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家長們,你是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和思考的呢?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是需要我們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和訓練的。我們都知道孩子需要具有獨立人格,但如何能做到有主見、不盲從、不輕信?今天我們要講的繪本,就是一個意識自己是誰,加深了對自我的認知的故事。
在大海的一個角落裡住著一群小魚,大家都是紅色的,只有一條是黑色的。有一天,一隻兇猛的金槍魚吃掉了所有的小紅魚,只有小黑魚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海裡遊蕩,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生命,又高興起來。小黑魚又遇到的一群躲在礁石後的小紅魚,為了生存,不再躲避,他想了個好辦法,教他們遊成大魚的樣子,而自己來當眼睛!就這樣,他們在清涼的早晨遊,在明媚的中午遊,把大魚都嚇跑了。
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
《小黑魚》的創作手法和我們常見到的繪本也不同,它主要採用水彩拓畫的形式,把顏料稀釋之後用模具印出來,首先需要關注的是開始時魚群遊來遊去的畫面,所有的紅魚都是用兩種橡皮印章拓印的,只有主人公小黑魚是手繪的。從視覺意圖上來看,作者希望賦予主人公強烈的存在感,對小黑魚的眼睛也進行了精心的刻畫。類似畫龍點睛的意思——畫上眼睛,也就是通過使其張開眼睛的行為,為其注入靈魂。同樣地,這裡的小黑魚有眼睛的這個細節,也是為接下來的故事的展開埋下伏筆。
接著,作者用多幅畫面來構成這本書。一般來說,作者最想強調的部分,往往會用去較多的篇幅。在《小黑魚》裡,佔用最多畫面的是小黑魚失去夥伴們後,孤獨一人徘徊在海裡的場景,在整本書十四幅場景中佔了七幅。仔細看看就可以發現,每幅畫都用了不同的繪畫技法,進行了有力的造型表現,從繪畫的角度看,這一部分是全書的高潮。因此,作者最想表現的是小黑魚落單後在海裡四處遊蕩的場景,而最後大家齊心協力把大魚趕走的部分並不是故事的主題,那僅僅是一個結局。
孤獨也是發現自我的一種途徑
雖然小黑魚一直都住在海裡,但直到落單為止,他對於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海洋是什麼樣,以及自己在這個世界裡是怎樣一種存在等問題,從來都沒有思考過。現在的我們,不也和小黑魚一樣麼?當小黑魚落單時,才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海中的世界,觀察這裡生存著怎樣珍稀有趣的生物,他才注意到這個世界如此美麗,從而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存在,也即意識到了自己是誰,加深了對自我的認知。
成長後的小黑魚在找到新的夥伴時,沒有躲避,而是主動地向他們打招呼,還會潛入海底深處靜默地思考,盡全力為夥伴們的生存想辦法。畫面恰當地表現出了小黑魚的心情。在每一本繪本中,作者都會通過安排主人公在畫面中的位置,使其具有特殊的意味。孩子們用眼睛緊緊地跟隨主人公,而大人的眼睛往往只是粗略地掃過畫面,因此也無法體味到繪畫中描述的故事內容,就等於只讀了繪本的一半。
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
李歐·裡奧尼的《小黑魚》在講故事的同時告訴我們兩個道理。第一,面對困境或者強大的敵人,我們要像小黑魚一樣善於運用自己聰明的大腦憑藉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逃跑,把自己藏起來,這樣是一種逃避的行為方式。
第二,團隊力量的重要性。小黑魚最後能夠戰勝金槍魚,憑藉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力量,這個群體的力量是分不開的,這就告訴讀者,有些困難可以自己一個人解決,可是有些要靠大家的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小黑魚和小紅魚通力合作變成最大的魚,最後,金槍魚落荒而逃。小黑魚在思考了如何和夥伴們一起在大海中生存下去的問題後,找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大家齊心協力,裝成大魚的樣子遊,和大魚對抗。
繪本的教育價值並不是照本宣科地告訴讀者應該怎樣做,而是潛移默化地對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影響。獨立思考需要知識的儲備,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有計劃地培養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讓孩子養成提問和反思的習慣,當孩子遇到問題,讓孩子關注問題是怎麼被解決的,而不是問題的答案。這樣他們才能在長大後不會被大眾意見左右,擁有真正的思辨能力和真正的想像力、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