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也發出通知,要求售樓處不得使用人臉識別系統。   之後,天津市於12月1日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其中提到限制當地相關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採集人臉等生物識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