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日本長門號戰列艦挨了兩次原子彈

2021-01-09 騰訊網

二戰時期的日本長門號(ながと)戰列艦,既開啟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輝煌時代,也最終見證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徹底覆滅。

想像中決戰太平洋的「一號艦」

長門號是日本第一艘擺脫英國影響,自行設計的戰列艦。

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把美國視為未來最大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以英國「無畏」級、「無敵」級為模仿對象,先後通過引進、仿製,連續推出「金剛」、「扶桑」、「伊勢」級戰列艦。

1920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軍費已經佔到國家總預算1/4的情況下,提出未來要建設所謂的「八八艦隊」,即到1927年時,擁有八艘戰列艦、八艘戰列巡洋艦,而且艦齡要不滿八年。

「長門級」戰列艦的首艦「長門號」,正是日本人勒緊褲腰帶推出的「八八艦隊」一號艦。這款戰艦搭載了當時世界各國海軍中口徑最大的410毫米火炮(二聯裝4座),滿載排水量超過4萬噸。

不僅如此,「長門號」還有著高達26節的航速,是當時航行速度最快的戰列艦。

按照日本海軍命名原則,「長門號」的名稱來自舊日本的長門國。

偷襲珍珠港的命令從「長門號」發出

1920年11月25日,「長門號」完工交付,第二年,「長門級」的第二艘戰艦「陸奧號」交付。

不過,根據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日本海軍主力戰艦噸位被限制在315,000噸以內,同時,主炮不允許超過406毫米。

如此一來,「長門級」的兩艘戰艦「長門號」、「陸奧號」,自然成為日本海軍艦隊中的最強者。

它們與主炮口徑406毫米的美國「科羅拉多級」戰列艦(3艘),以及英國的「納爾遜級」戰列艦(2艘)一起,被稱為最強大的7艘戰艦(Big Seven)。其中,「長門號」以噸位和航速排在七大戰艦之首,自然而然成為日本老百姓頂禮膜拜的對象,並成為聯合艦隊旗艦二十多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作為旗艦的「長門號」也是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坐艦。1941年12月2日,正是從「長門號」戰列艦上,發出了著名的「登新高山1208號」密電。六天後,日本海軍機動艦隊對珍珠港發動突襲,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

無所作為地度過了「太平洋戰爭」

為了戰爭而生的「長門號」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表現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碌碌無為。

儘管在偷襲珍珠港的行動中,航母艦載機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日本帝國海軍決策者頭腦中依然有著根深蒂固的大炮巨艦思維。

開戰初期,出於主力艦隊決戰的幻想,長門號、陸奧號與新造的大和號和武藏號一起被雪藏,停泊於廣島。

1942年2月,排水量達到7萬噸的「大和號」,取代「長門號」成為日本海軍艦隊的新旗艦。

6月,中途島海戰爆發,「長門號」與「大和號」、「陸奧號」一起,被編為主力艦隊,準備用於第二波打擊,即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剩餘的6艘戰列艦。

不過,中途島海戰最終的主角是航母艦隊決戰,當得到「蒼龍」、「加賀」、「赤城」、「飛龍」四艘航母沉沒的消息後,遠在300海裡以外的山本五十六倉促撤退。

一炮未發的「長門號」就此結束了第一次戰鬥。

此後,「長門號」再次露面,已經是1944年6月的菲律賓海海戰,此時的日本帝國海軍已經日益走向窮途末路。

在這場被稱為歷史上最大規模航母決戰的海戰中,被編入「乙部隊」的「長門號」不僅無所作為,還被美軍飛機擊傷。

在4個月後爆發的「雷伊泰灣海戰」中,「長門號」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參加戰鬥。

在戰鬥中,「長門號」前後三次遭到美軍航母艦載機襲擊,總共被8枚炸彈擊中,導致90名船員被炸死,211名被炸傷。「長門號」總共發射99發主炮彈及653發副炮彈,不過,毫無戰果。

此戰過後,曾經為視為海軍希望的「長門號」灰溜溜跑回日本本土,一直到戰爭結束。

四、最終被美國以原子彈「炮決」

巴頓曾經說過,希望自己「在最後一次戰鬥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擊中」。

龜縮在橫須賀的「長門號」不僅無所作為的度過了太平洋海戰,也沒有像「大和」、「武藏」那樣執行自殺式任務。最終,戰爭結束時,「長門號」無意中成為日本海軍序列中唯一可以航行的倖存戰列艦。

不過,等待它的,將是更加屈辱的命運。

1945年10月,作為戰敗賠償,「長門號」被移交美國海軍。由於戰前的巨大名氣,日本民眾曾經自發組織起來,呼籲美國人將「長門號」留在日本。可以想像,美國人自然不會理會這樣的請求。

