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嘉賓縱論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 從「核心技術突破」到「市場驅動」

2020-09-30 南海網

■ 海南日報記者 梁振君

9月29日,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與跨界協調」為主題的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第二場全體大會設置了專題演講和高層對話環節,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專家、企業高層分別圍繞「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突破與產品力提升」「如何依靠創新推動新能源汽車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發展」話題進行討論。

加速下一代動力電池研發

在以「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突破與產品力提升」為主題的專題演講環節中,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針對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入的技術分享。他說,二次電池是當前國際競相研發的熱點,已成為新一代信息通訊、電動汽車、儲能電站與能源網際網路等重大應用的關鍵環節。為了使電池能夠更好滿足於新能源汽車的要求,需要創建二次電池的創新體系。

吳鋒院士對未來動力電池發展做了三點預判:一是要使電池系統壽命接近單體壽命;二是要實現電池系統從模擬到數字的創新;三是發展智能電池,研發自主供電傳感器系統和半導體化的電池單體。

寧德時代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群認為,技術創新是夯實產業變革的基礎,寧德時代將堅持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移動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應用場景三大發展方向不動搖,通過協同推進材料體系創新、系統結構創新、智能製造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四大創新體系及利用六大創新解決方案,打造具有全性能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成果。

同為全球電池領域領先企業的LG化學全球執行長辛學喆說,LG化學致力於積極開發包括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長壽命鋰離子電池在內的下一代電池。未來該公司將加快產品研發,提高全球生產基地的生產效率。

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Stefan Hartung發表了視頻演講。他提到,儘管目前鋰電池是電動化領域的主流解決方案,但燃料電池及其他替代解決方案也應該有一席之地,使用可再生合成燃料可以使燃燒過程實現碳中和;未來汽車所有的功能都將由強大的車載計算機控制。

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尾清哉提到,豐田在燃料電池方面積極與中國開展合作,開放電動化技術專利、加速中國向氫社會發展。豐田希望在燃料電池發展方面做出貢獻,通過普及包含70MPa且統一標準的加氫站來推動氫能製造、氫能運輸與儲存、氫能利用等基礎環節的發展。

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主席Oliver Blume發表了視頻演講,他介紹,保時捷在不斷推進車輛的數位化和電動化發展,新推出車型獲得來自中國消費者的積極反饋。未來五年,保時捷將在數位化、電動化發展中持續投資150億歐元。

實現市場驅動必須依靠創新

高層對話環節中,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柏歷,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國強,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徐和誼,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理事長董揚,蔚來汽車執行副總裁、質量委員會主席沈峰等5位對話嘉賓圍繞「如何依靠創新推動新能源汽車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發展」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5位嘉賓一致認為,要想實現市場驅動必須要依靠創新,因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一個全新產業,是汽車行業顛覆性創新的方向;如果沒有改革和創新,特別是創新,產業就不能實現市場驅動。

柏歷和沈峰認為,用創新推動轉變的關鍵是廠商要提供用戶需要的產品。柏歷表示,汽車廠商要生產消費者能夠支付的、成本合理的、市場能夠廣為接受的新能源汽車;沈峰直言,產品力與用戶體驗實現真正落地,是新能源車有強大生命力的關鍵因素。

王國強說,生態合作是不變的法則,在工作當中要堅持開放、包容、共享、共贏的原則,在世界上打出中國第一、世界著名的新能源品牌。徐和誼認為,需打破傳統造車思維與邏輯,打造可移動的高端智能網聯平臺才有望實現創新驅動。董揚表達了類似觀點,他提出,電動汽車發展不應該拘泥於少數的技術路線或者幾種商業模式來滿足所有需求,而應廣泛創新,以滿足各種需求。

(海南日報海口9月29日訊)

