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有了「司法保護」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12月18日電 (鄭江洛)建於清朝末年的汀州會館,不再修復無期了。位於福州市臺江區的這座古厝,歷時約兩年後終於得以化解一起牽涉其中的糾紛。

這是福州司法保護古厝的新案例。近年來,福州探索文化遺產司法保護的新模式,推進古厝保護。

據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法院介紹,汀州會館為臺江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臺江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使用和管理。2015年7月,臺江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與某花店籤訂合同,將汀州會館左側與右側空地出租給花店,租期三年。

孰料,租賃期滿後,雙方未續訂合同,花店仍繼續使用上述場所卻未繳納場地使用費用,經臺江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催告後也未搬離,拖延了汀州會館修復進度。雙方因此產生糾紛,並訴至法院。

案件受理後,法官多方查閱資料,實地考察了解案件情況,最終在今年8月審結。這是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成立以來受理並審結的首起涉古厝糾紛案。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透露,目前,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已受理了4件相關訴訟糾紛,其中一件已審結,並成功訴前化解了36起涉古厝糾紛。

2019年8月,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出臺系列措施加強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其中提出要探索建立文化遺產巡迴法庭,為加強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及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2019年11月21日成立,這是福建省首個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也是司法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一項創新舉措。該巡迴法庭入駐古厝,早前在臺江上下杭永德會館和鼓樓三坊七巷安民巷53號設立辦案點,今年8月又增設梁厝辦案點,以利於保護文化遺產。

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胡志偉說,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採取跨域立案、集中審理、三審合一的方式,專業化審理福州全市範圍內、與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相關的刑事、民事、行政一審案件;還將發揮多元化糾紛解決的制度優勢,引入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陪審員、調解員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矛盾化解,使案件審判匯集更多民智。

一年多來,福州法院不斷構建「古厝糾紛化解半小時工作圈」和巡迴法庭「三審合一、跨區域集中管理」運行機制,將受理的此類案件指定專人審理,減少案件處理環節,做到快立、快審、快執。法院相關負責人稱,3個辦案點輻射「上下杭」「三坊七巷」等福州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

福州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迄今保存著眾多黛瓦相連、百年滄桑的古建築群。針對福州古厝大多集中在歷史文化街區這一特點,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選派法官走訪古厝集中區域,成功化解「王家宗祠」徵收補償、梁厝古蹟損壞等36起糾紛,讓糾紛化於未發、止於未訴。(完)

