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管理局,井岡山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廬陵新區管委會,市直各有關單位:
《「贛服通」3.0版建設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0年3月2日
(此件主動公開)
吉安市「贛服通」3.0版建設工作方案
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贛服通」3.0版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贛府廳字〔2020〕3號)要求,切實把「贛服通」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維護好,著力打造「贛服通」3.0版,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縱深推進「五型」政府建設為抓手,以打造「四最」營商環境為目標,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為支撐,進一步完善、拓展和提升「贛服通」功能,加快建成以安全誠信為前提、可追溯為手段、簡化便捷公平公正公開為目標的「贛服通」3.0版,精心打造企業服務「小秘書」、用戶數據「小管家」、群眾生活「小助手」、智能客服「小贛事」,使「贛服通」成為吉安深化改革的靚麗品牌,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幹事創業事事順、萬事通的重要平臺。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全市統建。在省裡統籌的基礎上,由市裡統一建設,充分運用全國(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整合各類政務服務資源,通過服務接入方式將符合掌上辦理的各類應用全部接入「贛服通」市、縣分廳,各地各單位原則上不再新建獨立政務服務APP或第三方移動政務服務平臺。
2.堅持協同共享。堅持政務服務上網是原則、不上網是例外,聯網是原則、孤網是例外,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以數據共享為核心,不斷提升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能力。
3.堅持優化流程。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梳理企業群眾辦事「難點堵點痛點」,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提升用戶體驗。
4.堅持社會共建。運用社會化管理模式,引入優秀技術團隊,參與合作共建,著力提升「贛服通」建設質量。
二、重點工作
(一)開拓企業服務新領域
1.拓展企業身份核驗服務。依託全省統一身份認證系統,通過對接市場監管局電子營業執照系統,為市場主體提供基於電子營業執照在政務服務平臺的用戶註冊、實名驗證、身份鑑別、單點登錄等服務,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的代理人可代表市場主體通過刷臉進入「贛服通」辦理相關業務,解決市場主體與個人之間在移動政務服務平臺辦理業務時的關聯問題和實名認證問題。
2.推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實現對市場主體電子營業執照的查詢、下載、獲取和校驗等功能。同時,將電子營業執照作為市場主體各類電子證照的身份索引基礎,關聯市場主體的其他各類電子證照數據,通過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提供的證照核驗和數據共享服務,解決市場主體在不同地方和部門政務服務系統辦事時需要重複上傳提交營業執照和其他辦事材料的問題,實現市場主體「一次身份驗證、所有證照共享」。
3.推行企業專屬服務。市、縣兩級分別梳理相關優惠政策匯入全省統一的涉企優惠政策庫,設置一對一的企業專屬空間,平臺根據企業性質、規模、產業結構、生產經營範圍、創新發展方向等精準推送相關政策,辦理優惠政策兌現,打通政策兌現落實「最後一公裡」。
(二)爭創證照應用新特色
1.拓展「亮證」服務應用。全面推廣應用省裡電子證照二維碼標準規範。開通「一窗式」綜合服務系統「亮證掃碼」功能,實現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與「一窗式」綜合服務系統對接,讓群眾辦事免交或少交證件材料。
2.推動證照補換業務。基於全市電子證照共享資料庫,推動全市各級政府部門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中的補換證業務通過「一窗式」綜合服務系統直接調取電子證照信息,實現各類證照到期提醒和補換證業務一站式辦理。
3.拓寬電子證照應用場景。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凡是通過全國(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贛服通」、江西政務服務網等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出具或產生的電子證明(證照),可直接作為辦事材料或依據;凡是可以通過數據共享、網絡核驗的材料,可直接通過後臺加載核驗,企業群眾無需出具。進一步加強與浙江等周邊省、市在證照共享、業務協同等方面交流合作,不斷豐富「亮證」、用證跨市使用場景。
(三)探索「無證辦理」新場景
1.梳理「無證辦理」事項。根據具體業務場景,重新全面梳理政務服務辦理需提交的材料。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無實際意義僅為免責的證明材料,形成材料事項關係清單。基於材料事項關係清單,確定各類材料標準樣式和數據標準,形成互通共享需求和使用清單。
2.制定「無證辦理」規範。以「少填、少報、少跑和快辦」為原則,制定全市政務服務「無證辦理」標準規範,重點從信息填寫和材料提交上進行簡化優化,重點採取數據共享、網絡核驗等措施,通過「贛服通」、江西政務服務網和政務服務大廳向企業群眾提供「無證辦理」服務。
3.打造「無證辦理」專區。推廣使用電子證明,將電子證明與個人信息進行關聯,通過人臉識別、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從電子證明過渡到隱形無感證明。將「無證辦理」服務事項統一納入「贛服通」特色專區,讓群眾更好地了解和體驗「無證辦理」服務。
(四)拓展平臺服務新功能
1.打造個人專屬空間。以「用戶為中心」打造個人專屬空間,為用戶保存相關信息,智能推送更多優質服務、更有價值信息。在「贛服通」已有的查詢、辦理、繳費功能基礎上,增加互動功能,設立智能客服「小贛事」,及時回應與解決用戶使用過程遇到的問題,讓平臺更具靈性、更有溫度。