第二年6月,美國人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礁石組織了一次原子彈爆炸試驗,目的在於檢測原子彈對海軍艦隊的破壞力。

這次實驗被名為「十字路口行動」,失去利用價值的「長門號」,和美國「內華達號」戰列艦、「阿肯色號」戰列艦「及「獨立號」航母一起,被靜靜地停泊在爆炸地點,等待最後的命運。

誰也沒想到的是,「長門號」居然先後扛過了兩次原子彈爆炸。

其中,在7月1日的第一次空中爆炸後,距離引爆點1.5公裡的「長門號」居然完好無損。在7月24日的第二次水下爆炸後,距離引爆點約900至1000米的「長門號」也只是右舷約5度傾斜而已。直到7月28的深夜,不甘心的「長門號」在掙扎了4天後,才因為艙內進水,最終沉入水下。

舊日本帝國海軍就此徹底成為歷史。

相關焦點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1920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軍費已經佔國家總預算1/4的情況下,提出未來要建設所謂的"第八艦隊",即到1927年擁有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艦齡不到8年。長門浩"長門級"戰列艦首艦"長門"號是日本人勒緊褲腰帶下水的"八八艦隊"首艦。
  • 連續兩次遭受近距離核擊後才沉沒的長門號戰列艦
    長門是日本海軍的戰列艦。長門型戰列艦1號艦。其命名取自舊長門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為日本海軍的象徵,廣為日本國民所熟悉。在日本戰敗後被美國軍隊接收,後在原子彈實驗中沉沒。圖為新造的「長門」號。二戰後,美軍於1945年8月30日以同盟國一員的身份接收了「長門」。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日本並不是一個戰略資源豐富的國家,所以日本人的最戰列艦制定建造方針,就是不走數量級別,要走就走,世界上別人沒有走過超大質量級別,用通過以質量掩蓋住當時日本海軍無法建造太多常規型戰列艦的能力,使得美國和英國不敢輕易輕視日本這個亞洲後興起國家,而當時日本民眾當看到長門級戰列艦停靠在港口公開展出之際。
  • 長門號:整個二戰期間籍籍無名 戰爭結束後挨兩枚原子彈沉入大海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日本海軍能動的軍艦已經所剩無幾,比如戰列艦方面,日本海軍唯一能航行的就剩下長門號了。而且這艘戰列艦的最後命運也令人感慨,沒有在二戰炮火中被擊沉,反而在戰後挨了兩發原子彈,沉沒在大洋之中。長門號是日本海軍長門級戰列艦的首艦,該艦1917年8月正式開工建造,1919年建成下水,次年加入日本海軍服役。
  • 日本「長門」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和悲苦的命運
    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共建造了二艘,首艦命名曰「長門",第二艘命名「陸奧」。這兩艘艦從建成服役,到沉入海底,都沒有建立什麼大的功勳,尤其是第二艘「陸奧「。縱觀「長門"二艦的生滅,真是應了他們共同的級別定名「長門」:怨氣彌天、悲苦莫名。比中國漢代古典名篇《長門賦》裡的怨氣濃重萬倍,也不知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用這不祥二字命其國名、定其艦名。
  • 長門級戰列艦,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徵,未立寸功最後被兩顆原子彈擊沉
    當說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戰列艦時,你首先能想到的是那一艘軍艦,估計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和號戰列艦。這艘無論是在哪個平臺的海戰遊戲都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同時也是海軍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軍艦,因為它直到現在還保持著兩個世界紀錄。
  • 這級日本戰列艦曾是世界最強,走向毀滅的方式也最恥辱
    長門級戰列艦建於一戰末期,同級艦共有兩艘,首艦長門號戰列艦於1917年8月28日在廣島縣的吳海軍工廠動工,並於1919年11月9日下水,1920年11月25日完工;二號艦陸奧號於1918年6月1日開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1921年10月24日完工。
  • 二戰日本榛名號戰列艦雷伊泰灣海戰成為肉盾奇蹟般返回了日本港口
    假如馬來亞海戰期間,日本榛名號戰列艦真的與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交上火了,指不定成為炮灰的就不是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了,而是日本金剛級戰列艦被完虐了,榛名號戰列艦總排水量35000噸四一式356毫米45倍徑主炮4座雙聯裝共計8門,四一式152毫米50倍口徑副炮16門(改裝後14門)其餘都換成了94門25毫米高射機炮用來打飛機了。
  • 消逝的巨獸 二戰時期十大戰列艦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三號艦密蘇裡號作為日本投降儀式的舉行地點而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戰列艦。她作為大和號的對手而存在,但直到大和沉沒兩者也未能相遇。
  • 1946年,被美軍繳獲的長門號戰列艦,開到太平洋當原子彈測試靶
    照片中為長門號戰列艦,八八計劃中打造出來的第一艘戰列艦,二戰期間進行了一次現代化改裝,滿載排水量3.9萬噸,八門四聯裝410mm主炮,46門副炮,3架艦載機,而且裝甲防護方面也進行了增強,整體提升非常明顯。
