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斯通的收購大戰——一事窺通用電氣強大之源

2020-12-20 大侃小王

這一次我並不打算全面介紹通用電氣的發展史,而是介紹通用電氣收購阿爾斯通電力業務的過程,也算是一樁陳年舊事了。

這實際上是帶有一些政治意義的。阿爾斯通曾經也是電氣行業的巨頭,儘管起步比較晚。二戰後阿爾斯通成立,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法國工業明珠之一。這裡說之一是因為法國還有其他工業明珠,比如阿爾斯通的同行施耐德,還有標緻汽車。

都說同行是冤家,更何況是電氣巨頭通用電氣。阿爾斯通的發展當然是引起了通用電氣的注意,更準確地說,是引起了美國了注意。

阿爾斯通公司

通用電氣比阿爾斯通成立早了七八十年,但在21世紀初搶走了通用電氣很大的一塊蛋糕。所以針對阿爾斯通的行動也是可以理解了。

實際上通用電氣最開始也並不想對阿爾斯通做什麼,但阿爾斯通從通用電氣的嘴裡搶走了兩個訂單,分別是在埃及的訂單和在印尼的訂單,這可都是很大的油水,通用電氣怎麼也想不通這兩個訂單自己怎麼就沒有得到。

而且通用電氣和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能就是因為這種不甘心,才迫使美國去調查阿爾斯通,調查這個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的訂單。

這一查果然查到了一些端倪,原來阿爾斯通的一個負責人在印尼項目的投標中對印尼的招標人員進行了一些行賄,這才讓阿爾斯通得到了這個訂單。

(圖片來自知乎)

實際上美國沒有什麼權利管這件事情,訂單是阿爾斯通的,建設地點在印尼,接收方是印尼,跟通用電氣都沒有什麼關係。但是美國有一個很好的武器,那就是法律。

阿爾斯通這麼做肯定是違反商業行賄的,美國這麼說阿爾斯通也不能反駁什麼。但是這件事情做出判決的應該是國際組織,而並不是美國。

在2013年,在美國紐約的甘迺迪機場,阿爾斯通鍋爐部的全球負責人弗雷德裡克·皮耶魯奇(Frédéric Pierucci),剛下飛機就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逮捕。這是美國針對阿爾斯通的制裁之一。

皮耶魯齊

如果只是針對其高層的抓捕,那阿爾斯通也不會到了被收購的地步。接下來,美國的第二撥攻勢就到來了,利用海外反腐敗法,美國向阿爾斯通開出了8億美元的罰單。

當時的阿爾斯通是拿不出這麼多錢的,儘管那兩個訂單的價值有40億美元,但阿爾斯通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的利潤。所以拿不出這麼多錢的阿爾斯通就只能去尋求幫助了。

當時有實力收購的有三家,一個是美國通用電氣,一個是日本東芝,還有一個是德國西門子。

這三個有意向收購的公司可十分有意思。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大力發展半導體行業,東芝就是其中巨頭,美國看不過去,制裁了日本東芝;在21世紀初,德國在調查自己的本土企業西門子的商業行賄事件,然後美國就插了一手,幾乎是用相同的手段,對西門子開出絕罰單。但是西門子的根基和美國通用電氣一樣深厚,財大氣粗,最後給了美國幾十億美元,然後達成了和解。

日本東芝

現在阿爾斯通出現了這一件事情,你可以想像一下阿爾斯通面前的這三個選擇。東芝和西門子敢就這麼大方的幫助阿爾斯通嗎?這無異於是毀了自己的前途,所以阿爾斯通只能是被迫尋找美國通用電氣尋求幫助……

當然了,阿爾斯通最終被美國通用收購併不只是這麼簡單的原因,其他兩家公司也是充分考慮了自己的發展,還有壟斷等問題之後才決定放棄的。

當時的通用公司給阿爾斯通描繪了非常好的願景。通用公司說,收購了阿爾斯通之後,會給阿爾斯通增加很多就業崗位,並且會幫助阿爾斯通發展。

但是阿爾斯通電力業務最終的發展並不像是當初通用電氣「承諾」的那樣。通用電氣在2014年收購了阿爾斯通電力業務,在2018年對該部門進行了裁員,幾年前對於阿爾斯通的承諾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實現。