2.建設特色服務專區。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中「堵點、難點、痛點」問題,以全鏈條辦理完整的一件事為標準,進一步深化「一鏈辦理」改革。圍繞個人辦事全生命周期,重點梳理出生、上學、就業、結婚、生育、購房、就醫、退休、養老、殯葬等公民服務「一鏈辦理」專區;圍繞企業開辦、變更、註銷一件事,重點推動人社、稅務、工程建設、投資審批、惠企政策兌現等企業服務「一鏈辦理」專區。
3.提升互動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全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並將熱線統一受理、轉辦、督辦平臺接入「贛服通」,實現用戶辦事、諮詢、建議、求助、投訴、舉報等一條龍服務。結合政務服務大廳智能管理系統和自助服務終端,實現線上預約辦事、繳費確認、結果送達、服務評價和線下「智能辦事引導」「服務建議投訴」等互動服務,營造有溫度的人機互動式辦事體驗。
(五)創新運用區塊鏈新技術
1.打造「區塊鏈+政務服務」基礎平臺。基於全國(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全市電子政務領域區塊鏈基礎平臺,運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智能合約等技術特點,推動區塊鏈在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等方面應用。
2.推動「區塊鏈+電子證照」應用。依託全市電子證照共享資料庫,構建基於區塊鏈的可信電子證照服務體系,將部門籤發電子證照業務過程和用證部門使用電子證照業務過程同步上鏈,提供基於業務部門權責事項與證照使用、用證業務記錄全程留痕、可追溯,為政府和企業提供高效可信的證件查驗服務。
3.開展「區塊鏈+電子票據」應用。基於區塊鏈技術建設全市電子票據(發票)公共服務平臺、全市醫保電子票據查驗平臺,實現電子票據和操作全流程上鏈,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醫療收費電子票據可信和重複報銷問題,通過「贛服通」「電子票夾」和「小額零星報銷」服務記錄個人所有票據及使用情況。
(六)構建平臺運營新模式
1.構建上下聯動機制。按照省裡統一部署,以全省統一架構為基礎,完善多級聯動建設模式,探索建立「贛服通」市縣分廳社會化運營模式。各地要加快推動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高頻服務上線,全面複製推廣優質高頻服務(具體見附件),用高質量的服務引導群眾廣泛參與。
2.提升「贛服通」服務品牌。加快建設「贛服通」APP,做到不同入口、同源辦理,更好滿足企業和群眾需求。積極開展高峰論壇、服務評比等活動,不斷激勵和改進服務,加快提升服務能力。
三、工作步驟
1.開發建設「贛服通」3.0版基礎平臺。加強與省信息中心溝通銜接,加快形成我市「贛服通」3.0版建設具體方案,完成「贛服通」3.0版主體基礎搭建,設立社區·團結溫暖、企業復工復產等服務專區,部署「區塊鏈+政務服務」、企業服務專區等基礎設施,並建立人機互動功能。選取部分單位開展「區塊鏈+」部門業務、「無證辦理」、不見面審批、企業優惠政策兌現辦理試點。(牽頭單位:市信息中心、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0年4月)
2.啟動「無證辦理」服務事項目錄梳理工作。圍繞全省政務服務「無證辦理」標準規範,對照省直部門梳理的「無證辦理」事項,結合我市具體業務場景,重新全面梳理政務服務辦理需提交的材料,結合江西政務服務網、「贛服通」電子證照等數據共享應用,重點從信息填寫和材料提交上進行簡化優化,梳理我市「無證辦理」服務事項目錄清單。﹝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政務服務辦)、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0年5月﹞
3.接入「12345」政務服務熱線。按照「一號對外、訴求匯總、分類處置、統一協調、各方聯動、限時辦結」要求,全面整合全市各級非緊急警務類熱線,建設全市統一的「吉安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2020年6月底前,市級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建成運行;2020年年底前,完成市直有關熱線整合和市、縣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與省級平臺對接,實現群眾「一號提訴求」。將全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統一受理、轉辦、督辦平臺接入「贛服通」,實現用戶辦事、諮詢、建議、求助、投訴等一條龍服務。同時,提升「贛服通」互動服務能力,開發建設線上預約辦事、繳費確認、結果送達、服務評價功能。﹝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政務服務辦)、市信息中心;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0年6月﹞
4.推動「贛服通」3.0版上線運行。全面完成市、縣兩級「贛服通」3.0版平臺和APP開發建設並正式發布,啟動上線運行。通過移動平臺打通企業政策兌現「最後一公裡」,實現部分重點領域和行業不見面審批和「無證辦理」。(牽頭單位:市信息中心、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0年6月)
5.進一步完善提升「贛服通」3.0版功能。依託「區塊鏈+政務服務」基礎平臺,全面推動電子證照、電子票據的「區塊鏈」應用;依託「一窗式」綜合服務系統,全面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到2020年12月底,「贛服通」市本級分廳上線本地特色服務事項不少於200項、爭取達到300項以上,其中「無證辦理」服務事項不少於10項、爭取達到20項以上;縣(市、區)分廳上線本地特色服務事項數量不少於100項、爭取達到150項以上,其中「無證辦理」服務事項不少於5項、爭取達到10項以上;全市「贛服通」分廳實名用戶數達到200萬以上,企業和群眾知曉率達到全市總人口數的60%以上。(牽頭單位: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市信息中心;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0年12月)
四、組織保障