  • 為什麼日本投降後,航空母艦和長門戰列艦都不給中國
    而且這些軍艦不少在戰爭中已經遭到重創報廢,比如說4艘戰列艦中,只有「長門」狀態較好,其他「榛名」、「伊勢」、「日向」都已經遭到重創,完全報廢了,除了拆解當廢鋼鐵之外毫無利用價值。因此實際日本海軍的實力,比紙面上還要差著一截。
  • 從「科羅拉多」級到「衣阿華」級,二戰中美國海軍主力戰列艦盤點
    但無論是美國海軍還是日本海軍,其各自旗下的戰列艦仍然在太平洋戰場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在這之中,受益於二戰時期美國強大的工業產能,美國海軍不僅快速修復了珍珠港事件中被日本海軍擊沉的戰列艦,還在二戰中興建了數款新型戰列艦。
  • 日本有一艘戰列艦,被兩顆原子彈轟炸都沒有沉沒沒
    長門戰列艦的火力系統相當強大,它搭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大口徑的410毫米口徑主炮,超過了英國、美國流行的305毫米口徑主炮。長門戰列艦動力強勁,最大功率達到了82000馬力,使得戰艦的航速能夠達到26.5節,為當時世界上最快戰列艦。日本人有意隱瞞長門戰列艦的速度,公開數據為23節——這仍然遠遠超過了無畏號戰列艦最高速度19節。
  • 雷霆海戰十大戰列艦排名 你已擁有多少艘
    十、長門級戰列艦 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該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戰列艦。日本海軍順應當時各海軍強國主力艦競相計劃搭載更大口徑主炮、動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裝甲防護的趨勢,根據以往海戰的經驗,日本海軍決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戰列艦,在與美國海軍造艦競爭中以質的提升補充量的不足。
  • 長門級戰列艦: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擁有16英寸的主炮威力不容小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都認為建造防護能力超強、火力超大的巨型戰列艦能有效打擊敵軍艦艇,日本也不例外,因此建造了新型的長門級戰列艦——長門號與其姐妹艦陸奧號。兩艦均採用了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410mm火炮。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八八艦隊」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二戰中、後期航母作為制海利器的優勢逐漸發揮了出來,即便是「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巨獸也無法擋住艦載機的攻擊,從這時開始就註定了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地位。日本投降之時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作為籤字的場地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這也是戰列艦最後的光輝時刻。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密蘇裡號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三艘,該艦服役後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而非常出名。話說生的早不如生的巧,就是說的這位。密蘇裡號戰列艦:誰說老子沒戰績,日本投降靠我滴!兩艦代表全體戰列艦在人類戰爭史上進行了謝幕演出,海灣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退役,戰列艦終成歷史。二、TOP2之二:「大和」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舊日本帝國海軍集大成者,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希望。
  • 「衣阿華」號戰列艦——美國海軍最後一級戰列艦的首艦
    、也是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的首艦,舵號為「BB-61」。7 月至8月,「衣阿華」號進抵日本本土,並使用406毫米(16英寸)主炮對岸上目標進行轟擊。日本宣布停戰的十五日後,「衣阿華」號於8月29日抵達東京灣,擔任艦隊司令哈爾西的旗艦,並於9月2 日見證了日本代表在姊妹艦「密蘇裡」號上簽字投降的歷史時刻。
  • 長門號戰列艦的「妹妹」:10門410毫米主炮,慘被自己人擊沉
    【話說軍世】在二戰開始之前,舊日本海軍在規模上是第三大海軍,前兩位分別是英國和美國,而當時的義大利、法國海軍在規模上要小於日本,而德國海軍的規模就更小了,而在重要的主力艦戰列艦方面,舊日本海軍同樣實力強大,擁有戰列艦10艘、輕重巡洋艦37艘。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話說軍世】二戰中,英法美日等國都擁有艦齡非常老的戰列艦,其中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以及日本金剛級戰列艦都是一戰前就開始建造的,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堪稱「爺爺」級戰艦。二戰中火力硬拼吃大虧的金剛級戰列艦雖然金剛級戰列艦最終結局都很悲催,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早期,金剛級戰列艦利用當時戰爭局勢的優勢,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