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公司債發行規模超3萬億 業內人士建議四方面入手提升交易所...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吳曉璐

「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豐富直接融資工具。」是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撰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所指出的,「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六大任務之一。易會滿表示,債券市場是籌措中長期資金的重要場所,對於推動形成全方位、寬領域、有競爭力的直接融資體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整理,截至12月7日,今年以來,公司債發行3405隻,發行規模達3.21萬億元,同比增長37.64%。另外,自公開發行公司債實施註冊制以來,滬深交易所註冊生效的公司債達520隻。

市場人士表示,今年公司債發行規模增幅較高,主要受政策面和資金面雙重寬鬆影響所致。進一步提高交易所債券融資規模,可以從完善制度安排、嚴懲違法違規行為、擴大投資者範圍和豐富債券品種等四方面入手。

融資成本下降推升發債需求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7日,從行業(申萬一級)來看,建築裝飾、綜合、房地產行業公司債發行規模較高,分別為9226.35億元、6338.02億元和4883.93億元,同比增長80.69%、29.19%和20.89%。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年初以來,公司債等信用債發行和淨融資規模均明顯增加,主要得益於政策支持及其外溢效應。疫情期間,流動性一度極為寬鬆,尤其是3月份和4月份,債券融資顯著放量。此外,債券到期、再融資壓力上升,也推動債券發行增多。

中證鵬元評級研發部資深研究員張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公司債發行規模大增是受政策面和資金面雙重寬鬆影響所致。一方面,上半年疫情影響,為守住風險底線,多部門密集出臺了多項融資支持措施,支持發行人在疫情期間借新還舊;另一方面,今年資金面整體偏寬鬆,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從前4個月的3.15%下行到目前的2.50%左右;最後,與2019年相比,今年利差收窄,債券融資成本下降亦推動發債需求走高。

公司債註冊生效累計達520隻

《證券日報》記者據滬深交易所數據梳理,自3月1日公開發行公司債實施註冊制以來,截至12月7日,滬深交易所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註冊生效達520隻,其中上交所388隻,深交所132隻。

易會滿指出,要完善債券發行註冊制,深化交易所與銀行間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支持銀行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

「公開發行公司債由核准制改為註冊制,便利公司參與債券發行、提高債券發行效率的同時,也對強化信息披露、中介機構責任和監管部門職責等,提出更多要求。」趙偉表示,完善債券發行註冊制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不斷完善監管規則、配套文件等,建立公開、透明、高效的企業債券發行註冊管理體系;二是深入貫徹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理念,不斷提高審核透明度,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夯實註冊制下風險防控機制;三是加強與證監會等監管部門的密切合作,協同有序推進註冊制實施工作,嚴懲企業債券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

11月27日,滬深交易所同時發布多項文件,完善優化公司債券註冊制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體系。具體來看,上交所發布2項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明確公司債券申請文件編制過程中的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核查要求,規範附帶特殊條款或服務國家戰略的特定債券品種的相關實施安排,包括短期公司債、可續期債、綠色債、扶貧債、雙創債、紓困債等6個特定債券品種監管標準、信息披露及核查要求。深交所集中發布5項創新品種業務指引,對綠色債、可續期債、扶貧債、紓困債、短期公司債等較為成熟的創新品種的材料製備和信息披露進行了規範。

「滬深交易所發布針對特定品種的指引,是對目前創新類公司債品種業務指引進行的整合,減少了規則數量。以前該類債券的規則散落在層級較低的產品通知、指南、問題解答等文件。整合後,公司債形成普通公司債為基本品種、以創新債券為特色品種的規則體系。」張琦表示。

對於如何進一步提高交易所債券融資規模,趙偉認為,可以從監管、債券供給和配置需求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完善發行、上市交易、兌付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及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有助於提高市場各主體參與積極性,持續推動市場平穩增長和(港股00001)擴容。其次,規範債券發行主體行為,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等,加大對財務造假、惡意「逃廢債」等行為的查處力度,保障投資者權利。最後,引導更多資金參與信用債市場交易,推動保險、銀行、境外機構等加大信用債配置。