皮耶魯齊所作《美國陷阱》

而皮耶魯齊在2018年9月終於是解除了罪行,恢復了自由。在這期間,法國也並不算是十分太平,產業結構面臨轉型,2015年還出現過黃馬甲事件。

皮耶魯齊在出獄之後些了一本書,名字叫做《美國陷阱》,這本書裡他用自己的視角,來講述這一件事情。

實際上,通用電氣不僅是收購了阿爾斯通的電力部門,還插足了能源部門。為此,通用電氣內部還進行了一些改組,用來適應這些突然增加的部門。

阿爾斯通在被斷了這一隻腳之後也是元氣大傷,利潤也並不如前。直到最近和龐巴迪在鐵路方面強強聯合,才重新找回了地位。當然了,阿爾斯通和龐巴迪在鐵路方面合作的目的也十分明顯,這裡也不再提了。

阿爾斯通生產的有軌電車

所以,我們儘管不否認通用電氣的科研力量,敬佩通用電氣落後之後追趕並超越的能力,但是對於通用電氣常年出現在世界500強的前50,我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阿爾斯通電力部是通用電氣吞入的第五個部門,它在自己科研的同時自己不斷發展,不斷併購,並且還與多家公司形成同盟,然後自己還有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的軍火財,現在通用電氣可以說是電力方面的第一巨頭了,壓了西門子一頭。

這種收購與戰略聯盟的模式似乎從這個公司成立的開始就成為了一種傳統,因為通用電氣本身就是在當時的大財閥摩根的撮合下成立的,這可以說是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也讓通用電氣在這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挫折。

