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再立奇功 NASA發現外太空類地行星

2021-01-05 中國青年報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樊俊卿】說到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天文愛好者都不會覺得陌生。2018年,NASA正式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耗盡燃料,正式退役,永遠的留在了茫茫宇宙之中。

然而近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又立下一大奇功。據CENT消息,科學家在整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留下的海量數據信息時發現,宇宙中有存在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的可能。NASA認為,這些星球有成為外星生命家園的基礎條件。

科學家介紹,這顆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便是Kepler-1649c。據悉,該星球由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組科學家在研究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留下的數據中發現。根據NASA當前公開的資料顯示,該星球距離地球300光年,在目前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所發現的數千顆系外行星中,Kepler-1649c的「星球體積大小和計算下的地表溫度與地球最為相似」。

同時,這顆行星而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在這個區域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NASA表示,這顆迷人的系外行星比地球稍大,約是地球體積的1.06倍。就像地球從太陽那裡接受太陽光一樣,Kepler-1649c也從其主恆星接收75%的光。這意味著它的表面溫度跟地球很有可能是相似的。起初這顆行星被計算機算法「直接忽略」了,但今天一組科學家在重新審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留下的數據時發現了它。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小組公開宣布,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NASA發言人Thomas Zurbuchen表示:「這個神秘而遙遠的星球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希望,那就是在恆星之間還有第二個地球等著我們去發現。」

CENT評論稱,根據NASA早期發布的消息顯示,Kepler-1649c的運行軌道圍繞一顆紅矮星飛行,而紅矮星卻是一種以「隨時可能爆發」而聞名的恆星,它很可能會對圍繞其運行的一顆行星造成不小的影響,甚至於改變該行星的內部環境。如果這顆行星有著孕育生命的基礎,紅矮星對這些生命或將成為嚴峻的挑戰。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主要撰寫人Andrew Vanderburg表示:「在我們的宇宙中,紅矮星幾乎無處不在,而這些紅矮星周圍又經常會出現一些體積較小、可能適宜生命居住的、由巖石構成的行星。因此,這些行星中出現一些與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極為相似的星球也是極有可能的。」

