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財資一家,閱讀財資行業最新乾貨
隨著數據科學、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認知分析、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機器智能技術不斷應用到財務管理領域(如財務共享、財資管理),構建出基於「能力+資源」的共享平臺、基於「生態+網絡」的協同平臺、基於「數據+智能」的賦能平臺的智能財務體系,以及面向未來財務的「人工+機器人」的工作方式。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萌發,技術拓展了經濟與金融的邊界。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集群崛起,在商業活動和金融創新領域中滲透並日益深入,正在快速改變著企業的業務經營與商業模式,商業、金融、財務、財資活動的邊界不斷拓展。
數位化變革顛覆和重塑了很多行業,也考驗了管理者的見識與智慧。工業時代,企業以IT技術為核心實現數位化,促使數據進行流動以及在線化。網際網路時代,數據的流動與共享,推動著商業流程跨越企業邊界,編織全新的生態網絡與價值網絡。物聯網時代,從技術創新來看,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晶片,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量子計算將大行其道。
進入智能時代,數據將主導未來市場競爭。數據正成為企業數位化發展過程中的新資本形式,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尤其依賴數據的數量與質量。「數據」作為未來的新生產資料,數據資源獲取和應用能力將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這也將變革企業的生產方式、管理行為和商業模式。人工智慧進化速度極快,尤其是隨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高級認知分析、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和自動機器人程序等的深度應用。就像當年工業革命時機械生產顛覆了工廠一樣,「人工+機器」有可能改變今天的工作場所。早在荷馬的《伊利亞特》中,人類就開始夢想讓機器人或機械工人為自己服務。雖然無法確定萊昂納多·達文西是否真的試圖建造他在1495年左右繪製的機械騎士,但是在不同的文化和時代裡,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人類試圖創造機器人的記錄——無論是純粹作為娛樂還是出於更實際的理由。
近年來,數據科學、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認知分析、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機器智能技術不斷融入財務工作,不斷釋放人力,追求人的「更有價值」體現。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最新報告《數字時代的中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經濟》指出,隨著數位化進程的推進,各行各業正在不斷拓寬數位技術的應用範圍,新一波數位化浪潮已經到來。數位化的三股推動力——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以數位化技術消除中介)、分散化(Disaggregation,將大量資產分解並重新包裝成細化服務)和非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將實物虛擬化,如3D列印、虛擬實境等),到2030年或可轉變並創造10%到45%的行業總收入,提升效率、生產力,以及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根據IDC報告預計,到2020年,全球1000強企業中的67%和中國1000強企業的50%將把數位化轉型作為企業的戰略核心之一。到2020年,超過25%的製造企業表示收入將有超過50%來自數位化。尤其在於財務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需求更加迫切。在安永2017年的《財務長的DNA》調查中,58%的財務主管認為「數位化」是顛覆財務長角色的四大力量之一。