相關焦點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11月9日至11日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用影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的重要論述。
  • 走進福州古厝大型採風活動啟動 探尋古厝之美
    同時,凝聚社會各方力量,關心關注福建乃至全國古厝現狀與其保護利用情況,助推古厝保護工作發展。2019年,人民日報重刊習近平總書記的《福州古厝序》中,對福州開元寺有這樣的介紹。福州開元寺,建成已一千多年,不僅是福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寺院,還有一件世間罕見的珍寶——大鐵佛。這是佛教文化從中原延向東南沿海盛行的象徵,更是中國歷史全盛時期冶鐵鑄造業的代表遺存。
  • 再讀《福州古厝》序(札記)
    《福州古厝》序的內容簡要又平和。「在經濟發展了的時候,應加大保護名城、保護文物、保護古建築的投入,而名城保護好了,就能夠加大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二者應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從21世紀伊始至今,在社會需求和全球化發展的雙重環境中,這些樸素的願望和基本路徑,仍然延續下來並保有強大的推動力。
  • 林振壽:福州古厝的忠實記錄者
    2003年,時任福州新聞圖片社主任的林振壽參與了由福州市委宣傳部編撰的《閩都古韻》圖書配圖拍攝工作,在拍攝古厝過程中,他對古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後,每當他得知某處古建築進行翻修、重建,就會去拍攝。從黑白底片到彩色照片,再到數碼照片,他用鏡頭記錄著福州古厝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
  • 福州古厝又要全國出名了!
    福州對古厝的保護工作尤為重視 2019年7月29日,市委、市政府 召開福州古厝保護工作部署會 部署了我市古厝保護和文化傳承
  • 福州古厝:遠行人的桃花源
    遊客在修繕一新的福州上下杭傳統街區遊玩。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福州多古厝,福州多故事。  東南並海,襟江帶湖,自公元前202年無諸在閩地構築冶城,2200多年來,福州不僅譜寫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產生了無數名垂青史的風流人物,也留下了許多底蘊厚重的歷史建築。  馬鞍牆、龍舌燕尾屋脊、青瓦雨簷、灰塑脊獸……福州的傳統建築獨樹一幟。  「厝」在方言中意為房子,人們親切地稱那些有歷史、有故事的房子為「古厝」。
  • 張劍:福州古厝是本土畫家的創作源泉
    福州新聞網10月1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管澍 文/攝)隨著福州近年來掀起的「古厝熱」,越來越多的文藝創作者和愛好者也將古厝作為創作的靈感來源。昨日,福州本土畫家張劍就在鼓樓區南街街道綜合文化站的古厝裡,向基層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分享了他以古厝為靈感進行創作的心得。  「一座古厝的背後就是一段故事。
  • 央視大型紀錄片 《福州古厝》開播
    9日起,央視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開播。該系列紀錄片共三集,通過央視科教頻道(CCTV-10)的《探索?發現》欄目播出,並通過央視頻在全網首播。  福州戚公祠、林則徐紀念館、馬尾昭忠祠、江南第一大殿華林寺、中國至今最大古代鐵佛造像珍藏地開元寺……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至今保留著各個時期的大量古厝建築。
  • 臺江法院:以古厝為依託 守好「城市之魂」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論述和《〈福州古厝〉序》精神,司法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經批准,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法院成立「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集中司法力量保護福州古厝和文化遺產。
  • 「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宣判首例行政案件
    「文物古民居」認定有講究「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宣判首例行政案件本網訊 建於民國的祖屋到底算不算文物?文物認定又有哪些要求?近日,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法院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審結了首起涉及文物認定的行政案件。2019年4月,洪某向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提出申請,要將自己與親戚居住的三處祖屋申請認定為文物建築群。市文旅局勘察後認為該古民居不具備文物應有的素質,遂作出不予認定的決定書。洪某不服,於2019年9月向省文物局提出裁定申請,省文物局維持了不予認定的決定。
  • 福州私藏這麼多「書香古厝」,你Pick誰?
    福州私藏這麼多「書香古厝」,你Pick誰?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 一落落煥然一新的古厝 不僅留住了城市記憶 延續了福州的歷史文化脈絡 更成了「社區精神家園」
  • 福州古厝文創大賽 厝厝有「瑜」
    古厝文創大賽的參賽作品。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 葉誠/攝福州古厝文創大賽正在徵集文創作品。有的作品承載著設計師對兒時古厝生活的回憶;有的作品是古厝元素的化身;有的作品看上去是古厝,卻能變身為日用品……文化底蘊深厚的福州古厝,讓設計師靈感如泉湧,好作品頻出。4日,記者採訪了幾位參賽的設計師,聽聽他們創作的思路。
  • 福州高新區:非遺展演進古厝 保護傳承入人心
    記者 鄭帥 攝福州新聞網6月1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一張張精美的非遺圖片,一曲曲非遺樂器的演奏,一個個傳統美食製作技藝展示……12日上午,高新區南嶼鎮水西林歷史文化街區迎來內容豐富的非遺展演活動。
  •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 為福州發展貢獻司法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的卓識遠見令人由衷欽佩,「3820」工程的發展構想、「沿江向海」的戰略布局、《福州古厝》的序言撰寫、兩岸融合的發展路徑,一系列思路舉措緊扣時代脈搏,指引著福州快速向前邁進。今天,我們正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藍圖為指引,匯聚司法力量,提供有力保障。
  • 清末古厝「飛」進福州這處公園!
    晉安區上社10號古厝是福州市少有的保留較為完整的清代末年傳統古民居,被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列入歷史建築保護名錄。「遷建古建築要細緻如『繡花』。」施工方福建景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州唯一的古建築一級修復企業現場負責人林有西說無論是梁柱、鬥拱類的木構件還是廊沿石、柱礎等石質構建我們都儘可能多地
  • 「探訪古厝之美 熱迎世遺舉辦」採風活動走進福州開元寺
    福州戚公祠、林則徐紀念館、馬尾昭忠祠、三坊七巷、上下杭街區、中國至今最大古代鐵佛造像珍藏地開元寺……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至今保留著各個時期的大量古厝建築。這些歷史古厝無不訴說著福州這座城市的獨特個性。
  • 福州這個公園「飛」來一座清代古厝!
    是福州市少有的保留較為完整的清代末年傳統古民居被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列入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去年,由於塔頭路建設施工施工方福建景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州唯一的古建築一級修復企業。現場負責人林有西說:「無論是梁柱、鬥拱類的木構件,還是廊沿石、柱礎等石質構建,我們都儘可能多地保留了原建築的材料,慢工出細活,把古建築修復重現。」
  • 福清全鏈條推進古厝保護:守護歷史 不容「厝」過
    隨著福州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展開,福清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擴大保護範圍,從摸清家底到活化利用,全鏈條穩步推進保護工作,讓老宅子、老街區綻放新光彩。福清市根據《貫徹落實福州古厝保護工作方案》,結合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有序高效推進古厝摸排;今年計劃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古民居進行修繕保護和開展相關保護性工作。
  • 圖話福州古厝 - 福州新聞網
    2005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天井故居主座廳前廊有小門通西院花廳,一進大花廳是精華所在。春意盎然的院子古厝文藝氣息濃鬱客廳房間全用楠木,精雕落地門,尤顯富麗堂皇。翌年(1938年)2月,新四軍副軍長兼參謀長張雲逸等人從南昌到福州,宣布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正式成立,在此發動群眾,聯絡、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開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5月,辦事處遷往南平。
  • 走進開元寺,走進福州古厝!下周一,這場大型專題採風在此揚帆!
    福州戚公祠、林則徐紀念館、馬尾昭忠祠、中國至今最大古代鐵佛造像珍藏地開元寺……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至今保留著各個時期的大量古厝建築。11月9日至1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