張琦認為,可以從擴大投資者範圍和豐富債券品種入手。交易所債券市場屬於場外交易,主要採取的是競價交易和做市商制度,擴大交易所的債券參與者範圍,有助於增強市場活躍度,增大流動性,有利於推動交易所債券規模提升。如擴大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境內銀行等參與機構範圍,加大對外開放等。其次,可以大力發展短期品種等。交易所目前的債券期限結構仍然以中長期債券為主,短期品種數量和規模小,短期限品種是企業補充流動性的重要工具。

相關焦點

  • 年內公司債發行規模超3萬億元 業內人士建議四方面入手提升交易所...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整理,截至12月7日,今年以來,公司債發行3405隻,發行規模達3.21萬億元,同比增長37.64%。另外,自公開發行公司債實施註冊制以來,滬深交易所註冊生效的公司債達520隻。市場人士表示,今年公司債發行規模增幅較高,主要受政策面和資金面雙重寬鬆影響所致。
  • 信用債發行規模創新高實現「多增萬億」目標無虞
    發行規模超過11萬億元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1日,信用債(通常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定向工具)發行規模為11.7萬億元,超過歷史各年度;同期有8.4萬億元信用債到期,由此淨融資額為3.3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的目標。
  • 公司債發行正式啟動註冊制
    來源:中國經營報公司債發行正式啟動註冊制本報記者/李慧敏/北京報導3月1日新《證券法》的正式施行,降低公司債券公開發行實質條件的精神得到迅速落實。同日,證監會發布配套規則《關於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實施註冊制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滬深交易所分別就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註冊制相關業務作出具體安排。3月2日,中煤能源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的上市申請,已通過上交所審核並提交註冊,此為註冊制下的首單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
  • 年內公司債企業債發行逾1.4萬億元 同比增近七成
    而隨著新三板精選層加速落地、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有序推進,均將進一步豐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擴展直接融資規模。本報記者 包興安公司債和企業債發行效率和規模正大幅提升。《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5月11日,公司債和企業債發行規模達14198.4億元,同比增長69%。
  • 《中國金融》|公司債和企業債發行步入註冊制時代
    實施註冊制後,公司債和企業債發行審核效率提升。按照新《證券法》及相關配套政策的規定,發行企業債由發展與改革委依法註冊,原有的兩家預審機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成為審核機構;公開發行公司債由中國證監會負責發行註冊,證券交易所負責審核。
  • 註冊制下債市「期中考」,45隻企業債已註冊,281隻公司債註冊生效...
    新證券法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司債、企業債發行實施註冊制亦同步落地。全面實施註冊制的企業債、公司債發行,此前更是被部分業內人士看作是「超預期」落地。如今,半年時間已過,對於新階段的債券市場來說,又有哪些改變呢?
  • 美債規模超26萬億美元,為什麼美國作為發達國家卻到處欠債
    根據最新數據,美國債務規模已經超26萬億美元,而且還在保持高速增長。目前美聯儲每月購債規模達1200億美元,高於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為了刺激經濟復甦,美聯儲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這種操作,這也就意味著美債規模,還會持續擴張。
  • 註冊制公司債來了,債市有哪些影響?
    來源:經濟日報3月1日,超過1萬億元市場規模的企業債、公司債開始實行註冊制。經歷了13年的核准制,我國企業債公司債發行改為註冊制,企業債發行邁出更加市場化的一步。Wind統計,截至2020年2月末,中國98.95萬億元債券中,企業債2.31萬億元,佔比2.33%;公司債7.16萬億元,佔比7.23%;其中一般公司債3.91萬億元,私募債為3.24萬億元。對於債券市場來說,這樣的註冊制將帶來哪些變化?
  • 債券發行迎變局:企業債、公司債實行註冊制後市場走勢如何?
    文/《清華金融評論》高級編輯秦婷   隨著新《證券法》的施行,繼科創板試點後,註冊制率先在企業債、公司債發行市場全面實施。2020年3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通知明確,企業債券發行全面施行註冊制,並明確企業債券的發行條件。同日,證監會也發布通知明確,公司債券公開發行實行註冊制,由證券交易所負責受理、審核。
  • 年內新基發行超1.9萬億 基金公司淨利潤大幅增長
    — —今日導讀— —  截至8月25日,年內新基金髮行超過1.9萬億
  • 註冊制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提速
    自3月開始實施註冊制以來,企業債和公開發行公司債申報受理規模迅速增加。  上交所相關信息顯示,4月28日當天,上交所新增受理5個公開發行公司債項目;而中國債券信息網顯示,4月27日,有13家發行人「已申報」企業債項目。《金融時報》記者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4月28日,滬深交易所受理與註冊生效的公開發行公司債達到141隻;有超過150家企業申報企業債。
