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音響器材
今天大致講講聲音的密度。
在這之前我發句牢騷,很多時候,有的朋友在不經過嚴謹的驗證,就理所當然的冒一句--這都是玄學,其實我很反感的。
對於未知的,不理解,可以諒解,但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下貿然的給別人一棍子,這就是人品的問題。
火箭上天是玄學嗎?人工智慧是玄學嗎?放下心態,多聽、多看、多思、多想、多理解,這才是正確的發燒心態。
另外想說的是,市面上有名有姓的器材基本上都是有水準的,我們不能貿然的定性同等級別的器材誰比誰更好,因為他們只是擅長在不同的領域。
另外想說的是,市面上有名有姓的器材基本上都是有水準的,我們不能貿然的定性同等級別的器材誰比誰更好,因為他們只是擅長在不同的領域。
聲音密度: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密度,這些物質發出的聲音就和它本身的形體大小、形狀、物質本身的密度有關係。所以音樂聲音也有一個重要的聽感指標叫密度。
不同的密度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呢?打個比方我們嘗試用手攪動清水,攪動比較順暢,攪動濃度高的糖水,會有一點黏糊糊的感覺,攪動泥漿水這種粘稠的感覺會加大。這種不同程度的粘稠感就是不同密度下的體感表現。
那聲音密度大聽起來是什麼感受呢?弦樂有黏滯感、管樂厚而飽滿、打擊樂器敲起來都會有空氣振動的感覺。(劉漢盛先生的原話)
下面有三段唱片原始錄音,方便大家體驗聲音的密度。建議用平板耳機聽最好。
試聽連結:(點擊藍色文字)
多種樂器密度對比1
試聽連結:(點擊藍色文字)
多種樂器密度對比二
試聽連結: (點擊藍色文字)
同種樂器密度對比
音響器材重放聲音的密度表現,又和控制力、量感、質感、平衡度等等方面有很大關係。而在器材上,也會因為不同的設計偏好體現出不同的聲音密度。
在音箱上因為喇叭振盆材質不同,所以有些音箱聽金屬打擊樂好聽,有的聽弦樂人聲好聽,這屬於音質音色的範疇,但這和不同材質的喇叭振盆振動產生的聲音,還原出不同樂器聲音密度的能力也有很大關係。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我這裡就不多舉例。包括功率放大器的電路設計、元器件的選用等等都會影響到聲音密度的表現。
我們不需要去深究原理上的為什麼,只需要理解什麼是正確的聲音密度就好。
我們也不要想去追究什麼是最好、最正確的聲音,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要不惡聲惡氣,聲音表現相對真實,聲音聽感舒適,大部分音樂重放都能達到80分左右,這就已經很OK了。我們不是去鬥器材鬥科技理論,我們的目的只是想輕鬆的獲得好聲音。
前面文章--發燒撿漏:想要獲得好聲音,其實很簡單!當中介紹的一套六千多的系統在小空間表現就很不錯。
音響器材:什麼是正確的聲音,這個系列文章也是體現這一目的。讓初入門或者剛入門的朋友能夠輕鬆、簡單的理解到大方向上的什麼是正確的聲音,而不是吹毛求疵。
想了解更多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