蓬勃發展的數位化技術正在不斷改寫現有格局,重構行業價值鏈,這將驅動形成更具全球競爭力的中國新經濟,並催生出更多充滿活力的中國企業。數據作為數字經濟2.0的核心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價值體現需要利用支撐層的技術群落實現:從數據端(App或智能終端)產生,通過網絡傳輸到雲端,在雲端的大數據平臺上進行存儲、處理、共享和分析,通過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相關算法實現數據在不同業務場景的應用價值。
▲圖 數字經濟1.0與數字經濟2.0的數據特點對比(資料來源:阿里巴巴)
數字經濟2.0的運行過程中,「數據+算法+產品」的運作方式日益主流,並最終趨向於一個「智能化」的形態。而數據智能與網絡協同是智能商業的雙螺旋DNA,數據智能是通過算法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完成機器決策。網絡協同即傳統的線性結構被重組開放的網狀協同。
「網際網路」到「物聯網」,數據賦能財務成為神經中樞
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萬物皆可產生數據。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移動網際網路的數據產生量已超過PC網際網路。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應用,使得萬物皆可數據化,物聯網將成為數據產生的最大源頭,數據的來源將不僅限於人,而是包含智能工業等。人工智慧興起,將賦能物聯網,引領物聯網向智能網發展,催生新的數字價值。
大數據、智能製造實際上為企業創造了條件,使企業真正把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很好地融合起來,更好發揮財務與金融的價值。對財務工作而言,藉助於智能物聯網,將各類數據(包括財務數據、資金數據、產品數據、運營數據、價值鏈數據、外部數據)匯集起來,通過智能數據分析可以幫助CEO&CFO開展經營決策,包括商業機會洞察、業務模式設計、項目選擇和優先排序、動態現金流模擬、績效推動要素分析和資本分配優化。在未來5至10年內,隨著企業網際網路化和數據積累,財務與財資管理部門可能實現從職能部門演變成服務部門乃至關鍵業務服務部門的質變,並處於戰略決策和神經中樞、大數據中心的核心位置。
「數據中心」到「機器智能」,技術賦能財務決策升維
在未來的智能時代,數據將是必須的生產資料,未來的競爭也必然是數據主導型的競爭。如何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正是財務管理部門發揮數據挖掘、分析能力的時機。財務管理者通過專業訓練和長久積累,能夠將自己對數據的敏感性和數據分析的核心技能應用到企業的數據管理和分析中。同時,藉助大數據技術和機器智能,以及充沛的計算能力將全面釋放數據的價值,提升財務支持決策效能。
智能預測性風控。基於大數據與機器學習模型的風控打通了跨行業業務場景數據,通過模型綜合量化評價客戶風險,識別特定模式,預測客戶申請、交易、回款過程中的欺詐和壞帳可能性,形成審批決策,及時預測風險並採取幹預措施。預測性風控已成為人工智慧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最為廣泛的場景。
智能交易策略。人工智慧為量化交易帶來了新的機遇,與程序化交易、高頻交易有所區別,智能交易的關鍵在於自主學習、推理和決策。除了傳統交易數據外,人工智慧引入了自然語言處理分析、深度學習、神經演化、分布式計算用於預測市場趨勢。AI機器決策具有一致性和邏輯性,獲取和處理投研信息範圍廣、內容全,可減少人為疏漏和失誤,避免決策中心理性波動的影響,利用不斷自我改進的模型和全市場內的產品充分分散風險。
「鏈式發展」到「網絡協同」,生態賦能財務平臺搭建
傳統供應鏈有生產或服務要素的各供應方、生產方、物流方和銷售方或服務提供方等一系列企業組成。其要點是生產或服務要素依次通過「鏈」中的每個企業,逐步變成產品或服務,再通過流通配送(物流)交付給最終用戶。以往,「鏈」上企業主要是「買賣關係」和「交易對手」,而隨著技術發展和產業組織模式升級,「鏈」上企業形成網絡協同關係,通過分工和協作,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四流合一,進而提升整個鏈條的核心競爭能力,優化供給側結構和產業組織方式,提升整個產業鏈效能。
數位化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物聯網的發展,正在顛覆傳統的產業鏈和財務管理模式。簡化和自動化成為常態,智能與洞察成為關鍵性能力。數位化財務和智能財務平臺,通過應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區塊鏈和協作網絡等技術,打造智能預測、自動化報告和交易、前瞻性生態夥伴管理,助力企業降低成本和管控風險,並發掘新價值來源,將財務部門打造成企業新的價值創造中心和賦能平臺。
