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2100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上篇講了復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三大特點,本篇講述的是愛屋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步驟,共享系統與技術,包括AI、RPA等,來聽聽復星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執行總經理周吉申的心得總結:
規模越大的企業,對技術的應用比例越高,例如財務雲、電子發票、大數據技術、電子檔案、RPA、新一代ERP、區塊鏈技術、行動支付、數據挖掘、在線審計等。
自建財務共享中心的一般步驟是人員集中→精細化分工→系統化→智能化,但是有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會直接從第三步或者第四步開始,使用雲端工具、移動端服務。但是對於上規模的企業,比如中型企業,還是要老老實實按照步驟進行。
共享中心的建設是企業從分散到集中,從線下到線上的2個重要管理變化,前兩個步驟解決的是分散到集中,後兩個步驟解決的是線下到線上,如果合併或者跳過步驟,風險和難度會增加。確實也有企業這樣操作,但會用在單個流程上,比如現在最成熟的費報流程,全套系統都來這樣跳躍性操作風險會很高。
共享中心使用的所有系統的綜合叫共享系統,復星對於共享系統判定的要求是五大方面:
RPA優點是開發簡單、直觀,不需要太多學習就可以進行開發,不需要系統做調整。
缺點是不夠簡單,尤其是自己(財務人)自己開發RPA還不夠簡單。
其次是不夠穩定,RPA高度依賴於運行環境,同樣的程序拷貝到另一個電腦,如果這臺電腦WINDOWS設置不同,哪怕就是默認輸入法不同,RPA就可能不能運行。
第三維護量很大,RPA基本需要從外部網頁或第三方的應用程式上取得數據,但這些網頁和應用本身有可能會更新,只要一有更新RPA就需要維護。換句話說,相對於實施費用,RPA的維護成本很高,所以也是復星集團自研RPA的原因之一。
在大企業,RPA主要用於無法直接做接口的應用的交互,主要是銀行或稅務,偶爾也會用於供應商和銷售渠道,此外還有臨時性應急;
中小企業可用的地方很多,比如數據獲取和優化,數據驗真、核對、流程處理,但是中小企業而言,使用RPA後續的維護成本太高。
企業投入RPA項目,最好企業裡有相應的技術人員,要求懂會計,能夠理解財務需求;懂一些程式語言;懂英文(英文的開發系統和參考資料比較多);要投入100小時去學習和理解後才能自行開發。
AI技術應用場景最成熟是在標準模板的發票識別上,基本上只需要影像識別,包括增值稅普票、專票、版式和定額發票OCR都可以自動識別,包括混貼發票。
非標準模板發票主要是境外業務發票,影像識別不難,但是在自然語言語義識別上會有難度。
AI輔助客戶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語音識別都不是問題,語義識別還是有難度,在共享中心中AI客服還是起到很大作用,可以用於答覆客戶關於單據進度和報帳操作的問題。合同分析是目前難度較大的,包括摘取相關的數據或者內容,目前格式合同還能處理,非格式的還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