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關鍵技術創新發展趨勢

2020-10-03 電子發燒友網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程文智) 在新能源汽車的BOM成本中,電池組的成本是最高的,其次就是電驅動系統的成本了,電驅動系統的成本包括電機與電控,電控部分包含了以功率半導體為主的逆變器成本。

那麼作為新能源汽車中第二重要的部件,它的需求是什麼,產業現狀如何,關鍵技術有哪些,有什麼發展趨勢呢?

我國車用驅動電機技術需求

在不久前的一個汽車論壇上,來自上海電驅動有限公司的車輛事業集團首席技術官張舟雲談到了國內驅動電機技術的主要有六大需求。

一是低速時高轉矩、高速時恆功率,具有寬調速範圍。也就是說車輛起步的時候能夠有高轉矩,高速運行時能夠進行恆功率輸出,電機的調速範圍能達到1:3到1:4以上;

二是高效率,即採用稀土永磁和電磁設計優化,使驅動電機最高效率可以達到97%以上,電機超過85%的高效率區達到85%以上;

三是高密度、小型輕量化、集成化。即採用液冷結構、高電磁負荷、高性能磁鋼、高轉速等技術,實現電機小型輕量化和高密度化,並要求實現電傳動系統集成、電力電子集成;

四是可靠性、耐久性、免維護、可回收。由於車用電機處于振動大、衝擊大、灰塵多、溫度變化大的環境下運行,這就必然要求電機系統具有耐衝擊、長壽命、免維護,以及可回收利用。

五是低振動噪聲、電磁兼容與低成本。電動汽車NVH(振動噪聲)和EMC/EMI技術是整車研發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電機成本的高低是決定電動汽車能否產業化的重要因素。這也是電機電控系統供應商的挑戰所在,既要保證產品的低成本,還需要持續保持產品的性能不降低,還要持續投入新技術的研發。

六是智能化、自診斷與高安全性。這要求電機在運行過程中能夠實現狀態檢測、自我診斷與故障預警及分即處理能力,還要具備高功能安全等級。

我國電驅動系統產業現狀

在張舟雲看來,驅動電機方面,我國驅動電機在功率密度、最高效率、峰值轉速、繞組製造工藝、冷卻散熱技術等方面與國外相當;多家驅動電機企業產能達到數十萬套級以上,部分產品批量出口歐美,比如精進電機就有些產品出口到了歐美國家。

在電力電子方面,五年前確實跟國際廠商之間有不少差距,但在最近五年,我國的車用電力電子控制器產品發展迅速,已經很接近國際廠商的水準了。我國的自主IGBT晶片、雙面冷卻IGBT模塊封裝、高功率密度電機控制器水平接近國外同類產品;碳化矽器件、全碳化矽控制器已經開始研發,自主封裝碳化矽模塊實現了量產。據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晶片研發總監吳海平介紹,比亞迪在去年就推出了第三代SiC MOSFET模塊,採用了超聲波焊接和納米銀燒結技術,該產品已經在比亞迪最新的漢上得到是使用。其第四代SiC+雙面散熱型的SiC產品也正在研發當中。

目前Tesla的Model3也使用了SiC逆變器,張舟雲認為現在的SiC逆變器價格還是偏貴的,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使用,價格應該會降下來。他預計未來兩三年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企採用SiC產品。

在產業鏈方面,我國建立了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全產業鏈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關鍵材料和關鍵器件方面形成了自主的技術與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和批量應用。

電驅動系統集成是發展趨勢

在新能源技術應用過程中,驅動電機、電機控制器和減速器深度集成的電驅動一體化總成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主要技術方向。目前,國外以博世、大陸汽車、麥格納、吉凱恩、博格華納、採埃孚等為代表的電驅動系統集成商推出了電驅動一體化總程產品。我國起步與國外基本同步,比如上海電驅動、精進電動、巨一、匯川、比亞迪、上汽變速器等均推出了三合一電驅動總成系統,最高轉速達到13000~16000rpm,長安逸動EV460、比亞迪元EV360、廣汽Aion S已批量上市,精進電動的三合一電驅動總成實現出口。