相關焦點

  • 從《美國陷阱》揭露美國司法黑幕,幫通用電氣收購阿爾斯通!
    《美國陷阱》是阿爾斯通的前高管皮耶魯齊寫的紀實故事,書中的情節都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透過這本書,我們將可以窺探到美國是如何通過「長臂管轄」幫助通用電氣收購阿爾斯通的,也可以一探美國司法的黑幕!接下來將為分三個部分來為大家解讀本書內容,首先會講講皮耶魯齊的牢獄之災,接著看看通用電氣是如何藉助國家機器廉價收購阿爾斯通的,最後會給大家揭秘美國是如何設置陷阱,利用「長臂管轄」進行斂財和打擊他國企業的。
  • 今天的華為是否讓法國想起了7年前的阿爾斯通
    在這個節骨眼上,通用電氣跳出來和美國司法部唱了一出紅白臉,提出收購阿爾斯通的能源部門,並表示可以&34;阿爾斯通繳納天價罰單面對自身困境和對自己不利的證詞,阿爾斯通只能同意啟動併購談判。當法國政府開始出面幹涉後,美國繼續在美屬維京群島逮捕阿爾斯通高管,同時通用電氣還在賄賂阿爾斯通剩下的高管,許諾每人數百萬歐元,推動他們同意此次收購。終於內憂外患下,法國政府無力回天,阿爾斯通在2014年6月以17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通用電氣,包括那些美國覬覦已久的技術。
  • 阿爾斯通消亡史——華為、Tik Tok的後塵?
    在埃及、沙特、印尼等市場,阿爾斯通憑藉雄厚的實力搶走了通用電氣的訂單,高達40億美元。2013年,通用電氣狀告阿爾斯通,說他們的業務是通過行賄而拿到的。而且通用僱傭了龐大的律師團,律師團裡的很多人之前在美國司法部工作。
  • 起底美國陷阱:政商聯手打壓競爭對手,通用電氣曾在關鍵時刻登場
    美國通用電氣曾在關鍵時刻登場,針對法國企業阿爾斯通的陷阱已經布設好。在誘逼「獵物」進入陷阱時,美國企業和政府又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我們要從美國通用電氣這家企業創立之初說起。而通用電氣,正是炙手可熱的「旋轉」對象。在《起底美國陷阱(一)| 長臂設伏,套路和起源》中,譚主提到了在前臺主導逮捕的司法部和在微妙時刻出面表達收購意圖的通用,而它們兩者之間的連接點,正是這扇旋轉門。
  • 阿爾斯通早已淪陷,華為還在殊死博弈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提供推進汽輪機;4.在1998年收購了德國的AEG和西進來客兩家公司,一躍成為年營業額一160億美元,員工11萬人,業務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的超級企業。這就是法國的阿爾斯通。當時的阿爾斯通提供了佔全世界發電裝機總容量15%的設備,共460兆瓦,佔世界第二。比起現在的華為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美國陷阱:昨日法國的阿爾斯通,今日中國的華為、TikTok
    就是這樣一家可以稱之為法國國寶的公司,卻在2014年被美國通用電氣1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自己的核心部門。這項收購在當時轟動了世界能源圈,這種分量的公司法國人怎麼會輕易賣給外國公司呢,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直至2019年,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的《美國陷阱》一書出版,事情的真相才浮出水面。
  • 通用電氣宣布告別煤電發電市場,股價收跌近8%
    分析指出,此舉標誌著通用電氣戰略的戲劇性逆轉。就在五年前,該公司通過收購阿爾斯通(Alstom)的電力與電網業務業務,在煤炭業務上加倍投資。這是通用電氣當時在工業領域最大一筆收購,成交價最終鎖定在97億歐元。
  • 華為TikTok的遭遇不是第一次出現,阿爾斯通告訴你:美國是慣犯
    美國的通用電氣與阿爾斯通是競爭企業,在之前美國通用電氣同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操作成功的收購了阿爾斯通,使通用電氣在該行業發展成為壟斷者甚至成為了法國核電站的實際控制者,法國在阿爾斯通事件上並不是僅在經濟層面有所損失,在各個方面都損失巨大,也從此失去了電氣行業領導者的地位。
  • 深度分析——華為會成下一個阿爾斯通嗎?
    阿爾斯通在全球市場的對手就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當年為了爭奪在中國、沙特和印尼等地的訂單業務,雙方多次交手。最終美國通用電氣都折戟沉沙,落敗而歸。眼見著別國的企業搶走了自己的訂單,美國政府豈能坐視不管?為了鉗制阿爾斯通,美國司法部出馬,決定插手幹預。
  • 任正非桌上的《美國陷阱》:阿爾斯通悲劇,是孟晚舟案的前車之鑑
    但是加拿大司法部曾在11日表示,沒有更改保釋條件的理由,這使得孟晚舟的這一訴求或許很難被實現。 孟晚舟一案已經過去了兩年之久,時至今日孟晚舟始終無法回到祖國的懷抱,這也讓我們對此揪心不已。孟晚舟事件是美國政府挑起的政治事件是公認的事實,但或許少有人知道,這件事也曾在7年前發生過,現在孟晚舟的事件就是當時法國能源巨頭阿爾斯通悲劇再次上演。
  • 從阿爾斯通事件看華為,孟晚舟引渡案事件,結局早已內定
