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 APP將迎來「體檢」

2020-08-17 浙報融媒體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8月底前,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管理系統即將上線運行,重點整治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等問題。

針對如何治理上述頑疾,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網際網路法律研究中心、浙江省網絡治理專家委員會等權威部門的專家。專家表示,推進APP的侵權整治,需要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網民監督等多主體參與、多種手段介入。

洩露隱私已成App突出問題

下載一款讀書APP,需要獲取你的位置信息;下載一款美食APP,需要訪問通訊錄……在使用APP的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就將信息貢獻出去。

應用軟體開發者希望收集用戶信息,並在大數據支撐下進行精準的用戶畫像分析,這已成為大數據時代的一種常態。而部分開發者不合理的索取用戶權限,侵犯用戶的隱私權,使得用戶面臨被「數據劫持」的風險。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某些金融類移動軟體中,存在一批具有隱秘拍照行為的軟體,悄無聲息地進行隱私非法收集行為,洩露的信息正在悄悄向生物識別信息蔓延。

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了解到,2019年12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社會公布第一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企業名單,共通報41家;從2020年1月到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後發布4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名單,104家企業在列。以7月24日通報為例,58款App所涉及的問題基本都存在「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將信息共享給第三方」「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和「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

無獨有偶,今年上半年,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通報下架的違法有害移動App達638款,其中,涉及隱私違規的有531款,佔八成以上。洩露隱私已成為當前App的第一大問題。

隱私洩露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根據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運行情況,截止到2020年6月末,我國國內市場上監測到的APP數量為359萬款。有報告指出,隨著年度APP平均安裝量大幅提升,總體的隱私增長率與用戶平均APP安裝量和用戶平均權限數據洩露量呈正相關態勢,當前中國用戶的個人隱私洩露風險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為加強常態化監督檢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署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根據進度計劃,2020年8月底前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管理系統將上線運行。2020年12月10日前,管理系統平臺將完成覆蓋40萬款主流App檢測工作。

對此,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省網絡治理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王崟屾認為,網際網路業態在不斷翻新和壯大,僅靠監管部門的人力和技術還是比較有限的。目前各部門組成了APP專項治理小組,到底是工信部門還是網信部門管理未明確,應該變「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

在立法層面上,國家相繼出臺了《網際網路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指南》《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等等。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網際網路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豔東表示,我國法律雖然規定了個人信息權,但沒有建立個人信息侵權賠償機制,實踐中,用戶明知個人信息被侵犯,報警但達不到立案標準,民事起訴又很難主張損害數額。對某些企業而言,一旦發現企業通過用戶隱私數據所獲取的經濟利益遠遠高於違法成本時,便會將侵犯用戶權益作為獲利手段。

對於所謂「中國網際網路用戶不在乎隱私」的說法,他說:「中國互聯用戶不是不關心隱私,而是關心的成本過高,甚至置於『被漠視』的地位。究其原因,我國的個人信息權只是一種象徵性權利,缺乏權利的實質內容。」

治理路徑需要多元力量

網絡綜合治理是一個複雜課題,要治理APP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亂象,需要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網民監督等多主體參與、多種手段介入。

王崟屾認為,從政府監管角度,監管部門要創新監管手段,可以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委託第三方機構研發用於檢測的公益軟體,網民可以對自己使用的應用程式進行自行檢測,使得維權有依據。

他認為,要創新治理理念,合理引導各種力量參與,也可以引導部分網際網路企業,通過技術手段規制過度索取個人信息漏洞的產生。

業界一直有種說法,蘋果的IOS系統因為是封閉系統,安全性能要高於安卓系統。記者調查發現,其實並不絕對,很多安卓系統手機通過技術創新,大幅提高了手機安全係數。以市面上最新推出的小米10至尊版為例,它是目前最安全的安卓手機。當APP在後臺獲取定位、讀取通訊錄、讀取通話記錄等敏感行為時,它的MIUI12系統研發的「照明彈」技術可以立即通知用戶,並自動結束進程或關閉相關權限。同時,還可以通過「隱匿面具」等技術,為用戶提供虛擬身份ID,增強信息防護。

如何從根本上遏制信息洩露問題?高豔東認為,必須充實個人信息權的內容,把紙面權利變成剛性權利;要明確個人信息權的內容及賠償標準,推動個人維權機制,暢通投訴渠道;同時要在證據法上實行舉證責任倒置,降低用戶的維權難度。