1.強化組織領導。在市級層面成立「贛服通」3.0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秘書長擔任組長,市政府辦(政務服務辦)、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辦公室設在市政府辦(政務服務辦),統籌協調贛服通」3.0版建設相關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平臺建設、事項梳理、項目保障、宣傳推廣四個工作推進協調小組,分別由市發改委(市信息中心)、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市財政局、市政府辦(政務服務辦)牽頭實施。同時,建立「贛服通」3.0版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調度推進會,加強政策指導、工作協調和業務培訓,督促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各地各單位要建立相應協調推進機制,制定細化落實方案,認真做好服務優化提升、系統改造升級、服務專區建設、業務運行保障、信息溝通銜接、服務宣傳推廣等工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責任單位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細化實化「贛服通」3.0版具體工作方案,於3月20日前報市政府辦(政務服務辦)政務服務協調科備案。(地址:市行政中心C座1205室,聯繫電話:8233561,郵箱:zwfwxtk@163.com)。
2.強化資金保障。建設「贛服通」3.0版,必須要有項目支撐,主要包括全國(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優化提升、「贛服通」小程序升級改版、獨立APP建設、「區塊鏈+政務服務」基礎平臺建設、二維碼應用管理平臺建設、「無證辦理」應用等項目。市、縣兩級發改、財政等部門在項目、資金上按規定做好保障工作。
3.強化協同配合。市直有關單位在服務專區、系統改造、業務運行等方面,以及協調行業部門認真做好服務對接、數據共享等工作,將自建的政務服務平臺應用全部接入「贛服通」,所有服務集中部署至「贛服通」統一辦理。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進一步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在創新服務、優化流程、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打造各地優勢特色服務。
4.強化督查考核。市政府辦(政務服務辦)要發揮牽頭作用,及時開展跟蹤督查,督促各地各單位做好分廳統籌管理、服務優化提升、自建系統升級改造、業務運行保障、宣傳推廣等工作,建立月調度、季通報機制,並將「贛服通」3.0版建設納入縣(市、區)高質量發展和市直單位績效管理考評內容,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附件:「贛服通」3.0版建設任務清單。
附件
「贛服通」3.0版建設任務清單
序號
單位
主要工作任務
1
各縣 (市、區)政府
完善「贛服通」分廳建設,設立社區·團結溫暖、企業復工復產等服務專區;整合各類政務服務資源,通過服務接入方式將符合掌上辦理的各類應用全部接入「贛服通」本地分廳;組織協調本地區梳理服務事項和業務場景,通過數據共享手段推動便民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推動政務數據共享應用,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掌上辦理」和「亮證掃碼」功能在本地服務場景應用,支撐特色服務專區建設;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實現本地辦事大廳通過「贛服通」平臺提供相關服務能力,加快拓展「贛服通」自助服務終端的服務能力,加大「贛服通」服務應用的宣傳,確保註冊率和知曉率;依託「區塊鏈+政務服務」基礎平臺,結合本地區實際積極探索便民服務方面「區塊鏈」應用。認真做好「贛服通」本地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積極推廣各地優勢特色服務,認真部署教育醫療、住房、公積金、道路運輸等與群眾民生息息相關的業務,全面複製推廣重大疾病救治一鏈辦理,異地就醫備案申請,醫院檢查報告和門診費用查詢,醫保行動支付新生兒基本醫保參保登記,社會保險費欠費補繳申報,最低生活保障辦理申請,無犯罪記錄證明開具,臨時居民身份證申領,保障房一鏈辦理,自來水過戶(繳費),房屋租賃備案查詢(生成電子證照),新生入學申請進度(結果)查詢,學區劃分查詢等高頻優質服務。
2
市發改委
依託全市電子政務共享數據統一交換平臺,推動投資審批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3
市教體局
推動教師資格證、高考成績查詢、幼兒入園體檢、中小學生體檢、託幼機構人員體檢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上學一件事」特色服務專區建設,實現新生入學申請進度(結果)查詢,學區劃分查詢等高頻事項掌上辦理;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全省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的數據共享和證照應用,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推動體育管理、體育場所預約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上線,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裁判員證、運動員證等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4
市科技局
推動查詢類、辦理類、證照類業務上線。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5
市工信局
參與支撐「贛服通」企業專區建設,推動企業精準幫扶、企業創新服務、工業園區服務等便民惠企服務內容上線。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6
市公安局
推動戶籍、交通管理、出入境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按照省裡統一部署,推動跨省戶籍遷移、新生兒落戶的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推動無犯罪記錄證明開具,臨時居民身份證申領等高頻事項掌上辦理,推動實現使用身份證電子憑證完成酒店入住、網吧登記、大型活動入場的服務場景應用;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身份電子憑證、戶口簿電子憑證、駕駛證電子憑證、行駛證電子憑證等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戶籍管理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7