    2014年4月24日,這註定是歷史性的一天,彭博社宣布,法國阿爾斯通準備出售其70%的業務,將所有的能源業務以13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它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這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商業交易,令所有的業內人士目瞪口呆,這樁交易讓世界為之矚目,阿爾斯通是在日本東芝之後又一個受害者,資本與強權的合作,在全世界不斷的收割它國的智慧結晶。
  • 歐盟「放行」阿爾斯通收購龐巴迪
    參考消息網8月2日報導 據德新社布魯塞爾7月31日報導,歐盟委員會當地時間7月31日宣布,它已同意法國火車製造商阿爾斯通公司在一定條件下收購加拿大龐巴迪公司鐵路業務的計劃。歐盟委員會說,雖然初始合併計劃「會引發競爭方面的嚴重關切」,但這些問題已經通過設定若干條件得到解決。
  • 意在中國 阿爾斯通收購龐巴迪
    預計收購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 阿爾斯通執行長普帕爾-拉法熱(Henri Poupart-Lafarge)。(圖片來源:法新社資料圖)根據聲明,阿爾斯通公司當日與龐巴迪公司和龐巴迪運輸公司現有大股東加拿大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CDPQ)籤署諒解備忘錄,同意收購以現金和阿爾斯通新股的形式支付。交易完成後,阿爾斯通將獲得約750億歐元的未交貨訂單及約155億歐元的營業收入。
  • 通用電氣正式出售其全球最大鍋爐製造基地_個股資訊_市場_中金在線
    武漢鍋爐是目前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鍋爐製造廠商之一,也是通用電氣在全球最大的鍋爐製造基地,共擁有1300多名員工。公司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在2007年被阿爾斯通收購51%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而在2015年,阿爾斯通向通用出售了電力與電網業務,武漢鍋爐隸屬於其中一部分。
  • 阿爾斯通和東芝強極一時,向美國低頭後一蹶不振
    而另一位主人公,法國的阿爾斯通,在2002年的時候和美國的通用電氣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通用電氣被按著摩擦了一頓之後,美國再次坐不住了。阿爾斯通有多強大?它被譽為電力業務領域的無冕之王,通用電氣想要戰勝阿爾斯通,憑他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 臥龍電氣收購美國通用電氣這項業務
    6月30日,臥龍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簡稱「GE」)正式籤署協議並成功完成了以1.6億美金全現金方式對通用電氣中低壓電機業務(簡稱「SIM」)的收購和交割。自此,通用電氣SIM業務正式成為臥龍電氣全球商業布局中重要的一部分。
  • 美國紅眼病又犯了,東芝、阿爾斯通到華為:美國打壓對手的黑歷史
    縱觀歷史,只要是認為會對自身構成威脅的對手,美國從來都不手軟,除了我們國家的華為、Tik Tok外,美國打壓對手的黑歷史中比較突出的還有日本的科技巨頭東芝,法國的能源和運輸業巨頭阿爾斯通。此外,德國西門子公司也因2016年的賄賂行為,向美國政府繳納了總額高達16億美元的罰金——當時,該公司正與美國的通用電氣在發電機和自動化技術領域展開競爭。
  • 美國是如何吃掉法國的華為:阿爾斯通,法國一句怨言不敢說
    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前高管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寫了一本書《美國陷阱》,講述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美國政府為打擊本國企業的競爭對手,是如何依靠「長臂管轄」,利用巨額罰款將阿爾斯通這個世界500強企業拆解的。都說美國人霸道,我們平常人壓根沒機會見識一下,中國人看到美國人都是樂呵呵的,有很多的還崇洋媚外,壓根不會把她們跟世界警察扯上關係。但美國人做了很多的噁心事總會水落石出的。
  • 孟晚舟為什麼被緊盯不放,迫使華為成為阿爾斯通第二?
    此外美國司法部通過逮捕高管迫使對方企業屈服的事情是有先例的,那就讓我們看看阿爾斯通被收購事件。阿爾斯通2013年,即將出任未來阿爾斯通與上海電氣合資企業CEO的皮耶魯齊在美國機場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未收受任何好處的皮耶魯齊卻被控曾在印尼實施商業賄賂,並最終被迫認罪。
  • TikTok正在經歷當年阿爾斯通所經歷的一切
    TikTok如今的遭遇像極了當年的阿爾斯通,或者說是它的2.0版本。這兩種舉動結合起來看,無疑應了那句「司馬昭之心皆知」。就筆者個人的看法,此後類似的事件可能會頻出,畢竟可供參考的前車事件太多。而美國方面可能會採取當年對付阿爾斯通的類似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