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將絕版的麒麟9000晶片終於來了。
10月22日晚,華為Mate40系列發布會如期舉行。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宣布,華為Mate40系列手機正式發布,包括Mate40、Mate40 Pro、Mate 40 Pro+、Mate 40 RS保時捷四款手機。
「10年前,華為全球手機用戶僅有100萬人。但到現在,全球範圍內華為的連接設備超過10億,其中有7億是華為智慧型手機。」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
此次發布的Mate40系列搭載麒麟9000旗艦晶片,餘承東稱,它是全球首個採用5nm工藝製程的5G手機SoC,「這是華為史上最強大的處理器。」
麒麟9000晶片內共集成了153億個電晶體。CPU部分八核心,包括一個3.13GHz A77大核心、三個2.54GHz A77中核心、四個2.04GHz A55小核心,略微超過驍龍865 Plus 3.1GHz,是目前頻率最高的手機處理器;同時集成24核心的Mali-G78GPU,性能提升60%,功耗大幅降低。
「其他廠商(蘋果)不久前剛剛推出 5G 手機,而華為已經是第三代5G手機了。」 餘承東在發布會中調侃道。他進一步表示,華為Mate 40 系列搭載的麒麟 9000 晶片,在 5G 上行速度上是其他廠商的5倍,下行速度是其他廠商的2倍。
攝像方面,華為Mate40系列後攝「星環設計」,並加入了全新鏡頭防畸變技術以及雙電影攝像頭方案。配置最高的華為Mate 40 Pro+還將配置潛望式長焦攝像頭,可實現10倍光學變焦、20倍混合變焦、最大100倍數字變焦。
屏幕配置上,Mate40系列標配88°超曲面OLED屏幕,其中Mate40屏幕尺寸為6.5英寸,Pro/Pro+尺寸為6.76英寸,屏幕刷新率均為90Hz。談及為何沒有直接上120Hz,餘承東稱,華為做120Hz不難,但高刷新率就意味著功耗會更高,90Hz的刷新率實現了功耗和流暢度的平衡。
充電能力方面,華為Mate40系列搭載66W快充及50W無線快充,能夠在-5℃的低溫環境下正常充電。
此外,華為Mate40系列全系搭載立體聲雙揚聲器,低音表現更加出色。在防護等級上,華為Mate40 Pro與Mate40 Pro+均支持IP68級防塵防水。
在系統配置方面,Mate40系列運行新一代EMUI11系統,新增了靈動熄屏顯示功能,屏幕可以檢測人眼注視來調節是否熄屏;系統還在前代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隔空操作體驗,無需接觸手機即可完成多樣化的人機互動;此外,EMUI11新增了智慧多窗口功能,可在一屏之中顯示多個應用,充分利用大屏手機的優勢。
餘承東表示,四年前華為承諾華為手機可使用18個月不卡頓,而現在可以達到36個月不卡頓。他給出的數據是,華為Mate 40 Pro使用36個月後流暢性只比最開始下降2.5%。
在軟體生態方面,餘承東介紹,華為應用市場月活用戶已超過5億,海外搜尋引擎、地圖、文檔應用正式面向海外用戶發布。支持多種搜索方式的通用搜尋引擎Petal Search的視覺搜索功能支持用戶拍照或用圖片搜索感興趣的人物、動物、景點、商品、菜譜等。Petal Maps為用戶提供地圖定位、地圖展示、駕車導航、實時路況等服務。
發布會上,餘承東公布了華為Mate40系列的海外版售價:Mate40起售價899歐元(約合人民幣7100元),Mate40Pro起售價1199歐元(約合人民幣9470元),Pro+起售價1399歐元(約合人民幣11050元),Mate40 RS保時捷版售價2295歐元(約合人民幣18127元)。
與最新發布的iPhone12系列相比,這次華為與iPhone的售價差別縮小。iPhone 12標準版128GB售價6799元,256GB 售價7599元,與Mate40 7100元的起售價相仿;高定位的Mate 40 Pro+售價還略高於iPhone 12 pro Max (128GB 售價9299元;256GB售價10099元)。去年,iPhone 11標準版與高定位版與華為Mate30系列價差大約在1000-4000元區間。
據了解,Mate40系列可於10月23日凌晨在華為商城訂購,而同一天,iPhone 12標準版也將開始發售。
麒麟晶片或成「絕唱」
此次Mate40系列搭載的「麒麟9000」晶片是麒麟系列的第13款晶片,卻可能成為麒麟高端晶片的「絕唱」。
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對華為展開制裁,首次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使其無法獲得美國技術成分超過25%的產品。華為隨後自研大量晶片,同時從日本、韓國、歐洲等地採購零部件,以替代美國產品,並在當年仍實現了銷售收入和淨利潤的雙增長。
隨後,美國制裁層層加碼。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設定了一套新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若使用了美國政府管控的軟體或設備,即使生產過程發生在美國之外,相關企業向華為交付晶片前,也需要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這一規定直接迫使臺積電斷供了華為方面的訂單。
8月份,制裁再度升級,美國商務部進一步限制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能力,重點限制美國以外企業用美國軟體設計的晶片,並將38家華為下屬企業加入實體清單。
麒麟9000的生產此前正是交付於臺積電代工。通信行業獨立分析師黃海峰表示,華為「最後一代」的高端晶片麒麟9000備貨量在1000萬片左右,也意味著有約1000萬臺華為Mate40/Pro手機可以用上這一晶片,或許可以支撐半年左右。當備貨用完後,華為手機業務,尤其是高端手機業務很快會遇到巨大挑戰。
麒麟晶片系列最初誕生於6年前,此前兩款自研晶片K3V1和K3V2並未獲得市場認可,卻為華為積累了研發經驗。2014年初,首款以「麒麟」命名的晶片「麒麟910」發布,它基於28nm工藝製程打造,是全球首款四核手機處理器,GPU為Mali-450MP4,還首次了集成華為自研的巴龍710基帶。
緊接著,華為又推出了「麒麟920」,依然是28nm製程,性能卻得到相當大的提升,推動了當年榮耀6的大賣。同一年,華為接連推出「麒麟925」、「麒麟928」,分別由華為Mate7和榮耀6至尊版搭載,Mate7全球出貨量超750萬臺,Mate系列自此在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
從2015年到2018年,麒麟930、麒麟950、麒麟960、麒麟970、麒麟980相繼面世,工藝製程隨之提高到7nm級別,新發展的AI性能也逐步提升。
2019年,5G通信橫空出世,麒麟晶片也開始新一輪的迭代。當年發布的「麒麟990」成為華為最後一款4G旗艦晶片,「麒麟990 5G」則向5G時代跨出了第一步,後者採用了7nm EUV工藝,且集成了巴龍5000 5G基帶,CPU為「2+2+4」架構,即兩顆大核、兩顆中核、四顆小核,GPU升級到Mali-G76 MP16。這兩款晶片由Mate30系列首發搭載,幫助華為在去年超過三星,以690萬臺、37%的市場份額,奪得全球5G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寶座。
在上半年,華為又推出了一款次旗艦晶片——「麒麟985」,並應用在榮耀30、華為Nova7、Nova7 Pro這三款機型上,用於接班「麒麟980」。
在發布會最後,餘承東談到了華為的近況,也再次針對美方制裁做出回應:「華為現在處在非常艱難的時刻,我們正在經歷美國政府的第三輪禁令。這一禁令極不公平,導致我們處境艱難。
餘承東表示,「對於華為來說,不管處境多麼艱難,我們都承諾持續展開技術創新,將最佳的技術和創新帶給消費者,提升人們的生活,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我們將信守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