市民政局
推動婚姻登記、社會團體管理、殯葬管理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結婚證、離婚證、社會團體登記證等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社會救助方面的「區塊鏈」應用和最低生活保障辦理申請等高頻事項上線辦理,推動重大疾病救治等事項一鏈辦理。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8
市司法局
推動公證服務、律師執業管理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律師執業資格證的證照數據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公證業務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9
市財政局
保障「贛服通」3.0版提升工作的項目資金;推動註冊會計師管理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註冊會計師信息的數據共享和證照應用,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財政票據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10
市人社局
推動社會保障、人才服務、職業資格考試、就業服務等便民惠企服務上線,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職業資格證書的證照數據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社保業務、人才服務方面的「區塊鏈」應用,推動社會保險費欠費補繳申報等高頻事項上線辦理。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11
市自然資源局
推動全市不動產業務辦理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推動測繪地理信息的數據共享和服務應用,建設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高頻共享庫,支撐各類政務服務應用;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全市不動產權證的證照數據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不動產業務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12
市生態環境局
推動環保審批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13
市住建局
推動全市房產管理政務服務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和「無證辦理」,實現保障房一鏈辦理,自來水過戶(繳費),房屋租賃備案查詢(生成電子證照)等高頻事項掌上辦理;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職業資格證書、企業資質證書等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14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推動全市公積金管理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和「無證辦理」,實現公積金動帳提醒,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公積金業務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15
市交通運輸局
推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路運輸管理,以及港口、航道和海事管理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梳理交通運輸理論知識和政策法規,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做好交通運輸安全宣傳教育;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駕駛員資格證書、道路運輸證書、計程車經營許可證書等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交通運輸管理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16
市水利局
推動水利管理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採砂許可證、取水許可證等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水利管理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17
市農業農村局
推動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職業資格管理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獸醫師資格證書、各類生產許可證等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溯源等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18
市商務局
推動進出口貿易管理、外商投資管理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探索1-2項「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19
市文廣新旅局
推動旅遊服務管理、文藝表演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推動實現可使用「贛服通」身份證電子憑證代替身份證進市圖書館、博物館、演藝場所等全市各類文化場的服務場景應用;會同市信息中心完成「贛服通」平臺的「一部手機遊江西」吉安站旅遊服務專區建設,並協調各景區開展宣傳推廣;探索旅遊服務管理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推動廣播電視管理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證、各類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等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20