集成化帶來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不僅能夠減小系統體積與質量,提升整車布置便利性,增加車內乘坐空間;系統間的能量損耗也有望進一步降低,整體效率大幅提升;而且由於殼體、連接件的省略,系統成本與價格將會顯著下降;此外,也有利於模塊化標準供貨,縮短研發周期與匹配周期。

當然,集成化也是有一些弊端的,比如前期研發與匹配費用將會增加;NVH、可靠性、散熱等技術指標挑戰難度提升,對研發能力要求更高;而標準化供貨也意味著定製化空間有限,車企需要做出更多妥協。

不過,整體來看,集成化電驅動/電控系統是利大於弊的,已經成為了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趨勢。

目前,電驅動系統的集成以三合一技術路線為主流,即將電機、電控(逆變器)與減速器集成為電驅橋,常見於插電混動和純電動車上。電控系統的集成則傾向多合一模塊,通常將變壓器、車載充電機、加熱器、功率分流模塊等進行集成,甚至會將VCU(整車控制器)、MCU等包含在內。國內的北汽新能源、長安新能源、中車時代等開發了多種形式的多合一總成,其中北汽EMD(E-Motion Drive)3.0動力總成系統為代表的純電多合一動力總成已經搭載在EU5系列車型上了。

隨著未來純電動車型的進一步滲透,集成化新能源模塊的應用將愈加廣泛。尤其是三合一的電驅動,由於其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等核心優勢,在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未來的純電平臺車型上均將成為標配。

比如在2020年北京國際車展上,精進電動展示了其全新一代的三合一電驅動總成(EDM)實現了高度的集成化和輕量化,各個子總成也都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技術水準。精進電動在電機和減速器上都採用了公司獨到的「無泵油水複合冷卻」技術,不但實現了高強度的冷卻,也避免了油泵帶來的效率損耗;結合高效電機和減速器的設計,該總成達到了行業突出的連續功率水平。

華為則展示了其多合一電驅動系統DriveONE,據華為展臺技術人員介紹,這是業內首款超融合動力域解決方案,該系統通過電機、MCU、PDU、OBC、DCDC、減速器、BCU七大部件的高度集成,不僅實現了機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還將智能化帶入到電驅動系統中,實現了端雲協同與控制歸一。

廣汽新能源則發布了高性能兩擋雙電機「四合一」集成電驅,實現了雙電機、控制器和兩擋減速器深度集成。據介紹,接下來埃安系列車型將搭載該項新技術,屆時百公裡加速用時縮短至2秒區間,刷新「中國最快的車」的加速記錄。

電驅動系統關鍵創新技術

具體來說,電驅動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驅動電機、電力電子器件、高速減變速器等。

在高密度驅動電機方面,大眾、沃爾沃、克萊斯勒等驅動電機最高轉速在不斷提升,最高達到了16000rpm,Tesla的Model 3電機達到了17900rpm。從繞組結構上看,發卡式繞組/扁導線繞組成為了明確的技術方向之一,目前通用、豐田和本田等企業在此類電機方面有投入,扁導線電機的電機功率密度可達到3.8~4.6kW/L。此外由於稀土材料的稀缺性,業內企業普遍在追求不用稀土或者少用稀土的電機產品。

在高密度電機控制器方面,晶片雙面焊接和系統級封裝是當前國外電機控制器主流封裝形式,比如電裝、博世、大陸等集成控制器功率密度已經達到了16~25kW/L。在雙電機插電式混動和高功率乘用車應用領域,直流電壓正呈現出從250V~450V提升到500V~800V的提升趨勢中。

在電力電子器件方面,除了現在常用的IGBT和MOSFET功率器件外,最近最受關注的莫過於SiC器件在汽車上的使用。SiC器件的高溫、高效和高頻特性是實現電機控制器功率密度和效率持續提升的關鍵要素。目前豐田、日立和電產推出了全SiC PCU。豐田帶載SiC PCU載工況下較IGBT PCU損耗降低了30%。Tesla採用標準的SiC器件並聯方式,研製的大電流全SiC電機控制器已經在整車上開始使用了。據張舟雲透露,我國中科院電工所、比亞迪、中車和精進電動等也研製了SiC電機控制器樣機。其中,電工所的控制器功率密度達到了37.1kW/L@85℃。