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中發現,又一顆系外類地行星
    克卜勒、TESS和其他項目發現的大多數系外行星都比地球大得多。用我們目前的技術,更大的行星更容易被發現,但科學家們懷疑,也有很多類似地球的行星。天文學家分析了來自克卜勒任務的數據,發現了這樣一顆幾乎從裂縫中墜落的行星,它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類似地球的行星。
  • 「克卜勒」又發現10顆類地行星 表面或有水
    據美國《科學》雜誌官網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9日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又發現了219顆新的候選行星,其中10顆行星大小與地球接近,位於各自恆星的「宜居帶」內,表面可能存在生命必需的液態水。
  • 美媒:"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又發現10顆"宜居"行星
    據美聯社6月19日報導,經過四年的搜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49顆位於宜居帶的行星。而且「克卜勒」望遠鏡只對銀河系很小的一部分進行了搜尋,這部分大約只佔擁有20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的0.25%。報導稱,在10顆新發現的地球大小的行星中,有7顆繞類似太陽的恆星轉動,這些恆星不是寒冷的矮星,繞其轉動的行星不需靠得很近來維持適宜的溫度。
  • 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早期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仿的可居住帶行星
    一支跨大西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重新分析數據,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可居住區域內運行,該區域位於恆星周圍,巖石行星可以在其中支撐液態水。科學家在查看克卜勒的舊觀測結果時發現了這個名為Kepler-1649c的行星,該機構於2018年退役。雖然先前使用計算機算法進行的搜索誤認了該行星,但研究克卜勒數據的研究人員再次查看了籤名並確認為一個星球。在克卜勒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這個距離地球300光年的遙遠世界與地球的大小和估計溫度最相似。
  • 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發現10顆潛在的類地行星
    美國宇航局(NASA)周一公布了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其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新的219顆候選行星,其中10顆為類地行星,這些處於恆星適居區的系外多巖行星還有待證實。這些調查結果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其主要被用來尋找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
  • 克卜勒天文望遠鏡對太空的10大發現!
    早在2009年發射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取得豐碩成果,準備進入延伸任務階段。克卜勒的設計是要揭開成千上萬顆行星的奧秘,了解行星系統的主要特徵,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恆星系統中存在多少「類地行星」。以下是克卜勒在過去三年裡取得的一些重要發現。
  • 「溫故而知新」,早先的NASA克卜勒數據中,發現或可宜居的行星
    在早先的NASA克卜勒數據中發現類似地球體積且在宜居帶內的行星在NASA早期的克卜勒數據中,我們找到了隱藏在可居住帶的地球般大小的行星。這幅藝術家的概念圖所展示的克卜勒系外行星-1649C看起來像它的表面。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提供的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這顆行星的大小和溫度都和地球很接近。
  • 科學家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這些能夠被我們肉眼看到的恆星,都是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天體,但是以目前的認知,恆星上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生命應該生活在像地球那樣的行星上,但是,行星自身不會發光,所以那些太陽系以外遙遠的行星我們很難發現,要發現地外行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 NASA發現多顆地球大小的系外類地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利用克卜勒衛星的數據發現了新的行星系統,以容納地球大小的行星。科學家們現在急切地想知道這些新的太空世界是否有可能維持生命。2013年11月,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一顆古老的美國宇航局克卜勒衛星數據集裡的一顆系外行星的寶藏。研究人員追蹤了兩個紅矮星系統,其中有許多巖石行星的大小與地球相似或大於地球。
  • 克卜勒望遠鏡的「意外」發現
    恆星EPIC 249706694隨機變暗示意圖繪製:拉帕波爾(Rappaport)等通常,當克卜勒天體探測望遠鏡發現一顆周期變暗的恆星時, 它會在恆星與地球之間發射周期性的信號來彰顯這顆系外星球的存在。但據報導,研究員發現有一顆名為EPIC 249706694(又名HD 139139)的恆星似乎是在隨機變暗,而團隊目前暫時還無法對這一怪異的現象做出解釋。
  • 最強蝸牛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怎麼樣
    最強蝸牛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是個SSS級品質的科技類貴重物,它將對天鵝座和天琴座中大約十萬個恆星系統展開觀測,以尋找類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跡象。那麼它的屬性如何?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相關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以尋找類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跡象。
  • 飛船克卜勒發現了一顆行星,和曾發現過的行星相比,這顆最年長
    它將與地球視野相同的望遠鏡發射到太空,在年復一年地持續收集每一顆恆星發出的光後,它變得對恆星發出的光強度的微小變化變得敏感。圖片來源:喬恩·隆伯格的繪畫,美國宇航局添加的克卜勒任務圖。恆星擺動法已證實了克卜勒發現的行星系統中的一千多個,其中包括克卜勒-56,這顆恆星目前正由於核心耗盡了氫而燃燒演變成一個紅巨星。在這個星系周圍發現了兩顆巨大的內行星,一顆質量大約是海王星的一半,另一顆質量大約是木星的一半。正是大質量和近距離軌道使這些行星容易被克卜勒發現,並通過恆星擺動法快速確認。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星球,曾被認為與地球高度相似,後來怎樣了?
    人類想要在三五年之內將這些問題都解決是不現實的,因此有些國家的航天機構把目標轉向了在太空。而在這些國家中,美國宇航局一直都扮演著「排頭兵」的角色。他們從上個世紀就開始在宇宙裡尋找另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為了擴大探索範圍,NASA在上個世紀末成功向太空發射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且該望遠鏡還成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有力工具。
  • 最強照相機克卜勒再次甦醒在太空 他的雙眼將再次望向無垠的深空
    世界首個用於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飛行器----克卜勒望遠鏡,近日重新甦醒,正式開始它第19次行星觀察任務。克卜勒望遠鏡是美國宇航局發射的首顆探測類地行星的探測器,於2009年3月6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17-B發射臺發射升空,目標是對銀河系內10萬多顆恆星進行探測,希望搜尋到能夠支持生命體存在的類地行星。克卜勒是在尾隨地球的太陽軌道,並不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而所以不會被地球遮蔽而能持續的觀測,光度計也不會受到來自地球的漫射光線影響。
  • 運行16周年後,NASA正式關閉斯皮策太空望遠鏡
    與以光學觀測為主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不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探測目標是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它對於觀測遙遠的恆星、銀河繫結構、太陽系組成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運行維護,它是NASA四大天文臺之一。
  • 尋求地外人類可以居住的行星:意外發現地外二級行星文明
    2009年3月6號克卜勒太空船從美國佛羅裡達州成功發射升空,正式開啟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對於類地行星的搜索任務。克卜勒太空望遠鏡2015年7月23號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是地球2.0倍的行星:克卜勒452B,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超級地球,這顆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體積比地球大60%,據NASA科學家推測,這顆行星很可能是一顆巖石類行星,而且這顆超級地球距離其母恆星的位置和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非常相似,所以科學家預測這顆超級地球很有可能存在著液態水以及存在著生命
  • 科學家發現最大的環雙星行星克卜勒1647b
    網易科技訊 6月14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迄今最大的環雙星行星(circumbinary planet)——克卜勒1647b。科學家認為,它也是人類已知的擁有最長運行軌道的凌日行星(transiting planet)之一。它環繞其宿主恆星需要1107天即三年多的時間。這類圍繞兩顆恆星公轉的行星也稱為「塔圖因」行星,塔圖因是《星球大戰》中一個環繞雙星運轉的虛構行星,是天行者家族的故鄉行星。
  • NASA公布重大新發現,更有意思的是...
    當地時間14日下午一點,美國航天局召開了一場電話會議,公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最新的「重大發現」,確認克卜勒-90星系第八顆行星「克卜勒-90i」存在,這意味著克卜勒-90星系擁有與太陽系一樣多的行星。更有意思的是,這次發現使用了人工智慧技術,在研究克卜勒望遠鏡四年來收集到的數據時,其識別工具實際上與識別照片中貓和狗的工具類似。克卜勒-90星系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第90顆恆星,距離地球2545光年。科學家發現,克卜勒-90星系的八顆行星距離恆星都很近,像一個「迷你版」的太陽系;而「克卜勒-90i」比地球大30%左右,圍繞恆星公轉一周僅需14.4天,其表面溫度則高達426攝氏度。
  • NASA發現地球「近親」 可能有大氣層和流動水
    「在去年和今年1月份,我們也曾公布過類似『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消息,但那些系外行星圍繞運行的恆星都是質量很小、溫度也比較低的紅矮星,而這次的克卜勒-452b圍繞運行的則是一顆與太陽相似的恆星。這也使得克卜勒-452b成為到目前為止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簡單來說,這是我們發現的第一顆圍繞一個與太陽相似的恆星運行,且位於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
  • 克卜勒望遠鏡向我們證明,宇宙離我們並不遙遠,一起尋找未來吧
    2009年3月6日,天文學界迎來了一件大事,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克卜勒空間天文望遠鏡發射升空,這架望遠鏡攜帶者人類智慧的精華,裝備精良的他目的很直接,就是為了專門尋找系外行星設計的,全世界的天文學家,都在等待著克卜勒望遠鏡給我們帶來激動人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