  • 年內各類債券發行規模56.85萬億元 同比增長26.2%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整理,今年以來截至12月25日,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568495.52億元,同比增長26.2%。其中,公司債發行規模達34565.34億元,同比增長38%。
  • 債券發行太火爆!券商承銷規模已超9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成最大贏家
    隨著債券發行市場持續火爆,券商的債券承銷業務也迎來豐收大年!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券商年內合計債券承銷規模(含公司債、金融債、地方債、企業債、短融中票、可轉債、定向工具、ABS等)達到9.11萬億,較去年同期的6.83萬億大增33.38%,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的7.62萬億規模。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份額
    「註冊制」三步走改革快速推進,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成為國家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年內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合計已突破10萬億,遠超去年全年之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年內承銷的股、債規模均超萬億元,合計承銷超過2.6萬億元,佔24.5%的市場份額,行業內表現十分突出。 券商承銷股、債規模已超10萬億 近日,證監會官網發布易會滿的署名文章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直接融資存量達到79.8萬億元,約佔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29%。
  • 企業債、公司債實施註冊制!債券市場直接融資功能加強
    其中,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為受理機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為審核機構。兩家機構應儘快制定相關業務流程、受理審核標準等配套制度,並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受理、審核工作。3月1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實施註冊制有關事項的通知》稱,自2020年3月1日起,公司債券公開發行實行註冊制。
  • 拆解新發基金3萬億:爆款和攤餘債基扛大旗,12家基金公司顆粒無收
    進入2020年以來,在記者身邊,聽到類似這樣的對話越來越多,相比於以前總是討論個股,如今討論基金的聲音,越發常聽到。 投資者對於基金的認可,反應到新基金的發行上,便是規模屢創新高,從1萬億到2萬億再到3萬億,新基金髮行在今年不斷邁向新的臺階。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龍頭券商搶佔1/4市場份額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份額!海通、銀河大爆發,來看最新榜單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年內承銷的股、債規模均超萬億元,合計承銷超過2.6萬億元,佔24.5%的市場份額,行業內表現十分突出。券商承銷股、債規模已超10萬億近日,證監會官網發布易會滿的署名文章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直接融資存量達到79.8萬億元,約佔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29%。
  • 年內新成立的公募基金規模3.12萬億元 發行規模空前
    年內成立的百億元基金數量也創下我國公募基金行業的歷史之最。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12月28日,按公募基金成立日計,今年以來成立的新基金共有1444隻(不同份額合併統計,下同),較去年全年(下同)增加35.08%;發行總規模(調整後,下同)達到3.12萬億元,同比增加120.29%。公募基金總規模也創歷史紀錄。
  • 年內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568495.52億元 公司債同比增長38%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整理,今年以來截至12月25日,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568495.52億元,同比增長26.2%。其中,公司債發行規模達34565.34億元,同比增長38%。
  • 又一家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 發行總規模已超去年
    對於發債原因,橫琴人壽表示,主要用於提高償付能力,支持公司業務保持健康、穩健的發展。  資本補充債發行規模已超去年全年  今年以來,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規模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債券市場成功簿記發行的200億元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是其自2015年、2016年資本補充債券發行後,再次亮相境內債券市場,也是平安人壽在境內單次發行規模最大的一筆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