▲圖 藉助數位化技術構建智能財務平臺
機器智能:ABCD技術賦能財務價值創造
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進入爆發式發展,尤其是藉助A(AI,人工智慧)、B(Blockchain,區塊鏈)、C(Cloud,雲計算)、D(Data,大數據)的技術賦能。
人工智慧能夠代替人腦執行任務,正在日益成為分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AI只是認知計算領域發展過程中機器智能(Machine Intelligence,MI)的一部分,如數據科學、數據可視化、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高級認知分析、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和自動機器人程序,等等。機器智能的構成要素還包括各種算法能力,它們能夠改善員工績效,讓日益複雜的工作變得更加自動化、智能化,還能幫我們開發出模擬人類的思維和行動的「認知型智能體」。據德勤分析,推動機器智能趨勢的有三大力量:指數式數據增長、更快的分布式系統、更智能的算法。
對於CFO來說,如果要引進機器智能技術,他們需要用新的思維方式對待數據分析,不能只把數據看作生成靜態報告的工具,而是要建造巨大複雜的資料庫,實現流程任務自動化、智能化。通過機器智能技術幫助財務部門由傳統的追溯數據分析模式到系統推斷預測模式,並且獲取洞察,以洞察指導行動,創造價值。
如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軟體機器人,或稱自動機器人程序,可以通過模仿人類和軟體應用交互的方式自動完成日常業務流程。企業正在開始使用RPA和認知技術,如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自動完成本來只有人類才能做到的感知和判斷工作。通過應用機器學習、RPA和其他認知工具,幫助財務工作者發展深層次領域專家(例如各個行業、職能和地區),然後實現相關任務的自動化、智能化。
模式升維:共享、協同、賦能成為財務運營關鍵詞
新環境下,CFO的職責範圍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僅只是解讀以往財務表現並依此制訂未來財務計劃。經濟環境瞬息萬變、新競爭對手和顛覆性創新層出不窮,這些都要求CFOs更快速地洞悉當下的形勢、挖掘前所未知的機遇,以提高運營效率,加快盈利增長。如何提升財務組織的敏捷性、預見性,以及幫助業務部門制定更明智的決策,成為CFO建設財務組織架構、管控模式的關鍵。如在財務領域採用認知計算,從面對的大量數據中獲得洞察,來提升財務運營效率。
▲圖 財務領域即將全面採用認知計算(資料來源:IBM)
與此同時,通過構建「共享+協同+賦能」的智能財務體系,以面向未來財務和新運營範式。
共享:構建基於「能力+資源」的共享平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供應鏈模式、支付工廠、財資中心等,重新改造了財務管理體系和財資管理模式,實現財務管理和財資經營的日常交易、運營管理和價值創造的管理職能分開,重塑了資金與商業的連接。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近十餘年來受到高度重視並快速發展起來的創新財務運營模式。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實現了從分散運營向集中高效運營的轉變,從本質上是實現了類似會計工廠方式的集中運營作業,即將各個財務專業能力進行聚合和共享,並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運營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風險管控能力。這種基於專業分工的大規模作業體現了規模效益,而在智能化模式下,通過機器作業對當下大規模人工作業的替代,特別是可以被高度規則化的作業,將由財務機器人來完成,其規模的價值將得到進一步的挖掘。此外,除了能力共享外,作為財金資源,通過資金的集中化管理,也將釋放集中與共享的價值,如集團的財務公司,將集團各個成員單位的財金資源進行集中管理,進而成為集團的資金歸集平臺、資金結算平臺、資金監控平臺、金融服務平臺。
