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犀牛智造到底是做什麼的?

2020-12-18 數位化企業

犀牛智造背後的支撐邏輯是什麼?這種新製造模式,這種模式是否解決了製造業的核心痛點,帶來了哪些價值?

9月16號阿里巴巴發布了一個新的產品--犀牛智造。這個在阿里內部秘密打磨了三年的平臺,把矛頭指向了傳統製造業。犀牛智造官網的自我介紹是「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重構傳統的以產定銷的生產模式,實現按需開發,按需製造」。而品牌slogan目前是「犀牛智造,讓時尚應需而造」。從簡單的概述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大致印象,它是一個新型製造工廠,是對傳統製造業升級發起的一輪新挑戰。那麼,犀牛智造背後的支撐邏輯是什麼?這種新製造模式,這種模式是否解決了製造業的核心痛點,帶來了哪些價值,只有為客戶/社會帶來切實的價值,才是正道,否則最終只能淪為資本圈錢的遊戲而已?



&犀牛製造五大核心:


第一點,需求大腦。傳統的製造業合作流程,一般是品牌商自身通過自己的經驗和對市場的預判,決策產品的各項指標,以服裝行業為例,需要預判服裝的款式、材料、流行色、產量等等,在對各項指標進行決策後,品牌商把新產品的設計、要求與工廠對接,工廠根據要求進行產品的生產,生產完畢後,再交付給品牌商銷售。


這就是傳統的以產定銷的模式,根據預定的產量,去制定銷售計劃。在這種模式下,品牌商的風險與不確定性比較大,一旦產生預測失誤,則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高估市場,則會產品銷售受阻,產生大量庫存積壓,成本高築,現金流吃緊;另一種是低估市場,產品很快銷售完畢,但是供應鏈產能跟不上,傳統工廠無法及時響應訂單需求,造成缺貨空檔期,對品牌產生損害,但這種情況還是要比高估市場的情況好。


而犀牛智造依託阿里巴巴海量的購物大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預測,進而為合作商家提供未來產品的銷售趨勢,以數據預測來代替品牌商的主觀預測,提高預測準確度。品牌商通過對經營類目的預測,把需求訂單發至犀牛智造,這就完成了從「以產定銷」到「以需定銷」的模式轉變。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減少品牌商的庫存壓力、現金流壓力。


但是數據真的會預測未來嗎?或者說數據趨勢指引的未來可信度如何?個人認為數據只能分析過去,對於未來的判斷依靠的是「人工智慧」,需要人為根據數據去判斷,否則我們並不需要巴菲特這種投資高手,只需要大量的數據分析,讓大數據告訴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即可,即「拉普拉斯妖」根本不存在,未來根本無法預測。所以需求大腦的設定根本無從談起。生產主計劃本身就需要結合上年銷售情況、明年的銷售預測綜合形成生產主計劃,生產主計劃沒有哪個軟體可以生成,最終形成的都依靠的是召開會議。


第二點,數字工藝地圖。傳統的服裝製造溝通模式,一般是品牌商的設計師做出設計圖紙之後,由工廠進行打樣,在此基礎上進行打磨,最終確定樣品形式。接下來,開始進行小規模試產,考察產品的流水線作業能力,最終確認成品率之後,才開始大規模生產。


犀牛智造官方宣傳採用3D仿真設計,通過數位化模擬技術,最大限度完成設計對接工作,降低線下人工的溝通成本。其實這種3D仿真在裝備製造業已經非常普遍,ANSYS、pro-e等軟體都具備運動仿真、性能仿真等多種功能,但是這種是對於裝配公差、動力學等要求比較高,但是試驗成本較大、試驗周期長才導致需要仿真來驗證。在服裝行業仿真軟體成本是否可以小於試製成本,值得商榷,而且服裝行業最大的指標就是美觀、得體,利用仿真的方式是否可以表達出真實的效果,值得商榷。裝備製造業是需要仿真與試製同時並行的,服裝行業需要完全代替,在對一些投入高、主打款式的產品方面,品牌商出於風險管控意識,能否能夠接受這種仿真設計軟體帶來的產品溝通模式,畢竟不能現實中「看得見」「摸得著」。