原標題:與會嘉賓縱論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 從「核心技術突破」到「市場驅動」

相關焦點

  • 縱論新能源汽車:從「核心技術突破」到「市場驅動」
    大會以 「共克時艱、跨界協同、合作共贏」為主題,圍繞新能源汽車可持續健康發展、跨產業協同、科技變革與技術創新等議題展開充分研討。其中,9月29日上午的第二場全體大會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與跨界協同」為主題,設置有專題演講、公示發布和高層對話三個環節。
  • 縱論新能源汽車:從「核心技術突破」到「市場驅動」| 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第二場全體大會紀實
    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科協、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於2020年9月27-30日在海南省海口隆重舉辦。大會以 「共克時艱、跨界協同、合作共贏」為主題,圍繞新能源汽車可持續健康發展、跨產業協同、科技變革與技術創新等議題展開充分研討。
  • 科技部「三縱三橫」技術體系 持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
    文/中國質量萬裡行 劉回春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裡提到其中一條就是創新驅動。科技部一直以來十分重視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工作,從「十五」開始連續四個五年計劃按照「三縱三橫」技術體系支持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
  • 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跑」這份文件指明發展新路徑
    這份文件指明發展新路徑《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並指出要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本報記者 李 禾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 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跑」?這份文件指明發展新路徑
    隨著《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結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該怎麼發展?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強調必須搶抓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等領域優勢,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 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新能源汽車發展關注五大關鍵點
    彼時,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過近10年的研究開發和示範運行,具備了基本的產業化發展基礎,電池、電機、電子控制和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取得進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開始小規模投放市場。2012版《規劃》中清晰指出:「總體上看,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部分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尚未突破,產品成本高,社會配套體系不完善,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受到制約。」
  • 新能源汽車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電池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是關鍵
    下一步,要認真落實《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機械工業經管院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國策,是產業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果。
  • 頭條|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跑」,這份文件指明發展新路徑
    具備較強競爭力,核心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規劃》總共分8章,具體內容包括5項重點任務、5個專欄任務、5項保障措施的「3個5」。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綱領性文件,《規劃》的主要亮點可歸納為「四個新」,即順應新形勢、適應新要求、提出發展新路徑、明確發展新方向。
  • 一文看懂未來15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
    而「互聯革命」和「智聯革命」則是相輔相成,推動互聯化和智能化技術同樣成為新的汽車核心技術,並催生出新的汽車產業生態。其次,全球汽車技術「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也會深入融合發展。當下,汽車低碳化方面已經呈現多條技術路線並行發展的局面,同時汽車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跨界融合正在成為創新發展的主基調。
  • 正式出爐,5年後突破新能源新車關鍵技術
    日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正式印發。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作業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而且規劃也明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技術線路。《規劃》強調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
  • 面臨重塑,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該如何發展?| 2020 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
    零部件企業作為汽車長產業鏈條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每一次汽車技術進步、產品突破時,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此前指出的:智能汽車強國的底層其實是智能化零部件的強國。新版路線圖指出,目前我國的電驅動系統存在很多短板,電機耦合裝置技術落後,因此要吸取內燃機產業的教訓,加大電驅動系統的自主研發與產業發展。此外,還要重視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與主控晶片(MCU)及軟體架構的研發,形成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第八,從新能源汽車使用特點與市場需求出發建設充換電基礎設施。
  • 新能源技術路線圖2.0力挺混動,核心技術仍待突破
    路線圖中整理了節能汽車的六項核心技術:混合動力整車集成、專用發動機、專用動力耦合機構、高性能電機、高水平功率型電池、電控系統開發優化——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基本相同,與電動汽車也有大量共同的核心技術。王秉剛表示,全面電驅動化可以消除傳動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技術體系之間的界限,構築中國汽車產業新的整體的技術架構和產業鏈布局,有助於形成中國發展汽車工業的整體思路和布局。
  • 一文看懂未來15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出爐
    以下為李駿院士在會上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內容詳解。行業大勢與當下痛點對於行業未來的發展大勢,李駿院士指出,當下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將驅動汽車產業加速變革。首先,能源、互聯、智能三大革命將為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新動力。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前景及產業鏈分析
    汽車電動化是未來智能出行的基礎,在滿足節能環保的要求上,新能源汽車同時也是未來承載各種核心智能技術應用的主要載體。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由頂層技術、上遊材料端、中遊核心裝置部件和下遊整車及後市場構成。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數量只有傳統汽車20%,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是價值所在,整車環節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傳統車企發動機技術優勢不再,傳統車企供應鏈整合優勢不再,使得我國在汽車工業方面實現彎道超車成為可能。
  • 洞察 | 新能源汽車已從政策驅動向消費驅動型市場轉型
    行業發展到現在,許多人第二輛車,甚至第一輛車就採購了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車已慢慢進入到尋常百姓家,這是2019年開始的一個最重要的轉變,這個轉變也凸顯了從政策驅動型市場往消費驅動型市場轉型。為什麼著重突出「消費驅動」?因為消費驅動是自發的,代表了此類產品的成熟性,也代表這個行業將有更加持續和穩定的發展。
  • 新能源汽車撬動發展新動能
    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於日前印發,為今後一段時期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具體路徑,為行業從業者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 革命性突破 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核心技術盤點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已經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且不說頻繁上市的新能源汽車,讓用戶從未有如此豐富的選擇空間,而新能源相關技術的發展,更是其發展的關鍵。那麼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中,有哪些不容忽視的核心技術呢?請看我們帶來關於新能源技術的乾貨。
  • 一文讀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2035年新能源市場佔比超50%
    新能源汽車市場方面,預計2025年佔比達20%,2030年佔比達40%,至2035年,新能源汽車的年銷售量將超過總體的50%,佔據半壁江山,真正實現純電驅動技術在家庭用車、公共用車、計程車、租賃服務用車以及短途商用車等領域的全面推廣。
  • 推進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 2020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國際論壇在昆舉行
    掌上春城訊 11月18日,2020中國汽車技術發展(昆明)國際論壇舉行。國內外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企業、認證檢測機構、高校及地方政府代表、專家學者齊聚昆明,縱論新形勢下汽車產業技術發展與創新。副省長董華出席論壇並致辭。
  • 2021年銷量有望達到180萬輛——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出現積極變化
    「三縱三橫」突破技術創新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