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日本長門號(ながと)戰列艦,既開啟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輝煌時代,也最終見證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徹底覆滅。
想像中決戰太平洋的「一號艦」
長門號是日本第一艘擺脫英國影響,自行設計的戰列艦。
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把美國視為未來最大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以英國「無畏」級、「無敵」級為模仿對象,先後通過引進、仿製,連續推出「金剛」、「扶桑」、「伊勢」級戰列艦。
1920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軍費已經佔到國家總預算1/4的情況下,提出未來要建設所謂的「八八艦隊」,即到1927年時,擁有八艘戰列艦、八艘戰列巡洋艦,而且艦齡要不滿八年。
「長門級」戰列艦的首艦「長門號」,正是日本人勒緊褲腰帶推出的「八八艦隊」一號艦。這款戰艦搭載了當時世界各國海軍中口徑最大的410毫米火炮(二聯裝4座),滿載排水量超過4萬噸。
不僅如此,「長門號」還有著高達26節的航速,是當時航行速度最快的戰列艦。
按照日本海軍命名原則,「長門號」的名稱來自舊日本的長門國。
偷襲珍珠港的命令從「長門號」發出
1920年11月25日,「長門號」完工交付,第二年,「長門級」的第二艘戰艦「陸奧號」交付。
不過,根據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日本海軍主力戰艦噸位被限制在315,000噸以內,同時,主炮不允許超過406毫米。
如此一來,「長門級」的兩艘戰艦「長門號」、「陸奧號」,自然成為日本海軍艦隊中的最強者。
它們與主炮口徑406毫米的美國「科羅拉多級」戰列艦(3艘),以及英國的「納爾遜級」戰列艦(2艘)一起,被稱為最強大的7艘戰艦(Big Seven)。其中,「長門號」以噸位和航速排在七大戰艦之首,自然而然成為日本老百姓頂禮膜拜的對象,並成為聯合艦隊旗艦二十多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作為旗艦的「長門號」也是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坐艦。1941年12月2日,正是從「長門號」戰列艦上,發出了著名的「登新高山1208號」密電。六天後,日本海軍機動艦隊對珍珠港發動突襲,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
無所作為地度過了「太平洋戰爭」
為了戰爭而生的「長門號」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表現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碌碌無為。
儘管在偷襲珍珠港的行動中,航母艦載機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日本帝國海軍決策者頭腦中依然有著根深蒂固的大炮巨艦思維。
開戰初期,出於主力艦隊決戰的幻想,長門號、陸奧號與新造的大和號和武藏號一起被雪藏,停泊於廣島。
1942年2月,排水量達到7萬噸的「大和號」,取代「長門號」成為日本海軍艦隊的新旗艦。
6月,中途島海戰爆發,「長門號」與「大和號」、「陸奧號」一起,被編為主力艦隊,準備用於第二波打擊,即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剩餘的6艘戰列艦。
不過,中途島海戰最終的主角是航母艦隊決戰,當得到「蒼龍」、「加賀」、「赤城」、「飛龍」四艘航母沉沒的消息後,遠在300海裡以外的山本五十六倉促撤退。
一炮未發的「長門號」就此結束了第一次戰鬥。
此後,「長門號」再次露面,已經是1944年6月的菲律賓海海戰,此時的日本帝國海軍已經日益走向窮途末路。
在這場被稱為歷史上最大規模航母決戰的海戰中,被編入「乙部隊」的「長門號」不僅無所作為,還被美軍飛機擊傷。
在4個月後爆發的「雷伊泰灣海戰」中,「長門號」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參加戰鬥。
在戰鬥中,「長門號」前後三次遭到美軍航母艦載機襲擊,總共被8枚炸彈擊中,導致90名船員被炸死,211名被炸傷。「長門號」總共發射99發主炮彈及653發副炮彈,不過,毫無戰果。
此戰過後,曾經為視為海軍希望的「長門號」灰溜溜跑回日本本土,一直到戰爭結束。
四、最終被美國以原子彈「炮決」
巴頓曾經說過,希望自己「在最後一次戰鬥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擊中」。
龜縮在橫須賀的「長門號」不僅無所作為的度過了太平洋海戰,也沒有像「大和」、「武藏」那樣執行自殺式任務。最終,戰爭結束時,「長門號」無意中成為日本海軍序列中唯一可以航行的倖存戰列艦。
不過,等待它的,將是更加屈辱的命運。
1945年10月,作為戰敗賠償,「長門號」被移交美國海軍。由於戰前的巨大名氣,日本民眾曾經自發組織起來,呼籲美國人將「長門號」留在日本。可以想像,美國人自然不會理會這樣的請求。
第二年6月,美國人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礁石組織了一次原子彈爆炸試驗,目的在於檢測原子彈對海軍艦隊的破壞力。
這次實驗被名為「十字路口行動」,失去利用價值的「長門號」,和美國「內華達號」戰列艦、「阿肯色號」戰列艦「及「獨立號」航母一起,被靜靜地停泊在爆炸地點,等待最後的命運。
誰也沒想到的是,「長門號」居然先後扛過了兩次原子彈爆炸。
其中,在7月1日的第一次空中爆炸後,距離引爆點1.5公裡的「長門號」居然完好無損。在7月24日的第二次水下爆炸後,距離引爆點約900至1000米的「長門號」也只是右舷約5度傾斜而已。直到7月28的深夜,不甘心的「長門號」在掙扎了4天後,才因為艙內進水,最終沉入水下。
舊日本帝國海軍就此徹底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