第三點,智能調度中樞。這個優化主要體現在流水線生產端,傳統的服裝工廠流水線的設置是「直線型」,其衣服的吊掛是單向流轉,因為工廠工人的工作效率的差異化,很容易造成流水線擁堵問題,比如說上一個環節給衣服印花,速度很快,但到了下一個縫扣子環節,速度變慢,就造成大量衣服堆積在縫扣子環節,產生堵車現象;同時即使在縫扣子環節,每個工人的速度也不同。


犀牛智造官方宣傳採用全域計劃統籌,智能優化匹配產能。其落地方案是,拋棄以往的「直線型」單向流水線作業模式,採用「蜘蛛網」式吊掛設備,通過後臺的人工智慧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將產能自動分配到產能空餘的工位,這樣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從工人薪酬分配上來講,也更能體現「多勞多得」,提高工人單效。


這種是需要產線改造的,比如阿里如果造出一個並行流水線,可以達到這種智能調度,而且複製性比較高、成本小,可以以項目的形式出售給各中小服裝生產型企業,這種方式是個人認可,是可以切切實實提升生產效率,不過產線改造成本都不小。


第四點,區域中央倉供給網絡。這個網絡主要解決的是原材料供給端的問題,傳統的工廠在與品牌商溝通之後,由工廠或者品牌商去尋找相匹配的原材料供應商。這種傳統模式下,有一些弊端:一是尋找供應商的時間成本和渠道成本,行業魚龍混雜,在偌大的原材料市場裡,找到性價比高的供應商,其難度較大。二是傳統工廠一般有長期固定合作的原材料供應商,有穩定的利益關係,品牌商很難撼動這塊利益關係,最終選擇向工廠妥協,在產品呈現度和成本把控上會有所犧牲。三是傳統工廠的原材料品類與質量有限,無法完全滿足品牌商的原材料需求。四是行業採購潛規則盛行,以濫充好、中途換料、吃回扣現象普遍,品牌商在流程環節上無法嚴格把控,由此產生的隱性成本較高。


這種相當於給原材料預定、銷售端起到了信用背書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搭建了原材料採購的交流平臺,與滴滴打車四類。可是是否能充當面向B端的淘寶,還是有許多推廣與提升的地方。構建面向B端的原材料溝通、銷售平臺非常必要,有阿里平臺背書,肯定會減少許多中間商的差價。同時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提供一部分採購、備料參考,但是這種參考基本通過「人工智慧」也能達到,作用並不會有網上那樣神乎其神的大數據分析預測。


第五點,柔性智能工廠。這個優化主要解決中小品牌商的生產痛點,傳統的工廠為了提高利潤率和規模化效益,一般主力攻克大品牌商客戶,大訂單意味著產能穩定、道德風險小,因此中小品牌商訂單小、道德風險高,一旦出現現金流危機,傳統工廠很難收回剩餘尾款,因此大部分傳統工廠對中小品牌商不太熱情。


犀牛智造官方宣傳說,可以實現100件起訂,最快7天交付成品,這無疑是個福音。傳統的製造工廠,一般5000件、上萬件起訂,不同的起訂額度對應著不同的產品單價,中小品牌商一般處於風險考慮和對市場的不確定性,不敢大批量訂購。犀牛智造把合作門檻大大降低,有利於中小品牌商在發展初期穩步發展。犀牛智造首批合作的品牌商是淘寶的200個中小商家,未來還會逐步拓展。



這個解決的痛點有些像大規模定製,即積沙成塔。比如隔壁老王跑黑車只有兩三個客戶,如果專職跑黑車根本就養活不了自己。但是有一天出了滴滴平臺,老王可以接四十個單子,那就可以專職跑車了。同樣的道理,100件對於傳統工廠來說訂單太少了,但是通過阿里犀牛平臺匯總了10個廠家的100個類似的訂單,那就是10000件,與大品牌廠家已經無異。這樣就成為了服裝製造業的「滴滴平臺」,起到了匯總訂單然後定向派單的作用。


&阿里犀牛智造,路在何方?