在高速減速器方面,博格華納、吉凱恩、麥格納等開發出了14000~18000rpm的高速減速器。我國上汽變速器、重慶青山、比亞迪等自主減速器產品級最高轉速在12000~14000rpm之間,其中有廠商正在開發16000rpm減速器產品。好消息是,我國正持續在軸承、齒輪等配套關鍵零部件方面加快開發,並強化電機和減速器的深度集成。

張舟雲分享說,電驅動系統的關鍵創新技術還包括NVH性能的提升和EMC/EMI的優化。

結語

總的來說,電驅動一體化總成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我們還需要再深度耦合集成設計、高速減速器,以及軸承、齒輪等關鍵零部件開發方面持續投入,研發出更多技術創新,性能優異,又成本可控的產品。因為汽車產業其實對成本要求也是很高,企業如何在既保證低成本的情況下,製造出客戶性能要求的產品來至關重要。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其實我國的電驅動系統產業鏈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國產化替代比例在逐漸上升中。

聲明: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載請註明以上來源。如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採訪需求,請發郵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熱點文章閱讀

  • 任正非和白春禮的重要握手,中國光刻機的破局之路任重道遠

  • 特斯拉黑科技!電池成本減半,17萬元的「新車」要來了!

  • 安防晶片大地震!價格暴漲10倍,掀起市場激戰!

  • 佔5G設備成本超50%,光模塊市場規模逐年攀升,國產廠商迅速成長!

  • 暴雨天氣ADAS失靈,自動駕駛能避免傳感器失靈問題嗎?