市衛健委
實現各級醫院和公共衛生機構的基本醫療服務約、查、辦、繳、寄的一站式服務,實現疫苗查詢、疫苗接種預約等服務上線,完成「就醫一件事」的醫療服務特色專區建設,推動重大疾病救治等事項一鏈辦理;根據省裡統一部署,推動生育登記業務跨省「無證辦理」;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生育服務證、出生醫學證明、獻血證等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探索醫療電子票據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21
市應急管理局
推動危險化學品管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特種作業操作證、各類安全生產許可證等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實現所有電子證照補換證業務在「贛服通」平臺「掌上辦理」。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22
市外僑辦
推動出國公證、領事認證的政務服務事項上線。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23
市林業局
推動林業管理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24
市金融辦
推動金融監督管理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探索企業融資和小額貸款服務,支撐「贛服通」企業服務專區建設。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25
市市場監管局
推動市場主體管理、產品質量管理、特種設備管理、食品安全管理、智慧財產權管理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推動企業信用信息的數據共享和服務應用,做好「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依託全省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協助市信息中心做好企業身份服務拓展,通過「贛服通」平臺提供電子營業執照應用;探索企業監管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26
市扶貧辦
探索移民管理、精準扶貧、扶貧資金發放等方面的服務上線。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27
市醫保局
推動醫保機構管理、醫保服務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無證辦理」,加快實現「贛服通」醫保電子憑證或支付碼在醫院、藥店的行動支付,支撐「醫保一件事」特色服務專區建設,推動異地就醫備案申請、醫院檢查報告和門診費用查詢、醫保行動支付新生兒基本醫保參保登記等高頻事項上線辦理,推動重大疾病救治等事項一鏈辦理;探索醫保票據方面的「區塊鏈」應用。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28
市稅務局
推動納稅企業服務、納稅人服務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上線和「無證辦理」,支撐「贛服通」特色服務專區建設;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個人完稅證明證照數據的實時更新;探索電子發票方面的「區塊鏈」應用;通過「贛服通」開展繳稅、繳費的運營推廣。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29
市信息中心
牽頭做好全市政務數據共享工作,推動政務數據共享應用;整合各類政務服務資源,通過服務接入方式將符合掌上辦理的各類應用全部接入「贛服通」市級分廳;完善全國(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提供政務服務「無證辦理」技術支撐;按照省級部署,依託全省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對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電子營業執照系統,提供企業身份核驗服務;建設「贛服通」APP,拓展服務渠道;提升「贛服通」互動服務能力,開發建設線上預約辦事、繳費確認、結果送達、服務評價功能;依託省「區塊鏈+電子政務」基礎平臺,為區塊鏈應用提供技術支撐和安全保障,協助業務部門探索「區塊鏈」應用;制定基於二維碼的多碼合一的技術標準,建設「贛服通」二維碼應用管理平臺,推動在辦事繳費支付證照核驗亮證等方面應用;推動「贛服通」平臺市場化運營,做好「贛服通」平臺建設運維等方面的管理。
30
市檔案局
指導電子檔案管理系統(模塊)建設,梳理電子歸檔數據標準;依託全市「一窗式」綜合服務系統,推動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的電子歸檔業務;依託全市電子政務共享數據統一交換平臺,推動全市各級綜合檔案館民生檔案查詢業務上線「贛服通」。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31
市殘聯
做好本地殘疾人服務應用系統建設,在「贛服通」中建設殘疾人服務專區,為殘疾人提供殘疾人辦證、培訓、就業、教育、康復、殘疾人福利等本地化線上服務。實現辦理服務與「一窗式」綜合服務系統對接並實現「無證辦理」。依託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完成殘疾人證的證照數據實時更新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32
人行吉安支行
探索中小企業、農戶信用信息聯網核查服務上線「贛服通」。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33
市菸草專賣局
推動菸草許可證的申報、延續、變更、停業、歇業等服務事項上線「贛服通」並實現「無證辦理」;探索依託全市「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菸草銷售防偽服務。牽頭全市本業務領域「贛服通」涉企政策梳理、匯聚和兌現落實相關工作。
相關解讀:解讀《吉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 「贛服通」3.0版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