首先,犀牛智造的新模式、大平臺會一條鯰魚,攪動了傳統服裝製造業的死水。



在當前「三去一降一補」的政策背景下,犀牛智造可以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長期而言,有利於服裝製造業的優化升級。同時,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也為其他行業的製造業提供了一個改革思路,從這個層面上來講,犀牛智造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而且阿里也在利用自己流量與資本的力量打造公共平臺,這也是大企業的責任與能力所在,無可厚非。


但新生事物的產生,伴隨著陣痛期、調整期、磨合期。企業真正的能力體現在真正的解決了用戶的痛點,解決用戶痛點或者賦能才能真正體現該平臺的價值。短期內,犀牛智造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淘寶積攢的商家優勢、阿里巴巴積攢的渠道優勢,實現新型製造工廠的打磨,建立起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的成熟生產模式。


但長期發展來看,犀牛智造不應該像滴滴平臺(計程車公司)一樣發展成為服裝製造廠,而應該利用自己的流量、技術力量改變現有產業當中因為信任、小批量生產、庫存居高不小等核心痛點。犀牛智造更應該,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具備流量與技術的平臺,讓服裝製造業上下遊、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各司其職,而不是去替代從而擠壓中小企業。同時藉助於現金的技術能力建設樣本工廠,推動整個服裝製造產業在單點技術上的升級。當樣本工廠中某技術成熟之後,進而推廣到中小企業,去為中小型工廠服務,收取服務費用或者銷售解決方案,促進升級與進步,定位成「中小型新製造方案提供商」。