協同:構建基於「生態+網絡」的協同平臺。對於傳統行業來說,跨界是為了進行產業升級,協同是為了進行生態延展。供應鏈、產業鏈,其「鏈」上企業主要是「買賣關係」和「交易對手」,而隨著技術發展和產業組織模式升級,「鏈」上企業形成網絡協同關係,通過分工和協作,以及各自能力的相互賦能,而提升整個鏈條的核心競爭能力。如商業銀行與平臺企業的深度合作,連接賦能,互為平臺、互為流量,共同服務平臺上的企業和用戶,深挖潛力實現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這促使商業銀行從原來單一化、產品化的服務供給轉向多元化、場景化的服務供給;從原來的單一獲客模式轉向適應生態鏈、產業鏈的批量獲客方式;而網際網路公司依託服務平臺從用戶端將服務延伸至銀行的支付、融資、風控等核心業務。
賦能:構建基於「數據+智能」的賦能平臺。「網際網路」的本質是跨界、協同和賦能,隨著海量數據的積累,計算能力的大幅提升,模型和算法的突破,網際網路和各行各業紛紛進行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商業決策將由機器智能自動完成。未來的財務藉助機器智能的關鍵技術和核心能力,以及基於數據的優勢,使得企業財務和金融形成了包括結算、融資、票據、投資、風險控制,以及財務公司運營、供應鏈金融、電商平臺、產業交易金融平臺等有機結合的智能化平臺,並衍生出大數據分析和報告矩陣能力、獲客和場景運營能力、商業洞察能力、智能風控能力、支付結算和批量交易處理能力、智能預測和現金流運營能力等等賦能平臺。
組織變革:面向未來財務的「人工+機器人」的工作方式
財務機器人(RPA)是一種軟體解決方案,可以模仿各種基於規則而不需要實時創意或判斷的重複流程。RPA可以不間斷地執行基於規則、「轉椅式」運維的流程,它不僅比人類更快,還可以減少錯誤和欺詐的機會。簡而言之,就是「像人類一樣工作」、「把人類從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人類自由地開展更高價值的工作。
▲圖 財務機器人(RPA)的特點(資料來源:德勤)
智能財務機器人通過重新定義、分配工作,將財務共享中心人員從這些重複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通過將工作中的機械屬性剝離出來,去完成更多具有創造性、挑戰性、戰略性等需要用心用腦的工作,獲取更大的價值提升。一個機器人進程的處理速度往往是人類員工最快速度的15倍以上,而且它可以7*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有接近80%的基於規則的流程可以被其代替,這使它成為一個超級員工。
最近的一項研究預測,到2025年RPA將取代16%的職位。雖然有人認為RPA會對低收入工人構成重大威脅,但實際上它可能會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和參與度。一些研究表明,在員工得到的工作中,多達50%都是枯燥的、行政的、人力勞動密集型的、並非讓人滿意的工作,這些都是引入實施RPA的理想選擇。隨著技術加速進步,企業正在迎接一個新的時代:機器學習、機器工作。隨著財務機器人不斷應用到財務管理的各個領域,對財務組織和治理結構,包括建立整合人力和虛擬資源(例如機器人)的生態系統,形成「人工+機器人」的新工作方式,這些都將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在最近的全球人力資源專家調查中,65%的受訪者認為RPA是一個運營模式,它能夠幫助企業引入一個主要處理純交易活動的「數位化員工隊伍」。大規模實施RPA將需要新的組織結構(例如,集中和分散的自動化團隊和責任承擔,解散或排除某些職能部門等)以及適應現有的組織結構(例如,部門能力範圍和團隊敏銳性的變革)。
雖然一些職能和角色將徹底改變或完全消失,但是新的角色也會出現,例如管理調度和流程監控的「機器人控制者」,以及在應用程式更改時維護建模流程的「流程機器人開發者」,而在問題和狀況出現時,流程機器人開發者還可擔當機器人控制者的第一個聯繫人。
▲圖 財務機器人(RPA)的帶來的新角色和責任
(資料來源:德勤)
更多企業財務共享案例,請見
《機器智能+財務共享:財務智能共享服務典型案例彙編》
(限時特惠!電子版PDF僅售9.90)
海爾集團/長虹集團/中興通訊/平安集團/永輝超市/
蒙牛集團/騰訊公司/麥當勞中國/通用電氣
mall.treasurychina.com
掃碼前往財資中國商城立即購買
本文首發於《財資中國|財富風尚》雜誌2017年12月刊
文/董興榮,標題有修改
你可能還喜歡
資金管理 / 財資技術 / 支付結算 / 投融資管理 / 風險管理 / 供應鏈金融 / 交易銀行 / 企業金融 / 交易金融
財資一家,現已入駐各大媒體平臺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機器智能+財務共享》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