相關焦點

  • 電驅動系統技術向高密度方向發展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電機電控行業受到高度重視,高密度驅動電機和電機控制器技術得以迅速發展。驅動電機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關鍵部件,在我國「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和多年國家科技項目的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系統技術和產業伴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同步快速發展。
  • 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的技術發展趨勢詳解
    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的技術發展趨勢詳解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6-08 15:45:00 基於之前和國內外新能源汽車以及供應商的長期成功合作,ADI和車廠以及一級零部件供應商建立了長期良好的關係,ADI
  • 新能源汽車動力轉型,電池技術創新是關鍵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也是新能源汽車動力轉型的關鍵支撐。」近日,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的「先進動力電池技術創新」主題峰會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員肖成偉說。,先進動力電池技術的創新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至關重要。
  • 電驅動系統技術方向探討:向高密度方向低成本方向發展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電機電控行業受到高度重視,高密度驅動電機和電機控制器技術得以迅速發展。驅動電機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關鍵部件,在我國「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和多年國家科技項目的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系統技術和產業伴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同步快速發展。
  • 新能源汽車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電池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是關鍵
    下一步,要認真落實《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機械工業經管院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國策,是產業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果。
  • 雲度新能源汽車:加速關鍵技術科技攻關 打造出發展方向
    在三電技術層面全方位資金投入,根據重要技術的領跑確立商品競爭優勢在未來的純電動汽車時期,三電(充電電池、電機、電機控制)系統軟體將是電瓶車最關鍵的技術系統軟體。做為新能源電動轎車的重要技術,一切一項都是決策電瓶車的產品質量和應用體會,另外也是純電車型獲得市場需求的關鍵。
  • 2020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創新雲峰會成功召開
    )》取得的新成果,促進我國新能源產業科技創新和發展,促進新成果新技術的轉化與應用,為共同解決行業技術難點,提高企業競爭力。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主辦,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動車輛專委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充換電專業委員會、北京億科辰星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創新雲峰會」於2020年11月26日-27日通過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線上活動直播平臺順利召開,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 【專家講堂】新能源汽車檢測標準與技術創新
    【大比特導讀】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監督檢查結果,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可見,以這些重要規章制度以及實際抽查活動為標誌,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等關鍵技術影響下仍不斷凸顯。因此不能因為在從事該些領域的設計研發時忽視了對此相關檢測工作。
  • 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新能源汽車發展關注五大關鍵點
    人民網-汽車頻道 原創稿近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引發了汽車行業極高關注度。《規劃》中指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部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今後發展的方向與重點任務,提出了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開放合作的目標,展望了當今至2035年的產業發展願景。
  • 推進充換電技術創新 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進入21世紀,在動力電池、電力電子驅動技術取得新發展的背景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推進交通領域能源轉型,成為各國重點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汽車產業轉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
  • 一文看懂未來15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
    行業大勢與當下痛點對於行業未來的發展大勢,李駿院士指出,當下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將驅動汽車產業加速變革。首先,能源、互聯、智能三大革命將為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新動力。「能源革命」是指傳統動力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變,圍繞「三電」,行業將出現並行於傳統汽車動力系統產業鏈的全新產業鏈,基礎設施、運營服務新系統。
  • 新能源汽車知識串講 - 第一講: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相比傳統燃油汽車,電動汽車核心關鍵技術在於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電控技術(電池管理BMS系統和電機控制系統)的突破與運用。2、電驅動系統電驅動系統是直接驅動汽車車輪行駛的部件,相對於傳統燃油汽車發動機,可以認為,電驅動系統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電驅動系統由驅動電機和電機控制器(電控系統)組成,一般在電動汽車成本中佔比約15%左右。
  • 王子冬:換電模式是解決當下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所在
    摘要:王子冬特別強調,換電服務模式是解決當下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所在!其它方法雖然有可能解決電動汽車推廣的個別難題,但是都沒有換電模式的推廣所能解決的問題多。在12月2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電動汽車安全技術創新大會上,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冬表示,我國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發展方向已不容置疑,長期來看,中國市場仍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主力。
  • 一文看懂未來15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出爐
    「能源革命」是指傳統動力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變,圍繞「三電」,行業將出現並行於傳統汽車動力系統產業鏈的全新產業鏈,基礎設施、運營服務新系統。而「互聯革命」和「智聯革命」則是相輔相成,推動互聯化和智能化技術同樣成為新的汽車核心技術,並催生出新的汽車產業生態。其次,全球汽車技術「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也會深入融合發展。
  •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創新成果 亮相全國科技周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簡稱「國創中心」)攜「氫燃料電池汽車動力平臺」與「高性能新型兩擋電驅動總成」兩項技術創新成果參展,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車行業,立足自主,整合資源,搭建協同創新平臺,堅定自主創新的信心和決心,積極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 面臨重塑,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該如何發展?| 2020 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
    第三,全面電驅動化要高度融合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王秉剛認為,現在行業中有細分的傳統汽車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或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但如果把電驅動作為整個汽車行業發展的總路線,歸根結底就只有一條完整的鏈條。
  • 14項「黑科技」揭示新能源汽車技術趨勢
    經過最後評審,7項創新技術和7項前沿技術脫穎而出。據介紹,此次獲獎的7項創新技術已實現量產化應用,有效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而獲獎的7項前沿技術則展示了全球基礎研究的最新方向,為今後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指出了新的方向。
  • 14項「黑科技」揭示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趨勢
    9月28日, 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評選結果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大會科技委員會聯合主席歐陽明高代表大會公布了本年度評選結果,共有7項創新技術和7項前沿技術入選。
  • 與會嘉賓縱論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 從「核心技術突破」到「市場驅動」
    ■ 海南日報記者 梁振君9月29日,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與跨界協調」為主題的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第二場全體大會設置了專題演講和高層對話環節,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專家、企業高層分別圍繞「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突破與產品力提升」「如何依靠創新推動新能源汽車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發展」話題進行討論。
  • 新版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即將發布:不禁燃,但要全面電驅化
    9月16日下午,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透露,2.0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已通過專家評審,很快就要正式發行。最新路線圖為中國汽車產業制定的目標是:到2035年,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約各佔50%,汽車產業基本實現電動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