所以,綜上如果從解決業務過程中核心痛點出發,促進服裝產業升級方是大企業的定位,而不是以攫取中小企業、夫妻店的利潤,或者替代某個環節出發。


作者:徹紋

編輯:張千慧

相關焦點

  • 阿里捂了三年的「犀牛智造」到底是什麼?
    上周,阿里巴巴的首個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高調對外發布。同日,承載阿里新製造落地的「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市餘杭區正式投產。事實上,這一項目已在阿里內部默默準備了3年。犀牛智造,將會是一個生產平臺,一個打通設計-製造-零售的C2M創新平臺,平臺上匯集了小商家,設計師,開發者,這是史無前例的。
  • 網際網路平臺打造智造工廠,阿里巴巴的犀牛智造到底意味著什麼?
    網際網路平臺打造智造工廠,阿里巴巴的犀牛智造到底意味著什麼?犀牛智造工廠投產,阿里巴巴新製造正式上線,中國智造的階段性進展文/王吉偉9月16日下午,阿里巴巴舉行了新製造發布會。這就在這一天,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犀牛智造工廠的投產,意味著阿里的新製造真正以具體形式示人。
  • 阿里「犀牛製造」到底做什麼的?
    相信今天很多人被阿里的「犀牛製造」刷爆了朋友圈,筆者看到這個的時候也很納悶,網上也有很多人猜測是不是與最近的晶片大戰有關。阿里保密了3年才公之於眾,如果此次發布出來能力挽狂瀾,那真是叫一個漂亮。那麼這個「犀牛製造」到底是幹什麼的,是不是如大家所想的呢。
  • 阿里牽著「犀牛」到底要智造什麼的?
    9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首個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當天,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新製造是繼新零售之後阿里巴巴「五新戰略」的又一重要戰略布局。新製造是從「需求」到「供給」,通過消費洞察「按需生產」,以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柔性化、快速生產。
  • 程式設計師做「裁縫」,阿里犀牛智造如何用力?
    「動物園」的新成員身份終於揭曉——犀牛智造,官宣這是集團首個「新製造」平臺,由淘寶天貓總裁蔣凡親自掛帥。同時,阿里新製造樣板「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至此,阿里捂了三年的「新製造」走到了公眾視野。
  • 阿里成立犀牛智造的背後是什麼?未來將如何發展?
    文/水大亦魚大前言阿里最近宣布了,新的平臺「犀牛智造工廠」上線,該平臺定位於新製造智能中心,目前以服裝品類為試點。犀牛智造犀牛智造是什麼?犀牛智造:讓時尚應需而造(Enable on-demand fashion production)。犀牛智造的模式上基本可以得到驗證,犀牛智造採取的是C2M模式,這是一種直接跳過品牌商、代理商、銷售終端等中間環節的新模式。一句話概況:犀牛智造現在想做的就是去掉中間商環節,讓自己成為最大的製造廠商。
  • 阿里推出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阿里動物園新成員到底會帶來什麼?
    來源:江瀚視野9月16日下午,阿里巴巴舉行新製造發布會暨犀牛智造工廠揭幕儀式,犀牛智造定位於新製造智能中心,伍學剛任犀牛智造CEO。2016年1月代表阿里巴巴「新零售」的盒馬開出首家門店,此次推出的犀牛智造則被認為是阿里巴巴「新製造」的代表。阿里到底為啥要推出犀牛?犀牛能給市場帶來什麼?首先,我們明白犀牛到底意味著什麼?
  • 科普 | 阿里蔣凡牽著「犀牛」到底要智造什麼的?
    【億邦動力訊】9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首個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當天,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新製造是繼新零售之後阿里巴巴「五新戰略」的又一重要戰略布局。新製造是從「需求」到「供給」,通過消費洞察「按需生產」,以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柔性化、快速生產。
  • 阿里「動物園」再添新丁,「犀牛智造」來了!
    9月16日,阿里巴巴「動物園」再填新丁——阿里迅犀(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迅犀」)揭開神秘面紗,「犀牛智造」正式面向公眾。什麼是「犀牛智造」?  「犀牛智造」切入的第一個領域,就是成衣製造行業。面向成衣製造市場訂單小、款式多、變化快的趨勢,「犀牛製造」為服裝製造工廠提供智能化的柔性製造平臺,實現「定製服裝批量化生產」。
  • 智能製造的新起點,阿里的犀牛智造是怎麼回事
    而由淘寶、天貓、阿里媽媽事業群總裁蔣凡擔任董事長,來自快消品牌ZARA的伍學剛做執行長以及佔百分之八十的技術工程師組成隊員,犀牛智造平臺的團隊可謂強大。 令大眾驚訝的是,陣勢龐大的團隊運營的迅犀數字工廠將初試點放在了服裝業,有輿論稱有點兒「大材小用」。
  • 探訪:阿里新開張的犀牛智造 很犀利嗎
