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跨大西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重新分析數據,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可居住區域內運行,該區域位於恆星周圍,巖石行星可以在其中支撐液態水。
科學家在查看克卜勒的舊觀測結果時發現了這個名為Kepler-1649c的行星,該機構於2018年退役。雖然先前使用計算機算法進行的搜索誤認了該行星,但研究克卜勒數據的研究人員再次查看了籤名並確認為一個星球。在克卜勒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這個距離地球300光年的遙遠世界與地球的大小和估計溫度最相似。
這個新發現的世界僅比我們自己的星球大1.06倍。而且,它從其宿主恆星接收到的星光量是地球從我們的太陽接收到的光量的75%,這意味著系外行星的溫度也可能與我們的行星相似。但是與地球不同,它繞著一個紅色矮星運行。儘管在該系統中沒有觀測到這種恆星,但這類恆星以恆星爆發而聞名,這可能使行星的環境對任何潛在生命都充滿挑戰。
美國宇航局華盛頓科學任務局副局長託馬斯·祖布興說:「這個迷人而遙遠的世界給我們更大的希望,那就是第二顆地球位於恆星中,等待被發現。」克卜勒和我們的任務這樣的任務收集的數據隨著科學界不斷完善其尋找有希望的行星的能力,過境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將繼續產生驚人的發現。」
克卜勒1649c仍然有很多未知的事物,包括其大氣可能影響行星的溫度。當前對行星大小的計算有很大的誤差範圍,研究遙遠物體的天文學中的所有值也是如此。環繞著紅矮星的巖石行星具有特別的天體生物學意義。但是,天文生物學家將需要更多有關此星球的信息,以便衡量它是否對我們所知道的生命有希望。但是根據已知的情況,克卜勒1649c尤其吸引那些尋找可能具有適宜居住條件的世界的科學家。
據估計,還有其他系外行星在大小上更接近地球,例如TRAPPIST-1f和Teegarden c。其他一些溫度可能更接近地球,例如TRAPPIST-1d和TOI 700d。但是,在這兩個值中,也沒有其他系外行星被認為更接近地球,這也位於其系統的可居住區域。
「在我們發現的所有錯誤貼標的行星中,這特別令人興奮-不僅是因為它處於宜居區域和地球大小,而且還因為它可能與鄰近的行星相互作用,」 Andrew Vanderburg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今天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論文的第一作者。「如果我們不親自研究算法的工作,我們將錯過它。」
克卜勒1649c繞著它的小矮紅星運行得如此緊密,以致克卜勒1649c上的一年僅相當於19.5地球日。該系統還有另一顆大小相同的巖石行星,但它繞克卜勒1649c的距離繞恆星旋轉,這類似於金星繞太陽繞地球的距離繞軌道的一半。紅矮星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這意味著像這樣的行星可能比我們以前認為的更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