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甸縣地處滇、川、黔、渝三省一市交界處,是昭通市的南大門。距省會昆明316公裡,距昭通市政府駐地18公裡,昆水公路和213國道穿越縣境,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地理優勢。全縣國土面積1489平方公裡。
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近五年來,隨著「成渝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設立,與昭通(魯甸)相鄰的四川、重慶經濟產業發展迅速,加上內昆鐵路、渝昆高速的通車,昭通與區域的聯繫日益便捷,昭通接受成渝經濟區的輻射日益加強,這將有效的推動昭通中心城市的發展建設,魯甸隨之受益。
魯甸縣發改局局長馬敏橋指出,以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為主要驅動力,進一步完善有利於集聚優質資源要素的硬設施和軟環境,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積極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工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構建以高原特色農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
提升互聯互通水平
馬敏橋介紹,魯甸縣抓住雲南加快「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的重大機遇,以路網、能源保障網、水網、網際網路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互聯互通、功能完備、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綜合基礎設施。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產業布局對交通運輸的需求,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以國省幹線公路網為支撐,以高密度農村公路網為基礎,以運輸樞紐港站為節點,統籌規劃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優化配置交通運輸資源,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緊密銜接,形成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鐵路。積極配合做好渝昆客運專線、遵畢昭攀麗鐵路建設及鐵路站點、站場布局,積極開展徵地拆遷等相關前期工作,為鐵路建設打好基礎,力爭儘快開工建設。積極推進魯甸至昭陽軌道交通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建設。
公路。積極推進都勻—香格裡拉高速公路魯甸段及連接線建設。以經濟幹線、出縣通道、旅遊幹線、交通樞紐連接線等為重點,實施路網升級、路網延伸和路面改造工程,重點對永善—召誇(S206)(魯甸境內)、G356煙堆山—通陽大橋(魯甸境內)、老213國道、縣城環城公路等幹線公路升級改造。
截止目前,魯甸縣公路總裡程達到2850公裡,完成十三五計劃目標數的84%。目前已經實現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
提升高原特色農業
馬敏橋強調,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推動糧經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以昭龍經濟帶為示範,重點發展優質糧食、精細蔬菜、山地牧業、優質高效烤菸、特色林果、綠化苗木、休閒農業七大農業產業,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種植業。以優化品種結構、改善技術裝備、改造中低產田為主要手段,突出標準化優質生產基地建設,促進糧食產業標準化,穩定種植規模,增強綜合生產能力。
林業。穩定商品林規模,加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低效林改造,提高商品林經營效益,建設林業基地,加大林下經濟開發力度,引導林農利用承包林地,發展林果、林藥、林菌、林畜等林下產業和森林花卉產業。
養殖業。優化畜牧業品種結構和產業布局,突出良種繁育、標準化生產、質量安全控制、產品加工、養殖糞汙資源化,發展生豬、肉牛、肉羊、禽類標準化養殖。到2020年,存欄生豬43萬頭、肉牛14.2萬頭、肉羊13萬隻、林下土雞127萬隻,實現畜牧業產值超10億元。
促進工業擴容增效
「優化存量、培育增量,提高生產要素保障能力,推廣應用信息技術、精細加工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電子商務系統等,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積極培育新興工業,強化工業園區聚集功能,形成一批優勢工業集群。」馬敏橋介紹。
清潔能源和新型載能產業。重點抓好中小水電開發和太陽能、風能發電等產業,加快推進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風能發電站項目建設。利用豐富的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資源,發展可替代煤炭和冶金還原劑等生物固體成型燃料產業,積極支持太陽能與沼氣相結合的集中式大中型沼氣發電站建設。以突破新型功能材料、結構材料製備技術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性能鋅合金、新型鋁合金及鋁基複合材料、銅合金及銅基複合材料等新材料產業。
新型建材產業。圍繞優質、節能、環保,堅持優化產業布局,嚴格行業準入,加快水泥行業的技改步伐,控制產能總量,搞好綜合利用,促進節能降耗。
加快生態環保合作
馬敏橋還說,魯甸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圍繞建設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的生態環境,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創建「山水魯甸」「森林魯甸」「清潔魯甸」。深入實施「七彩雲南·魯甸保護行動」和「森林雲南·魯甸行動」,加快推進天然林保護、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陡坡地生態治理、水土保持、溼地保護、地質災害治理等生態系統修復工程。下一步將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一崗雙責制,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準入條件,強化節能減排和汙染防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和開發清潔能源,突出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節能降耗,著力整治環境突出問題。
2020年11月,全縣覆蓋12鄉鎮的「縣域鄉鎮兩汙綜合治理工程」和「長江上遊雲南灑漁河流域生態補償示範項目」兩個項目,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投資19億元,目前已經納入雲南省長江大保護水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實施規劃.
加強社會事業合作
「魯甸縣切實加大民生改善和社會保障力度,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民政策,社會保障力度不斷加大,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養老、救助、就業、工傷、生育等保障工作穩步推進。」馬敏橋說道。
主要是熟悉政策,加強相關項目規劃、儲備、申報和管理工作,爭取得到國家和省市部門的更多支持和幫助。從2009年昭通市政府提出昭魯經濟一體化發展議案開始,昭魯一體化發展戰略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隨著昭魯城市走廊建設,進一步加快昭魯一體化進程;在雲南省「十二五」規劃中,首次提出建設滇東北城鎮群,提出將昭陽區和魯甸縣作為昭魯壩子的核心和昭通全市的核心,考慮一體化發展;隨後在《雲南省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30)》進一步明確提出構建滇東北城鎮群要深入推進昭魯一體化發展,構建雲南省的二級中心城市。針對「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深化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合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責任,強化監督檢查。(田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