    9月16日,「阿里巴巴動物園」正式引入新物種——犀牛智造。這個號稱戰略級保密項目,標誌著阿里巴巴「五新戰略」中「新製造」正式落地。當天,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浙江杭州正式投產,這家樣板智能生產企業,到底生產什麼,智能在哪兒,有何奧秘和神器,又會對產業、工人、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 廠長來說說阿里的「犀牛智造」
    @風中的廠長:阿里保密3年的犀牛智造昨天亮相,我反覆看了視頻,據說是結合了雲計算,其實,從阿里給這家服裝廠起了一個大名字:犀牛智造,就能看出,想法肯定不止做服裝這麼簡單,服裝只是一個入口,通過這個入口打造一個標杆。T恤的工藝相對簡單,標準化,主要是下料,裁剪,印刷,縫紉,這些機器很容易實現。而服裝是個大行業,光常用面料就有上千種,紐扣拉鏈各種輔料數以萬計,工藝也各不相同。真正要實現整個服裝行業的智能製造,恐怕路還很長。
  • 深度解析阿里犀牛智造「迅犀」的商業模式
    犀牛智造是什麼?打開犀牛智造的官網,我們看到赫然醒目的一行字:犀牛智造,是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重構傳統的以產定銷的生產模式,實現按需開發,按需智造。從這我們能窺探出,阿里並不是簡單粗暴地進入了製造業,而是抱著重構製造業的傳統模式,用新的模式來提升整個製造行業的效率。這就猶如犀牛智造所提出的宏偉願景:成為全球最大的數位化製造基礎設施,讓商家像使用雲計算一樣使用犀牛智造。 那犀牛智造具體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 阿里發布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
    9月16日,阿里巴巴發布首個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此前承載阿里新製造的「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據天眼查APP信息顯示,天貓淘寶總裁蔣凡是杭州迅犀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迅犀恰是「犀牛智造」的公司主體。據了解,這一戰略項目已經保密運行三年,屬於阿里巴巴「五新」戰略中「新製造」的落地。2017年8月,阿里低調啟動「犀牛智造」,並以淘系一直很強勢的服裝行業為切入點。
  • 阿里「犀牛智造」賦能製造業?還是新的壟斷?
    實際上,就在人們圍繞支付寶中牽涉的金融問題以及阿里的壟斷問題眾說紛紜之時,在馬雲創建的產業版圖中,阿里製造則直接被忽視了。 早在三年前,阿里就已經涉足傳統製造業,並且在低調潛行三年後,名為「犀牛智造」的新製造平臺在去年9月份亮相,補全了阿里「五新戰略」(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能源、新技術)的最後一環。
  • 阿里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917/8c06136e63704871b2319437124e70de.mp3 阿里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 2020
  • 阿里犀牛智造背後:為何從服裝業切入?未來如何發展?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阿里犀牛智造背後:為何以服裝業為切入點?未來如何發展?一群寫代碼的程式設計師、工程師們做起了「新製造」。犀牛智造CEO伍學剛也直言,製造業的市場非常大,阿里巴巴相信技術的紅利能夠帶來巨大的變革,可是在這樣大且沉澱悠久的產業面前,阿里巴巴新製造也不敢輕言賦能。在伍學剛看來,犀牛智造聽起來高大上,但對商家而言就是一家聰明的共享工廠,接小單、急單。所以90%的客戶都是中小商家,尤其是淘寶天貓上的新品牌。什麼是新製造?
  • 阿里犀牛智造,能走多遠?
    9月16日,阿里巴巴發布了一個新的產品--犀牛智造。這個在阿里內部秘密打磨了三年的平臺,把矛頭指向了傳統製造業。而品牌slogan目前是「犀牛智造,讓時尚應需而造」。從簡單的概述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大致印象,它是一個新型製造工廠,是對傳統製造業更新迭代的一次探索。那麼,犀牛智造背後的支撐邏輯是什麼?這種新製造模式,又會動哪些人的奶酪?
  • 程式設計師做「裁縫」,犀牛智造如何用力?
    9月16日下午,阿里「動物園」的新成員身份終於揭曉——犀牛智造,官宣這是集團首個「新製造」平臺,由淘寶天貓總裁蔣凡親自掛帥。同時,阿里新製造樣板「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  至此,阿里捂了三年的「新製造」走到了公眾視野。
  • 新物種「犀牛製造」入駐阿里動物園,犀牛智造有啥不同?
    天貓商城、菜鳥網絡、螞蟻金服、飛豬旅行、盒馬鮮生等都是用一個個可愛的動物命名,於是業界將阿里巴巴旗下產品統稱為阿里動物園,最近阿里動物園又上新了,新物種「犀牛製造」入駐阿里動物園。犀牛智造與傳統製造有啥不同?阿里希望將犀牛智造工廠打造為一個新物種,橫跨製造與銷售。犀牛智造希望商家可以像使用雲計算一樣使用犀牛智造服務,從客戶需求出發,運用雲計算、IoT、人工智慧等技術,連通銷售預測和柔性製造來建設新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