相關焦點

  • 工信部通報:東方購物APP違規、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
    通報顯示,東方購物4.5.52版本應用開發者為上海東方電視購物有限公司,所涉問題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以及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工信部表示,後續將對問題突出、有令不行、整改不徹底的相關企業,採取全面下架、停止接入、行政處罰以及納入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或失信名單等措施,依法嚴厲處置,在11月2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
  • 這38款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近期,廣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共監測發現「萬聯e萬通」「微信電話本」「中國移動」「百度地圖(iOS)」等38款App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違規行為。這些App違規行為主要為:App隱私政策中未逐一列出第三方SDK收集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範圍;未經用戶同意就私自獲取存儲、電話狀態信息、通訊錄、簡訊、通話記錄並獲取推送通知、用戶相機、麥克風設備及訪問位置權限
  • 私自、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噹噹、知乎日報等APP遭工信部通報
    16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隨著移動的快速發展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得到廣泛應用。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洩露、濫用等問題層出不窮,廣大網民對此反應強烈。
  • 中國移動、微信電話本等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近期,廣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共監測發現「萬聯e萬通」「微信電話本」「中國移動」「百度地圖(iOS)」等38款APP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違規行為。
  • 廣東警方:微信電話本、百度地圖等38款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廣東警方:微信電話本、百度地圖等38款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27日 消息:今日,廣東省公安廳公布了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
  • 中國移動、百度地圖等38款App超範圍收集信息 違規!
    來源: 手機中國 舉報   【CNMO新聞】據「廣東發布」消息,廣東省公安機關近期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 廣東:騰訊動漫、富途牛牛等38款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平安南粵 微博12月27日消息,近期,廣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共監測發現「萬聯e萬通」「微信電話本」「中國移動」「百度地圖(iOS)」等38款App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違規行為。
  • 誰讓個人信息「裸奔」?部分APP過分收集用戶信息
    ,個人信息在網絡空間中「裸奔」的現象屢禁不絕。   8億用戶的APP被曝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一款號稱可「一鍵連接WiFi」的APP WiFi萬能鑰匙已成為不少人的手機必備。公開數據顯示,其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8億。然而,這款被視為「蹭網利器」的APP,近期卻被曝光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
  • 中國移動騰訊漫畫小牛貸款等App被點名!超範圍收集信息
    南方都市報 舉報   12月27日,南都記者從廣東省公安廳獲悉,近期,廣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 這38款App違規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有你用的沒?
    近期,廣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共監測發現「萬聯e萬通」「微信電話本」「中國移動」「百度地圖(iOS)」等38款App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違規行為。
  • 廣東警方曝光:WiFi萬能鑰匙等10款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近日,為切實治理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亂象問題,根據公安部「淨網2019」專項行動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委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行動部署,廣東省公安機關大力開展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清理整治工作。
  • 金融類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將被「圈定」 收集範圍未包括通訊錄...
    在徵求意見稿中,國家網信辦給出38類常見類型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其中包括網絡支付、網絡借貸、投資理財、手機銀行等金融類App。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證券日報》表示,「隨著個人用戶對App頻繁使用,個人隱私保護問題愈發嚴重。其中,App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比較普遍,違反必要原則、強制收集與業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事件層出不窮,出臺相關監管政策十分有必要。」
  • 如何看待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出現在網絡平臺,配文寫著是為了保護個人信息。11月底,江蘇南京要求多家售樓處拆除人臉識別系統,同時,部分地方立法保護人臉信息。此舉一出,網友拍手稱讚,認為不僅是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手機中的各種APP在大家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的問題也需持續加大整治力度。誠然信息網絡時代給人們帶來很大便利,但各種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卻在無形中侵犯了人們的隱私。
  • 雪球股票、錢聚易等10款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被曝光
    據廣東省公安廳官方微博4月29日消息,近日,為切實治理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亂象問題,根據公安部「淨網2019」專項行動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委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行動部署,廣東省公安機關大力開展
  • 這38款App違規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近期,廣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共監測發現「萬聯e萬通」「微信電話本」「中國移動」「百度地圖(iOS)」等38款App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違規行為。      這些App違規行為主要為:App隱私政策中未逐一列出第三方SDK收集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範圍;未經用戶同意就私自獲取存儲、電話狀態信息、通訊錄、簡訊、通話記錄並獲取推送通知、用戶相機、
  • 廣東警方:騰訊動漫、富途牛牛等38款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廣東警方:騰訊動漫、富途牛牛等38款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平安南粵 微博12月27日消息,近期,廣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共監測發現「萬聯e萬通」「微信電話本」「中國移動」「百度地圖
  • 快訊|38款App違規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微信電話本、中國移動等App...
    財經網科技 舉報   財經網科技12月28日訊,據新浪科技消息,近期,廣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
  • 38類App索權戴緊箍,收集個人信息有了「規範動作」
    但也看到,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App非授權、超範圍採集使用個人信息、未明示收集使用規則等問題,存在個人信息洩露、濫用的風險。在個人隱私方面,每款應用平均收集20項個人信息和設備信息,涉及社交、出行、招聘、辦公、影音等各方面。此外,大量App有探測其他App信息、讀寫用戶設備文件等異常行為。針對App超範圍採集個人信息等問題,2019年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
  • 途牛App再登「黑名單」: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
    中國網科技12月18日訊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通過網際網路監測發現,多款旅行類移動應用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
  • APP收集個人信息,嚴重影響用戶個人權益
    上,許多明明不需要收集個人信息的軟體都是非常的不滿,畢竟很多的APP收集的這些信息,其實是並沒有必要的,雖然授權協議上面說的是不會將用戶資料洩露出去,但是實際上其背後是不是進行了什麼交易,或者是利用這些個人信息來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